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景网
icon
搜索文档
央视年内三度聚焦 “周同学”IP“文旅商演”模式引爆城市消费新生态
全景网· 2025-07-21 15:20
7月20晚间,央视CCTV13-《东方时空》栏目报道了"周同学"IP在厦门的创新文旅实践。紧随其后,央 视CCTV13-《24小时》栏目也对此进行了报道。继4月南宁"周同学"IP大娃亮相央视后,"周同学"IP年 内已三次获得央视关注,这也标志着巨星传奇(6683.HK)创新打造的"文旅商演"运营模式已成为推动城 市文旅经济发展的标杆案例。 央视聚焦:IP赋能城市文旅的"现象级样本" 周杰伦官方二次元IP形象——"周同学"在厦门的联动盛况连续两次获得央视新闻的关注。"周同学"IP近 日两次亮相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和《东方时空》栏目,前者标题为《系列文旅活动满足游客多 元需求》,后者标题为《夏日经济:夜晚"亮"人气"旺"消费"火"》。 在央视镜头中,"周同学"大娃打卡点、快闪店和机器人商店前均人流如织。从五湖四海来到厦门的外地 游客,可以跟着"周同学"一起打卡厦门各个知名地点、景点,能够深入地了解厦门,深度体验厦门特色 美食与当地文化,丰富全国各地来厦门的游客的体验感。 据悉,7月中旬,2025年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厦门站演唱会在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举办。 巨星传奇在厦门联动文旅策划Citywa ...
“对话原生”时代来临!极峰精灵联合融聚汇发布QizAI金融智能助手,引领金融AI生态新范式
全景网· 2025-07-21 13:53
产品发布会概述 - 极峰精灵与融聚汇联合推出QizAI金融智能助手 线上发布会汇聚十余家媒体及近百位金融科技专业人士 [1] - 活动聚焦AI如何重塑金融服务生态 探讨智能化浪潮下的行业变革 [1] AI技术演进与金融交互革命 - 极峰精灵CEO唐铭波指出 对话式交互正取代GUI界面 成为金融交互新范式 [2] - AI在金融领域发展历程:2018年LLM模型研发→2021-2022年企业级应用萌芽→2023-2024年规模化落地→当前AI原生服务崛起 [2] - 将AI Agent类比智能驾驶 当前处于从"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演进阶段 具备意图理解/深度推理/自主执行能力 [2] 技术团队与产品优势 - 极峰团队整合阿里巴巴技术人才/量化交易专家/券商体系人才 拥有十年AI算法与金融实战经验 [3] - QizAI对比传统金融APP五大优势:深度推理能力/多模态交互/跨平台无缝衔接/原生一体化设计/MCP深度融合 [3] - 实现"对话即服务"(CaaS)愿景 所有功能整合至统一对话界面 [3] 数据能力与金融AI底座 - 融聚汇服务200+金融机构十年 构建PB级数据处理体系与AI开放平台 [4] - 核心技术体系包含:流批一体化框架/AI RAG机制/双循环进化系统/私有化模型定制 [5] - 通过联邦学习持续优化策略 支持实时行情处理与数据价值挖掘 [5] 产品功能创新 - 多语言服务支持中文简繁/英文/阿拉伯语 未来将扩展至30种语言 [8] - 采用智能对话框交互 消除复杂界面跳转 实现扁平化指令响应 [8] - 香港首个实盘AI交易系统 提供财经百科/公司数据/行情分析等全维度支持 支持合规指令下单 [9] 行业影响与生态构建 - 推动券商从"交易通道"转型为"投资生活服务运营商" 实现服务智能化/人性化/生态化 [7][10] - 开放平台连接技术方/数据方/场景需求方/监管方 加速金融AI生态发展 [10] - 业内认为QizAI标志金融终端进入"对话原生"时代 三大特征:服务便捷化/交互自然化/价值持续化 [10]
远望谷与西电携手:深耕AI研发,筑牢技术壁垒
全景网· 2025-07-19 10:12
公司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物联网产业代表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RFID解决方案和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在RFID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 [1] - 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和专有技术超600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专利279项,外观设计专利101项 [1] - 连续两年获得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射频元器件,2024年获得国家"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奖项 [1] - 公司参与制定并发布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累计发布企业标准157项,彰显行业技术话语权 [1] 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建设 - 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西电-远望谷深维智能实验室,持续加码AI领域投入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信息类学科实力国内领先,此次合作是"强强联手" [1] - 实验室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合作期限为十年 [2] - 公司将在算法、算力、人才等方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度合作,保持技术领先性 [2] 合作意义与业务发展 - 合作结合了公司在信息技术、RFID领域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发优势 [2] - 公司将通过实验室开展主营业务市场垂直应用大模型的研究和训练,对AI领域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2] - 借助高校科研实力和人才资源,公司可加速AI技术研发和创新,筑牢技术壁垒,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中红医疗引领医用手套行业标准升级,推动防护安全新高度
全景网· 2025-07-19 09:35
国家标准发布 - 强制性国家标准GB24788-2025《医用手套安全技术要求》正式发布 将于2028年6月1日实施 整合升级原有分散技术要求 形成覆盖"防过敏 降感染 控粉尘 限残留"的四重安全体系 [1] - 新标准明确四大核心安全指标:水抽提蛋白质限量 微生物指标 表面残余粉末限量 环氧乙烷残留量 严格限值确保符合国际环保与健康标准 [1] - 标准发布标志着行业规范化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为技术迭代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驱动力 中红医疗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 [2] 中红医疗技术实力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获"中国医疗器械50强""中国品牌500强"称号 [3] - 构建"五院一司"研发平台 与华北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 累计获得专利225项 桂林恒保拥有专利超70项 多项技术填补全球空白如聚异戊二烯手套 抗病毒手套等高端产品 [4] - 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 欧盟CE认证 ISO14001等国际权威资质 符合欧盟EN455标准 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5 45% [5] 产品矩阵与创新 - 打造覆盖医用外科手套 检查手套 一次性防护手套的全品类产品矩阵 满足医疗 工业 消费多元场景需求 [6] - 医用外科手套采用电子束灭菌技术 消杀能力远超传统环氧乙烷灭菌 阻断血液 病毒及化学品渗透 涵盖丁腈 乳胶等多种材质 适用于高端医疗场景 [7][8] - 医用检查手套采用高韧性配方 耐磨损不易破损 人体工学设计降低操作疲劳感 一次性防护手套不含致敏乳胶蛋白 耐酸碱抗油污 环保可降解配方符合全球绿色趋势 [9][10] 未来发展战略 - 国家标准发布彰显公司技术实力与社会责任 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 参与全球标准体系构建 提前布局技术升级以符合欧盟EN455等国际前沿要求 [11] - 通过"技术+标准+产业"协同模式 推动行业向绿色化 智能化 高端化发展 为全球医用防护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11]
蒙草土壤科技牵头内蒙古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验收,助力矿山修复提质增效
全景网· 2025-07-18 20:41
项目验收与成果 - 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成果达到任务要求[1] - 项目由蒙草土壤科技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1] 技术研发与应用 - 项目研发草原矿区生态大数据系统,提供全链条矿区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实现治理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3] - 围绕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难点问题,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3] - 开展种质资源库建设、矿山治理技术标准编制、矿区生态大数据平台开发等工作[3] 技术成果与标准 - 形成12套可复制推广的矿山修复技术模式,配套发展3套智能监测、模拟与预警技术体系[4] - 编制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1项,包括《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4] - 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0件,发布论文42篇及1部专著[4] 实际应用效果 - 技术成果在贺斯格乌拉露天矿、乌兰哈达露天矿等多个矿山生态治理项目中应用,推广面积达7.5万亩[4] - 贺斯格乌拉露天矿排土场修复中,应用乡土植物+大数据技术,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7] - 修复后昆虫、飞鸟等野生动物逐步回归,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7] 公司战略与未来方向 - 蒙草生态坚持科技成果实地转化,推动品种选育、产品研发、机械创新等全链条创新[9] - 下一步将聚焦"乡土种源保障"与"生态大数据导航",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构筑贡献力量[9]
扣非净利跌超340% 信宇人技术突围乏力与财务风险叠加下的生存困局
全景网· 2025-07-18 20:27
公司概况 - 公司自称"锂电智能装备领跑者",手握89项发明专利,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募资5.06亿元剑指"固态电池设备国产化"[1] - 旗下子公司覆盖电池工艺设计、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研发和智造,协同撬动锂电池产业的工艺创新升级[2] - 产品涵盖锂电池干燥设备、涂布设备、辊压分切设备、光电涂布设备等,可提供多元化的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解决方案[2] - 近年来实现了向光伏和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拓展,已成功提供多套高端装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微增4.75%至6.22亿元,净利润暴跌208.41%至-6326万元,扣非净利润-7927万元[1] - 专用设备制造业毛利率同比减少6.95个百分点至19.61%,整体毛利率同比下跌近10个百分点[5] - 锂电池干燥设备毛利率为-0.06%,锂电池涂布设备毛利率减少7.56个百分点至35.40%,其他锂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毛利率减少13.47个百分点至21.60%[5] - 2024年经营现金净额为-0.94亿元,已实现连续三年经营现金净流出[6] - 2024年应收账款达82.17亿元,短期借款达25.75亿元,较2023年10.47亿元增长超15亿元[6] 业务风险 - 锂电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公司三大业务毛利率均大幅下滑[3][5] - 公司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均有不同比例的增长,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上升,资产减值损失增加[6] - 电池行业账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下游行业不景气使得客户回款困难,应收账款坏账计提金额同比大幅增加[6] - 2024年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高达61.24%,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为86.33%,大客户依赖度过高[9][10] - 比亚迪、蜂巢能源等已有自建设备团队计划,未来将逐步收回外包订单,对公司未来业务造成进一步打击[9] 行业竞争 - 锂电设备行业陷入红海竞争,产能过剩不断加剧价格战,2024年锂电设备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8] - 行业领先企业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等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公司业务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存在明显差距[8] - 行业竞争从价格竞争过渡向性能、技术竞争,公司被迫跟进降价但无规模优势[8] - 工信部《锂电行业规范条件》淘汰落后产能,中小客户破产风险传导至设备商,增加公司回收账款压力[8] 技术风险 - 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加速布局固态电池,其干法电极技术或颠覆现有涂布设备市场[10] - 传统液态电池设备需求萎缩,公司重金投入的辊压分切产线尚未满产已面临淘汰风险[10] - 公司在新技术方面虽与华中科大合作研发,但进度远落后于清陶能源等对手[10] 股东动态 - 十大流通股东中有半数在2024年末、2025年一季度末披露不同程度减持,第一大、第二大流通股东连续减持[11][12][13] - 深圳国中中小企业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2024年末减持520,446股,2025年一季度继续减持679,045股[12][13] - 珠海横琴敦汇中凯股权投资中心在2024年末减持414,688股,2025年一季度继续减持763,020股[12][13]
磁材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 横店东磁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大增69.4%-84.3%
全景网· 2025-07-18 19:3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 60亿元-10 50亿元 同比增长49 6%-63 6% [1] - 扣非净利润10 20亿元-11 10亿元 同比增长69 4%-84 3% [1] - 基本每股收益0 60元/股-0 66元/股 [1] 磁材产业 - 铁氧体磁性材料标杆地位稳固 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1] - 横向与纵向布局的多个新产品及器件市场拓展初见成效 [1] - 形成年产29万吨磁性材料的生产能力 [2] - 产品涵盖预烧料、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等多类材料 [2] - 纵向延伸至振动器件、硬质合金、电感、EMC滤波器件等领域 [2] - 可提供从材料到器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2024年全球磁性材料市场规模达820亿美元 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6 8% [2] - 中国贡献全球60%永磁材料产量和45%软磁材料产能 但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不足30% [2] 光伏产业 - 深化国际化布局 海外产能实现满产 [1] - 强化差异化竞争 海内外优质市场出货量提升 [1] - 各基地通过控成本、提产量、增效率等措施增强产品竞争力 [1] - 形成年产23GW电池与17GW组件产能规模 [3] - 推出全黑组件、温室系统、防眩光、海漂、高透光、智能组件等差异化产品 [3] - 量产TOPCon电池效率达26 85% 非硅成本控制保持业内优势 [4] - 推出TOPCon G12RT双玻组件、防积灰组件、54版型双玻黑组件等创新产品 [4] - 专项开发海漂组件、防眩光组件等场景化产品 [4] - 前瞻性储备0BB、BC、HJT等新型封装互联技术 [4] 锂电产业 - 聚焦小动力多领域应用市场 [1] - 在高稼动率下实现良好市场拓展 [1] 客户与荣誉 - 成为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3] - 荣获Bosch亚太区最佳供应商、Bosch全球最佳供应商、美的战略供应商等荣誉 [3] - 多次被Brose、Eaton、Panasonic、Nidec等客户评为最佳供应商 [3] 发展战略 - 秉持"横向布局多材料体系 纵向延伸发展器件"的发展定位 [2] - 围绕"做强磁性 发展新能源"战略 [3] - 坚定"长期主义 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 [4] - 以"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 [4] -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磁材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 [4]
高端丝绸数码印花领域的领先地位 万事利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4608.29万股,募资6亿元
全景网· 2025-07-18 18:06
定向增发与资本运作 - 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4608.29万股股票,发行价13.0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6亿元,净额5.85亿元,17名投资机构参与认购,包括丝弦投资(获配2000万元)、财通基金、诺德基金等[1] - 发行对象中丝弦投资锁定期18个月,其余机构锁定期6个月,资金将用于增强资本实力并支持长期发展[1] - 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扩大既有业务(人工智能工厂项目),不涉及新业务拓展、研发投入或偿债[7] 市场地位与品牌表现 - 公司获尚普咨询认证为全国丝绸销量第一品牌,确立行业标杆地位[2] - 2023年天猫平台爆款丝巾单品销售额突破1300万元,霸榜类目第一,全年打造25款百万级爆款产品,多款单品销售额破千万元[1] - 线下布局近百家门店覆盖一线城市高端商圈,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等新零售模式实现高效转化[2] 技术创新与产能规划 - 公司与无界AI合作推出行业首个实用图形AI大模型(万事利花型大模型),拥有70万花型数据库和300种算法,设计效率从1周缩短至1分钟,实现"千人千面"定制能力[3] - 数码印花技术产能从2020-2023年翻倍至503万米,利用率长期超80%,部分月份达100%[5] - 募投项目2028年完全达产后将新增500万米产能(总产能1000万米),较现有产能扩张0.95倍[6] 财务与业务数据 - 2025年Q1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9.72%),归母净利润1141.68万元(同比-12.95%)[3] - 产品线从传统丝巾、家纺延伸至文化工艺品(刺绣、卷轴画等)和礼品套装(故宫文化礼等),形成四大产品格局[6] - 数码印花业务与鄂尔多斯、歌力思等30余家品牌合作,2023年产能恢复高位运行[5]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丝绸行业受国际需求下降、化纤替代冲击,但国潮兴起推动文化创意型产品需求增长[4] - 公司通过"文化创造+品牌塑造"转型,定位"中国世界级丝绸品牌",产品边界持续延伸[4][6] - 人工智能工厂项目将提升柔性定制能力,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5][7]
大商所优化期权结算价算法 提升价格代表性
全景网· 2025-07-18 15:27
大商所期权结算价优化 - 大商所将于2025年7月22日起优化期权结算价算法 引入SVI波动率曲线拟合模型以提升价格代表性和市场运行质效 [1] - 现行期权结算价采用均一波动率模型 虽逻辑简明但精细化程度不足 无法充分反映不同行权价格合约的隐含波动率差异 [1] - SVI模型通过五个参数灵活刻画波动率变化 能捕捉期权定价非线性特征 已在成熟市场广泛应用 [2] SVI模型应用与市场影响 - SVI模型是全球金融市场构建波动率微笑的重要工具 适用于期权结算价 波动率估计和风险控制 [2] - 大商所已进行半年内部测试和仿真系统验证 效果良好 并配套发布业务指引和多轮全市场测试 [2] - 参与测试机构认为优化机制可提升价格代表性和准确性 改善风险管理质量和组合估值 [2] 市场准备与未来规划 - 大商所将开展市场培训确保参与者适应新机制 招商证券表示SVI曲线拟合更符合期权市场实际表现 [2] - 优化上线后大商所将动态评估模型表现 持续提升期权市场成熟度与国际竞争力 [2]
四大方向,50项课题!2025第一批“CCF-蚂蚁科研基金”正式发布
全景网· 2025-07-18 15:10
科研基金概况 - 2025年"CCF-蚂蚁科研基金"第一批课题覆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软硬协同、超算与智算、人工智能四大方向,课题总数达50项创历年新高,资金规模超千万[1] - 该基金由蚂蚁集团与中国计算机学会于2020年联合发起,5年累计支持额度超5000万,吸引近千位专家学者申报,支持超150个科研项目[1] 研究方向与课题分布 - 方向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聚焦密态计算、后量子安全、容器安全等,旨在为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提供全链路保障[3] - 方向二软硬协同围绕同态加密性能优化、操作系统创新及形式化验证开放15项课题[4] - 方向三超算与智算聚焦高性能计算、大模型训推一体、推理优化等开放5项课题[4] - 方向四人工智能开放26项课题,包含推理加速技术、多智能体协作、强化学习、多模态大模型、医疗大模型等基础与应用技术[4] 产学研结合与战略布局 - 基金以产学研为特色连接产业实践与学术科研问题,支持全球高校学者开展前沿探索[3] - 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是蚂蚁集团两大科技战略,2024年研发投入达234.5亿元,AI应用覆盖医疗、金融、生活场景累计服务1.3亿用户,"AI健康管家"截至2024年6月服务超7000万用户[4] 学术生态建设 - 蚂蚁集团将与CCF共创学术交流活动,支持青年学者发展、218Club成长及CNCC论坛参与,打造系统化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平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