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搜索文档
“中国核 潮流壳” 王府井商圈着力表达中国时尚消费独特体验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10:59
行业市场规模与政策背景 - 中国时尚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万亿至3万亿元 正从单一商品向生活方式延展[1] - 北京市通过多元场景打造、品牌创新推动和文化氛围营造释放本土文化潜能[1] - 时尚消费成为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王府井商圈成为行业风向样本[1] 文化生态构建与场景创新 - 行业从符号嫁接转向文化生态构建 强调与年轻人精神认同和生活方式深度融合[2] - 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财神展融合传统元素与赛博风格 营造庄重潮趣的中式氛围[2] - 有仙儿财神殿通过互动签墙、招财猫装置将传统仪式转化为日常社交体验[3] - 和平菓局沉浸式街区还原80年代北京生活场景 唤醒城市记忆与代际情感[3][5] 年轻消费群体战略布局 - 王府井商圈19至34岁年轻客群占比达59% 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6] - 王府井喜悦打造主理人文化场域 涵盖潮流、二次元、美妆和手作集市[6] - 银泰in88融合脱口秀、传统京剧与乐高体验 东方新天地汇聚八大咖啡品牌服务白领群体[6] 全球化表达与文化输出 - 王府井商圈成为文化输出接口 APM引进海外潮玩IP首发并举办莫斯科文化节[7] - 以中国核为底色、潮流壳为触媒 用国际通用语言传达中国创意[7] - 行业进入3.0阶段 从元素嫁接迈向本土文化生态与品牌精神构建[7]
小印章撬动大流量 “跑章热”丈量文化消费新路径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10:59
一枚小小的印章,正在成为年轻人丈量城市的新方式。 从博物馆纪念章到城市定向游戏,从纸墨痕迹到AI定制图案,从游客纪念品到城市文化"入口"……"跑章"不再只是旅游附 属,而逐渐演化为涵盖地图引导、任务路径、数字记录与社群运营的系统机制,构建起一套融合文旅体验、消费引导与文化 触达的新型"城市轻旅行"模式。 盖章空间迁徙 从景区纪念走入城市日常 在过去,盖章作为一种旅行纪念行为,主要场所分布于博物馆等景点。而今,盖章点逐渐融入商业街区、餐厅、书店、非遗 工坊等日常消费空间,盖章行为也从"随手一盖"变为一种"主动奔赴"。 在天坛东门的"蒙上庄"餐厅,700枚节令印章吸引众多食客专程而来。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章面以中国传统节气、神话元 素为基础,每季更新一次,"已经有顾客来了五次,只为集齐整套章面。" 这种集章驱动下的到店行为,正成为一种低成本的新型引流方式。与传统广告相比,"跑章"更具参与感与沉浸感。在北京朝 阳合生汇"集章游园会"现场,众多市民围着印章台排队"打卡",现场超过40个章点覆盖美妆、非遗、文创、轻食等多元业 态,活动设计结合地图导航、摊位任务与时间挑战,俨然一场小型的"城市定向赛"。 通过轻量化游戏机 ...
沉浸式互动戏剧铺开崭新业态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10:59
曾几何时,戏剧表演在观众眼中是存在距离感的。观众坐在台下,只能远远地观看演员在舞台上呈现的 人生大戏,无法参与其中。然而近年来,一种特殊的戏剧表现形式——"沉浸式戏剧"似乎为当下舞台艺 术的形式创新提供了范本,让观众能够打破传统戏剧观赏的时空限制,亲身参与到剧目的演绎过程中, 收获极具个性化的观赏体验。 以沉浸感赋予观众 "第二戏剧人生" "在最后揭晓结局前,你最想体验谁的人生?"6月20日,沉浸式戏剧爱好者小李(化名)在剧目内"管 家"的指引下,来到剧中角色的私人房间,参与密码破译等各类互动。随着剧情的推进,小李通过跟随 剧中某位角色的脚步,一同拼凑出了一桩谋杀案的部分真相。 在《No.5魅影侦探》中深入使馆旧宅断案辑凶;在《逆流Sanctuary》中探寻因科技高度发达而产生诸多 问题的未来世界秘密;在《唐朝诡事录·无归路》中体验"唐诡"世界的光怪陆离……近两年,沉浸式戏 剧成为消费者娱乐的热门选项。 据悉,所谓的"沉浸式",是相比于传统戏剧形式而言的,观众会跟随演员的步伐进行近距离观看,并可 能随机触发单独剧情。"演员们在用心演绎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丰满人物,而非机械地表演。这种 常看常新、抽盲盒式的体 ...
“为一赛赴一城” 电竞打造城市文化新标签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10:52
□本报记者 王鑫坤 电竞奥运会官宣获得全球关注,中国赛区头号种子EDG战队勇夺"无畏契约全球冠军赛"桂冠引爆社交网络……不知从何 时起,电子竞技这项诞生于数字时代的新兴运动,早已撕掉"小众""不务正业"的标签,逐渐蜕变为能够影响政治、经济、 文化与各行各业的庞大产业。相关数据显示,在杭州亚运会举办成功后,2020年至2024年间,电竞传播渠道获得拓宽, 国内电竞消费参与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记者看到,时至今日,电子竞技正凭借其影响力,发挥着远超游戏本身的价值,为城市书写下全新的文化名片。 电竞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6月1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电子竞技发展研究院和腾讯电竞联合推出的《2024年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首次构建了"电竞城市影响力"指标体系并发布了全球排名。据悉,中国城市 在"全球电竞城市影响力榜单"前十中占据四席,其中上海排名第一,成为实至名归的"全球电竞第一城"。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与上海不断加码电竞产业息息相关,无论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CS2》Major世界冠军赛,还是观 看人次破纪录的《无畏契约》上海大师赛,都证明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影响力的电竞 ...
多维推进“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10:52
政策引领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24年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推动微短剧内容创作与文旅资源深度耦合 [2] - 北京 上海 浙江等20余省市积极响应政策 出台扶持措施 并已公布多批优质作品 [2] - 微短剧将非遗技艺 地标景观 民俗风情转化为故事内核 以鲜活方式触达年轻受众 [2] 内容实践 - 多元题材微短剧成为文旅传播名片 例如《我的归途有风》挖掘美食文化底蕴和非遗故事 《三井胡同的夏天》描绘老北京胡同烟火日常 《风景猎人·茶卡盐湖篇》展现盐湖风光与盐文化 《今生簪花 世世漂亮》展现簪花技艺与民俗风情 [3] 市场驱动 - 截至2024年12月 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 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6] - 微短剧《当星光坠入花海》在山东烟台拍摄期间带动当地景区 餐饮等消费超500万元 [6]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凭借影视基地优势 截至2024年5月底已吸引90个剧组和超50家影视公司落地 [6] - 浙江省"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优秀作品评选大赛收到120部报名作品 涵盖文旅资源 传统文化 非遗技艺及乡村振兴故事 [6] - 15个取景地所在景区在2023年1月至9月接待游客8745.93万人次 同比增长9.05% [6] 景区实践 - 山东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借助影视剧拍摄曝光度打造爆款场景 2024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 其中85后客源约占80% [7] - 该旅游区将深耕"奇幻聊斋"和"跟着齐王巡长城"两个文化IP 并打造微短剧创客营地 [7] 技术赋能 - XR AI等前沿技术重塑微短剧与文旅融合形态 如《豫章旧梦》运用XR技术展现滕王阁历史文化 《邯郸梦之AI在战国》全流程采用AI生成奇幻场景与角色交互 [9] - 行业通过"文化IP化——IP场景化——场景消费化"的商业逻辑 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内容产品 [8] 行业升级 - 制作团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核 提炼特色人文符号 创新故事表达 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9] - 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受众需求 在剧本打磨 场景设计 特效制作等环节不断完善 提升用户黏性 [9] - 开发剧中同款文旅线路 文创衍生品 线下沉浸体验等延伸消费场景 推动微短剧从单一宣传载体向全产业链价值中心转型 [9]
文旅微短剧应重品质、防短视才能促长远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10:52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微短剧行业在碎片化娱乐需求激增与创作门槛降低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 内容矩阵涵盖古装权谋 都市情感 奇幻冒险及现实题材等多类型 [1] - 观众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与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形成互补 催生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 为行业探索新赛道 [1] - 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初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以政策牵引激活地方文旅发展新思路 [1] 内容创作现状与挑战 - 部分微短剧过度植入景点及特产等文旅元素 导致剧情生硬逻辑混乱 例如强行安排主角行程于各景区 台词变为景点介绍复读机 [1] - 成功案例如《我的归途有风》以四川乐山非遗美食为线索 通过情感故事自然串联美食文化与风土人情 激发观众对取景地的向往 [1] 制作层面问题与对策 - 部分团队过度追求大制作 忽视微短剧小而精特点 滥用复杂镜头调度与特效导致周期成本增加 适得其反 [2] - 应保持制作灵活与传播迅速的核心优势 案例如《去有风的地方》通过细腻故事情感传递吸引观众打卡 而非依赖大场面 [2] 营销推广短板与突破 - 多数微短剧缺乏持续营销策划 未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进行二次传播 导致热度昙花一现 [2] - 成功案例如《你好 苏东坡》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结合数字影像与声光艺术装置 使观众从游览者变为参与者 带动文旅消费 [2] 产业链构建与发展方向 - 当前多数地区仅将微短剧作为宣传工具 未对IP进行深度开发 缺乏衍生产品与周边服务 导致观众体验停留于走马观花 [3] - 案例如乡村振兴题材《飞扬的青春》为取景地农副产品销售带来新机遇 复刻剧中场景提供线上线下链化服务 拓展影旅产业增长点 [3] - 需通过讲好故事 控制成本 持续营销及产业链构建四方面实现微短剧与文旅深度融合 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3]
光伏企业绿电利用显著增长,但产业链脱碳仍待加强
消费日报网· 2025-07-30 19:13
行业绿色转型进展 - 光伏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升 绿电利用显著增长 2024年40家企业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达5710万兆瓦时 带来二氧化碳减排量超过3255.14万吨[1][2] - 行业碳排放持续增加 44家企业披露范围1&2碳排放量达1.0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4家连续披露企业碳排放总量从2022年4523万吨增至2024年7057万吨 三年增幅达56%[2][3] - 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隆基绿能 晶科能源 通威股份在CITI和CATI指数评价中位列前三[1] 企业可再生能源利用 - 10家企业设定并披露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 阳光电源和通威股份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60% 隆基绿能 通威股份 晶科能源和大全股份超过40%[3] - 11家企业通过铺设屋顶光伏 购买绿电和绿证等措施打造零碳工厂或园区[3] - 40家企业2024年运营及产品生产使用可再生能源总计5710万兆瓦时[2] 碳管理与信息披露 - 7家企业承诺2050年前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6家企业减排目标涵盖供应链[4] - 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披露2024年范围三碳强度呈下降趋势 隆基推动供应商开展碳核算 通威推动关联企业披露整改措施[4] - 24家企业已开展信息披露 但供应链碳管理多停留在战略层面[4] 产品碳足迹与绿色准入 - 25家企业核算并披露超过80个光伏组件 电池 多晶硅料 逆变器等产品碳足迹数据[4] - 企业积极应对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碳足迹限值 低碳认证等加严市场绿色准入门槛[4] 水资源管理 - 多晶硅料 硅片及电池片生产是主要耗水环节 35家企业中28家披露水资源消耗量[5] - 通威股份 协鑫科技等7家企业披露高耗水环节单位产品水耗[5] - 14家企业设定并披露水资源管理目标 其中5家设定降低产品耗水强度目标[6] 供应链环境管理 - 超过8成企业公开披露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 10家企业将环境风险管控延伸至原材料供应商[6] - 隆基绿能 通威股份 晶科能源 晶澳科技关注能源转型矿产开采过程环境影响[6] - 12家参评企业的关联企业2024年出现超标排放等违规问题 仅2家公开披露整改措施[6] 生物多样性保护 - 11家从事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的企业公开披露在电站规划选址时关注生物多样性敏感区域[7] - 4家企业承诺关注供应链生物多样性影响 但无企业披露如何降低矿产开采环节影响[7] 组件回收与循环利用 - 16家组件生产企业披露2024年废旧组件回收工作 包括参与标准建设 提升可回收性 建设示范产线[7] - 企业回收行动和量化数据统计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 中国面临回收机制不完善 产业链不成熟等挑战[7] 行业发展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中国风电光伏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 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 其中光伏累计装机9.46亿千瓦[2] - 截至2025年5月底中国光伏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 光伏组件占全球比例增长至83.41%[2] - 行业出现低价无序竞争 多国出台产业激励机制提升本土制造能力[8] 国际绿色竞争力建设 - 为达成COP28目标 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需年增长16.6%[8] - 建议企业关注国际对资源消耗 温室气体排放 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准入要求 推进产业链绿色转型[8]
中国饮料行业质量安全科教中心成立
消费日报网· 2025-07-30 13:17
行业概况 - 2024年饮料行业总产量达1.88亿吨,销售收入5300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行业展现出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 [1] 科教中心成立背景与意义 - 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与康师傅饮品投资共建的非营利性科普教育平台 [1] - 旨在强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使命包括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质,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增强公众饮料消费安全意识 [1] 科教中心战略价值 - 行业层面:提供食品安全、技术创新等专业培训,助力企业夯实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 - 社会价值:传播功能营养、健康消费理念,引导公众理性消费,推动产品结构科学升级 [2] - 文化传播:挖掘饮料文化内涵,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增强行业文化自信 [2] 未来发展方向 - 依托协会平台与企业资源,构建"健康、安全、创新"的行业生态 [2] - 以科技赋能质量安全,文化厚植品牌价值,展现中国饮料产业的责任担当与文化自信 [2]
以人民为中心 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
消费日报网· 2025-07-30 11:15
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系统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并作出战略部署 目标定位为"现代化人民城市" 明确"六个转变"发展方向[1][2] -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 从粗放发展向集约高效转变 从同质建设向特色塑造转变 从物理空间建设向人本治理转变[2] - 城市建设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体现从"造城"转向"育城"的治理逻辑转变[1][3] 城市发展重点领域 - 提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六型城市 涵盖空间 功能 生态 文化 安全和治理等关键领域[2] - 强调绿色低碳转型 韧性城市建设和文脉赓续 体现从速度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3] - 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主导的空间组织模式 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 城市治理体系 - 提出"党建引领 依法治市 数字赋能"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强调治理要有温度有回应[3] - 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策源地 承担经济增长承载功能和创新城市建设任务[2] - 面临人口老龄化 城乡发展不均衡 基础设施老旧 公共服务压力等多维度挑战[3] 城市发展理念 - 城市发展从注重"有没有"向追求"好不好"转变 从侧重物质建造向统筹社会运行全链条转变[4] -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作为承载精神与记忆的"活历史" 而非文化割裂的水泥森林[3] - 坚持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 实现政绩观根本转变 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3][5]
健康消费:从工厂到家庭的科技跃迁
消费日报网· 2025-07-30 11:15
健康消费市场增长 - 中国健康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已成为新型消费市场重要组成部分[1] - 中国经常锻炼人口达5.4亿人 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068元[3] - 棉柔巾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百亿元 全棉时代棉柔巾位列线上热销单品榜首[4] 健康产品创新趋势 - 华大基因推出啡凡咖啡代谢基因检测 通过口腔细胞采集15-20分钟出具咖啡因代谢能力报告[2] - 天丝集团推出国内首款瓶装红牛能量饮料及零糖版产品 顺应运动场景拓展和低糖消费需求[3] - 全棉时代棉柔巾累计销量超786.7亿张 最新产品柔软度较前代提升45%[5][6] 医疗技术民用化转型 - 全棉时代将医用级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 加工时间从1-2个月缩短至2-3天[4][5] - 该技术通过高压水流直接压合棉纤维 实现生物降解并降低能源消耗[5] - 产品线从棉柔巾扩展至婴幼儿衣物 浴巾 家居服等生活品类[5] 政策与产业协同 - 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要求培育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5] - 企业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满足个性化 多样化健康消费需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