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网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欧美9国名校青年代表乘坐C919,体验中国制造新高度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13:47
C919客机首航体验 - 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成功执飞国际青年代表团航班,展示国产大飞机商业化运营能力 [1][8] - 航班从起飞到降落全程平稳,客舱噪音控制优异,座椅空间宽敞舒适 [6][8] - 东航机组服务获多国代表高度评价,机上安全指引采用视频演示创新形式 [6] 航空服务创新 - 东航提供特色"一碗面"餐食及辣酱定制服务,获美国代表Jorge特别称赞 [3] - 机上餐食质量打破传统认知,法国代表Alexandre Sellerian评价为"飞行史上最佳" [4] - 航空公司设计C919主题纪念章互动环节,增强乘客参与感与品牌记忆度 [4] 国际品牌影响力 - 德国代表Jerrik Bödefeld专程体验C919,反映国际市场对国产大飞机的技术好奇心 [4][6] - 多国青年代表通过实际飞行建立对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直观认知 [8] - 服务细节(如多语言沟通、文化适应性餐食)体现国际化服务能力 [3][4][6]
滴滴自动驾驶:多维度发力,迈入爆发前夜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11:55
公司技术展示与研发投入 - 滴滴自动驾驶在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展示了新一代L4级前装量产车型,搭载全新一代硬件平台,传感器总数达33个 [1] - 公司明确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产业伙伴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致力于提供更便捷多样化的出行服务 [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合作 - 滴滴2016年启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布局,2019年将业务升级为独立公司,2020年在上海首次开放自动驾驶服务 [3] - 2024年4月与广汽埃安成立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2025年首款前装量产L4自动驾驶车亮相 [3] - 合资公司获批及量产车进展标志着行业进入产品化新阶段 [3] 运营测试与用户体验 - Robotaxi车队已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稳定运营多年,连续1800天无重大安全事故 [5] - 新加坡代交通部长试乘滴滴Robotaxi,车辆运行平稳,系统调度迅速,复杂路况应对灵活 [5] 资本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10月C轮融资后,累计融资额超过15.5亿美元(约112.6亿元人民币) [6] - 正与多家潜在投资方洽谈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有望达50亿美元(约363亿元人民币) [6] 政企合作与政策支持 - 2024年6月与广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化合作 [8] - 2023年3月获得广州首批智能网联示范运营资质,并率先启动商业化探索 [8] 商业化进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正加速从技术验证走向城市级部署,计划年内加速Robotaxi部署 [10] - 凭借产品、平台、算法、用户运营等积累,具备在自动驾驶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潜力 [10]
华为云黄瑾:加速行业智能跃迁 共建“美好无锡”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11:55
峰会概况 -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5在无锡举办 主题为"引领智能升级 共建美好无锡" 聚焦AI应用 大模型及具身智能技术等核心话题 [1] - 无锡市联合华为云打造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该中心集技术研发 产业赋能 生态培育为一体 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1] 华为云技术布局 - 华为云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架构 基于"一切可池化 一切皆对等 一切可组合"的新型高速互联总线 实现从服务器级到矩阵级的资源供给模式转变 [3] - CloudMatrix 384具备MoE亲和 以网强算 以存强算 长稳可靠 朝推夜训 即开即用六大优势 在算力 互联带宽 内存带宽等方面实现全面领先 [3] - 华为云通过盘古大模型聚焦"基础模型+工具链+行业场景"三位一体 为政务 金融 制造 医疗 能源等30余个行业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模型能力 [4] 行业赋能战略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全球第一 220+个工业类别规模全球第一 每年近1200万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储备 可发挥"应用场景优势+软件人才优势"加速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 [4] - 华为云通过沉淀工业Know-How 将内部最佳实践和外部生态经验汇聚于云平台 赋能伙伴和使能客户 支持客户智能升级 [5] - 无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将联合生态伙伴 助力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新能源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汽配 信息技术 航空航天等行业客户加速智能升级 [5]
西班牙媒体:科技创新让中国占据一方天地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07:01
中国技术创新战略 - 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优先发展技术,将其定位为提升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关键动力 [1] - 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处于有利地位,全球56%的人形机器人相关生产企业位于中国 [1] - 中国举办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展示技术应用前景 [1]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人形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技术,成为中美竞争的一部分 [2] - 中国媒体频繁报道机器人应用,显示行业快速发展 [2] - 服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酒店、餐饮和警务巡逻等领域 [1] 新能源汽车与绿色技术 - 中国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并在海外建厂输出技术 [3] - 中国在电池生产、光伏板和风力涡轮机等绿色转型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 - 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公交车已在多个中国城市投入运营 [3] 前沿技术领域进展 - 中国在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 - "新质生产力"概念概括了中国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 [3] - 2023年中国研发支出增长率达8.7%,远超美国(1.7%)和欧盟(1.6%) [3] 研发投入与国际比较 -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3年中国研发支出达到美国的96%,10年前仅为72% [3] - 中国研发支出与美国的差距持续缩小 [3] - 政府与企业高效合作模式被证明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模式之一 [2]
上海举办沪港澳台侨青年无人机邀请赛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3:37
赛事概况 - "相聚上海 共谋发展"2025沪港澳台侨青年无人机邀请赛于7月13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由上海海外联谊会指导、上海大学主办 [1] - 近百位来自上海、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侨华人青年选手参赛 [1] - 比赛采用VR眼罩操控穿越机,考核团队总耗时和失误率两项核心指标 [1] 技术特点 - 穿越机操控方式与常规航拍机存在显著差异,VR设备可能引发眩晕感,对选手操作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1] - 无人机被定义为人工智能与航空科技的结晶,具备展示青年科技才华的平台属性 [5] 参赛体验 - 台湾选手反映需加强VR环境下的操控适应训练 [1] - 意大利侨青通过模拟训练实现赛场稳定发挥 [3] - 爱尔兰华裔新手因追求速度导致操作失误,但达成社交目的 [3] 行业意义 - 赛事创新形式有效促进沪港澳台侨青年科技交流 [5] - 活动实现"科技赋能未来"与"友谊跨越隔阂"的双重价值 [5] - 无人机领域成为连接不同地域华裔青年的技术纽带和文化桥梁 [5]
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1:09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于7月5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主题为"促进量子信息技术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量子新质生产力",由中国电子学会承办 [1] - 论坛得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及中国电科集团量子科技重点实验室支持 [1] 参会人员与机构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赵巍胜、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等80余位来自各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参会 [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蔡爱华、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等8位专家围绕量子计算、通信、精密测量等领域作报告 [3] - 论坛由张雪松研究员主持,东南大学教授李鹤担任学术秘书 [3] 量子计算领域进展 - 蔡爱华系统阐述了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架构及技术路线优劣,介绍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工作进展 [3] - 孙晓明重点分析Grover算法深度优化与扩展、振幅放大算法应用扩展等量子搜索算法的独到见解 [5] - 于海峰通过实验数据揭示超导量子比特阵列中宇宙射线相关误差的直接证据,指出其可能成为未来大规模量子设备的显性挑战 [5] 量子通信与安全技术 - 龙桂鲁教授介绍量子通信基本原理、感知窃听作用及应用前景,涵盖多种通信形式 [4] - 徐兵杰展示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最新进展,包括量子密钥随机数产生(QRNG)和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 [5] 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 - 屈继峰从量子物理基础出发,介绍中国计量院开发新型量子原级计量标准以实现SI基本单位的研究现状 [4] - 刘刚钦团队在金刚石NV色心量子传感方向取得进展,通过量子传感-电化学交叉创新推动其工业场景应用 [5]
从高端智造到老街茶韵,欧美名校青年代表团点赞不一样的中国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0:50
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 - 青年代表团在上海虹桥仰望中心体验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创新,包括360°原地旋转、爬坡和汽车"跳舞"等炫酷功能 [2] - 法国青年Alexandre Sellerian对座椅自动调节和简单操作指令表示惊叹 [2] - 意大利代表Sara Sprocati和巴基斯坦代表Muhammad Areeb对爬坡体验给予高度评价,称其"酷毙了"和"像过山车" [2] 3D打印与时尚科技 - "沪漂"青年黄郁惠分享了她运用数字设计、智能制造与3D打印技术打造个性化婚纱礼服的创业故事 [4] - 3D打印技术在高级定制中展现出更仿生、更贴近自然的美感,而非取代传统文化 [4] - 欧美学子对3D打印婚纱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围观成品并踊跃提问 [4] 国产大飞机C919 - 青年代表团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飞往北京,体验其飞行品质与服务 [6] - 法国代表Quentin Agret用中文表达了对飞行体验的肯定与喜悦 [6] - 德国代表Jerrik Bödefeld称赞航班座椅空间宽敞、飞行噪音小,整体乘坐体验非常好 [6] 中华传统文化体验 - 青年代表团在北京前门大街感受古都风貌与现代都市的交融 [8] - 在老舍茶馆,代表们品茗赏香,欣赏民乐演奏、京剧彩唱、口技、杂技与川剧变脸等传统艺术表演 [8] - 现场氛围轻松热烈,掌声与欢笑此起彼伏 [8]
多项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代表性成果在京发布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0:32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成果发布 - 北京师范大学在"京校协同·智启未来"校城融合论坛上发布三项代表性成果:"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北极星"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及案例集 [1] - 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公平、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基础教育北京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平台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好未来共同建设,是首批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之一 [3] "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 - 由北京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好未来共同研发,首个紧扣新课标知识体系的基础教育大模型 [3] - 具备知识理解型智能解题、启发引导式智能答疑、情境创设型智能出题、素养导向型教案生成等教育能力 [3] - 已封装为一体化应用系统,入驻北京市教委AI应用超市,海淀、东城等区已有60余所学校试用 [3] "北极星"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场 - 依据《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指标与方法》团体标准研制,首个基础教育领域大模型评测场 [4] - 突破传统解题评测局限,关注新课标要求的启发引导、素养导向、情境创设等教育能力评估 [4] - "北极星"V1.0版本已全面评测50多个主流大模型,评测榜单通过网站(www.bnueval.com)向公众公布 [4] 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工作成果 - 北京市教委2024年4月启动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工作 [5] - 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联合编写《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系统呈现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路径和应用成果 [5] - 配套典型案例集中呈现具有首都特色的经验做法,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规模化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范式 [5]
“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 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成功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0:32
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与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等机构联合举办"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 [1] - 活动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 吸引来自20余个国家的120余位代表参加 [4] - 联合主办单位包括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 [4] HIST的成果与未来计划 - HIST二期发展成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认可 被认为对其目标实现做出重大贡献 [3] - HIST将推进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大科学计划 助力《世界遗产公约》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 [3] - HIST积极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和培训工作 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球利益攸关方高度认可 [3] - HIST成立于2011年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机构 [5] 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角色 - 中国是《世界遗产公约》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 [3] - 中国建立了HIST等二类中心和教席 支持世界遗产保护工作 [3] - 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发布《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成果报告》并上线"云上中轴"小程序国际版 [4] 数字技术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论坛展示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 [4] - HIST研究一部部长骆磊介绍数字技术赋能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 [4] - 腾讯公司等机构代表分享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世界遗产的案例 [4] - 活动促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约国、遗产地管理机构等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
“超强外挂”如何让意念变为现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12:33
来源:新闻联播 你或许早就听说过"脑机接口"这个词,但你可能很难想象,"脑机接口"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 近? 不过,要让一项前沿基础研究真正变成服务大湾区人的"超级外挂"。关键还得是规划里的这一句"构建 顺畅高效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像脑机接口这样看来有些"赛博朋克"的未来技术,也能因为它的创新 性和实用性,被优先采购使用,加速其从实验室进入市场实战里迭代升级。 "赛博朋克"照进现实: 脑机接口开启生命新可能 在广州第一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在药物和手术难以治愈的疾病领域,患者正在通过训练"意念", 控制绑定在身上的器械,重新"站"了起来,"走"出病区。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大脑和外部机器之间架起 了一座"通信"的桥梁,随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意念。 从实验室到病床: 脑机接口技术重塑康复医学边界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吴文告诉总台记者,作为国内首批应用该技术的医疗机构,珠 江医院开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已经有两年多时间,相较于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显著提 升。 功能神经外科主任郭燕舞介绍,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需依托多学科协同创新(工科、计算机科学 等),通过信息采集、分析解码与指令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