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搜索文档
焙烤行业迎来全产业链健康化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6-10 10:48
行业趋势 - 健康化成为焙烤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全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产品、技术均围绕健康主题展开[1] - 2023年低糖/无糖焙烤食品市场规模达345亿元,同比增长18.7%,全麦面包、代糖蛋糕、高蛋白饼干为增长最快品类[2] - 消费群体健康需求快速上升,2022年成年人超重率超50%,控糖控脂及膳食纤维摄入成为普遍健康建议[1] 产品创新 - 原材料展区转向功能食材主导:新型全麦粉、高膳食纤维粉、高蛋白小麦粉强调低GI和微量元素,天然代糖如赤藓糖醇占比提升[2] - 产品功能属性强化,从"口感好"转向"功能性""可持续性""健康正当性"[2] - 品牌布局"功能+情绪"双通道产品线,如轻食代餐面包、晚安酸奶蛋糕、儿童成长小饼干、快乐减压曲奇等细分场景产品[3] 技术升级 - 智能烘焙解决方案成为焦点:智能控温技术实现低温慢焙保留营养,自动油糖配比系统提升批量稳定性[3] - 可视化烘焙流程系统推动标准化生产,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可自动调整配方参数[3] - 行业从"手艺人经验型"向"工业4.0精控型"转变[3] 消费需求 - 消费者追求"好吃又健康",希望"吃得懂成分,吃得起长期"[4] - 健康化不是牺牲口味,而是通过再创造实现营养与口感的平衡[3][4] - 细分市场如年轻人、孕产人群、中老年群体对健康烘焙的认知和偏好持续提升[1] 产业链重构 - 健康化推动全产业链系统性重构,涵盖上游种植、中游原料、生产制造、终端销售及消费教育[4] - 领先品牌通过构建健康闭环抢占消费心智高地[4] - 行业认知升级,健康从产品标签延伸至"地里到口里"的全过程[4]
“高考经济”火力全开 多业态掀起消费新浪潮
消费日报网· 2025-06-10 10:48
高考公益服务 - 多地设立高考临时休息点 提供座椅休憩、防暑降温等服务 部分站点单日接待超50人次[3] - 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为家长考生发放水和文创产品[3] - 企业搭遮阳大棚设立高考休息站 折射品牌营销转向通过社会服务构建长期价值[3]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 - 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规模达10.2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10.9亿元[4] - 国内现存高考志愿相关企业1242家 华北地区占比74.84%[6] - 2024年前5月新注册27家相关企业 较去年同期增加6家[6] - 注册资本100万以内企业占比41.99% 成立3-5年企业占比50.36%[6] 高考主题商品 - 融合"实用装备"与"文化祝福"的双轨模式成为商家布局热点[7] - 向日葵花束因谐音"魁"成为首选 花店推出"考上211""录取吧"等主题花束[8] - 电商平台印有"定胜纹"旗袍、锦鲤文化衫销量猛增[8] - 糕点店推出"高中"礼盒 包装印有"金榜题名""一举糕粽"图案[8] - 创新"谐音梗"水果礼品如"金榜'提'名"(青提)、"'荔'争上游"(荔枝)等受追捧[9] 高考实用装备 - 文具店推出励志标语文具套装、"锦鲤护体"手绳等考前必备品[10] - 专为考场设计的静音指针手表系列主打"强静音、高精准"[10] - 商家推出兼具实用性与文化祝福的商品 焕发高考经济新活力[10]
一瓶洗衣液背后的创新密码与产业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6-10 10:48
公司科技创新成果 - 纳爱斯集团旗下7款产品入选《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成为日化行业入选品牌和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1] - 自天然洗衣液天然成分占比超过90%,远超行业同类产品70%的水平,技术入选工信部首批先进技术适用名单[2] - 通过分子改性技术解决天然成分清洁效果不佳问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 - 从上千种天然成分中精选原料,采用严苛质量标准和数百道检验流程确保产品稳定性[3] - 整合天然植萃技术、亮白焕彩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形成技术"团战"模式,拥有数十项专利技术[4] - 公司历史上多次引领行业创新,如1992年推出雕牌超能皂,2002年研制天然皂粉,2011年开发节水洗衣液[4] - 目前拥有80余种产品获得"中国绿色产品认证"[5] 公司研发体系与行业地位 - 建立行业首个中国轻工业洗涤剂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绿色清洁重点实验室[5] - 与国家表面活性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绿色生态清洁护理用品研究分中心"[5] - 与国际头部企业联合建立世界领先研究机构[5] - 作为中国日化行业首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率先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制度[5] 公司生态产业布局 - 提出"生态纳爱斯"战略,以"美丽·健康"产业为载体,贯通一二三产业[7] - 布局宠物、化妆品、香氛、精油、食品、植物提取应用、生物基材料等新赛道[7] - 建设生态资源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延伸至特色植物资源价值深度开发领域[8] - 计划打造集植物培育种植、功效成分提取、生态旅游、产业孵化等多业态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核心区[9] - "生态纳爱斯智能工厂及生态产业核心区项目"已落地丽水,首期150亩新品莲种种植面积创当地纪录[9] 行业发展趋势 - 日化行业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功能转向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等个性化需求[6] - 强链、固链成为工业发展重点,领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6]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文商旅融合发展[9]
潮玩产业展现创新力量与蓬勃生机
消费日报网· 2025-06-10 10:41
行业趋势 - 中国潮玩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2024年全球毛绒玩具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年增速高达15% [7] - 行业需要构建"潮流基因+文化底蕴+科技赋能"的复合竞争力 [7] -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潮玩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品味和兴趣爱好,62%的受访者选择潮玩为心情"充电" [2] 产品创新 - 仿真设计成为亮点,如仿真布偶猫采用仿真硅胶肉垫、可回弹鼻头和亲肤皮毛,并配备汉服等服饰 [2] - 超级元气工厂推出可站立、四肢活动的搪胶毛绒及八音盒产品,Cino系列盲盒采用定制染色面料和可活动手臂设计 [5] - 52TOYS加码自有IP储备,注重风格和调性的多样性 [7] IP开发 - 原创IP形象更为丰满,设计理念和故事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2] - IP同质化严重是行业痛点,但展会现场出现手办孵化、画师培训等解决方案 [7] - "我是隐藏款"展区30组设计师带来蘑菇精灵Nono、奇幻角色"张长长"等原创IP [7]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消费者被潮玩吸引,现场排队等待艺术家签绘并分享至社交平台 [1][3][8] - 消费者为喜爱的IP购买周边服饰,如汉服小裙子、围脖等 [2] - 消费者购买盲盒后第一时间拆开与朋友分享,国风IP和经典IP均受追捧 [6] 展会亮点 - 搪胶毛绒玩具占据展会半壁江山,原创IP形象更为丰满 [2] - 锦鲤拿趣国风展台吸引"甄嬛传"粉丝,Toy Story展台经典IP引发合影热潮 [6] - 开天工作室、寻找独角兽等展台围满消费者 [6]
“市”力圈粉引客来 玩出消费新花样
消费日报网· 2025-06-09 10:33
主题市集与消费新业态 - 北京近期推出"牛奶文化节"、"碳水嘉年华"、"巨C汉堡节"等特色消费活动,通过"美食+文化+打卡"组合吸引上班族和年轻消费者 [1][2] - 端午节期间北京重点商圈实现销售额41.8亿元(同比+1.6%),客流量达2328.4万人次(同比+2.1%) [2] - 华熙LIVE·五棵松年均举办80+场大型活动,年接待客流超2000万人次,成为商文旅体展融合标杆 [5] 政策支持与融合发展 - 北京年初提出"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机制,统筹推出14项重点活动打造"京"彩四季消费图景 [1][5] - 政策引导下企业采用首店首发、票根经济、元宇宙等新模式,推动消费场景多元融合 [5] - 商家通过社交媒体互动引流,部分摊位更注重品牌曝光而非即时盈利 [5] 消费行为特征 - 冲动型消费占比较高,消费者多因社交分享或就近便利参与活动 [6] - 年轻群体偏好集章兑奖、网红打卡等互动形式,120+种汉堡口味等差异化内容受追捧 [2][6] - 部分消费者反映存在排队时间长、价格偏高、内容同质化等问题 [6] 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京正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探索"流量变留量"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5][7] - 专家建议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降低小商户成本,提升供给侧活力 [6] - 未来需深化商文旅体展融合,创新多元化场景以持续释放消费潜能 [7]
企业搭舞台 职工唱主角
消费日报网· 2025-06-09 10:33
公司战略与员工发展 - 传化集团作为拥有1.6万名员工的多元化实业集团,通过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平台赋能等举措,走出"稳岗位、提技能、促发展"的特色路径 [1] - 公司连续7年召开战略研讨会,组织职工赴标杆企业学习,并通过"变革行动"激发全员创新活力,2024年职工人均学习时长同比翻番至75小时 [2] - 职工思想转变带动业务量增加五倍,同时员工规模稳定在1.6万人左右,实现稳就业与业务增长的双赢 [2] 技能培训体系 - 传化集团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培训资金,建立"传化技能学院"体系,年均培养技能人才超过3500人次 [3] - 公司设立2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组织100余名中后台人员轮岗实践,每两年举办全员技能大比武,去年覆盖31个专业,参与职工突破1.5万人次 [3] - 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蓝领工人向工程师转变,关键技术岗位人才留存率保持较高水平 [3]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平台 - 传化集团深入12大领域58个场景开展"AI+"建设,包括数字孪生系统和智能算法平台,为职工提供技术成长舞台 [4] - 公司创新推出"合伙人二元机制",孵化新业务新产品,助力职工从"打工人"进阶为创业者或企业家 [4] - 通过AI特训营等平台培育国际化核心人才,支持集团全球化发展战略 [4][5] 未来发展方向 - 传化集团将坚持依靠员工发展企业,聚焦稳岗位提技能,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 [5] - 公司计划持续推动变革创新,向新质生产力方向稳步迈进 [5]
市集要“烟火气” 不要“乌烟瘴气”
消费日报网· 2025-06-09 10:33
市集经济复兴现象 - 市集从传统商品交易场所转型为融合城市文化、社交与活力的新载体,为都市增添"烟火气"[1] - 市集以"小而美"生态深入城市肌理,通过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1] - 市集为小微创业者、农民、手艺人等群体提供低门槛创业机会,形成"毛细血管"式经济形态[1] 市集文化价值 - 市集通过地方特色商品(如苏州双塔市集苏式小食、西安回民街羊肉泡馍)成为城市文化活态名片[2] - 市集重构人际互动方式,通过摊位交流、讨价还价等行为强化社会联结,传递城市温度[1] - 市集形成独特社交圈子和社群文化,有效避免城市商业同质化趋势[2] 市集监管挑战 - 流动摊贩食品安全问题(如安徽亳州提拉米苏中毒事件)暴露监管漏洞[2] - 夜市噪声扰民、垃圾堆积等问题引发居民投诉,存在"烟火气"变"乌烟瘴气"风险[2] - 监管需平衡"放"与"管",避免"一刀切"式取缔[3] 智慧化管理方案 - 建议配备智慧终端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食品溯源体系[3] - 通过划定专区、分时管理(周末市集/夜间限时摊位)实现多方利益平衡[3] - 需完善水电接入、垃圾清运等配套服务,保障摊主经营条件和市民消费安全[3] 市集经济可持续发展 - 市集复兴反映现代人对"附近"和"温度"的情感需求,应成为城市经济生态有机组成部分[3] - 需在鼓励创新与规范管理间找到平衡,实现文明与暖心的双重目标[3] - 摊主需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和诚信经营,消费者应践行文明购物行为[3]
二十年积淀 益生菌行业破界新生
消费日报网· 2025-06-09 10:33
行业概况 - 中国益生菌行业经过20年发展已构建千亿级市场规模,正从"跟跑"向"领跑"跃升[1] - 行业以"科技力"与"创新力"为双轮驱动,实现从单一功能探索到多领域深度融合的跨越式突破[1] - 5月19-21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聚焦"变革中的融合与创新"[1] 核心竞争力 - 专利菌株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未来竞争将围绕菌株知识产权、临床证据链和商业化能力展开[1] - 行业正从"量"向"质"升级,企业普遍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的结合[1][2][5] 企业战略布局 伊利 - 开发聚焦不同健康功能的专利菌株,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益生菌研发与转化生态联盟[2] - 通过近十年努力实现菌种本土化,走在科技成果转化前列[2] 安琪生物 - 成立西藏安琪生物科技,建立高原益生菌菌种筛选和保藏中心,保藏菌株超1800株[2] - 2024年珠峰高原益生菌项目投产,建成首家青藏高原乳酸菌产业化基地[2] 科拓生物 - 采用"基础研究+绿色制造+场景化应用"核心布局,以菌种和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增长[2] IFF - 上海创新研发中心落成,为亚洲地区最大创研中心,重点开发符合本地需求的产品[3] - 在菌株安全性、稳定性、功能性方面深入研究,提供"益生菌+"解决方案[3] 一然生物 - 打通益生菌全产业链,菌株本土产业化取得新突破[4] - 实施"益生菌+"战略,应用场景涵盖大健康、大农业、中药发酵等领域[4][5] 科研与创新 - 养乐多累计发表数百篇关于副干酪乳酪杆菌代田株的学术论文,涉及肠道功能调节等临床研究[5] - 三元基于中国母乳研究开发接近母乳组成的奶粉,临床证明具备母乳喂养效果[5] - 蒙牛针对儿童、银发族开发功能性产品,持续投入自主益生菌的临床功效研究[6]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加大国产菌株资源挖掘、功能循证与临床数据积累等科研投入[6] - 重点提升发酵工艺稳定性、活菌数保持与鉴定等技术,将科研实力转化为产品竞争力[6] - "益生菌+"模式将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3][4]
稳就业是提振消费经济的“源头活水”
消费日报网· 2025-06-09 10:33
稳就业政策 - 国家相关部门正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若干举措 大部分政策将在6月底前落地 [1] - 政策组合拳包括对企业扩岗支持 对个人就业补贴支持 对受关税影响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 [2] - 稳就业政策是全方位 系统性的 对就业市场有重大推进作用 [2] 就业与消费关系 - 就业是居民收入根本 稳定工作带来持续收入进而促进消费能力 [1]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动力来源于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信心 [1] - 提升就业为消费增长提供源头动力 消费提升关键在于居民收入增加 [1] 政策影响 - 稳就业政策犹如及时雨 为当前消费与经济提振注入活力与动能 [1] - 就业稳定将形成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带动消费市场和经济大局活跃 [2] - 稳就业是应对国际贸易复杂形势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2]
2025“益起行 益起动 —— 守护河道一公里”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在京启动
消费日报网· 2025-06-06 11:29
活动概述 - 2025"益起行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大型环保公益活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联邦快递支持,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启动 [1] - 活动以"强化水环境保护意识 凝聚社会共治力量"为核心,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多方研讨及倡议发布启动全国河道生态守护公益行动 [1] 组织方观点 -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谢玉红强调河道生态系统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指出活动对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 - 联合会提出打造"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构建全民参与水环境保护的公益平台 [3] - 联合会公益部副部长王甲佳介绍项目规划,将在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年度河道保护活动 [7] 企业参与 - 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许宝燕表示将利用物流网络优势赋能环保行动,推动绿色理念从河道延伸至生活各领域 [5] - 企业目标是通过合作带动更多企业参与环保,形成企业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5] 政策与案例 - 生态环境部原专员夏光解读《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通过志愿服务创新实现多方协同行动 [9]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分享国际国内水环境保护案例,为本土机构提供借鉴 [11] 行动倡议 - 发布《"守护河道一公里"公益活动倡议书》,提出四项行动主张:守护河道环境、践行绿色生活、传播环保理念、参与生态建设 [14] - 活动采用"社会机构专业指导+企业资源支持+公众广泛参与"的三方联动模式,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 [11] 活动实施 - 项目以"持续性动员+组织赋能"为特色,覆盖全国15个重点城市 [7] - 启动仪式通过注水装置象征生态守护,标志活动正式启航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