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

搜索文档
Howmet's Commercial Aerospace Strength Seems Firm: More Upside Ahead?
ZACKS· 2025-07-11 00:50
公司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商业航空航天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占总收入的52% [1][9] - 过去一年股价上涨127.8%,远超行业17.2%的涨幅 [8] - 当前远期市盈率为47.53倍,高于行业平均26.71倍 [11] 商业航空航天市场 - 航空旅行需求增长推动宽体飞机需求上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支出增加 [2] - 燃油效率高、低碳排放飞机及发动机备件需求增长 [3] - 波音737 MAX产量逐步恢复,预计将带动产品需求提升 [3] 国防航空航天市场 - 发动机备件需求增加,尤其是F-35项目推动增长 [4] - 军事预算上升为该市场提供稳定增长动力 [4] 同行表现 - RTX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有机销售额增长8%,商业航空航天售后市场销售实现两位数增长 [5] - GE航空航天受益于LEAP、GEnx和GE9X发动机需求,与ANA控股、马来西亚航空集团和韩亚航空签订新订单 [6][7] 财务预估 - Zacks共识预估显示,过去60天公司盈利预期持续上调 [12] - 当前季度(2025年6月)每股收益预估为0.87美元,较90天前上调8.8% [13] - 2026年每股收益预估从3.95美元上调至4.11美元 [13]
最后5天,中国又一邻国跟美国签了,特朗普连退3步,中方收到通报
搜狐财经· 2025-07-06 12:57
柬埔寨与美国贸易协议 - 柬埔寨在特朗普关税宽限期最后5天内与美国达成《柬美互惠贸易框架协议》,签约过程仅耗时90分钟[1][5] - 协议要求柬埔寨加强对出口商品原产地审查,服装、电子和家具企业需提供证明并接受抽查,以防止中国制造零部件"洗产地"[7] - 柬埔寨65%的服装原料依赖中国,新协议将削弱其与中国供应链的联系,同时需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以平衡贸易逆差[8]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让步 - 美国解除对中国大飞机LEAP-1C航空发动机出口禁令,缓解C919、C929客机量产制约[10] - 美国允许西门子、新思科技等恢复向中国出口芯片设计工具,帮助华为、中芯国际缓解技术断供危机[10] - 美国取消对中国乙烷进口限制,8艘油轮紧急从墨西哥湾启航运往中国,补充乙烯产业链原料[10] 美国贸易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启动"发函替代谈判"行动,向10个国家单边设定10%-70%新关税,8月1日生效[12] - 美国商务部要求将东盟和印度打造为"替代中国的廉价工厂",并对含中国中间品的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12] - 美国对未签约国家施加49%关税威胁,柬埔寨因40%出口依赖美国市场而被迫快速签约[5] 全球贸易博弈影响 - 欧盟准备720亿欧元报复清单,涵盖牛肉、威士忌等商品,应对可能25%的美国汽车关税[13] - 中国延长对欧盟不锈钢反倾销税,将23种矿产列入战略管制目录以打击美国电动汽车和军工产业[13] - 越南协议要求其购买109亿美元美国商品并对中国转运商品加征40%关税,该模板被套用于柬埔寨[7]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中国加速推进C919国产发动机CJ-1000A试飞,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13] - 美国通过EDA软件更新权限设限,保留随时加大对华芯片战力度的能力[15] - 越南70%电子零件和柬埔寨服装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美国政策迫使东南亚国家进行产业链重组[8][15]
美国恢复对华发动机出口,波音飞机也已重启交付中国航司
第一财经· 2025-07-04 14:18
美国飞机零部件恢复对华出口 - 美国已同意GE航空航天等企业恢复向中国供应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 此前6月美国商务部曾暂停相关许可证 [1] - 恢复出口涉及产品包括EDA软件 乙烷 飞机发动机等 中美双方正落实伦敦经贸会谈成果 美方取消部分对华限制措施 [1] - 波音737MAX飞机已重启交付中国航司 6月7日一架飞机从西雅图飞抵舟山工厂 此前4月因关税问题三架飞机被迫返美 [2][7] 国产C919供应链现状 - C919发动机LEAP-1C由GE与法国赛峰合资生产 辅助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件由霍尼韦尔供应 6月暂停出口未影响交付因有库存 [4] - 民航发动机市场被GE 普惠 罗罗垄断 中国正推进自主发展 军用飞机已用国产发动机 商用领域长江-1000A正在适航审定 [4][5] - 长江-1000A是中国首款完全自主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满足150-180座级飞机需求 定位为C919国产动力替代方案 [5] 波音中国市场动态 - 波音787宽体客机6月14日恢复交付吉祥航空 为美国本土时隔多时首次对华交付 中美关税缓冲期豁免飞机相关税率 [8] - 中国是波音最大海外市场 2018年其25%新机交付中国 2023年已交付20架 计划年底前再交付29架 [8] - 窄体机进口税率维持5% 宽体机1% 关税豁免政策稳定了航司引进飞机的成本预期 [8]
美国恢复对华发动机出口,波音飞机也已重启交付中国航司
第一财经· 2025-07-04 12:17
美国恢复对华飞机零部件出口 - 美国已同意GE航空航天集团等企业恢复向中国供应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 [2] - 6月美国商务部曾暂停部分公司向中国出售用于制造C919的产品和技术许可证 [2] - 中美双方确认落实元首通话共识 美方取消对华部分限制性措施 [2] C919发动机供应情况 - C919使用的LEAP-1C发动机由美国GE与法国赛峰合资生产 需美国出口许可证 [4] - 辅助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由美国霍尼韦尔供应 [4] - 6月暂停出口未实质影响C919交付 因中国商飞有发动机库存 [1][4] 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现状 - 民航发动机市场被GE、普惠、罗罗垄断 技术壁垒极高 [4] - 中国军用飞机已配备国产发动机 但C919/ARJ21仍依赖进口 [4] - 长江-1000A作为C919国产动力装置正在试飞 需通过适航审定 [4][5] 波音对华交付重启 - 4月暂停接收的波音737MAX已恢复交付中国航司 三架飞机返回舟山工厂 [3][6] - 吉祥航空暂停接收的波音787于6月14日重启交付 [6] - 中美豁免飞机及部分零部件加征关税 窄体机税率5% 宽体机1% [7] - 中国是波音最大海外市场 2018年25%新飞机交付中国 今年计划再交付29架 [7]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观察者网· 2025-07-04 08:20
美国政府解除对华航空技术出口限制 - 美国政府3日向通用电气航空发出通知,恢复向中国商飞出口喷气发动机,包括为C919提供的LEAP-1C发动机和为C909提供的CF34发动机 [1][2] - 除通用电气外,至少还有一家航空企业的对华出口许可证限制也被解除,涉及霍尼韦尔航天和雷神技术公司旗下的柯林斯航空等供应商 [4] - 美国近期还取消了对华出口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和核设备等多项限制,显示两国贸易谈判取得进展 [1][10] C919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 - 尽管美国解除禁售,C919的国产化进程仍将持续推进,配套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将加快发展 [1][8][9] - 长江-1000A在试运行中表现"远超预期",核心指标接近国际水平,预计年内装机到C919原型机开展测试 [8][9] - 中国在航空领域已具备飞控、液压、航电等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选择国外供应商主要出于价格和适航审定标准考虑 [8]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迹象 - 美国近期一系列解除限制措施被视为对中方管制稀土出口的回应,此前限制措施导致6月美国对华乙烷出口量降至每日5.7万桶的历史新低 [5][10] - 中国商务部表示双方经贸团队已就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达成原则一致,美方将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11] - 德国西门子公司也获通知在中国开展业务不再需要获得"政府许可",显示关键技术流动限制正在放宽 [10]
零跑汽车(09863):6月销量超4.8万辆,B01开启预售,与Stellantis达成二氧化碳积分转让协议
长江证券· 2025-07-04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6月交付48,006辆,同比增长138.6%,环比增长6.5%,上半年累计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155.7%,未来新车规划丰富,销量及收入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并推动盈利提升,2025年销量目标50万辆 [2][5][9] - 零跑与Stellantis达成二氧化碳积分转让协议,交易金额上限15亿元 [9] - 零跑汽车新车周期全球开启,智驾规划加速,看好未来销量及盈利双升,国内新车周期及品价比推动销量成长,海外与Stellantis合作实现轻资产出海,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分别为57、89、121万辆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情况 - 6月交付48,006辆,同比增长138.6%,环比增长6.5%,上半年累计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155.7% [2][5][9] - 2025年销量目标50万辆,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分别为57、89、121万辆 [9] 合作协议 - 7月1日公告附属公司与Stellantis附属公司6月30日签署二氧化碳积分转让协议,转让2025年欧盟和英国市场相关电动汽车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积分,交易金额上限15亿元,协议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9] 新车规划 - 覆盖5 - 20万价格带不同细分市场,未来三年每年全球推出2 - 3款产品,B01已开启预售,预售价10.58万元起,2025年计划再推出B系列1款价格10 - 15万元车型 [9] 渠道布局 - 国内坚持“1 + N”渠道发展模式,截至2025年6月10日有942家门店,覆盖286个城市;海外超600家销售及服务网点,覆盖超24个国际市场 [9] 智驾规划 - 加大智驾领域投入,LEAP 3.5将在A/B/C/D四大系列普及,支持终身免费OTA升级 [9] 市场前景 - 国内以技术打造极致品价比,竞争优势强,高价车型占比提升推动财务改善,未来新车周期有望推动销量上升并扭亏为盈 [9] - 海外与Stellantis合作实现轻资产出海,以出口、SKD、本土化生产出海,看好海外高单车盈利带来利润贡献 [9]
Is D-Wave Quantum Stock a Buy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7-03 19:20
公司概况 - D-Wave Quantum是量子计算领域的早期进入者,通过SPAC合并于2022年8月22日上市,初始交易价格为10美元,但2023年5月12日跌至历史低点0.41美元 [2] - 公司专注于量子退火技术,帮助企业优化调度、工作流程、供应链和物流网络,已有超过100家机构使用其服务,包括德勤、万事达卡、洛克希德·马丁和埃森哲 [6][7] - 公司设计自有芯片和硬件,并通过Leap平台提供云服务,可集成至全球顶级云基础设施平台 [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880万美元,净亏损1.439亿美元,主要收入来自云量子计算服务 [9] - 分析师预计2025年收入将增长近三倍至2440万美元,净亏损收窄至7290万美元 [10] - 2026年收入预计增长56%至3810万美元,2027年接近翻倍至7410万美元,但短期内难以实现盈亏平衡 [12] 技术进展 - 推出4400量子比特的Advantage2处理器,解决复杂3D晶格问题的速度比第一代Advantage处理器快约25000倍,同时功耗更低 [10] - 2024年5月正式推出Advantage2量子系统,集成至Leap云平台 [10] - 新推出的LaunchPad平台提供免费试用、支持和快速从试点到生产的工具,旨在吸引企业研发客户并提升订阅收入 [11] 市场前景 - 量子计算市场重新升温,公司股价从历史低点反弹至约14美元,涨幅超过3400% [4] - 公司计划增加更多量子AI工具,包括更强大的神经网络和与数据中心GPU的深度集成,以处理更多AI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 [11] - 公司被视为量子计算领域中更注重实际商业应用的参与者,可能吸引更多企业客户并与蓬勃发展的AI市场绑定 [11] 竞争与挑战 - 公司面临来自IBM、Alphabet的Google、Rigetti和IonQ等公司的竞争,这些公司提供“通用”门基处理器,旨在解决比量子退火更广泛的问题 [14] - 公司估值已达2027年预期销售额的60倍,且自SPAC合并以来股份数量增加了184%,主要由于二次发行和股票薪酬成本 [13] - 过去一年公司内部人士净卖出股票,过去三个月卖出量是买入量的三倍以上,显示当前估值可能已反映过多增长预期 [15]
Rigetti vs. D-Wave: Which Quantum Computing Stock Has Better Prospects?
ZACKS· 2025-07-02 00:25
量子计算技术路径对比 - Rigetti Computing专注于门基量子系统 采用模块化超导量子比特架构 目标实现通用量子计算 计划2025年推出108量子比特芯片 [2][8] - D-Wave Quantum主力量子退火技术 专注于优化问题解决 其Advantage2处理器支持超5000量子比特 同时向门基模型扩展 [2][9] 股价表现与估值 - 年初至今RGTI股价下跌22.3% QBTS股价上涨74.2% [4] - 按市净率计算 RGTI为16.43倍 低于QBTS的18.82倍 [6] 商业模型差异 - Rigetti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通过Fab-1设施控制芯片全流程 收入主要来自量子云服务(QCS)平台 客户以研究机构为主 [10][11] - D-Wave侧重解决方案服务 收入来源包括咨询/企业合同/平台订阅 已服务大众/万事达/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 [12][13] 技术参数进展 - Rigetti当前运行84量子比特Ankaa-3系统 双量子比特保真度达99.5% 采用AI辅助校准和ABAA制造工艺 [8] - D-Wave的混合量子-经典工作流整合传统求解器与量子加速器 已在物流/供应链/金融领域实现商用 [9] 发展路线图 - Rigetti获2.5亿美元Quanta合作项目 重点提升芯片产量和云访问能力 同时加强AI融合 [16] - D-Wave正扩展客户基础 在保持退火优势同时开发门基系统 政府合作与咨询业务推动增长 [17] 财务预测 - Zacks预测RGTI 2025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8.63% 每股亏损收窄至0.05美元 [18] - QBTS 2025年销售额预计增长183.4% 盈利增长72% 两项预测60天内均获上调 [21] 市场定位评估 - Rigetti获Zacks评级4级(卖出) 但成长评分B级反映技术潜力 [24] - D-Wave获Zacks评级2级(买入) 成长评分C级 商业策略多元化支撑短期收入 [24][25]
伊之密(300415):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技术双引擎驱动装备升级,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华鑫证券· 2025-06-28 16: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伊之密依托技术创新,高端注塑机和超大型压铸机技术取得突破,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有望受益于工业4.0升级与下游高端需求扩容,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端注塑机技术进阶 - 下游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扩张驱动行业增长,中国塑料机械出口额占全球近20%,本土企业推动行业向精密化等方向升级 [4] - 伊之密2024年推出第六代A6系列高端智能注塑机,全电动注塑机持续增长,产品系列完善,进口替代空间大 [4] - 公司2024年蝉联中国塑机制造综合实力40强第2名及塑料注射成型机行业18强第2名,A6系列获海外客户高度认可 [4] 超大型压铸机技术突破 - 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大型复杂压铸件需求激增,超大型压铸机成为核心装备 [5] - 伊之密推出LEAP系列大型压铸机,成功研制7000T、9000T超重型机型,提升了压铸件质量和稳定性 [5] - 公司与头部企业合作,在全国压铸机行业排名靠前,技术与客户网络驱动其卡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机遇 [5] 全球化战略推进 - 伊之密业务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超40家海外经销商,2024年外销收入13.95亿元,同比增长27.45% [6] - 公司进行海外产能建设,美国、印度、墨西哥工厂有不同功能,预计墨西哥工厂2025年投入使用 [6] - 以双品牌协同和本土化深耕为驱动,推进注塑机、压铸机等业务发展 [7]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2.33、73.91、86.09亿元,EPS分别为1.56、1.86、2.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8、10.7、9.1倍 [8] 财务数据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百万元)|5,063|6,233|7,391|8,609| |增长率(%)|23.6%|23.1%|18.6%|16.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08|729|872|1,026| |增长率(%)|27.4%|20.0%|19.6%|17.6%| |摊薄每股收益(元)|1.30|1.56|1.86|2.19| |ROE(%)|20.2%|20.9%|21.6%|21.8%|[10]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公司2024 - 2027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包括流动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 [11]
D-Wave's Advantage2 Gains Traction: More Upside Ahead for QBTS Stock?
ZACKS· 2025-06-27 23:56
公司业绩与增长动力 - D-Wave Quantum在最新季度实现509%的同比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向Julich超级计算中心首次销售Advantage2量子退火机 [2]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三个月飙升67.4%,显著跑赢行业基准 [3] - Zacks共识预测显示2025年盈利将比2024年改善72% [12] Advantage2量子系统商业化进展 - 新一代Advantage2系统具备4,400个量子比特,性能提升包括2倍相干时间、40%能量规模提升及更强的量子比特连接性,适用于AI、物流、金融等复杂优化场景 [6] - 除Julich中心外,第二套系统正部署于Davidson Technologies用于美国国防应用 [7] - 2025年5月通过Leap云平台全面开放后,新增混合求解器支持连续/整数变量,扩展至预算编制、资源优化等场景,并推出集成PyTorch的量子AI工具包 [8] 竞争对手动态 - IonQ以10.75亿美元收购Oxford Ionics加速容错量子计算开发,并与阿斯利康、AWS等合作实现药物反应模拟速度提升20倍 [9][10] - Rigetti Computing聚焦量子比特保真度提升及错误缓解,通过政府合作测试超导处理器,并推进混合量子-经典云服务路线图 [11] 财务预测 - 当前季度(2025年6月)每股收益预估为-0.07美元,同比改善30% [13] - 下一季度(2025年9月)预估每股收益-0.06美元,同比改善45.45% [13] - 2025全年每股收益预估-0.21美元,同比改善72%,但2026年预估恶化16.67%至-0.25美元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