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保荐

搜索文档
开源证券1.26亿元执行案浮出水面:IPO折戟、合规失守、保荐业务现“滑铁卢”
搜狐财经· 2025-07-27 00:2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4年 前身为陕西省财政厅国债服务部 目前控股股东为陕煤集团 实控人为陕西省国资委 前十大股东中有6家为陕西国有企业 [6] - 2018至2021年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 公司新三板挂牌项目行业排名第一 被媒体称为"新三板王" [2] 法律与执行案件 - 2025年5月28日新增恢复执行记录 执行标的1 26亿元(125510000元)案号为(2025)陕01执恢165号 [1][2] - 2024年12月IPO申报稿披露的仲裁金额与1 26亿元执行标的较为吻合 [2] IPO进程与保荐业务 - 2022年7月申报深市主板 2025年6月28日因保荐人国联民生证券撤回申请 深交所终止发行上市审核 [2] - 2024年IPO保荐项目撤否率达76 47%(17个项目仅4家通过) 已上市保荐项目中多家企业出现业绩"变脸"(首年净利润降幅超50%) [5] 监管处罚与业务影响 - 2024年10月18日因债券承销违规被证监会处罚 暂停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 涉及85亿元债券项目取消发行 导致2024年投行收入骤降45 89% [4] - 2025年3月大连分公司因合格投资者认定违规被暂停相关业务6个月 涉及员工代开收入证明 非营销岗下达营销任务等内控问题 [5] 财务表现 - 2021至2024年年中 经纪业务利润从1 92亿元降至0 1亿元 代理买卖佣金收入从2 42亿元缩水至0 85亿元 [5]
港股IPO火热,哪家投行最忙?
36氪· 2025-07-18 17:02
港股IPO市场火爆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亿港元,是去年同期近8倍,重返全球第一 [1] - 7月9日港交所金融大会堂6面铜锣齐鸣,创下年内上市公司数量纪录 [1] - 截至7月17日港股市场以51宗IPO、1134亿港元募资额交出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较去年同期激增217% [2] - 5月与6月为上半年新股上市集中时段,共有25家企业完成IPO,占上半年上市总量58.14% [1] 募资情况 - 实际募资额超过20亿港元的新股有8只,超过10亿港元的有17只 [2] - 募资总额前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410.06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4亿港元)、海天味业(101.29亿港元)、三花智控(93.36亿港元)和蜜雪冰城(39.73亿港元) [2] - 2025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前五大港股IPO项目中,宁德时代以52.52亿美元居首 [9] 投行业务复苏 - 港股IPO爆火带动中外资投行业务复苏,"忙"成为香港投行人今年关键词 [3] - 截至7月17日仍有232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H股上市 [3] - 2025年内共有36家投行参与港股IPO保荐项目,中资与外资投行几乎各占一半 [5] 保荐机构格局 - 中金公司完成18单港股IPO保荐工作,市场份额达16.67% [8] - 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保荐项目均为10单,市场份额9.26% [8] - 外资投行中摩根士丹利、高盛与瑞银分别位列第5、6、7位,保荐家数分别为7家、6家与5家 [8] - 2025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前五大港股IPO项目中,中金公司参与保荐3单 [8] A+H模式成为主流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递表的A+H企业共50家 [10]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A+H股上市数量将创历史新高,贡献770亿港元全年募资总额 [12] - 企业通过两地上市可充分利用两地上市平台接触不同投资者 [10] 市场展望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将有90至100家公司在港筹资2000亿至2200亿港元 [11] - 科技、生物医药和消费行业将持续领跑下半年港股IPO市场 [12] - 已有超过200份上市申请提交,其中逾40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 [11]
促进境外业务发展,这家券商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17 22:20
担保事项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中泰国际提供3.5亿港元担保,累计担保余额达10亿港元 [2][4] - 担保方式为内保外贷,通过招商银行济南分行开具保函,期限12个月 [4] - 担保目的是增强子公司实力并降低其融资成本,未超出董事会授权范围 [5] 子公司财务状况 - 中泰国际2024年营收4.35亿港元,净亏损5.29亿港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1亿港元,净亏损4824万港元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子公司总资产79.29亿港元,负债74.91亿港元,资产负债率94.47%,净资产仅4.38亿港元 [5] - 子公司亏损持续但体量相对母公司较小(母公司总资产2139.87亿元),且公司正推进60亿元定增 [5] 子公司业务表现 - 中泰国际主营境外IPO保荐、离岸债券承销及财富管理业务,2024年承销21个IPO项目(金额0.64亿美元,香港市场第11名)及144个境外债项目(金额11.06亿美元,香港市场第20名) [6] - 子公司获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并积极拓展跨境投融资服务 [6] - 2025年计划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加强金融科技应用,聚焦港股保荐及离岸债券业务 [6]
前十家券商瓜分七成IPO,上半年投行格局生变
第一财经· 2025-07-03 20:29
A股IPO市场格局变化 - 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受理IPO项目共177个,38家券商参与竞争,头部券商座次发生变化[1] - 国泰海通以26单IPO受理项目位列第一,中信证券22单退居第二,中信建投14单,中金公司10单[2] - A股IPO募资总额357.9亿元,中信建投以84.31亿元募资规模居首,国泰海通44.07亿元,中信证券和华泰联合各约30亿元[2] - 前十家券商集中了超70%IPO受理项目和超80%承销金额,行业马太效应加剧[1] 境外上市市场表现 - 中资企业境外IPO完成55单募资134亿美元,前十中介机构承销78亿美元占比58%[3] - 港股市场42家企业融资137亿美元,中金公司以27.42亿美元承销规模排名第一,华泰联合17.12亿美元第二[3] - 中金公司境外市场承销11.6亿美元居首,华泰联合7.16亿美元第五,国泰海通6.04亿美元第九[3] - A股排名靠后的中金公司、华泰联合在境外市场表现突出,而国泰海通、中信建投相对落后[4] 中小券商竞争策略 - 超20家中小券商A股IPO受理项目不足3单,其中7家仅2单,14家仅1单[5] - 东兴证券以4单IPO和25.45亿元募资位列第五,民生证券、招商证券等募资超10亿元[6] - 国联民生证券通过"区域深耕+产业绑定"策略以9单IPO位列行业第五[6] - 部分中小券商聚焦北交所业务,如第一创业独家保荐2单北交所IPO,首创证券完成大额可转债项目[7]
超去年全年 今年上半年A股IPO受理177家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04
A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累计受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数量超去年全年 [1][3] - 深市受理32家(主板11家,创业板21家),沪市30家(主板9家,科创板21家),北交所115家 [1][3] - 6月新受理150单IPO,占上半年总量的84.7% [1][3] - 按发行日统计,上半年实际完成IPO项目48家,融资规模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3% [3][7] 港股市场表现 - 港交所上半年44只新股募资超千亿港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第一 [3] - 港股一二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2501.29亿港元,同比大增318.15% [3] - 近230家港股公司上半年实施回购,互联网科技、金融蓝筹及消费板块表现突出 [3] 保荐机构竞争格局 - 国泰海通以26家保荐量登顶,中信证券(22家)、中信建投(14家)分列二三位 [3][7] - 国联民生与华泰联合并列第五(各9家),成为黑马 [7] - 承销金额排名:中信建投84.31亿元第一,国泰海通47.97亿元第二,华泰证券31.86亿元第三 [7] - 分板块承销冠军:科创板国泰海通26.37亿元,创业板国泰海通21.60亿元,北交所华泰证券11.69亿元 [8] 未盈利科技企业IPO动态 - 6月30日单日沪深交易所受理9家IPO,北交所受理32家 [5] - 摩尔线程选择科创板第二套标准(市值≥15亿元+营收≥2亿元),股东含红杉资本、腾讯创投等 [5] - 沐曦股份采用科创板第四套标准(市值≥30亿元+营收≥3亿元),获葛卫东、红杉资本等投资 [6] 下半年市场展望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及北交所制度完善将推动IPO市场持续活跃 [9] - 注册制深化、"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上市预计带动北交所受理量显著增加 [9] - 投行业务重点方向转向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并购重组 [9]
投行业务大比拼!合并效应显现?上半年IPO受理榜首“易主”
券商中国· 2025-07-02 07:22
上半年IPO受理情况 - 上半年共有38家券商获得IPO受理项目 [2] - 国泰海通证券以26单位居榜首,超越中信证券 [2][5] - 中信证券以22单排名第二,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分别以14单和10单排名第三和第四 [5][6] - 华泰联合证券和国联民生以9单并列第五 [7] - 国金证券有8单,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与东吴证券各有7单,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投证券各有6单 [8] 行业格局 - 头部效应持续加剧,21家投行上半年获受理项目不超过3单,占比56% [3][9] - 7家券商上半年受理项目数量只有2单,14家中小券商只有1单 [10] - 中小券商在项目储备上不充分,难以抢到优质高科技项目 [11] - 部分中小券商将并购业务、新三板业务和北交所业务视为重点布局方向 [12] 项目构成 - 国泰海通上半年以北交所业务为主,18单占比近70% [5] - 中信证券项目构成更为均衡,9单北交所项目,7单科创板项目 [5] - 中信建投以北交所项目为主,11单占比近80% [6] - 中金公司以沪深市场为主,沪深主板4单,创业板3单 [6] 项目特点 - 北交所项目平均每单承销费约1500万元,远低于沪深IPO项目平均5000万元 [5] - 国泰海通参与兆芯集成科创板IPO,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10.65亿元 [5] - 中信证券参与华润新能源深市主板IPO和摩尔线程科创板IPO,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23亿元和-15.07亿元 [5]
A股回暖 港股狂飙 券商IPO业务又忙起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6-28 11:47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总额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 IPO家数51家同比增长15.91% [2] - 港股IPO融资总额1047.21亿港元(约956.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5.99% IPO家数40家同比增长33.33% [2] - 港股上半年IPO融资额超1000亿港元超过2024年、2023年和2022年全年水平 [14] 政策影响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改革"1+6"政策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2]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企业保密上市并降低未盈利生物科技门槛 [15] 券商业务 - 中信证券保荐6单IPO项目中信建投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各保荐5单 [9] - 中信建投证券IPO承销保荐费用3.17亿元华泰联合证券2.54亿元超过中信证券的2.06亿元 [9] - 中金公司参与38单港股IPO项目融资规模约160亿美元占香港IPO市场融资规模的75% [13] 行业趋势 - 券商投行业务从"寒冬"转向"结构性复苏" A股与港股IPO回暖带动收入修复 [4] - 6月以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67个IPO项目年内共受理95个远超2024年上半年的30个 [6] - 港股IPO市场受AI、机器人等科技浪潮带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关注度显著提升 [13] 企业动态 - 武汉禾元生物成为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首家上会企业 [11] - 蜜雪冰城、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振港股IPO市场情绪 [13] - 港交所迎来周六福等三家公司上市泰德医药等三家公司将于6月30日上市 [16]
中资投行主导港股IPO市场
深圳商报· 2025-06-13 07:32
港股IPO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前5个月27家港股通过IPO上市,募资总额达773.46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截至6月12日,超40家企业拟赴港上市,其中已递表港交所的有20多家 [2] 中资券商市场份额 - 从IPO保荐家数来看,中金公司(香港)以9家位居榜首,招银国际以5家紧随其后 [1] - 23家参与港股IPO保荐的券商中超五成为中资券商,中金公司(香港)、招银国际融资、中信证券(香港)、华泰金控(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位居前五名 [1] - 中金公司以17.65%的市场份额位居保荐机构榜首 [1] 承销金额排名 - 中金公司(香港)、美林(亚太)、摩根大通、中信建投(国际)、摩根士丹利亚洲位居今年港股IPO承销金额前五名,均超过150亿港元 [2] - 中金公司承销了13家港股IPO公司,承销金额合计达186.79亿港元,均位居榜首 [2] 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 - 目前已有36家内地券商在香港设立国际业务子公司,占内地券商总数的三分之一 [2] - 除香港市场外,中资券商还向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区拓展业务 [2]
上半年24家券商助力43单IPO上市 总募资266亿
快讯· 2025-05-30 18:16
券商IPO保荐业务排名 - 上半年24家券商共助力43单IPO项目发行上市,总募资金额达266.34亿元,承销及保荐费用总计19.66亿元 [1] - 从项目数量看,华泰联合、国泰海通及中信均以保荐5单项目并列第一,申万宏源承销保荐(4家)、中信建投(3家)、东兴(2家)、天风(2家)紧随其后 [1] - 募资额排名前三为中信建投(40.87亿元)、华泰联合(38.79亿元)、国泰海通(21.60亿元) [1] - 承销及保荐费用超1亿元的券商共6家,依次为华泰联合(2.54亿元)、中信建投(2.07亿元)、国泰海通(1.76亿元)、中信(1.54亿元)、申万宏源承销保荐(1.41亿元)、东兴(1.16亿元) [1]
2025年1-5月IPO中介机构排名(A股)
梧桐树下V· 2025-05-30 09:30
保荐机构业绩排名 - 2025年1-5月A股共有43家新上市公司,沪市主板9家、科创板6家、深市主板6家、创业板18家、北交所4家,较去年同期38家增长13.16% [2] - 43家新上市公司募资净额249.39亿元,较去年同期244.18亿元增长2.13% [2] - 国泰海通(含海通证券3单、国泰君安2单)、华泰联合、中信证券并列保荐机构第一,各完成5单业务 [2] - 天风证券以2单排名第六,华安证券、东方证券等15家机构各完成1单 [3] 律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21家律所为43家新上市公司提供IPO法律服务,上海锦天城以8单排名第一 [4] - 北京中伦以6单位列第二,北京海润天睿以3单排名第三 [4] 会计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15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43家新上市公司IPO审计,容诚以8单位居榜首 [4] - 立信以7单排名第二,中汇以6单位列第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