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R2

搜索文档
不差钱的大模型公司才敢IPO
投中网· 2025-08-01 14:38
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 - 大模型公司从两年前的资本追捧转向业务收缩和联创出走阶段,行业热度明显下滑[5] - DeepSeek爆火后进一步挤压其他大模型创业公司生存空间,连其R2发布进度也落后预期[5] - 当前行业焦点转向"大模型第一股"争夺战,主要竞争者包括MiniMax和智谱两家头部企业[6][12] MiniMax近期动态 - 7月28日WAIC大会上被投资人预测可能成为"中国基础大模型公司上市第一股"[6] - 创始人闫俊杰在WAIC主论坛作为唯二演讲嘉宾亮相,并与黄仁勋单独会面两小时引发关注[7] - 最新一轮融资近3亿美元,投后估值超40亿美元(约287亿元人民币)[8] - 6月初被曝赴港上市计划,同期密集发布开源模型MiniMax-M1等系列产品[8] - 2024年先后发布abab 6/6.5系列模型、视频生成大模型abab-video-1和音乐模型abab-music-1[25] 上市竞争态势 - 智谱4月已在北京证监局备案,计划2025年10月完成A股上市辅导[12] - MiniMax内部上市准备工作进度与智谱相当,但信息披露策略更保守[13] - 两家公司上市地点选择存在"烟雾弹":智谱从A股转向港股传闻,MiniMax从港股转向A股传闻[14] - 行业普遍认为港股将成为两家公司首选上市地,时间点可能非常接近[14] 上市动机分析 - 头部公司现金储备充足:智谱累计融资超160亿人民币,MiniMax账上有超四年现金储备[14][15] - 二级市场"第一股"标签可带来高溢价和市场地位,如上纬新材15交易日获10倍涨幅案例[17] - 参考AI芯片领域寒武纪案例,先发上市企业可获得显著竞争优势[19] - 行业窗口期有限,投资人预判"国内大模型只能上一两家,绝大部分都要死的"[19] 公司背景与业务 - MiniMax成立于2021年底,创始人闫俊杰曾任商汤集团副总裁,技术路线为"模应一体"[22][24] - C端产品包括星野/Talkie、海螺AI等,覆盖内容创作、智能助手及娱乐应用领域[25] - 2024年技术发布密集:开源文本模型MiniMax-01系列、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等[26] - 与智谱形成差异化定位:MiniMax侧重C端市场,被看作中国版xAI;智谱对标OpenAI主攻B端[27] 行业发展趋势 - 百川智能设2025年10亿营收上市目标,阶跃星辰今年营收预计突破10亿,Kimi也筹备上市[20] - 行业进入快速去泡沫阶段,估值普遍下降,上市成为确立市场地位关键手段[17] - 参考AI 1.0时代CV四小龙竞争史,商汤通过"流血上市"夺得"AI第一股"头衔[18]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801
腾讯研究院· 2025-08-01 00:01
GPT-5泄露与功能曝光 - 大量用户在ChatGPT、MacOS应用、Cursor、微软Copilot及OpenAI API平台发现GPT-5痕迹,预计最快下周发布 [1] - GPT-5将整合GPT系列和o系列,实现多模态和推理能力大一统,包括主模型(代号"nectarine"或"o3-alpha")、mini版(代号"lobster")和nano版(代号"starfish") [1] - GPT-5将支持100万tokens上下文窗口、MCP协议与并行工具调用,其中mini版本Lobster特别强化编程能力 [1] DeepSeek R2核心技术突破 - DeepSeek与北京大学联合完成的《Native Sparse Attention》论文获ACL最佳论文奖,实现模型处理长文本速度提升11倍 [2] - 首创"原生稀疏注意力"机制,将模型从"割裂拼接"推向"有机融合",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效率 [2] - NSA技术已完成27B、MoE架构上的完整预训练验证,通过三种阅读策略(压缩块、选择性精读、滑动窗口)和门控机制 [2] 谷歌AlphaEarth基础模型 - Google DeepMind推出AlphaEarth Foundations,将多源地球观测数据整合为统一数字表征,实现10米级精度地球观测 [3] - 系统整合卫星图像、雷达扫描、3D激光测绘等多种数据,以10×10米网格分析全球陆地及近海,所需存储空间仅为同类AI系统的1/16 [3] - 多项技术创新包括自适应解码架构、空间密集型时序瓶颈和地理文本精准对齐 [3] Moonvalley视频生成技术 - AI视频生成公司Moonvalley宣布旗舰模型Marey正式支持Sketch-to-Video功能,用户可通过手绘草图一键生成电影级视频 [4] - 该功能支持人物动作或摄像机运动路径定义,自动生成连贯视频 [5] - 目前支持1080p@24fps输出,订阅价格14.99美元/月起 [5] Ollama可视化界面升级 - Ollama 0.10.1版本正式上线可视化图形界面,同步支持Mac和Windows [6] - 新版本提供全新对话界面,支持下载模型、与PDF和文档对话、多模态交互和文档编写功能 [6] - 内置新的多模态引擎,支持发送图片给大语言模型 [6] 1688 AI版转型 - 1688推出全新AI版App,上线免费企业查询工具"88查"和全新商家数字人Agent [7] - 1688 AI版聚焦创业与拿货场景,集成AI搜索、选品、创款、图搜、查企等功能 [7] - 商家数字人已有40万商家使用,带动平台GMV和询盘增长18% [7] 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 - 逐际动力推出LimX Oli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165cm、拥有31个主动自由度 [8] - 该机器人软硬件设计贯彻"模块化"与"全开放"理念,提供完整SDK系统 [8] - 推出Lite、EDU及Super三个版本,起售价15.8万元 [8] Meta超级智能愿景 - Meta CEO扎克伯格发布公开信,表示已开始看到AI系统自我改进迹象 [9] - Meta正改变AI模型发布策略,暗示Llama系列不再全部开源 [9] - Meta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宣布将于2025年斥资高达7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9] a16z AI投资新标准 - a16z合伙人Martin Casado认为AI投资不再看模型性能,而是平台是否能持续交付业务结果 [10] - 平台竞争分化的三要素为组织模式、资源配置与产品策略 [10] - AI估值逻辑回归具体场景,基于悲观、中性、乐观三种场景进行拆解模拟 [10]
DeepSeek V4 借实习生获奖论文“起飞”?梁文峰剑指上下文:处理速度提10倍、要“完美”准确率
AI前线· 2025-07-31 13:02
中国作者在ACL获奖论文中的表现 - 2025年ACL获奖论文中中国作者比例超过51% 美国作者占比仅为14% [1] - DeepSeek梁文锋作为通讯作者与北京大学联合发表的论文获得Best Paper奖 [1] - 论文第一作者袁境阳在撰写论文时仅为DeepSeek实习生 [1] NSA技术创新与设计 - 提出NSA(Natively trainable Sparse Attention)机制 结合算法创新与硬件优化以实现高效长上下文建模 [4] - NSA采用动态分层稀疏策略 结合粗粒度token压缩和细粒度token选择 保留全局上下文感知和局部精度 [4] - 引入两项核心创新:算术强度平衡的算法设计实现显著加速 高效算法和反向算子实现稳定端到端训练 [6] NSA性能表现 - 在270亿参数Transformer骨干网络上预训练 使用2600亿token 激活参数为30亿 [8] - 在9项指标中的7项上超过全注意力模型在内的所有基线 DROP提升0.042 GSM8K提升0.034 [8] - 在64k上下文"大海捞针"测试中实现完美检索准确率 解码、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速度显著提升 [9] - 在多跳问答任务(HPQ和2Wiki)上比全注意力模型分别提升0.087和0.051 代码理解任务(LCC)超出基线0.069 [10] 计算效率优势 - 在64k上下文长度下 前向速度提升高达9.0倍 反向速度提升高达6.0倍 [15] - 解码长度增加时延迟显著降低 64k上下文长度下提速高达11.6倍 [15] DeepSeek下一代模型规划 - 论文成果将应用于DeepSeek下一代前沿模型 支持100万tokens上下文长度 [1][17] - DeepSeek R2发布计划可能与V4相关 创始人梁文锋对当前模型性能不满意导致推迟 [17]
梁文锋等来及时雨
虎嗅APP· 2025-07-16 08:0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大模型行业竞争加剧,"AI六小龙"中的阶跃星辰、智谱AI计划7月底发布新一代基础大模型,科大讯飞也将推出全新模型 [1] - Kimi K2模型发布后成为国内首个总参数量达1万亿的MoE架构开源模型,在代码和数学推理任务上反超DeepSeek [7] - 阿里、字节、百度等科技大厂通过推出更低价的API模型,正在夺走DeepSeek的性价比标签 [7] DeepSeek市场表现 - DeepSeek月活跃用户规模从1月爆发式增长后,4月开始下滑,5月MAU为1.69亿,环比下降5.1% [1] - 官网访问量下降29%,用户使用率从年初7.5%峰值回落至5月底的3% [2] - 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下载榜排名从榜首跌至30名开外 [2] 技术发展动态 - DeepSeek近期仅进行小版本升级,如DeepSeek-R1-0528仍基于2024年12月的V3 Base模型微调,未推出新一代V4模型 [6] - Kimi K2支持128K上下文窗口,MiniMax-M1支持100万上下文输入,远超DeepSeek R1的64K窗口 [10] - DeepSeek是主流AI助手中唯一暂不支持多模态功能的产品,缺乏语音、图片生成等能力 [13] 算力与供应链 - 英伟达H20芯片因美国出口管制被禁售,导致DeepSeek算力储备紧缺,影响R2模型上线 [3] - 7月15日英伟达公告正在申请重新销售H20芯片,美国政府已承诺授予许可证 [4] - MiniMax-M1模型训练仅用512块H800三周时间,租赁成本53.47万美元,远低于DeepSeek V3模型的557万美元 [8] 商业模式与策略 - DeepSeek选择开源路线但忽视C端应用,专注AGI研发,导致产品体验落后竞争对手 [10] - OpenAI通过高频更新保持热度,GPT-4.1系列发布后份额迅速增至10%,而DeepSeek R1使用率从7%峰值降至3% [12] - 第三方平台托管的DeepSeek R1与V3模型使用量自发布以来增长近20倍,显示开发者生态活跃 [9]
全网期待的 DeepSeek R2 为何迟迟不发?梁文锋这一举动成关键!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9 19:50
DeepSeek R2模型延迟发布 - DeepSeek R2推理模型原计划于5月发布,但因公司联合创始人梁文锋对其性能不满意而推迟[1] - 该模型旨在提升编程能力并实现英语之外的多语言推理功能[1] - 过去几个月工程师一直在优化该模型,等待梁文锋批准发布[1] 芯片供应限制影响 - 美国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服务器芯片在中国供应短缺,可能影响DeepSeek R2的快速推广[1] - 目前大多数云客户通过英伟达H20芯片运行R1模型[2] - 2023年4月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新一轮出口管制已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2] 云服务商面临的挑战 - 需求激增可能导致中国云服务商不堪重负,因运行AI模型需要英伟达先进芯片[1] - DeepSeek已与部分中国云企业接洽,提供技术规格以便规划服务器托管和分发方案[1]
科技分论坛 - 新格局 新供给 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会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计算机、固态电池、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AI眼镜、清洁能源、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无人机、自然灾害监测、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云端计算、量子信息科技、电子、金融、医疗、通信设备、卫星通信、AI穿戴、智能家居、智慧监控 - **公司**:英伟达、DeepSeek、字节跳动、火山引擎、高通、恒玄、意法半导体、全志、联发科、紫光展锐、瑞芯微、巨星、Ceat、乐鑫科技、华为、小米、特斯拉、Panasonic、海光、寒武纪、壁仞、燧源、昆仑芯、摩尔线程、沐曦、商汤科技、中际旭创、长飞光纤、中国电信、舜宇、水晶、歌尔、灵犀、李派、苹果、国盾量子、生益科技、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天地科技、格尔软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AI投资逻辑与算力需求 - **核心观点**:AI投资逻辑从训练端转向应用端,推理端需求大幅增长,全球推理算力供需剪刀差持续扩大 [1][2] - **论据**:未来几年推理端需求预计占整体算力需求70%以上;2025 - 2026年H200 GPU需求量预计分别约为380.54万块和超1300万块;结合英伟达产品线产能,供需剪刀差持续扩大 [3][16][17] 计算机行业表现与财务指标 - **核心观点**:2025年上半年计算机行业“先扬后抑”,财务指标有改善但仍处底部探寻阶段,未来以费用优化为主,营收缓慢增长 [1][6][7][8] - **论据**:一季度DeepSeek发布带来云计算厂商投资机会,二季度因业绩未达预期回调;上半年营收同比改善,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得益于费用优化,毛利率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ROE同比下降 AI Agent技术与应用 - **核心观点**:AI Agent技术取得超预期进展,但产品落地和用户数量低于预期,杀手级应用未出现 [1][10][12] - **论据**:在环境感知、规划能力、工具使用和记忆能力方面有进展;市场对杀手级应用落地预期高,但目前未出现,大模型是Agent核心 固态电池发展 - **核心观点**:2025年固态电池进入量产元年,半固态先应用,全固态2027 - 2030年量产,部分环节有投资价值 [3][22][23] - **论据**:渗透率低但在低空经济等领域有刚性需求;干法电极等制备工艺、电解质环节变革大;隔膜仍有应用空间 各科技产品AI能力 - **核心观点**:智能手机、芯片、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AI眼镜等产品AI能力提升,有不同功能和应用场景 [30][32][33][34][35] - **论据**:智能手机AI能力分级,芯片集成多种功能提升性能;各产品有相应AI驱动功能,如智能手表健康管理、AI眼镜替代手机部分功能 各行业投资机会 - **核心观点**:AI产业链、计算机、锂电池、通信设备等行业有投资机会 [18][19][20][28][98] - **论据**:AI产业链投资集中在海外NVIDIA算力链、国内AI应用生态等;计算机行业关注信创等;锂电池关注技术变革环节;通信设备关注中国电信、AI算力等细分赛道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 Agent推理算力供需剪刀差测算假设**:包括AI Agent日活用户数、渗透率、使用场景和请求次数等假设 [15] - **AI眼镜产业链构成与芯片方案**:产业链上游为部件供应商,中游为软件和模型提供商,下游应用广泛;芯片方案分高端、成本优化和自研三种 [36][38] - **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分为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各有发展状况和应用价值,国家将其列为战略支柱产业 [85][96] - **各公司发展情况**:如国盾量子股东结构变化、生益科技海外算力链业绩增长驱动力、寒武纪订单情况等 [99][100][101]
摩根士丹利:DeepSeek R2:AI推理新一代重量级模型?
摩根· 2025-06-16 1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韩国科技行业投资评级为Cautious(谨慎)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DeepSeek的R2模型发布或重新定义中国AI开发、定价和供应链方式,有望成为加速中国AI应用落地的关键催化剂 [1] - R2是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思维模型的第二次重大迭代,在多语言推理和代码生成等方面有进展,成本低且性能强,若成功将扰乱AI市场 [2] - R2依托华为昇腾910B芯片集群训练,构建自有供应链,减少对外部依赖 [3] - 中国公司有更多资源部署AI技术,“中国AI 60强”个股或参与R2行情和中国AI发展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R2模型介绍 - R2是针对国产硬件优化的万亿参数模型,在多语言推理、代码生成和多模态能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可重新定义AI应用落地的价值、性能和单位成本 [9] - R2优先提高编程能力,采用混合专家混合(MoE)架构,总共有1.2万亿个参数,其中780亿个参数是活跃的,成本比大多数先进模型便宜97% [13] R1模型进展 - 2025年5月29日,DeepSeek发布R1推理模型的更新版本R1 - 0528,使用9900万个tokens完成评估,比原版本多40%,性能在多个测试中有提升 [11] 供应链情况 - DeepSeek可能建立本地硬件供应链,R1曾使用数万张英伟达GPU训练,现在可能用华为昇腾910C芯片推理 [16] - 华为昇腾910C可达到英伟达H100性能的60%,采用中芯国际7纳米N + 2制程工艺,但华为在构建软件和支持生态系统方面还有挑战 [17] 投资影响 - DeepSeek的受益者在业绩、营收和盈利修正方面是长期赢家,后训练阶段tokens增加对本土GPU、GDDR和中国HBM是好兆头 [20] - 全球人工智能公司年初至今整体下跌 -5%,iPhone供应链表现不理想,传统子细分市场每股盈利回升但相对温和 [20] DeepSeek模型演变 - DeepSeek强调软件驱动的资源优化,已发布R1、V3和Prover - V2等模型,即将推出R2和V4模型 [23] - Prover - V2专注数学定理形式化证明,采用改进的MoE架构和压缩的KV缓存,推出MTP框架提高生成速度 [25] R2/V4模型功能 - “推理时间扩展”是R2和V4模型性能突破的关键,采用GRM技术,中型模型可在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 [26] - 通过点式生成奖励建模(GRM)、自我原则批评调整(SPCT)和元奖励模型(meta RM)实现模型架构改进 [27][32]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对韩国科技行业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如Ecopro BM为Underweight(U),Fadu Inc为Equal - weight(E),Hanmi Semiconductor Co. Ltd.为Overweight(O)等 [81]
OpenAI开源模型发布推迟至夏末,为了狙击DeepSeek R2?
华尔街见闻· 2025-06-11 10:37
OpenAI开源模型延期 - OpenAI宣布原定6月推出的开源模型将延期至"今年夏天晚些时候",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研究团队取得了"出乎意料且相当令人惊叹"的进展,需要更多时间完善[1] - 该开源模型规划具备与GPT-4o相当的复杂推理能力,目标性能超越当前顶尖开源模型如中国DeepSeek的R1模型[2] - 公司曾讨论为开源模型增加连接云端大模型的接口功能以处理超复杂查询,但最终版本是否包含这些功能尚不确定[2] AI行业竞争态势 - 法国Mistral实验室推出首个AI推理模型系列Magistral,中国通义千问(Qwen)4月发布混合AI推理模型系列,行业竞争显著加剧[2] - OpenAI面临战略转型压力,Altman承认过去在开源领域"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此次开源被视为修复开发者关系的核心举措[2] - 市场猜测OpenAI延期可能为狙击中国DeepSeek即将发布的R2模型,避免性能对比风险[2] DeepSeek技术进展 - DeepSeek R2作为R1迭代版本,在技术架构、功能特性和资源效率实现显著升级,摩根士丹利预测其AI调用成本大降87%且具备多模态处理能力[3] - 公司保持每季度重大更新的开发节奏,2024年9月推V2.5、12月发V3基础架构、2025年3月升级至V3-0324版本[4] - 创始人梁文锋强调中国要成为创新贡献者而非搭便车,将探索通用人工智能作为核心使命[4]
发令枪响前的预备期——申万宏源2025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6-11 09:58
全球贸易格局与中美竞争 - 特朗普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尝试受阻,与中国关税对抗未达预期效果,美国与核心盟友未达成协议[1] -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经贸联系紧密,与美主要盟友(欧洲、日韩)贸易联系回落至低位,是未来合作重点方向[2] - 中国企业进入"体系出海"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协同出海格局形成,A股出海企业盈利能力优于出口企业[2] A股牛市潜力分析 - 居民"资产荒"加剧,2025年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将推动权益资产配置迁移,真实无风险利率显著回落[3][4] - A股投融资功能建设:投资端公司治理改善+长期资金入市,融资端并购重组与创投拐点共振,AI/具身智能/新消费等产业趋势发酵[4][5] - 盈利能力长期抬升起点临近:中国企业突破高附加值领域,2026年中游制造供给增速或低于5%,供需格局拐点将至[5][6] 市场启动条件与择时 - 科技需等待基础层技术突破,AI Agent在办公/医疗领域落地需3-5年,通用型产品需5年以上[7] - 新消费(珠宝/IP潮玩/美妆等)维持高景气,但消费扩散行情需谨慎,赚钱效应扩散可能是短期休整信号[13][14] - 资产管理行业未达增量博弈条件:公募需赚钱效应累积至50%盈利客户占比或产品净值回水位线[8][9] 行业与板块机会 - 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或成结构牛核心,重点关注DeepSeek R2、GPT-5、特斯拉Optimus量产催化[13][14] - 一二级市场联动强化:软件/硬件/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领域创投融资快速改善[14] - 港股或领涨潜在牛市: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AI龙头+高股息保险举牌+内外资共振定价[15] 盈利与市场节奏预测 - 2025年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4.6%,Q2-Q4分别为1.1%/-4.1%/80.7%,Q4高增速或掩护行情[8] - 2026年供需改善线索增加,牛市主区间或在2026-27年,25Q4或进入"发令枪响"前最后阶段[12][13] - 本轮牛市或成首轮"中国版慢牛":基本面改善持续时间长+价值属性提升+增量资金调控力增强[12]
申万宏源2025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发令枪响前的预备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9 16:46
报告核心观点 - 特朗普重构全球贸易体系尝试受阻,中国外循环优化走出自己的道路,“中美战略相持期”是基本盘,“中国战略机遇期”乐观预期正在酝酿 [3] - A股市场具备演绎牛市级别行情的潜力,当前市场尚未鸣响“发令枪”,2026年好于2025年,牛市主要区间在2026 - 27年 [3][5] - 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具备成为结构牛核心产业趋势的潜力,新消费是独立产业趋势,港股在潜在牛市中大概率领涨 [5] 各部分总结 从“中美战略相持期”到“中国战略机遇期” - 美国重构全球贸易体系尝试受阻,关税对抗未达预期效果,政策节奏需纠偏 [3][16] - 中国外循环优化,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联系紧密,与美国盟友合作是潜在增量,中美外循环范围重合竞争激烈 [3] - 竞争强化中国优势认知,企业出海进入“体系出海”时代,“中国战略机遇期”乐观预期在部分投资者心中生根 [3][35] A股市场具备演绎牛市级别行情的潜力 - 居民“资产荒”加剧,权益资产收益率优势凸显,2025年存款到期再配置或使居民增配权益初露峥嵘 [41][44][53] - A股投资功能建设加速,股东回报能力有改善空间,监管推动险资入市或带来千亿增量资金 [57][63] - 鼓励并购重组与创投一级市场拐点共振,A股“含新经济量”有望扩散 [64][78] - A股可能处于盈利能力长期抬升起点,2026年基本面改善方向或多于2025年 [81][88] 牛市尚缺“发令枪”,思考“枪响起跑”择时 - 短期“抢出口”带来经济韧性无法外推,财政发力适度,中期需求难形成稳定预期,2026年需求弱改善 + 供给出清或带来盈利企稳 [91][104][111] - 科技尚未摆脱中期调整波段,行情演绎或分布在未来数年,下一轮上涨需基础层突破催化 [4] - 新消费是独立产业趋势,2025年内审慎看待消费扩散行情 [4] 突破了震荡区间的条件可能与牛市确立一致 - 历史上熊市结束后突破震荡区间往往是牛市主升浪,2025Q2 - Q3 A股大概率震荡,待条件成熟启动大行情 [4] A股景气投资积少成多,港股率先成为全龙头代表市场 - 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有成为结构牛核心产业趋势潜力,关注高性价比区域主题机会 [5] - 新消费细分龙头维持景气,谨慎看待消费扩散行情 [5] - 港股在潜在牛市中大概率领涨,因其是中国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具备多方面优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