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回顾展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11:25
可以说,这场回顾展不只是对过去十二年的总结,更是一次新的开始。它让我们再次想起博伊斯 "人人 都是艺术家" 的主张,也让我们看到,一家美术馆如何用十二年的坚持,让一位西方艺术大师的思想在 东方落地、生根,慢慢影响着更多人对艺术的认知。 今年,一场名为 "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 回顾展" 即将与大家见面。这场展览就像一次温柔的回 望,要好好梳理昊美术馆与博伊斯之间长达十二年的缘分。从 2013 年至今,昊美术馆始终在关注这位 艺术大师,而这次展览,正是要把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重新拾起,让它在当下继续下去。 说到昊美术馆,它在中国艺术界还有个特别的身份 —— 国内最早开始系统收藏、研究并推广博伊斯作 品的美术馆。在很多人还对 "社会雕塑" 一知半解的时候,昊美术馆就已经默默行动,一点点收集博伊 斯的作品,深入研究他的艺术思想,还通过一次次展览,把这位大师的理念带到更多人面前。 这次的回顾展,是策展人杜曦云与昊美术馆团队一起用心策划的成果。筹备过程中,大家翻出了十二年 来积累的所有展览资料,从早年的策展笔记到观众留言,从展览海报到媒体报道,每一份都承载着这段 时光的记忆。同时,美术馆还拿出了珍藏的博伊斯原作 ...
北京国际插画动画艺术节:莫比斯经典作品首次亮相中国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11:25
(原标题:北京国际插画动画艺术节:莫比斯经典作品首次亮相中国) 漫画动画爱好者的天堂,国际插画动画展正在展出。本届艺术节突破想象边界,集结插画、插图、绘 本、动画、版画、艺术家手工书、潮玩艺术八大前沿领域,直击人心:当AI重构创作,当虚拟碰撞真 实,我们该如何守护人性的温度?如何在记忆与未来之间找到自己的坐标? 必看亮点 · 5000㎡艺术空间,沉浸式展陈 · 穿越百年古建,感受古今交融 · 插画、插图、绘本、动画等7种品类艺术展出 展名:北京国际插画动画艺术节(BIA) 时间:10月25日-11月2日 ·殿堂级大师-莫比斯艺术中国首秀,宫崎骏灵感来源 · Karlotta Freier - 爱马仕御用插画师特邀参展 · 韦恩·巴洛 - 《引魂者》PSYCHOPOMP中国首展 · SIGGRAPH ASIA电脑动画节优秀短片展映(W4楼) 观展体验 展览地点:北京前门劝业场 ...
央视曝光“风水大师”诈骗案细节:用AI编话术精准收割,涉案超4600万元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11:25
想要继续深度学习"风水"课程,需要在线支付3999元的费用。交费之后,一名自称"督导师兄"的人开始 和王女士进行日常对接。 (原标题:央视曝光"风水大师"诈骗案细节:用AI编话术精准收割,涉案超4600万元)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央视新闻曝光——线上关怀线下诈财,"风水大师"精准收割老年 人,1400余人被骗。 所谓"风水老师"信誓旦旦,号称能替他人解决一系列难题,甚至能改变命运。南京的王女士最近就在手 机上刷到了这样的视频,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点击,竟被一步步诱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王女士今年60岁,闲暇时喜欢刷刷手机视频,看看直播。今年3月,一个介绍风水的短视频吸引了她的 注意。出于好奇,王女士点击进入了这名所谓风水老师的直播间,并观看了5集免费的风水讲座。 王女士:她讲到第五课的时候就把前面内容总结了一下,然后就说我们如果想跟着学就可以跟着学。然 后我就心里一动,我说就跟着学,我说有这么多的好处,我说就学一下子,我本来身体也不好,就想学 着改变一下。 王女士:钱付过了以后,就开始上真正的课,开始讲每个人有一个命盘,"讲师"能帮助你,把这个命盘 解开,你人生,前世今生,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能给 ...
今日看点|国新办将举行介绍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09:49
(原标题:今日看点|国新办将举行介绍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 经济观察网 10月28日重点关注的财经要闻与资本市场大事: 从首次披露回购预案来看,扬农化工、南方泵业、英杰电气回购预案金额最高,分别拟回购不超274.74 万元、116.5万元、87.17万元。从已完成回购来看,柳工、禾丰股份、曼恩斯特已完成回购金额最高, 分别回购4.0亿元、1.45亿元、1.01亿元。 5、美国9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墨西哥9月失业率等数据将公布。 3、46.65亿元市值限售股今日解禁 10月28日,共有3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量为1.02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为 46.65亿元。 从解禁量来看,麒麟信安、禾川科技、九丰能源解禁股数分别为6198.4万股、4013.73万股、659股。从 解禁市值来看,麒麟信安、禾川科技、九丰能源解禁市值分别为30.28亿元、16.37亿元、2.24万元。 4、20家公司披露回购进展 10月28日,20家公司共发布21个股票回购相关进展。其中,7家公司首次披露股票回购预案,13家公司 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1、国新办将举行介绍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新 ...
乌镇戏剧节落下帷幕,德国大戏引观剧高潮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01:11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于2025年10月26日落幕 设有25部特邀剧目 汇集437位演职人员 [1] - 古镇嘉年华活动汇聚中外89个团队 711位演员 呈现117个节目 [1] - 青年竞演活动共有18组86位青年戏剧人参与 经过三轮公演后6部作品入围决赛 [1] - 重磅大戏《人类之城马拉松剧》五联剧总时长9小时 7天内上演两轮 吸引超过1万名中外观众观演 [3] 核心单元与成果 - 青年竞演单元最终评选出最佳戏剧奖《游园失梦》 特别关注奖《一块钱》 最佳个人表现奖《先生,黑色不是阳光明媚》 [2] - 小镇对话单元首次在5个场地开展 共举办10场 涵盖青年戏剧成长 女性创作力量等多元议题 [1][4] - 蚌湾剧场作为重要平台 已走出800余位青年戏剧人 孕育出197部作品 [3] 重要作品与艺术交流 - 德国导演与剧作家带来的《人类之城马拉松剧》由150余名中德剧组成员呈现 重构古希腊悲剧 [3] - 小镇对话吸引了卡琳·拜尔 赖声川 孟京辉等戏剧艺术家与何炅 李诞等跨界人士分享经验 [4] - 第十三届乌镇戏剧节定于2026年10月15日至25日举行 主题为“澹远” [4]
“十五五”规划蕴含哪些资本市场改革密码?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22:38
(原标题:"十五五"规划蕴含哪些资本市场改革密码?) 二十届四中全会已于近日闭幕,会议重点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提出了"十五五"乃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十五五"规划对今后五年中国及全球经济都将产生深远影 响,资本市场在"十五五"期间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 展望"十五五","十五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在规模和发展质量上将呈现怎样的跨越?10月26日, 在"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对"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发展 进行了深入讨论。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的两大主线 "在'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要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居民和社会财富。"中国 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拥有强大的创新激励功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 基础和核心。 吴晓求认为,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改革和开放仍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两大主线:要正确认识资本市 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就是激励与财富管理的核心功能,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远不止于融 资,激励机制与财富管理机制是两大不可替代的基础功能。 吴晓求强调,除了激励创新外,资本市场还是社会 ...
中国药促会宋瑞霖:如果手机价格被管控 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17:50
(原标题:中国药促会宋瑞霖:如果手机价格被管控 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英 "医药界什么时候会出现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如果华为的手机价格有管控,还会有今天的华为吗?如果比亚迪等电动汽车也进行集采,还会 有今天的比亚迪吗?"10月26日,在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中国医药促进会资深会长宋瑞霖说,医药产业的腾飞关键在于如何完善市场机 制。 他引入国际案例来说明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他指出,美国通过设置价格基准和关税威胁,成功吸引了礼来、辉瑞等巨头将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撤 回美国。头部跨国药企60%的利润来自美国,这使得它们必须服从美国的市场政策。 相反,欧洲由于搞社会福利主义,持续降低药价,导致了医药产业的"去中心化" 。欧洲制药巨头如罗氏、诺华、拜耳、赛诺菲等,其全球新药也 纷纷选择在美国首发,因为美国市场大且价格更具吸引力。最典型的是英国,在退出欧盟后,因市场吸引力不足,也面临着大型药企取消投资的 问题。 宋瑞霖表示:"我们要从这些国际案例当中去思考,去研究一下中国该怎么办。" 他认为,目前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与市场潜能是不匹配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创新药支出严重偏低。以日本为例,其人均 ...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新一轮“创新药国家重大专项”有四大转变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17:50
行业核心挑战 - 中国创新药行业面临六大挑战,包括“两大三特”疾病用药需求迫切、疾病谱系匹配失衡、原始创新能力弱、研发扎堆、国际临床研究布局欠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效能亟待提升[1] - “两大三特”具体指重大慢性疾病(心血管、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重大传染病、儿童用药、罕见病药物、特殊场景用药,其中肝癌、鼻咽癌、胰腺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种缺乏真正有效的创新药物[1] - 儿童用药面临专用药种类和适宜剂型严重不足问题,医院仍依赖内部制剂[2] - 罕见病药物领域,全球有85个罕见病适应证尚无药可治,国内有62个国外已有但国内缺乏的药物需针对性研发[2] - 行业核心挑战是源头创新能力不足,抗体技术、CAR-T、基因治疗等核心技术并非源自中国,缺乏持续性源头技术输出[2] - 全球Top20跨国药企的潜在first-in-class在研管线占比是38%,而中国Top20药企的这一数据仅为13%[2] 国家专项战略转变 - 新一轮“创新药国家重大专项”已启动,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1] - 专项将实现四大关键转变:从产品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追求品种、人才、平台的“三位一体”建设[3] - 从强调中下游产业链向上游创新链转变,重点关注新靶点、新机制、新理论,全力做原研药[3] - 从支持仿制药在内的药物研发向重点支持原创新药研发转变,仿制药不再被纳入专项[3] - 从针对10类重大疾病向临床需求转变,聚焦“两大三特”以病人为中心的未满足需求[3] 行业发展历程与目标 - 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在2008年“新药创制国家重大专项”启动后,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持续投入,完成了从仿制为主到创制引领的历史性跨越[4] - 医药研发取得系列突破,特别是在“出海”合作上达到历史新高[2] - 未来目标是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产出高水平创新药物,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头部医药企业[4] - 最终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世界新药的创制中心和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4]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学生厌学的根源是教育停留在过时的“行为主义”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17:50
核心观点 - 学生厌学的根源被归结为教育停留在过时的"行为主义"层面 将知识灌输与记忆视为目标 忽视了更高阶的学习方式[2] - 学生厌学并非讨厌学习本身 而是源于上学过程中遇到的令人不舒服甚至恐惧的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 当学校无法提供安全感时 孩子便会逃离[2] - 解决厌学问题的关键在于辨清孩子讨厌的是所有的"学"还是现行学校的"学" 学生往往厌弃的是刻板的内容 学制 老师管理和评价方式[3] 学生厌学现象与案例 - 案例显示 一名曾被称为全才的顶尖学生因不堪老师"必须帮班级拿第一"的过度期待 而多次刻意让自己发高烧来逃避上课压力[1] - 厌学学生并非都来自"问题家庭" 其父母多拥有高学历或良好的经济条件 但孩子最终仍会出现厌学 休学的情况[1] - 昆明丑小鸭中学是一所专门帮助不适应传统教育 不接受传统评价的初中阶段"问题学生"的民办初中 开办15年来已帮助3000余名因抑郁 焦虑 逃避 冷漠 逆反而失学的学生回归正常[1]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数据 -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分享的追踪研究数据显示 约14.8%的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该研究历时四年 覆盖42万名青少年[2] - 研究还发现部分青少年出现"四无"现象 学习无动力导致厌学休学 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溺于虚拟空间 社交无能力 最终对生命感到无意义[3] 应对策略与教育模式创新 - 丑小鸭中学通过创新环境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不设固定图书馆使图书触手可及 墙壁可随意涂鸦 规则由师生共创 校长室设在走廊上[3] - 该校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首先是师生安全 快乐 温暖生活的地方 是构建关系 看见自我的地方 认为当孩子找到渴望的价值与关系 学习自然会发生[3] - 该校认为真正吸引人的学习是通过互动 场景和关系来构建经验 设计出充满爱与尊重的互动场景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厌学[3]
拆解985高校招生:硕博大扩招,男女比例V型分布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17:50
985高校招生规模结构性变化 - 绝大多数985高校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规模已超过本科招生规模,复旦大学2025年研究生招生1.2万余人,是本科招生4300余人的近3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是本科生的2.6倍[1][4] - 多所985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超1万人,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2025年研究生招生9800余人也已逼近1万人[1][7] - 2019-2025年,985高校本科生招生增速多保持在1%-4%之间,研究生招生增速多保持在4%-7%之间,未来两者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6][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高校中的稀有群体,其2023年本科招生5729人仍高于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5000人)[5] 全国高等教育扩招趋势 - 2018年至今,全国普通本科、硕士、博士招生规模年增速分别在2%左右、5%左右、10%左右,教育层次越高扩招步伐越快[3] -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前一年的81.1万人骤增至99.1万人,同比增长22.1%,此后三年增速回落至扩招前水平[3] - 2023年全国本科招生478.2万人,研究生招生130.2万人[11] - 博士研究生持续高速扩招,2017-2023年招生规模从8.4万人增至15.3万人,涨幅大幅超过本科和硕士[8] 理工类高校博士扩招显著 - 在985高校中,理工类高校博士扩招速度最明显,2020-2025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招生从1017人增至2092人,增速超100%,大连理工大学同期增速为88.1%[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3年博士扩招增速均在8%以上,电子科技大学均在13%以上[9] - 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博士招生规模4826人已逼近其本科招生规模4995人,近四年博士招生增速均在10%以上[9] - 2025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9] 本硕博阶段男女比例V形分布 - 985高校本科新生中绝大多数稳定为男多女少,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男女比3.53,西北工业大学3.24,理工类高校男生占比多在2/3以上[1][13] - 硕士新生中女性占比显著提升,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出现硕士新生男少女多现象[1][16] - 博士新生中男生数量再次大幅反超女性,呈现V形走势,例如2025年东南大学本硕博男女比分别为2.3、1.77、2.45,华南理工大学为2.32、1.3、2.58[1][17] - 在公布数据的24所985高校中,部分理工院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男女比自2019年以来呈逐渐降低趋势[14] 扩招背后的质量与就业考量 - 研究生扩招可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今年8月、9月全国城镇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18.9%、17.7%[10] - 根据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推算,2040年左右中国所有考生或可上本科,30%适龄学生可读研究生,可能导致学历贬值和人才错配[11] - 高校为成为研究型大学有动力推动研究生规模超过本科,教育经费更多投向研究生,可能导致高校虚胖而非真正提升研究水平[9] - 社会正逐渐转向技能型社会,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更好就业,已出现本科毕业生再次接受职业教育的现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