Workflow
黄河口大米
icon
搜索文档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营:“三链同构”优质高效发展粮油产业
中国发展网· 2025-10-23 22:47
生产链优化 - 通过“农户+农场+基地+流通企业+加工企业”订单生产模式 实现从“种啥买啥”到“以销定产”的转变 [2] - 广饶县粮食种植面积120万亩 订单化种植占比一半以上 [2] - 广饶县汇通粮食有限公司年发展优质小麦订单种植35万亩 回收订单优质小麦15万吨 [2] 供应链建设 - 广饶县2024年粮食购销总量达到220万吨 致力于打造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 [3] - 广饶县汇通粮食有限公司2024年优质小麦购销总量93万吨 实现经营收入13.8亿元 [3] - 东营港粮油进口数字产业园项目投资1.12亿元 建成后年进口食用植物油周转量约20万吨 进口额约16亿元 [4] 价值链提升 - 广饶县拥有7家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 年加工小麦能力达到120万吨 [5] - 垦利区大豆蛋白精深加工产业带年加工非转基因大豆20万吨 生产大豆分离蛋白4万吨、浓缩蛋白6万吨 [5] - 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突破12亿元 形成多个品牌的产品矩阵 [6]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营:四位一体构建“粮安”新格局
中国发展网· 2025-10-23 22:47
储备安全保障 - 地方储备粮规模超过省核定规模3.5万吨,品种由单一转向多品种,包括小麦和玉米[1] - 15.1万吨绿色仓储建设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提升了仓储能力[1] - 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领先,拥有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2个,省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库1个,省级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比例达100%[1] 粮油市场调控与流通 - 统筹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利用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进行融资增信以提振市场活力[2] - 应急保障体系健全,设立应急储运企业18家、应急加工企业11家、应急配送企业7家、应急供应网点76家、应急保障中心8家,其中3家为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 - 实行云上动态监管,通过“智慧粮库”对政策性粮食购销存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监管,覆盖数量、质量、温度、湿度、虫害等数据[2] 监管执法与行业治理 - 深入开展“铁拳行动”等执法检查,实行信用分级监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2] - 结合世界粮食日等活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举报奖励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共治[2] 产业优化与企业发展 - 积极争取产粮大县资金,支持储备粮库绿色仓储升级改造,为全市17家粮油企业申报农业生产用电[3] - 实施“人才兴粮”战略,培养大量技术人才,包括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5人、市级技术能手7人,并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3] - 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大会和品牌推广活动,3家企业产品被评为“齐鲁好粮油”产品,8家企业共12个产品被评为山东“放心粮油”产品,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突破12亿元[3] -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产业集中度提升[3]
山东农品走红京津冀
齐鲁晚报· 2025-10-18 00:16
展会活动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2] - 齐鲁农超携山东16市优特农品代表亮相S14综合展区 [2] 参展产品 - 现场展售产品包括微山湖大闸蟹、莱阳梨、黄河口大米、荣成海带、乳山牡蛎、威海西洋参、胶东花饽饽等知名产品 [2] - 16市的区域公共品牌、县域特色品牌与中小品牌以“抱团”形式参展 [2] 市场反响 - 展会吸引了京津冀采购商以及全国客商的关注 [2] - 品牌集群模式让采购商与消费者感受到“山东农品”的集群实力 [2]
东营创新实施品牌工程兴农富农,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矩阵
大众日报· 2025-10-16 10: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东营市通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系统性地将盐碱地劣势转化为特色农业优势,成功打造了以“黄河口”为核心的地标品牌矩阵,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1][2][3]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路径 [2] - 战略定位聚焦“黄河口”独特地域标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目标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2][3] 品牌建设与权威认证成果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攀升至31.93亿元,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权威认证 [3] - 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6个,6个产品入选“好品山东”品牌目录,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6个 [3][12] - “黄河口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进入山东省前5位 [12] 科技赋能与品质控制 - 农业企业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如菇健生物科技的出菇房通过传感器精准控制环境,实现23天一个采收周期和全年稳定生产 [4][5] - 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菇健生物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 [6] - 政府积极推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助力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攻关 [6] 产业化与市场主体培育 - 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目前东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07家,3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突破6000家 [8] -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格局,创建全国及省级乡村产业集聚区210余个 [8] - 培育形成百亿级现代畜牧、百亿级特色水产、国家级沿黄大豆“三大产业集群”和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四条全产业链” [12] 创新营销与市场拓展 -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整合营销,如“云商乐安”电商直播工坊通过直播带货20余场次,线上商城营业额达60余万元 [10][11] - 积极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并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品牌传播 [11] - 连续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并结合文化旅游推广“黄河口农旅精品线路” [9][11] 具体案例与经济效益 - 黄河口大闸蟹市场从国内拓展至香港、澳门及泰国,菇健生物科技每周出口鲜菇50多吨至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市场 [3][5] - 利津县“临合蜜”甜瓜通过技术改良提前上市,售价达每斤12-15元,亩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 [7]
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等5个产品成功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齐鲁晚报网· 2025-09-30 22:22
新闻核心观点 -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批准5个地方农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使东营市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到6个 [1] -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官方认证 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特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升级 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并带动农民增收 [1] - 市场监管部门将建立全链条工作机制 加强监管与赋能 以提升"黄河口农品"品牌价值 [2] 地理标志产品获批情况 - 新获批产品包括"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麻湾西瓜"等5个地方农产品 [1] - 此次批准后 东营市拥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到6个 [1] 地理标志产品的意义与作用 - 地理标志是优质特色产品的官方认证和金名片 凝结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 [1] - 地理标志产品是打开市场、促进增收、振兴乡村的金钥匙 [1] - 地理标志将推动特色农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并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升级 [1] 市场监管与品牌提升措施 - 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化"培育-认定-监管-赋能"全链条工作机制 [2] - 着手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清单 明确使用条件与规范 [2] - 推进统一授权、统一标识管理 探索赋码管理以实现生产流通全环节可追溯 [2] - 将地标产品纳入重点监管名录 开展专项排查以打击伪造专用标志、误导消费等违法行为 [2] - 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提升"黄河口农品"的"国字号"招牌价值 [2]
东营市将进一步提升“黄河口农品”品牌影响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9-18 18:55
品牌建设核心举措 - 实施品牌形象提升项目,对区域公用品牌LOGO、吉祥物进行策划升级,品牌成果将在丰收节发布 [3] - 组织优质农产品参加“好品山东”系列大型展洽会,设计制作手绘专题H5,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完善全方位宣传矩阵 [3] - 结合区域特点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等大型展销会,并计划在一线城市开展精品推介活动以开拓市场 [3] 品牌发展现状与战略 - “黄河口农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代表性产品包括黄河口大米、大闸蟹、滩羊、莲藕等,“黄河口农品 盐碱地特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3] - 公司坚持“品牌强农”战略,深挖品牌价值潜力,加强全媒体宣传,探索产品推介和产销对接新模式,推动品牌走向全国和世界 [3] 活动安排 - 2025年农民丰收节活动中将设置“黄河口农品”展销环节 [1]
9月13日将举办黄河口特色农产品推介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09:37
行业发展趋势 - 垦利区依托黄河入海口独特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 系统开展良种选育 规模化生产和品牌打造 推动农产品实现品质和价值双提升 [3] - 已成功登记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覆盖粮油 水产 果蔬等多个品类 包括黄河口大米 莲藕 海参 蜜桃 对虾等 [3] 产品品牌价值 - 黄河口大米品牌估值达11.57亿元 依托黄河三角洲盐碱生态和黄河水滋养 米香浓郁且营养丰富 [3] - 黄河口莲藕因品种优良和生长周期长被誉为莲藕之珍品 [3] 市场推广策略 - 通过特色农产品推介会推动优质农产品从田间直接端上餐桌 减少中间环节 [3] - 目标让农产品进入更多元消费场景 包括企业和家庭消费 使群众吃得更新鲜实惠 [3] - 重点推介黄河口大米和莲藕 同时展示海参 对虾 蜜桃等优质产品 [3]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长出“金疙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4 10:09
核心观点 - 盐碱地通过科技创新和综合治理实现高效农业开发 产量和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1][3][5][7][8][10] 盐碱地改良技术 - 采用重塑土壤结构技术使小麦大豆大幅增产 [3] - 暗管排碱技术通过地下埋管排盐 结合精准灌溉系统使亩均用水量从200立方米降至15立方米 [3] - 建立节水控盐优肥降药保育增效的绿色治理技术体系 暗管排盐效率比常规提升70% 垄作滴灌技术节水节肥超30% [3] - 水肥盐智能检测系统和10套耕地质量提升模式使核心区产能提高10%以上 [3] 种业创新体系 -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生物育种 吸引48家高校院所和108个专家团队 建设50多个科研平台 [5] - 构建一体化育种创新体系 智能控制育种加速器使育种速度提升2-4倍 [5] - 试验示范943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 培育55个并审定11个包括济麦60 DY017藜麦 希森6号马铃薯 宇花18号花生 [5] 滨海盐碱地治理模式 - 草牧园模式通过适盐牧草和土壤改良技术使土壤含盐量从11‰降至2.6‰ 有机质提高25% 速效养分提升50%以上 [7] - 发展高盐设施种植提升番茄品质 开展肉羊饲养与耐盐牧草轮作 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100%利用生产生物有机肥 [7] 分级利用与多方合作 - 按盐碱化程度分级利用:轻度地重点粮油生产 中度地发展特色种养 重度地生态修复种植耐盐植物 [10] - 种植田菁新品种鲁菁6号3年后土壤盐分降低37% 耐盐度达6‰ 有机质提高24% [10] - 形成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多方合作机制 政府出台规划政策 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企业投入研发运营 农户参与种植养殖受益 [10] 经济效益与产出 - 工厂化养殖年产37亿尾种苗和3万吨商品虾 延伸出烤虾虾滑等加工产品 [1] - 生态修复产品包括小欢猪珍珠蛋赤松茸进入北京上海市场 [1]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31.93亿元 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11.57亿元 [1]
从福鼎白茶到黄河口大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何飘香国际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21:24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现状 - 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贸促会主题日活动在北京举行,旨在向国际推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为中国地标企业融入全球绿色农业供应链提供平台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4] - 中国贸促会通过举办经贸活动、签发《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等方式促进国际合作,并将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设置绿色农业链展区 [1] 重点地理标志产品案例 - 福鼎白茶:2024年福鼎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茶叶总产量4.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55.18亿元,已形成从生态种植到品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2] - 化橘红:2006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了"药典标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标准"三级标准体系,实现全流程品质控制和溯源 [2] - 黄河口系列农产品:包括"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海参"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依托黄河入海口每年约1万亩新生土地的资源优势发展 [3]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模式 - 福鼎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茶农受益"模式,带动就业和增收 [2] - 常州市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种植户"模式,注重品牌打造,获得多项认证 [4] - 东营盛洲粮油有限公司利用盐碱地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获得多项地理标志认证 [3] 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化发展 - 高质量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被视为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4] - "福鼎白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产品名录 [2] - 中国贸促会通过出具《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等工作助力提高国际品牌影响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