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份之一 四川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四川日报· 2025-07-15 08:26
试点范围扩大 - 四川省将原外卖行业、即时配送行业合并为新即时配送行业,并从2025年7月1日起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1] - 在已试点7个平台企业基础上,新增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滴滴货运和满帮省省等4家头部平台企业纳入试点 [1] - 2026年将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3个行业的平台企业总体纳入试点范围 [1] - 2027年探索将职业伤害风险较大、劳动管理强度较高的其他行业平台企业纳入试点 [1] 保障制度特点 - 职业伤害保障是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创设的"新型工伤保险" [1] - 缴费由平台承担,新就业形态人员个人无需缴纳 [1] - 该制度为灵活就业人员在遇到职业伤害尤其是重大伤亡事故时提供安全保障底线 [1] 试点成效 - 四川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份之一,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累计参保覆盖超200万人次 [2] -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待遇核定超过1.5万人 [2] - 试点以健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为主线,聚焦权益保障 [2]
专家走进改革试点地区探访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进展——央企带民企 催生合作订单超2.5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7-15 08:26
央企与民企合作模式 - 沿滩区创新性推动央企与民企结对抱团发展,通过"央企带民企"机制解决民企资金量小、产品单一、安全培训不足等问题 [2] - 央企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例如中昊晨光与民企共建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投用后培训超300人次 [2] - 双方合作催生实际订单,目前沿滩区已形成26户"央民CP",累计合作订单超2.5亿元 [4] 政策计算器应用成效 - 沿滩区首创"政策计算器"小程序,通过智能匹配功能帮助企业精准适配税费减免、技改奖励等政策,提升政策落地效率 [6][7] - 小程序集成金融超市功能,入驻2.2万余户企业、23家银行,上线129个金融产品,促成融资近4亿元,融资成功率超40% [7] - 该模式已被重庆及四川多地复制推广,小程序日活用户超500人次,总浏览量超4.7万次 [7][8] 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进展 - 自贡市沿滩区作为全省试点,通过央企资源整合与政策工具创新,显著提升民企发展效率 [1][2] - 实训基地采用"园区出场地+高校出设备+央企出技术"三方共建模式,降低民企培训成本 [2][3] - 惠科达仪表等民企通过央企合作升级供应链,成为中昊晨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4]
四川近日发布通知 高温天气缩短户外连续工作时间
四川日报· 2025-07-15 08:26
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 - 用人单位需合理安排高温天气户外工作时间 日最高气温40℃以上停止露天作业 37℃-40℃时露天作业不超过6小时且避开最高温3小时 35℃-37℃时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并禁止加班 [1] - 高温作业场所需配备防暑降温设备 提供防护用品及饮料 禁止安排孕妇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户外或33℃以上场所作业 出现中暑症状需立即救治 [2] - 35℃以上露天作业或33℃以上工作场所需发放高温津贴 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且不得用饮料冲抵 人社部门将重点检查建筑施工 交通运输 外卖物流等行业 [2][3] 高温天气行业影响 - 建筑施工 交通运输 环境卫生 外卖物流等行业成为高温执法检查重点 将严查违法行为并加强劳动争议调处 [3] - 平台企业被引导对高温户外接单劳动者发放补贴 工资分配需向一线及艰苦户外岗位倾斜 [2] 气象与健康防护 - 7月14-22日华北 黄淮 四川盆地等地将现持续高温 局地或破历史极值 副热带高压导致气流下沉和辐射增强是主因 [4] - 气温超32℃且湿度超70%时体感温度比实际高10℃ 易诱发中暑 需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 作业人员需防晒补水 [4] - 中暑急救需脱离高温环境并降温补水 禁用酒精擦浴等土方法 神志不清者需立即送医 [5]
爱国主义教育映照秀美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7-15 08:20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 漩口中学遗址成为映秀镇爱国主义教育首选地 吸引大量游客特别是学生群体进行红色研学[10][12] - 汶川县持续深挖抗震救灾精神时代价值 将基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12] -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汶川校区建设项目主体完工 预计7月底进行内部装修 未来培训接待能力将提升[13]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映秀镇游客接待量达31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14] - 2023年实施项目22个 估算总投资6108万元 实际投资金额超前三年的总和[14] - 映秀镇人民美好家园综合体建成投用 展示豆腐干、羌绣、西路边茶等非遗产品并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14] - 阿坝州非遗博览园项目落户映秀 正在加快建设[14] 茶产业发展 - "茶祥子"制茶坊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科研结合 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关于藏茶中稀有茶褐素的研究论文[17] - 研发的"大土司"黑茶和创意茶饮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盛世公主"黄茶成为中东王室新宠[17] - 茶产业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茶树和金银花 采摘季青壮劳力日收入达500-600元[18]
长江班列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像“跟团旅行”一样 跟着行程单走
四川日报· 2025-07-15 08:20
长江班列运营情况 - 乐山首趟"长江班列"从新成昆铁路夹江站新货场发出,已有20多万吨钛精矿通过班列运往长江经济带沿线厂家 [2] - 长江班列开通一年多来已发出3400多列班列,7月3日攀钢集团1000多吨钛精矿通过铁水联运运抵江苏太仓港 [3] - 钛精矿运输从公水联运改为铁水联运后,物流周期从22天缩短至12天,成本降低10%-20% [5] 多式联运创新模式 - "一单制"将公路、铁路、水路运单统一为一张提单,托运企业仅需一次委托即可完成全程运输 [2][4] - "一单制"使运输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20%-30%,时效较传统水运提升30%以上 [6] - "一箱制"实现全程不开箱、不换箱,需解决空箱返程问题,方案提出推动港口和铁路堆场互用、建设公共还箱点 [8]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多式联运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 [2] - 四川将培育五星级多式联运经营人,通过能力评价树立行业标杆 [8] - 未来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长江班列+江海直达"为基础打造多式联运精品线路 [9]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长江三峡枢纽过闸时间从2011年17小时增至2022年223小时,导致船舶周转效率下降、成本上升 [5] - 多式联运存在单证繁琐、信息割裂、衔接低效三大顽疾,通过"一单制""一箱制"试点解决 [8] - 当前多式联运经营人能力不足,需加强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 [8]
泸州: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三新”实践
四川日报· 2025-07-15 06:43
泸州商业中心 - 泸州正在重构酒城消费新生态 今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5 6亿元 同比增长6 8% 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 [5] - 泸州以"酒"为媒 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具有区域集聚力的休闲度假区、健康活力区、时尚赛演区 建成文旅融合科技创新走廊 [5] - 泸州以"三新"实践助力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包括空间再造、场景上新、市场培育 [5] 中国白酒博物馆 - 中国白酒博物馆总投资15亿元 总用地面积109 6亩 规划建设面积8 4万平方米 整体设计依山就势 江、山、林、馆、窖和谐共融 [5] - 项目将改变游客消费链条单一的局面 游客可上山观展览、下山观遗址 [5] - 泸州市同步推进"酒要会·在泸州"项目建设 对博物馆周边进行城市风貌更新、消费场景打造 进一步培育消费业态、完善旅游功能 [5] 商圈发展 - 泸州主城区商圈呈现碎片化分布 规模效应还未形成 消费者习惯在固定商圈活动 跨江消费意愿低 [5] - 泸州将加快推进白塔商业区更新扩容 茜草商圈、佳乐世纪城商圈、高铁枢纽商圈、汽车消费公园商圈提档升级 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业态多元的区域商圈 [5] - 泸州将打造'夜游两江'特色品牌 优化滨水空间夜间光影 [5] 特色街区 - 泸州已建成7个融合历史记忆与潮流风尚的特色街区 [5] - 下一步将建设100个全龄友好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让"家门口的消费"更有品质 [5] 消费场景 - 合江县将举办2025年合江荔枝文化旅游季 推出荔枝烤鱼、荔枝咕噜肉等30余道创意美食 以及百年荔枝林探幽等四大精品线路 [5][6] - 泸州已培育形成以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三大品牌展会为引领、中小展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5] - 泸州将大力发展水上、山地等户外运动 建设标准化户外运动基地 力争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5] 特色消费IP - 国家级非遗"分水油纸伞"走向世界舞台 年销量超10万把 [5] - 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可深度体验古法酿造酱油 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 [5] - 泸州桂圆酥从传统糕点升级为文创零食 成为热销单品 [5] 首店经济 - 泸州万象汇2024年以来已引进80余家川南区域或城市级首店 全场首店及唯一店占比超55% [6] - 2024—2025年持续开展在地主题活动超30场 累计吸引参与顾客超800万人次 [6] 政策支持 - 泸州制定了19项政策 围绕演艺赛事、首发经济、消费惠民激励、消费场景供给等6个支持方向 将于7月底出台 [6] - 泸州将从设施体系、服务监管、区域联动三方面优化消费环境 [6]
《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 按照科研规律激发源头创新动力活力
四川日报· 2025-07-14 15:25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 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等 [1] - 在基础研究方面采用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自由探索类、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 [1] - 在技术攻关方面支持聚焦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进行重大集成式协同攻关 [1] - 支持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包括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示范推广以及技术转移、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技术服务 [2] -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园区能力提升以及省级科研院所改革发展 [2] - 支持引育国内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 [2] 预算绩效管理与验收评价 - 验收评价为"优秀"和"合格"的项目,结余资金留归项目单位使用,可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 [1][2] - 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快资金使用进度 [1][2] - 验收评价为"不合格"的项目和终止项目,需将资金原渠道退回财政 [1][2] 政策调整与创新亮点 - 相较2019年版本,新《管理办法》采用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基础研究 [3] - 适当延长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周期,更符合科研活动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的规律 [3] - 直接费用由原来的11项简化为3项,预算编制更加简单化 [3] - 间接费用向创新绩效突出的攻关团队和个人倾斜,突出激励导向 [3]
改造升级、储备调控、金融支持、扶优培强、品牌培育、要素保障……提质保供培强 畜牧业“十条”并举
四川日报· 2025-07-14 10:4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四川省出台《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旨在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提升畜牧业,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 政策目标包括3-5年内全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与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定位相契合 [3][5] 财政与补贴支持 - 支持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农机购置补贴应补尽补,并加大畜牧业设备报废更新补贴力度 [4] - 对肉类精深加工集群进入省级先进制造业重点集群培育的,每年给予2000万元支持 [2][5] - 省级财政对纳入国家培育计划的畜牧产业集群每年支持3000万元 [5] 价格调控与收储机制 - 当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触发一级预警时,立即启动收储,每次收储量不低于3000吨 [2][4] - 二级预警时一周内启动临时收储计划,强化政企协同调控 [4] 金融与保险创新 - 将生猪价格保险升级为综合收入保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每头不超过2000元,死亡风险保障提高至每头最高1200元 [2][4] 龙头企业与产业链扶持 - 支持养殖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畜牧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培育专精特新肉制品加工企业 [2][5] - 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全链条数字化平台,覆盖育种、养殖、加工等环节 [5] 品牌与市场拓展 - 培育"川字号"畜禽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对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给予省级财政补助 [5][6] - 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 [6] 资源要素保障 - 支持畜牧业重大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养殖用地需求 [6] - 按规定减免或缓征养殖场土地使用税,降低经营成本 [6]
四川出台十条措施 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7-14 10:49
政策激励措施 - 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含牦牛)能繁母牛养殖场(户)按照300元/头的标准给予激励 [1] - 对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年度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分别按照超额部分50元/头、200元/头、30元/只的标准给予激励 [1] - 对纳入国家培育计划的产业集群每年给予3000万元支持 [1] - 对肉类精深加工集群进入省级先进制造业重点集群培育的,培育期间每年给予2000万元支持 [1] 政策升级与创新 - 将生猪价格保险升级为生猪养殖综合收入保险,在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每头不超2000元基础上,补充提高生猪死亡风险保障至每头最高1200元 [2] - 实施畜牧业品牌培育计划,大力拓展消费市场 [2] - 培育一批品质好、特色足、带动强、名气响的"川字号"畜禽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2] - 对市场认可度高、销售业绩好的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2] 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聚焦促进畜牧产能稳定、支持养殖场降本增效、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扶优培强龙头企业、做优做亮畜牧品牌、大力拓展消费市场、提升市场监测预警能力、优化猪肉储备调控机制、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提高资源要素保障水平十方面 [1] - 政策是针对畜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整体提升方案 [1]
凉山端出文旅大餐 这个夏天来凉山 感受火热的清凉
四川日报· 2025-07-14 08:15
螺髻山下的凉山手工艺活态馆和非遗工坊。凉山观察 王荣升 摄 7月5日,执行西昌低空文旅航线首飞任务的直升机。西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个夏季玩转凉山 五条精品线路 1."五彩凉山·夏季清凉"康养度假之旅 2."彝海结盟·筑梦航天"研学之旅 3."情定女儿国·探秘香格里拉"寻梦之旅 4."蜀风滇韵·冰川温泉"人文揽胜之旅 5."燃情火把·情醉凉山"彝族风情体验之旅 两大民俗活动 1.7月11日至8月18日 凉山将举行火把月活动 7月18日,西昌火把狂欢夜活动将举行 近年来,凉山持续擦亮"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全域全时旅游,加 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近日,记者在凉山州多地采访,了解凉山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擦亮文旅品牌 畅游凉山全域 7月8日傍晚,不少市民游客在西昌邛海边散步,其中不少是全家一起出游的。在泸山景区,成都游客何敏一 家四口喂猴、爬山,玩得很开心。 凉山山水壮美,全州共80个A级旅游景区:"世界古冰川博物馆"螺髻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邛海泸山、"东方 女儿国"泸沽湖、"北斗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