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东建工(002060) - 002060广东建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7:50
财务与经营目标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75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0亿元,承接工程任务量1220亿元,清洁能源投产装机100万千瓦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签约未完工项目剩余合同金额约1817亿元,已中标未签约项目金额约274亿元 [1] 业务结构与产能 - 工程施工业务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及房屋建筑,拥有四类五项工程施工特级资质 [1][2] - 装备制造业务涵盖清洁能源装备(风电塔筒、光伏支架)及建筑施工机械,拥有8个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厂,年设计产能约30万吨 [2] 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建筑施工毛利率为7.27%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主因地方政府化债政策及财政资金安排导致2024年底收款集中,2025年上半年支付集中 [2] 清洁能源发展 - 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广东、湖南及山东等地区 [2] - 清洁能源投资以自主投资建设为主 [2] - 已投产广东云浮腰古100MW/200MWh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2024年11月),新疆布尔津县200MW/800MWh独立储能电站正在建设中 [2][3] 应收账款管理 - 通过加强在建项目计量、完工项目结算减少资金占用,加大应收账款追收力度确保现金回笼 [2]
炬申股份(001202) - 2025年09月0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5 17:4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49.12%显著增长 [3] - 运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38% [3] - 仓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65% [3] 业务发展 - 运输综合业务收入上升是营收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3] - 在几内亚开展陆路运输服务 提供从矿区到港口全程物流解决方案 [3] - 几内亚驳运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3] 资金运作 - 减持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3] - 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炬申几内亚驳运项目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3] - 补充流动资金可提升公司营运资金规模 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3] 战略意义 - 可转债募投项目将新增几内亚地区驳运服务能力 [3] - 提升对主要客户服务能力 进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力 [3] - 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投资者关系 - 通过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调研等方式强化与投资者沟通 [4] - 搭建全方位沟通平台 全面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服务 [4]
中国重汽(000951) - 2025年9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5 17:46
市场表现 - 2025年1-8月中国重卡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4% 达71.1万辆 [2] - 2025年8月重卡单月销量8.7万辆 环比增长2% 同比增长39% [2] - 公司7-8月产销情况同环比增长态势良好 表现优于行业水平 [2] 出口业务 - 出口业务通过重汽国际公司实现 覆盖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出口业务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对销量形成强力支撑 [3] - 新兴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3] 新能源领域 - 2025年1-8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9.80万辆 同比增长188% [3] - 2025年8月新能源重卡单月销售1.58万辆 同比增长169% [3] - 公司新能源业务保持较好增速 [3] - 未来将通过技术突破/基建完善/成本下降及智能化赋能拓展应用场景 [3]
日久光电(003015) - 003015日久光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7:42
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产品技术可匹配AR眼镜应用但尚未有销售实绩 [2] - 调光导电膜技术路线以EC电致变色为主 主要竞争对手为日韩厂商 [3][4] - AR光学膜采用干法工艺 具备防反射/防眩光/防指纹三合一功能 应用于车载显示/消费电子/医疗设备/商业显示领域 [4] - OCA光学胶受市场价格竞争影响上半年未盈利 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 正在开发耐折叠和曲面OCA光学胶 [6] 市场数据与预测 - 2024年新能源车全景天幕渗透率达14.4% 较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标配装配率为28.6% 增幅达11.6个百分点 [3] - 智能调光玻璃在天幕车型中采用比例预计2024年突破25% 头部供应商订单可见度延伸至2026年 [3] - 汽车天幕场景调光导电膜单车用量约4~6平方米 [3] - 无偏光显示技术推进将提升AR膜在手机应用 三星Pol-less技术屏幕反射率比圆偏光片高2% [5] - AR光学膜可使显示器在400-750nm范围内反射率最大下降4.2% 对比度从30:1提升至70:1 [5][6] 产能与投资规划 - 子公司拟投资约8.22亿元建设年产600万平方米功能性膜项目 包含土地/厂房/设备投入 [3] - 另拟投入2亿元购买磁控溅镀设备 两项投资均用于调光导电膜和光学膜产能扩充 [3]
佳禾智能(300793) - 300793佳禾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7:40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耳机业务占总体营收81.18% [3] - 音箱业务占总体营收4.25% [3] - 智能穿戴业务营收占比10.08%,同比提升3.68个百分点 [3] - 智能穿戴业务营收达1.01亿元,同比增长28.76% [3] - 智能穿戴毛利率高于传统声学产品 [3] - 整体毛利率受中低端产品占比提升及市场竞争影响出现下滑 [5][6] 战略发展与技术投入 - 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AR/AI眼镜)是未来核心增长驱动力 [4] - 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以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 [2] - 研发重点投向AR/AI智能眼镜技术及交互系统优化 [7] - 智能硬件产品预留AI大模型接入端口,由客户主导技术选型 [10] 供应链与生产布局 - 越南工厂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有效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11] - 越南工厂在关税规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1] - 核心原材料(PCBA、电池)价格总体平稳 [12] - 供应链国产化已全面实现 [12] 并购与品牌管理 - 收购拜雅后重点强化其在专业音频领域的技术与品牌壁垒 [8] - 拜雅管理团队暂不调整,通过董事会改选实施管控 [8] - 财务并表时间取决于境外投资备案进度 [8] 运营与风险管理 - 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提升,账期管理保持稳定 [13] - 建立全流程坏账风险管控机制,头部客户坏账风险较低 [13][14] - 通过生产基地灵活调配(东莞-越南-江西)对冲关税影响 [14] - 外销采用FOB模式,关税成本由客户承担 [14]
金风科技(002202) - 2025年中期业绩路演活动
2025-09-05 17:3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5.37亿元,综合毛利率15.3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88亿元 [3] - 风机及零部件销售收入218.52亿元(占比76.58%),毛利率7.97% [3] - 风电场开发收入31.72亿元(占比11.12%),毛利率57.47% [3] - 风电服务收入28.96亿元(占比10.14%),毛利率22.48% [3] 风机销售数据 - 对外销售机组容量10,641.44MW,同比增长106.60% [3] - 6MW及以上机组销售8,671.59MW(占比81.5%) [3] - 4MW-6MW机组销售1,947.35MW(占比18.3%) [3] - 4MW以下机组销售22.50MW(占比0.2%) [4] 订单情况 - 外部待执行订单总量41,395.88MW(含4MW以下601.12MW/4-6MW 6,712.13MW/6MW及以上34,082.63MW) [5] - 外部中标未签订单10,415.59MW(含4-6MW 1,155.60MW/6MW及以上9,259.99MW) [5] - 海外订单量7,359.82MW,同比增长42.27% [5] - 内部订单3,023.37MW [5] 研发进展 - GWH204 Ultra平台针对陆上复杂场景优化发电性能 [6] - GWHV20平台海上样机发电量提升5%,度电成本降低3%-4% [6] - GWHV19国际平台兼容沙戈荒等场景 [6] 风电场运营 - 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709.04MW,转让权益容量100.2MW [7] - 权益并网总容量8,651.70MW(华东32%/西北28%/华北22%/南方9%/东北4%/国际5%) [7] - 权益在建容量3,705.42MW [7] - 风电发电收入31.72亿元,利用小时数1,255小时(超全国平均水平168小时) [7]
中核科技(000777) - 2025年9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5 17:34
核电业务 - 核电阀门毛利率与产品结构相关 不同产品在定价能力 成本构成及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 [2][3] - 公司在手核电订单总计约29亿元 集团内在手核电订单约16亿元 其中本年新签订单约6亿元 [4] - 四代堆山东项目2025年预计完成交付 连云港项目2025年暂无交货计划 [5] - 核电产能目前可同时满足8台机组阀门出产 三期项目2025年底完成建设 2026年上半年投产后可满足10台机组阀门出产 [6] - 公司正积极进行聚变堆技术积累 对接核聚变阀门设备需求单位 [7] 非核业务 - 煤化工领域自2014年起专注严苛阀门研发 高温高压物料分配柱塞阀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耐磨球阀已取代进口产品 [9] - 近期参与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升级改造项目 鄯善万顺发和汇安能源煤焦油加氢装置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二期等多个项目投标并已获得订单 [10] - 具备百万吨乙烯 千万吨炼油阀门成套供货能力 加氢装置高压阀门 乙烯装置高温高压阀门等关键阀门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11] 公司战略与产能 - 公司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特色化 差异化 智能化装备制造上市公司 发展方向聚焦阀门主业和产业上下游延伸 [14] - 产能利用率整体良好 涉核领域加快推进产能扩建与自动化产线建设 石油石化领域以智能化升级改造为核心 能源与公用领域分阶段实施厂房建设与设备投入 [14] -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提高核心竞争力 [11] 经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保持稳健 为全年目标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12] - 中核海得威2025年上半年通过强化顶层设计 深化营销改革 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 经营呈现良好态势 [8]
慧翰股份(301600) - 2025年9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一)
2025-09-05 17:34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9382.5万元,同比增长26.33% [2] - 扣非净利润9063.94万元,同比增长26.62% [2]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实现126%大幅增长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车联网智能终端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研发方式(含TBOX/eCall/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2] - 数字化能源管理方案通过端云一体化技术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3] - 方案覆盖动力电池/换电系统/电网储能/电动船舶场景 [3] 认证与国际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欧盟NG-eCall认证(全球首批) [4] - 通过德国VDA6.3质量体系认证 [4] - 2019年3月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欧盟e-Call认证企业 [6] - 参与起草中国AECS强制标准(GB45672-2025) [6] 产能与供应链 - 自有柔性生产线负责核心零部件生产与工艺验证 [6] - 外协厂负责非核心零部件加工(需通过验厂审核) [7] - 产能扩张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 [7] 市场与合作 - 国标AECS强制实施时间为2027年7月1日 [5] - 为多数头部车企提供e-Call解决方案 [6] - 数字化能源管理方案支撑能源交易等高附加值领域 [3]
国能日新(301162) - 2025年9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5 17:30
AI大模型研发与应用 - 自主研发"旷冥"新能源大模型3.0版本 于2025年8月29日正式发布 [2] - 基于15年功率预测数据积累 百余名AI算法/气象/数据工程师团队及数十位博士专家协同研发 [2] - 功率预测精度提升 细化风速风向及光伏辐照度预测颗粒度 极端天气样本训练增强电网侧和电站侧预测能力 [2] - 电力交易场景应用 结合发电侧与售电侧需求 通过发电量预测、负荷预测及极端天气预测提升客户收益 [2][3] 功率预测业务规模与表现 - 2025年1-6月净新增电站用户1,116家 较2024年底服务规模增速达26% [3] - 截至2025年半年度 服务新能源电站总数达5,461家 [3] - 功率预测服务费续费率持续保持95%以上 [3] 分布式光伏政策与市场 - 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17日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管理办法》 明确"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四可管理要求 [4] - 新建分布式工商业电站"四可"配置要求已在主要省份陆续发布 存量电站改造待省级文件明确 [4] - 分布式光伏客户成为2025年功率预测业务规模增长重要来源 [4] 市场竞争与毛利率分析 - 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竞争者以第三方专业厂商及中小区域型公司为主 大型综合集团参与意愿低 [5] - 2025年半年度功率预测业务综合毛利率下降 主因设备收入占比提升(分布式需求高景气驱动) [5] - 未来随软件服务费确认收入 业务毛利水平或将变化 [5]
蓝盾光电(300862) - 300862蓝盾光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7:18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进光谱、色谱和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新产品核心技术攻关 [2] - 聚焦环境监测业务,拓展环境空气监测、废气污染源监测、水质监测和碳监测产品体系,迭代智能监测站房及智慧化运维等数智化产品 [2][3] - 推进交通气象细分业务,研发团雾、覆冰等恶劣天气管控综合解决方案,布局低空气象保障业务,开发集成式低空气象站和起降场气象保障平台 [2][3] - 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保持国内一流研发实力 [3] 产品线优化与市场机遇 - 深耕环境监测主营业务,持续拓展环境空气、废气污染源、水质和碳监测产品体系,加快环境应急监测、水生态监测等新装备研发 [3] - 围绕交通气象细分市场,加快推进团雾、覆冰等监测装备及恶劣天气综合管控解决方案研发 [3] - 积极布局低空气象保障业务,研发集成式低空气象站和起降场气象保障平台 [3] - 抓住高端仪器仪表国产替代、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政策驱动下的新市场机遇 [3] 国际化进程与海外拓展 - 借力国产化政策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环境监测装备、交通气象系统等产品国际化,加速在东南亚、中东等沿线国家渗透 [3] 政策研究与决策机制 - 营销中心市场部与研发中心产品规划部协同开展产业政策、市场动态、客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调研分析,确保公司决策前瞻性和适应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