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jo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维持世运电路“买入”评级,未来PCB业务成长空间广阔
格隆汇· 2025-08-01 13: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加65.61% [1] - 业绩提升主要源于业务量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单价提升等因素 [1] 技术优势与客户绑定 - 公司在汽车PCB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 - 深度绑定特斯拉,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1] 行业发展趋势 - 电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及AI大模型快速发展推动行业需求 [1] - 下一代大模型Grok训练持续开展,xAI对算力需求快速攀升 [1] - Dojo2量产临近,以Dojo为核心的AI算力集群将成为特斯拉FSD系统迭代、Optimus机器人研发及Grok大模型开发的重要基石 [1] 业务前景 - PCB业务在科技大客户加持下成长空间广阔 [1]
特斯拉交出十年最差季报,营收利润销量全下滑,平价新车下半年量产
36氪· 2025-07-24 12: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18亿美元(同比下滑11%),汽车业务收入306亿美元(同比下滑18%)[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非GAAP)23.27亿美元(同比下滑30%),自由现金流仅1亿美元[1] - Q2总收入225亿美元(同比下滑12%),归母净利润(非GAAP)13.93亿美元(同比下滑23%),GAAP毛利率17.2%(同比下降71bp)[7] - Q2汽车收入166亿美元(同比下滑16.6%),能源业务收入27.89亿美元(同比下滑7%),服务及其他收入30.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9] 产销数据 - 上半年全球交付量72.08万辆(同比下滑13.2%),产量77.29万辆(同比下滑8%)[3] - Q2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下滑14%),Model 3/Y交付37.37万辆(同比下滑12%),其他车型交付1.04万辆(同比下滑52%)[4][7] - 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26.34万辆(同比下滑5.4%)[35] - 全球库存天数24天(同比增加33%),经营性租赁占比2%[4][34] 战略举措 - 6月启动平价车型试生产,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11][12] - 计划2026年批量生产Semi和Cybercab[11][12] - 香港Model 3最高降价18%,加拿大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2万加元[44] - 推出Model Y L六座版(Q3发布),加州工厂现紧凑型SUV疑似Model Q[38][40] 技术进展 - FSD接近获荷兰监管批准,或推动欧洲销量[15][17] - FD将升级AI5模型(参数量增10倍),HW3车辆后续处理待定[18] - Robotaxi已在奥斯汀运营,目标年底覆盖美国50%人口(成本目标0.3-0.4美元/英里)[21][23] - Optimus人形机器人V3原型年内亮相,目标5年后年产100万台[26] - Dojo超级计算机2026年规模部署,Grok AI助手已上车[29][43] 产能布局 - 上海工厂Model 3/Y产能超95万辆,柏林工厂Model Y产能超37.5万辆[37] - 得州工厂Cybercab在建,内华达工厂Semi在建[37] - 超级充电站达7377座(同比增14%),充电接口70228个(同比增18%)[4]
特斯拉(TSLA.US)电话会:未来几个季度将很艰难 但Robotaxi、Optimus将创造伟大
智通财经网· 2025-07-24 10:31
智通财经APP获悉,日前,特斯拉(TSLA.US)公布第四季度业绩并举行财报电话会议。首席执行官埃隆· 马斯克在会议中坦言,受EV税收抵免政策突变与关税冲击,公司或将经历"Q4、Q1甚至Q2的艰难季 度"。尽管业绩承压,马斯克依旧重申对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业务的信心,预计RoboTaxi服务年底前 将扩展至美国一半人口覆盖区域,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标5年内达到年产100万台 。这位掌门人坚 信"特斯拉终成全球最具价值企业"。 RoboTaxi扩张提速 年底前覆盖美国一半人口 特斯拉在奥斯汀成功推出首个无人驾驶RoboTaxi服务,据自动驾驶软件总监Ashok Elluswamy介绍,该 服务已行驶超过7000英里,客户反馈良好且"迄今为止没有显著的安全关键事件"。 马斯克表示,公司正在加速扩张步伐,预计几周内将大幅扩展奥斯汀服务区域,运营面积将远超竞争对 手。特斯拉正在寻求在加州湾区、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的监管批准,目标是年底前 服务覆盖美国一半人口。 "服务区域和运营车辆数量将以超指数级速度增长",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他预计RoboTaxi车队 将"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从微小规模增长到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晶圆级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0 12:06
晶圆级芯片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团队在晶圆级芯片领域取得三项关键研究成果,涵盖计算架构、集成架构和编译映射优化方法学,构建了完整的设计体系[1] - 团队联合产业界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基于可重构AI芯粒的12寸晶圆级芯片验证样机,验证了技术可行性[1] - 晶圆级芯片采用整片晶圆(约40000平方毫米)制造超大芯片,通过高密度硅互连基板集成数十颗算力芯粒[4][8] 技术优势与性能表现 - 晶圆级芯片单机柜算力密度可达现有超节点方案的2倍以上,是目前算力节点集成密度最高的形态[8] - 计算架构优化方案在主流大模型训练中相比特斯拉Dojo实现2.39倍吞吐提升[13] - 集成架构设计方法使系统算力提升2.90倍,通信带宽提升2.11倍,内存带宽提升11.23倍[18] - 编译映射方案在大模型推理任务中相比GPU集群实现平均3.12倍性能提升[20] 国际发展现状 - 特斯拉Dojo晶圆级芯片集成25颗D1芯粒,单芯片拥有9PFlops算力和36TB/s带宽[24] - Cerebras WSE-3采用5nm制程集成4万亿晶体管,片上性能指标远超传统GPU[24] - 台积电推进晶圆级系统(SoW)技术布局,预计2027年实现量产[25] 技术特点与创新 - 提出"Tick-Tock"协同设计框架,实现物理拓扑与逻辑拓扑的优化耦合[12][16] - 建立纵向面积约束引导的跨物理层协同优化方法,解决异构资源集成难题[15][21] - 针对大模型推理设计分离式映射调度方法,优化KV cache管理策略[19][22] - 晶圆级芯片本质是"片上数据中心",涉及计算、存储、互连等多因素高度耦合[8]
智能辅助驾驶下半场,“第一性原理”失灵了吗?
36氪· 2025-06-20 10:57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路线 -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全球道路交通体系本质围绕视觉感知能力构建 人工智能结合数字神经网络和摄像头是与现有道路系统最匹配的解决方案 [1] - 马斯克批评激光雷达技术 认为道路系统并非为从眼睛发射激光而设计 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同时工作可能导致信息冲突和交通事故 [3] - 纯视觉方案最大优点是成本较低且贴近人眼逻辑 通过对摄像头持续优化可无限接近人类眼睛 [20] 第一性原理 - 第一性原理是系统中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 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核心思想是回归事物本质 剖析最基本原理构建新认知框架 [3] - 智能辅助驾驶的第一性原理应聚焦本质需求 以标准化能力推动普惠价值 实现从A点到B点的安全 舒适 高效 [4] - 手机行业演进史为汽车智能化提供启示 基带芯片以"稳定传输"为第一性原理 智能辅助驾驶应成为像基带一样可靠的基础设施 [4] 特斯拉技术发展历程 - 2014-2016年外部合作期 采用Mobileye EyeQ3芯片 算力0.25 TOPS 支持1个前视摄像头 1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6] - 2016-2019年自研过渡期 转向英伟达方案 算力10 TOPS 配备8个摄像头 1个毫米波雷达 12个超声波雷达 同时开始自研FSD芯片 [7] - 2019年进入全面自研期 推出HW3.0 配备两颗自研FSD芯片 算力144 TOPS 相比前代增长7倍多 [7][9] 特斯拉技术方案演进 - 引入BEV+Transformer算法栈 让视觉感知网络获得测速 测距能力 将2D画面拼接成360度全景俯视图 [13] - 升级占用网络 将车辆周围空间划分成小方格标记是否被物体占据 实现高分辨率三维感知与重建 [14] - 推出端到端方案 完全采用一张神经网络链接感知 规控和执行 2023年测试中运行速度比原方案更快 删除30万行人工代码 [16][17] 技术方案对比 - 纯视觉方案在信息丰富度 三维深度 测距精度 相对场景可靠性等方面弱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但成本更低 [19] - 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 精度和实时性方面有明显优势 但易受天气影响 可能发生多次反射导致信号失真 [20][21]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需承担更高硬件成本 开发能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算法 并采用高算力芯片处理数据 [23]
Time to Ride Tesla ETFs on Recent Stock Rebound & Robotaxi Launch?
ZACKS· 2025-06-16 19:56
特斯拉股价波动与政治风波 - 特斯拉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因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公开争执下跌7%,但上周反弹13.9% [1] - 特朗普威胁取消对特斯拉和SpaceX的联邦补贴及政府合同,马斯克则表态支持弹劾特朗普 [2] - 马斯克公开道歉后,投资者情绪改善,成为股价回升的关键转折点 [3][4] 特斯拉行业地位与战略发展 - 特斯拉仍被列为2025年八大重点关注的电动汽车股票之一 [3] - 公司计划6月22日在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Cybercab,分析师认为这是实现2万亿美元估值的关键里程碑 [6] - 特斯拉将自身定位为AI公司,重点投资自动驾驶(FSD)、人形机器人(Optimus)和超级计算机(Dojo) [7] 政策与监管风险 - 零排放车辆(ZEV)积分可能成为未来收入波动源,特朗普政策倾向传统燃油车或影响特斯拉 [8] - 马斯克曾因担任政府特殊职位引发公众不满,导致特斯拉经销商遭破坏,4月销量创三年新低 [5] 市场表现与分析师观点 - 当前42家经纪商给出的平均评级为2.77(1-5分制),较上月2.68略有下降 [9] - 42份评级中14份为强力买入(占33.33%),2份为买入(4.76%),上月强力买入占比38.1% [10] - 过去7天12名分析师中1人上调6月季度盈利预期,无人下调 [10] 特斯拉相关ETF表现 - 特斯拉权重较高的ETF表现分化:TSLW周涨16.4%,TESL涨9.7%,NITE跌2.1%,XLY微跌0.1% [12] - TSLW基金设计兼顾收益与增长潜力,TESL采用主动管理策略配合期权对冲风险 [12]
Tesla Stock Slumps on Trump-Musk Feud: Buy the Dip in ETFs?
ZACKS· 2025-06-06 20:31
特朗普与马斯克冲突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公开争执导致华尔街波动,特斯拉股价当日下跌14.3%,盘后微涨0.8% [1][6] - 特朗普暗示可能取消对特斯拉及SpaceX的联邦补贴和政府合同,SpaceX过去十年累计获得超200亿美元政府合同,2024财年达38亿美元 [4][5][6] - 马斯克威胁停用SpaceX龙飞船并支持弹劾特朗普,与其此前立场相悖 [4] 特斯拉经营现状 - 特斯拉2025年4月销量创三年新低,市场担忧马斯克政治活动持续影响需求 [7] - 公司市值自马斯克退出“DOGE”后蒸发近2000亿美元 [6] - 分析师对6月季度盈利预期下调,Zacks共识预估从46美分降至43美分 [11] 特斯拉AI战略 - 公司将AI作为核心战略,重点投入全自动驾驶(FSD)、人形机器人Optimus及超级计算机Dojo [9] - AI领域布局可能部分抵消政治风险对股价的冲击 [9] 相关ETF表现 - 特斯拉重仓ETF普遍下跌:TSLW单日暴跌17.3%,NITE跌2.9%,XLY跌2.5%,TESL跌1.9% [12][13] - TESL基金采用主动管理策略及期权对冲风险,被建议作为逢低买入工具 [13] 分析师评级 - 特斯拉平均经纪评级(ABR)为2.68(1-5分制),42家机构中16家强烈买入,10家强烈卖出 [10] - 过去一个月仅1家机构上调6月盈利预期,2家下调 [11]
“Musk Just Cut the Cord”: Enrique Abeyta Says Tesla's Dojo Supercomputer Is a Breakaway From Big Tech Dependence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11 00:00
核心观点 - 马斯克通过构建名为Dojo的完整AI基础设施,摆脱对大型科技公司芯片制造商和云平台的依赖,实现端到端的自主控制[1] - Dojo的诞生源于特斯拉对Nvidia芯片需求激增但交付延迟的困境,促使公司自主研发更强大的处理器[2] - Dojo处理器性能已达Nvidia最受欢迎型号的6倍,专为视觉AI和神经网络训练设计[3] - 该系统目前每天处理来自全球车辆的1600亿帧视频数据,支撑特斯拉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训练[4] 技术突破 - Dojo不仅是超级计算机,更是实现技术供应链独立的标志性成果[1] - 最新软件已使特斯拉AI具备完全无人驾驶能力,无需人类干预[5] - 即将于6月1日推出的特斯拉Robotaxi将取消方向盘、踏板等人工接口,成为系统能力的终极验证[5] 战略扩展 - Dojo长期应用可超越汽车行业,为基于视觉的AI模型奠定基础,覆盖智能机器人、国防系统、医疗影像和物流等领域[6] - 公司考虑仿效亚马逊AWS模式,将Dojo作为可销售服务向其他企业开放[6] 政策支持 - 特朗普政府签署《消除美国AI创新障碍》行政令,将AI发展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7] - 与马斯克合作开发芯片架构的企业预计将从政府获得数十亿美元资金支持[8]
摩根士丹利:特斯拉-人工智能与制造业- 奇特却完美的组合
摩根· 2025-05-08 09: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对特斯拉的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 - Line”(与基准表现一致),目标价为410美元,2025年5月5日收盘价为280.26美元,当前市值为986,795百万美元,52周股价范围为488.54 - 167.41美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扩散使制造业回流成为必要和可能,是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因果因素,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制造业与科技的关联,凸显AI与制造业的重要关系,特斯拉因具备数据、机器人、能源、AI、制造、太空6大属性而具有优势,其中制造是关键护城河 [1][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特斯拉优势属性 - 数据:目前有700万辆汽车在路上行驶,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亿辆 [11] - 机器人:拥有自主研发的电动马达和执行器,Optimus的手部有22个自由度 [11] - 能源:具备领先的大规模电池存储解决方案 [11] - AI:拥有世界级AI团队,开发FSD、Dojo和定制硅片 [11] - 制造:是全球垂直整合程度最高、采用美国本地采购的汽车公司 [11] - 太空:拥有冗余、有弹性且网络安全的通信,SpaceX是AI生态系统的数据传输层 [11] 估值方法 - 目标价410美元由5部分组成:核心特斯拉汽车业务每股75美元(基于2030年470万辆的销量、9.0%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4倍的2030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16.1%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网络服务160美元(到2040年附加率65%,每用户平均收入200美元);特斯拉出行服务90美元(基于现金流折现法,到2040年约750万辆汽车,每英里约1.46美元);能源业务每股67美元;特斯拉作为第三方供应商每股17美元 [17]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公司(代码) | 评级(截至日期) | 2025年5月5日价格 | | --- | --- | --- | | Adient PLC (ADNT.N) | U (03/17/2021) | $12.87 | |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Holdings Inc (AXL.N) | O (02/28/2022) | $4.29 | | Aptiv Plc (APTV.N) | U (02/06/2024) | $58.78 | | Avis Budget Group Inc (CAR.O) | O (06/20/2023) | $96.30 | | BorgWarner Inc. (BWA.N) | O (05/15/2023) | $29.45 | | Carmax Inc (KMX.N) | O (07/10/2018) | $66.29 | | Carvana Co (CVNA.N) | O (03/25/2025) | $259.57 | | Ferrari NV (RACE.N) | O (05/09/2019) | $466.46 | | Ford Motor Company (F.N) | E (09/25/2024) | $10.17 | | General Motors Company (GM.N) | E (12/10/2024) | $45.38 | | 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 (HTZ.O) | E (02/08/2024) | $6.20 | | Lear Corporation (LEA.N) | O (05/10/2024) | $88.37 | | Lucid Group Inc (LCID.O) | E (03/17/2025) | $2.36 |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MGA.N) | E (09/25/2024) | $33.28 | | Mobileye Global Inc (MBLY.O) | E (08/02/2024) | $14.55 | | PHINIA INC (PHIN.N) | E (09/25/2024) | $41.94 | | Quantumscape Corp (QS.N) | NR (11/21/2024) | $3.87 | | Rivian Automotive, Inc. (RIVN.O) | E (09/25/2024) | $13.55 | | Tesla Inc (TSLA.O) | O (09/10/2023) | $280.26 | | Visteon Corporation (VC.O) | E (06/01/2022) | $80.54 | | Asbury Automotive Group Inc (ABG.N) | E (09/25/2024) | $220.71 | | AutoNation Inc. (AN.N) | O (09/25/2024) | $175.84 | | Group 1 Automotive, Inc (GPI.N) | O (09/25/2024) | $411.81 | | Lithia Motors Inc. (LAD.N) | E (09/25/2024) | $298.44 | | Penske Automotive Group, Inc (PAG.N) | O (09/25/2024) | $156.23 | | Sonic Automotive Inc (SAH.N) | E (09/25/2024) | $62.74 | |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GT.O) | E (06/13/2024) | $11.04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