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02

搜索文档
2025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06 12:17
人形机器人发展新态势 -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前沿范式,通过"人形"设计实现从信息处理到物理交互的本质跨越,成为智能技术突破虚拟边界的关键支点 [1][14]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GGII预测2025年销量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0年销量34万台(640亿元),2035年销量超500万台(4000亿元);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 [2][25][27] - 各国战略布局差异显著:美国聚焦AI基础研究,欧盟强调安全伦理框架,日本侧重老龄化场景(2022年投入1057亿日元),韩国推进核心部件突破 [23][29] 技术演进路径 - **整机智能化**:特斯拉Optimus Gen2重量降至63kg,步行速度提升30%,配备触觉传感器灵巧手,计划2026年以2-3万美元量产;波士顿动力电动版Atlas可搬运14kg物体,采用MPC控制器实现自主路径规划 [33][34] - **大脑层级**: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形成四条演进路径(LLM+VFM融合/VLM/VLA/多模态大模型),MIT与IBM的MultiPY通过3D环境特征构建全维度感知 [36][37] - **小脑控制**:运动控制从模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Language Plan利用GPT-3解译任务序列,CLIP-ASAP融合视觉语言模型预测动作帧 [38][39] 典型应用场景 - **工业制造**:特斯拉Optimus应用于电池分拣,波士顿动力Atlas完成汽车支柱搬运,Figure 02在宝马工厂测试零件装配 [31][33] - **物流运输**:亚马逊测试Digit机器人卸载货车/搬运箱子,敏捷机器人Digit在GXO仓库实现码垛作业 [4][31] - **家庭服务**:1X公司EVE机器人执行居家任务,优必选Walker系列提供教育/消费定制服务 [4][31] 未来发展方向 - **硬件标准化**:推动统一硬件使用标准与数据集共享,增强运营通用性 [5][35] - **技术融合**:突破全模态感知与端云协同瓶颈,构建产学研协同生态 [5][41] - **平台生态**:建立国际通用开发平台,实现多机器人协同调度与标准化接口 [5]
Figure推出人形机器人防火电池,续航飙升94%,成本降78%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2 12:06
核心观点 - Figure公司推出第三代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F03电池,能量密度提升94%,成本降低78%,并实现垂直整合关键硬件系统的战略目标 [1] - F03电池通过UN38.3和UL2271安全认证,采用多层保护措施和主动冷却系统,充电功率达2千瓦 [1][2] - 公司采用大规模制造方法实现年产12,000台机器人的目标,并建立完整供应链体系支撑未来扩展至10万台产能 [3][10] - 公司估值达26亿美元,已融资23.4亿美元,机器人产品开始应用于工业场景,单价超过3万美元 [6] - 创始人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个位数年份内进入家庭场景,目前产品已在办公室实现基础交互功能 [7] 电池技术突破 - F03电池提供2.3千瓦时电能,支持5小时峰值性能运行,完全集成在机器人躯干中作为承重部件 [1] - 采用冲压钢和压铸铝结构材料,相比F01系统节省空间和重量并提高机械耐用性 [1] - 配备定制电池管理系统(BMS)和阻火系统,在测试中成功阻止热失控蔓延 [2] - 正与UL合作制定人形机器人电池新安全标准,当前设计满足23项电动汽车电池测试要求 [2] 生产制造体系 - BotQ工厂采用注塑成型、压铸等模具化工艺,零件生产时间从1周缩短至20秒 [10] - 部署ERP/MES/PLM等企业级系统,团队扩至293人支撑量产计划 [5][9] - 自动化测试站利用机器人实现电池单元快速扫描和组装,形成"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混合生产模式 [12] - 建立可靠性团队进行加速生命周期测试,配备高温炉等专用设备分析故障原因 [13] 公司发展现状 - 成立于2022年,已与OpenAI合作开发Figure 01/02机器人并投入生产线 [6] - 自主研发"Helix"控制系统提升物流场景作业效率,300台机器人已在汽车工厂应用 [6][15] - 计划2024年Q3将产量提升3倍,第一代生产线年产能达12,000台 [9] - 供应链设计支持未来四年扩展至30万个执行器的生产规模 [10] 行业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工业现场,在汽车装配和物流场景展现效率优势 [6][15] - 公司技术路线显示神经网络已接近人类交互水平,可完成送水、巡逻等基础服务 [7] - 底层硬件突破推动产品向家庭场景渗透,预计短期内实现"有用工作"能力 [7][15]
人形机器人行业中期投资策略:关注机器人国内外本体供应链和应用端机会
上海证券· 2025-07-15 15:20
报告核心观点 - 关注机器人国内外本体供应链和应用端机会,具体包括海外链、国产链以及机器人应用端[1][3] 海外链 特斯拉机器人 - 带动行业变革,搭建起完整供应链,开启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量产化落地可期[6] - 量产目标日益明晰,2025年计划生产数千台,2026年计划提至5 - 10万台,后年进一步提至50万台起,2029 - 2030年实现年产百万台具有现实可行性[7] - 通过技术复用、成本攻坚和构建生态,降低单机成本,构建“汽车 - 机器人 - AI”三位一体技术生态[8] Figure公司 - 创始人有多次成功创业经验,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复刻成功[9] - 自2022年创立以来有诸多重要进展,包括产品面世、融资、发布模型、启动工厂等,计划4年内将年产能扩张至10万台[10] 车企入局 - 在人形机器人制造与应用上软硬件端兼具优势,多家车企以投资或自研方式布局[11] 科技大厂合作 - 华为、腾讯、百度等科技大厂与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涌现,聚焦算力、协同和具身智能应用等方面[12] 关注机器人应用端 养老机器人 - 往人性化、专业化、轻量化、智能化、普及化方向发展[13] 外骨骼机器人 - 落地场景从工业拓展至养老,可辅助护工和老人行动[14] 仿生机器人 - 在新文旅消费应用场景落地节奏较快,在景区和演艺领域有多元化应用,场景适应能力不断增强[15] 产业链建议关注公司 本体产业链 - 特斯拉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总成、减速器、电机相关公司[16] - 赛力斯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永茂泰等[16] - 华为机器人产业链关注兆威机电等[16] 应用端产业链 - 养老和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欧圣电气等[17] - 仿生机器人产业链关注风语筑等[17]
对话千寻高阳:端到端是具身未来,分层模型只是短期过渡
晚点LatePost· 2025-07-10 20:30
具身智能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技术已从学术研究阶段进入产业化阶段,突破将发生在市场而非实验室[2][13] - 行业正处于Scaling Law时刻,预计需要4-5年沉淀才能达到类似GPT-4的突破[2][29] - 技术路径已从500个研究方向收敛至100个左右,进入工程优化阶段[12][13] 技术路径选择 - 端到端VLA(vision-language-action)是行业终极方向,已在自动驾驶领域验证[19][20] - 短期分层方案(规划-感知-执行)更易工程实现,但长期将被端到端替代[22] - VLA模型通过统一处理视觉、语言和动作模块,实现任务理解和执行一体化[20] 数据训练方法 - 训练数据来源包括:互联网视频数据(1%可用率)、遥操作数据和强化学习数据[24][26] - 发现Scaling Law规律:数据量每增加10倍,模型精度小数点后多一个9[27][28] - 达到ChatGPT级别效果需100亿条有效互联网数据+1亿遥操数据+数千万强化学习数据[31] 机器人形态发展 - 人形设计因适应人类环境成为主流,但非必需形态[33][34] - L4阶段前轮式底盘+双臂可覆盖80%场景需求,双足非必须[33][37] - 双足平衡技术已实现高难度动作(如燕式平衡),工业级稳定仍需优化[37][38] 产业链分工 - 硬件本体价值有限,核心突破在于"大脑"(AI系统)[39] - 未来产业链将类似汽车行业,形成专业化分工(灵巧手、芯片等)[41] - 纯软件方案不可行,需针对具体硬件进行训练优化[40] 中美发展差异 - 中国优势在于硬件制造和维修效率(美国维修周期长达数周)[6][7] - 美国在快慢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暂时领先[6]
国泰海通:多家龙头企业加码无人物流赛道 看好叉车无人化、智能化前景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17:10
行业趋势 - 受益具身智能快速发展 国内外叉车企业 电商物流企业及机器人企业加速布局智能物流领域 无人叉车和具身搬运机器人趋势逐渐明晰 [1] - 叉车行业无人化 智能化发展前景广阔 推荐标的包括安徽合力 杭叉集团 中力股份 [1] 亚马逊机器人进展 - 亚马逊自2012年持续推进机器人进程 2025年实现两大突破 全球机器人部署数量超百万台 主要用于重型搬运及重复性任务 形成人机协作高效模式 [1] - 新款仓储机器人Vulcan配备双机械臂 具备触觉感知功能 可完成75%物品拣选存放 速度与一线员工相当 [1] -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移动机器人制造商和运营商 其无人仓储物流发展对行业具有标杆作用 [1] 龙头企业动态 - 凯傲集团与英伟达 埃森哲合作 利用物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改善仓库管理 [2] - Figure 02通过端到端通用控制模型Helix实现自主快递拣选 [2] - 智元机器人与德马集团合作 建立物流作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工厂 [2] - 传统叉车企业和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均看好机器人在仓储物流的商业化落地 [2] 国内企业布局 - 安徽合力与华为在数字化转型 智能物流 人工智能领域深化合作 并与顺丰 京东签订协议 [3] - 杭叉集团在美国成立智能物流公司 并与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探讨"智能机器人+物流"合作 [3] - 中力股份发布数智仓储 数智机器人 智能密集堆垛等新品 [3] - 国产叉车企业有望通过无人化实现弯道超车 [3]
人形机器人行业观点更新:FIGURE机器人产业端催化不断 持续关注FIGURE机器人产业链
新浪财经· 2025-06-10 18:39
机器人赛道催化频出 - 2022年Brett Adcock创立Figure,2023年10月首款人形机器人Figure 01面世,具备搬箱子、煮咖啡等能力,后续搭载OpenAI大模型实现语音控制[1] - 2024年2月完成6.75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微软、英特尔、OpenAI等,同时与OpenAI达成合作构建专门AI模型[1] - 2024年8月发布Figure 02,采用外骨骼结构设计,提高可靠性和封装紧实度[1] - 2025年2月放弃OpenAI大模型,发布Helix通用具身智能模型,支持多机器人协作[2] - 2025年3月启动BotQ工厂,实现机器人自主制造,首条生产线年产能12000台,计划4年内扩至10万台[2] - 2025年5月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03开始行走,6月发布物流分拣视频[3][4] 公司估值快速提升 - 2023年5月完成7000万美元A轮融资,7月获900万美元追加投资[4] - 2024年2月完成6.75亿美元B轮融资,贝索斯投资1亿美元,微软投资9500万美元,估值达26亿美元[4] - 2025年4月洽谈C轮融资,寻求以400亿美元估值筹集10-20亿美元[5] 创始人背景 - Brett Adcock曾创立招聘平台Vettery并以1亿美元被收购,后创立电动飞行器公司Archer Aviation并于2020年上市[6] - 创始人成功创业经验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复刻[6]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20250602-20250608):特斯拉核心人物离职,Figure发布60min物流分拣视频-20250609
华创证券· 2025-06-09 17: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家科技公司加注人形机器人行业,新技术不断迭代,人形机器人落地量产进程加快,建议关注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电机、设备等领域相关公司[4] 行业基本数据 - 股票家数301只,占比0.04%;总市值49,118.76亿元,占比4.89%;流通市值42,830.18亿元,占比5.37%[1] 相对指数表现 - 绝对表现1个月为1.5%、6个月为 - 8.4%、12个月为7.6%;相对表现1个月为 - 0.2%、6个月为 - 5.9%、12个月为 - 0.3%[2] 行业动态 - 6月3日,百事可乐在上海发布品牌首个人形机器人“百事蓝宝”,由智元机器人携手百事中国共创,基于智元“本体 + AI”全栈技术,现场与嘉宾多元互动[4] - 6月5日,福莱新材首发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具有“真柔性、全曲面、三维力”三大核心技术,可无缝集成在机器人灵巧手不同部位,首条中试产线已达成批量供货目标[4] - 据6月6日报道,曾风光无限的人形机器人先锋企业Aldebaran于5月28日正式进入破产程序,暴露了行业深层次问题,警示企业推动行业从技术导向转向市场导向[4] - 6月6日,人形机器人企业Figure发布1小时长视频,展示机器人Figure 02一镜到底分拣快递全过程,还展现类人互动能力[4] - 6月6日报道,亚马逊正计划测试类人配送机器人,在物流配送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有优有劣[4] - 6月7日,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米兰・科瓦奇宣布离职,职位由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替[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丝杠领域的五洲新春、鼎智科技等;减速器领域的绿的谐波、中大力德等;传感器领域的东华测试、柯力传感等;电机领域的步科股份、德昌股份等;设备领域的浙海德曼、华辰装备等[4]
Figure机器人分拣快递新视频曝光,网友:太像人类
量子位· 2025-06-06 12:01
核心观点 - Figure 02机器人通过端到端通用控制模型Helix实现高度自主化操作,在物流分拣和汽车制造领域展现出显著技术进步[12][34][35] - 公司采用垂直整合策略开发专用AI模型,与OpenAI分道扬镳后加速技术迭代,5个月内完成从Figure 01到02的硬件重构[44][46][47] - 已实现商业化落地,宝马成为首家客户,机器人可连续20小时执行高精度制造任务[23][48][50] 技术进展 - Helix模型突破传统VLA系统限制,单一模型即可处理数千种新物体操控,无需专用动作头或大量编程[38][40] - 机器人具备类人感知能力:精准识别条形码方向、判断特殊包裹类型、自主调整抓取策略[3][4][6][10] - 工业场景适应性验证:完成10小时/20小时连续轮班作业,动作误差率显著低于人工[23][25][33] 商业化进程 - 获得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机构6.75亿美元投资,估值达26亿美元[41] - 与宝马建立深度合作,已优化X3车身车间作业流程并探索新应用场景[48][50] - 物流领域技术成熟度接近实用水平,分拣效率获公开视频验证[2][8][21] 公司背景 - 创始人Bret Adcock为连续创业者,曾创立电动飞机上市公司Archer Aviation[41] - 2022年5月成立后快速完成技术突破,2024年3月发布首款OpenAI加持产品[41][42] - 当前战略重心转向专用机器人AI开发,放弃通用大模型合作路线[45][46]
2025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深度报告: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商业化壁垒、产业链公司及投资分析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03 22:40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概览 - 人形机器人赛道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资本和政策支持力度大,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顶级投行均看好其前景 [11] - 行业格局从创业派为主转变为以汽车主机厂为代表的产业派和互联网科技大厂为主导 [11] - 日本和美国起步最早,中国虽起步晚但凭借供应链优势和政策支持拥有最多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呈现弯道超车趋势 [22] - 2022年以来产业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特斯拉入局和AI技术突破推动 [23] 技术发展趋势 - 2025年头部创企进入自研机器人"大脑"时代,大模型决定商业化核心壁垒 [13] - 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VLA模型成为主流,国内外头部公司均已推出相关产品 [18] - DeepSeek开源模型DeepSeek-R1有望重构行业竞争格局,打破科技大厂垄断 [15] - 灵巧手和多模态触觉感知传感器研发公司获得资本重点关注 [19] 商业化进展 - 2025年头部企业如特斯拉将实现小批量量产和初步商业化 [17] - 国内多数企业交付集中在教育、科研和数据采集场景,存在"硬件卖铲人"现象 [17] - "运动派"企业如宇树科技凭借春晚表演获得短暂流量红利,但面临"祛魅"挑战 [14] - 资本向具备强大AI能力且涉及本体的初创公司倾斜,行业两极分化加剧 [16] 主要企业动态 - 特斯拉Optimus已在试产线完成制造,2025年目标生产5000台,2026年目标5万台 [51] - Figure AI斩获大客户订单,计划四年内实现年产10万台机器人 [58]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获得车厂超500台意向订单,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 [69] - 智元机器人成为国内估值最高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估值达行业前列 [72] 融资与投资 - 2024年全球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Physical Intelligence获4亿美元融资 [39] - 2025年一季度头部创企融资额显著增长,傅利叶智能获近8亿元E轮融资 [40] - 科技大厂通过投资布局赛道,如英伟达投资Figure AI,阿里投资逐际动力等 [35] - 学术派创业公司获得资本青睐,如银河通用获5亿元天使轮融资 [39]
制造成长周报(第15期):Figure机器人完成连续20H产线轮班,宇树机器人完成720度回旋踢
国信证券· 2025-05-29 18: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从价值量和卡位上把握人形机器人空间及确定性,从股票弹性上寻找增量环节;AI需求拉动数据中心资本开支持续增长,燃气轮机和冷水机组等环节将受益;关注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光刻机真空镀膜设备、低空经济、智能焊接机器人、3D打印、X射线检测设备、核聚变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3][6] 各部分总结 成长板块上市公司行情回顾 - 展示相关标的近一周(5.19 - 5.23)市场表现,包括本周收盘价、一周变动、一月内变动、二月内变动、三月内变动、年初至今变动等数据 [14] 行业新闻 - 人形机器人:逐际动力发布TRON 1,融合深度神经网络与多模态感知算法,支持运动模式切换和协同作业;智元机器人开源EVAC框架与EWMBench评测基准;Figure在宝马X3生产线完成连续20小时轮班;宇树机器人复刻李小龙720度回旋踢;前4月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大增超八成;智元机器人完成新一轮融资 [15][16][17][20][21][22] - AI基建:英伟达等将在法国建设1.4GW数据中心园区;阿里巴巴表示将战略级投入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 [23][24] - 低空经济:4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74.2%;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举行 [25][26] 政府动态 - 人形机器人:习总书记考察洛阳轴承集团;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目标到2027年培育万亿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030年实现技术全球领跑 [27][28] 公司动态 - 人形机器人:景业智能无人机和四足机器人完成核电站试运行作业;小鹏汽车计划2026年内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浙江荣泰拟投资2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推进机器人业务;浙江万里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9][30][31][32] - 3C设备:奕瑞科技拟扩产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产能,预计新增产能5,000张/月 [33]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 给出多家公司的投资评级、收盘价、总市值、EPS、PE等数据,包括绿的谐波、鸣志电器、汇川技术等 [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