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瞻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智能电视面板市场分析 大尺寸需求走强带动出货面积增长(组图)
前瞻网· 2025-05-05 17:12
显示技术分类 - 显示面板分为发射型和非发射型 发射型包括OLED和等离子显示(PDP) 非发射型主要为LCD 其中TFT-LCD是主流技术 [1] - 当前主流显示技术为LCD和OLED 等离子面板因厚度大、分辨率低、价格高已完全退出市场 [3] 技术性能对比 - 光输出:液晶和OLED占优 等离子略弱 - 黑度:OLED优于等离子优于液晶 - 对比度:OLED优于等离子优于液晶 - 分辨率:液晶优于OLED优于等离子 - 可视角度:等离子优于OLED优于液晶 - 能耗:液晶优于等离子和OLED - 价格:等离子(依尺寸而定)优于液晶优于OLED - 使用寿命:等离子和液晶优于OLED [5] 液晶电视面板市场 -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从2018年起逐年下降 2023年降至2.26亿片 2024年回升至2.37亿片 同比增长5.1% [5] - 大尺寸需求带动液晶面板出货面积增长 从2019年1.62亿平方米增至2024年1.75亿平方米 [7] OLED电视市场 - 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波动增长 2024年达709万台 同比大幅增长34% [10] 竞争格局 - OLED市场核心参与者: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深天马等 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因资金实力在中国市场突出 [11] - TFT-LCD市场主要企业:京东方、惠科、华星光电、群创等 京东方、华星光电、群创、友达因产能优势领衔中国市场 [11]
7B参数规模能力超越OpenAI !小米推出首个推理开源大模型Mimo【附大模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前瞻网· 2025-05-05 16:50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其中,中国科技公司在大模型领域掀起的开源浪潮,正以技术破局之势重塑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版图。 据"小米大模型"公众号消息,小米开源首个为推理(Reasoning)而生的大模型「XiaomiMiMo」,联动预训 练到后训练,全面提升推理能力,目前MiMo-7B的全系列模型均已实现开源。 在数学推理(AIME24-25)和代码竞赛(LiveCodeBenchv5)公开测评集上,MiMo仅用7B的参数规模,超 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QwQ-32B-Preview。 小米技术团队表示,MiMo的核心突破在于预训练与后训练阶段的协同优化。在预训练阶段,模型通过挖掘 高质量推理语料并合成约2000亿tokens专项数据,采用三阶段渐进训练策略,累计训练量达25万亿tokens。 后训练阶段则引入创新强化学习技术,包括自研的"Test Difficulty Driven Reward"算法和"Easy Data Re- Sampling"策略,有效提升模型在复杂任务中的稳定性。技术团队还开发了"Seamless Rollout"系统,使训练 效率提 ...
交通运输部等:预计“五一”假期新能源汽车流量占日均总流量近20%【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05 16:31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预计"五一"假期新能源汽车流量占日均总流量近20%,较2024年同期(占比13.3%)、2025年春节(占比16.4%)皆明显增长 [2] - 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99.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8.0%,环比增长45.0% [5] - 1-3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242.0万辆,同比增长36.4% [5] - 新能源车在国内市场的零售渗透率已回升至51.1% [5]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614万台,同比增长将高达32%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者主要分为传统车企(包括一汽、上汽、长安、比亚迪、奔驰、宝马等)以及造车新势力(包括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 [3] - 外资车企投资在我国建设的国内事业部主要集中在北京以及上海 [3] - 造车新势力在北京、上海、广东均有分布 [3] - 其他内陆地区有少量新能源造车企业,如重庆的长安汽车、安徽的奇瑞汽车以及广西的上汽通用五菱等 [3] 政策与基础设施 - 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交管等部门实施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强化车辆救援力量预置 [3] - 针对充电繁忙服务区,采取引导到对向车道、对向服务区或者附近路外充电点,增设移动式应急充电设备等方式缓解充电繁忙情况 [3] - 报废更新补贴、以旧换新政策及新能源购置税延续减免形成政策组合拳,有效刺激消费需求释放 [5]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进入S型增长曲线的陡峭攀升期 [7] - 前瞻产业研究院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提供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项目运营等综合服务 [9] - 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海洋经济产业数据大屏监测、产业链图谱编制、专项政策编制及培训指导 [9]
【干货】冻干食品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5-05 13:07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我国冻干食品行业产业链、区域分布、上市企业业务业绩情况及代表性企业发展动态 [1][3][7][11] 产业链剖析 - 行业隶属于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上游是原材料和冻干设备,中游是食品冻干加工,下游是批发商、商超、便利店和食品企业等渠道 [1] 产业链区域分布 - 产业链相关企业集中在山东、江苏等地,安徽、河南、福建等地也有分布 [3] - 上游原材料企业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山东和湖北等地区 [6] - 上游制冷设备企业主要分布于北京和上海 [6] - 中游冻干食品企业主要分布于山东和福建地区 [6] 上市企业业务业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乖宝宠物宠物零食业务营收达11.94亿元 [7] - 上市企业冻干食品业务毛利率差异大,来伊份糖果蜜饯及果蔬毛利率超45%,好想你健康锁鲜类产品毛利率仅11.50% [7] - 来伊份门店数量较多,达3472家 [7] - 各公司相关业务营收、毛利率及其他指标情况:好想你健康锁鲜类营收0.35亿元,毛利率11.50%,门店390家;来伊份糖果蜜饯及果蔬营收3.41亿元,毛利率45.18%,门店3472家;良品铺子果干果脯营收6.67亿元,毛利率33.15%,门店2814家;三只松鼠2023年果干营收3.50亿元,毛利率21.32%,门店415家;乖宝宠物宠物零食营收11.94亿元,毛利率39.19%,宠物饲料销量17.6万吨;路斯股份肉干产品营收2.15亿元,毛利率26.41%;中宠股份宠物零食营收11.36亿元,毛利率25.45%,宠物食品及用品销量9.96万吨;佩蒂股份营养肉质零食营收1.90亿元,毛利率29.87%,宠物食品及其他销量3.01万吨 [8] 代表性企业发展动态 - 2024年以来,代表性企业发展动态包括战略合作、成立新公司、建设研发中心等 [11]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等)
前瞻网· 2025-05-05 11:13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 混合动力汽车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1] - 外资车企在华布局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造车新势力在北京、上海、广东均有分布 [1] - 内陆地区有少量混合动力造车企业 如重庆的长安汽车、安徽的奇瑞汽车、广西的上汽通用五菱 [1] - 行业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发展较有活力 [1]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细分市场竞争格局-油电混合动力车 - 日系车型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3] - 2024年8月凯美瑞销量接近1.14万辆 赛那销量接近0.81万辆 [3]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细分市场竞争格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 2024年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遥遥领先约190万辆 [4] - 其他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均低于15万辆 [4]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增程式电动车 - 2024年理想增程式电动车销量49万辆 AITO问界销量36万辆 [8] - 其余品牌增程式电动车销量相对较少 [8]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龙头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市场竞争激烈 [9] - 上游供应商主要是原材料和零部件企业 技术壁垒逐步消失 上游议价能力一般 [9] - 混合动力商用车不足1% 乘用车需求快速增长 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9] - 行业技术密集型 市场准入限制严格 潜在进入者威胁较低 [9] - 混合动力技术最可能普及 替代品威胁较低 [9]
2025年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十大创新企业:强脑科技、脑虎科技、脑陆科技、博睿康、诚益通……
前瞻网· 2025-05-05 09:24
文章核心观点 脑机接口技术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通信的技术,集成多领域先进技术,对社会、健康和竞争有颠覆性影响全球积极抢占制高点,中国和美国有企业/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半侵入式表现更佳,中国在该领域领跑全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距大规模产业化有距离 [2][6][55] 行业整体情况 - 全球主流国家积极抢占脑机接口行业制高点,中国和美国有企业/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半侵入式效果更佳 [2] -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规模将达76.3亿美元 [4] - 2024年七部门发布政策将脑机接口定义为未来产业并提出重点发展任务,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6] - 截至2024年初,55.62%的专利技术源于中国,美国申请专利402项位列第二 [6] - 全球相关企业活跃在40余国家,美国和中国企业数量破百,处于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底中国存续在业企业300余家 [7]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累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276项,历年申请量波动上升,主要申请人为高校 [50] -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技术研发主要方向是提高系统或设备精度、准确性,近年对反馈速度、实时性、安全可靠性重视度提高 [52]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脑机接口相关医疗器械备案注册222项,二类194项,产品研发聚焦非侵入式领域 [53] -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有大量初创企业,专利申请、融资等增长,百家企业产品进入临床,但竞争仍处初期,距大规模产业化有距离 [55] 各国头部企业及研究方向 增强、自然科学与人工智能结合 - 头部企业有强脑科技、品院医疗、博音康,主要研究神经反馈训练与心理健康、脑机接口与智能城市、医疗康复与运动控制 [3] 虚拟现实整合、智能保肤控制 - 头部企业有InteraXon、NeuroWave Technologies,主要研究机器人控制、虚拟现实与脑波交互、脑波监测与疾病预防 [3] 其他地区 - 加拿大头部企业有Corti、g.tec、Neuronet等,主要研究无创脑机接口技术、精神健康应用、BCI在教育中的应用 [3] - 以色列头部企业有Fujitsu、Hitachi、NeuroJapan等,主要研究神经接口与医学应用、增强现实与虚拟互动、神经信号解码 [3] 2025年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十大创新企业 强脑科技 - 2015年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2018年迁至杭州,注册资金2.2亿人民币,专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多领域 [10] - 发布多款脑电接口产品,2017年固体凝胶电极量产,2020年完成B轮融资跻身独角兽,2022年智能仿生手获FDA上市批准 [11] - 是全球首个获FDA认证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企业,产品覆盖30多国,截至2025年有核心专利超200项,60%为发明专利 [12] 脑虎科技 - 2021年成立,注册资金192.8952万人民币,依托中科院科研力量,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突破,产品主材料为蚕丝蛋白 [13] - 愿景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立半年入选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 [14] - 2023年发布七项科研成果,2025年与华山医院合作实现实时运动和解码汉语,截至2025年3月28日专利86件 [15][16] 脑陆科技 - 2018年成立,注册资金1110.2016万人民币,专注脑科学等研究,结合多技术落地应用,张钹院士任首席科学家 [18] - 自主研发脑智能开放平台,核心产品多样,被列为全球脑科学Top10,与多家机构合作,产品在睡眠领域上市获多项专利奖项 [20] - 技术集中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截至2025年4月1日专利147件 [20][21] 博睿康 - 2021年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由清华博士联合创立,核心团队实力强,专注脑机接口技术 [22] - 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研发高性能脑电采集系统,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应用广泛,2024年产品完成临床试验植入手术 [24] - 截至2025年4月专利超100件 [25] 微灵医疗 - 2019年成立,注册资金146.0891万人民币,由专家和企业家创立,专注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应用 [26] - 开发的脑机接口专用芯片优势明显,已开启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参与 [28] - 截至2025年4月专利超50件,涵盖多个关键领域 [28] 柔灵科技 - 2020年成立,注册资金1366.1617万人民币,专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及应用,团队人才顶尖 [29] - 产品研发方向包括柔性电极EEG用于脑电监测和基于Metaverse的神经3D交互系统 [31][32] - 截至2024年10月专利161项 [33] 爱朋医疗 - 2001年成立,注册资金12604.8万人民币,是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研发销售 [35] - 投资成立深圳朋睿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专注脑疾病数字化诊疗产品研发,有相关技术和专利 [36] - 参与编制行业标准,麻醉深度监测仪是重要应用,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37] 科斗脑机 - 2016年成立,注册资金278.57万人民币,专注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应用,提供软硬件产品和服务 [38] - 核心产品为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专用电极,采用镍钛合金材料,有多项优点 [40] - 自主研发40余种微电极与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 [41] 三博脑科 - 2003年成立,注册资金20598.7万人民币,由专家创建 [42] - 在脑机接口领域投入大,有超50项专利和超200例临床成功案例,选择非侵入式技术,应用于多种疾病诊治 [43] - 2025年完成全球首例颅骨外植入手术,启动多项合作和平台建设 [43] 诚益通 - 2011年成立,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是国内唯一实现“经颅磁导航”临床验证的上市公司,有技术积累和探索 [44] - 旗下龙之杰探索相关技术,成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产品并开展多中心研究,成立“脑机接口植入式生物实验室” [44][45] - 2024年发布三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样机产品,正在推进注册流程,有303项专利,占国内总量24% [46] 行业技术分析 - 脑机接口是交叉型技术,对团队学术和工程背景要求高,核心环节依赖科研积累,创业团队多从高校或科研机构孵化,企业多集中在一线和沿海城市 [47] - 技术路线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和半侵入式需与医院资源衔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有优势 [50] - 侵入式产业处于初期,教授创业是主流模式,企业城市分布围绕科研高地与产业链配套,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0]
动物疫苗产业招商清单:易邦生物、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最新投资动向
前瞻网· 2025-05-04 15:42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动物疫苗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动物疫苗行业受国家重视,众多企业崭露头角,易邦生物是龙头企业之一,行业未来前景良好 [1][7][15] 动物疫苗行业概况 - 动物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由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制成,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1] - 2023年全球动物疫苗行业市场规模超135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10.10%,反映全球对动物疫病防控重视程度提高 [1] - 动物疫苗制品质量关系到畜牧和食品安全,发展受国家高度关注与规划引领,多地将其列入“十四五”规划,地方政府积极招商 [1] 国内动物疫苗主要企业 - 列举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涵盖注册资本、成立时间、企业标签、布局城市等信息 [2][4] 动物疫苗行业龙头企业——易邦生物 - 易邦生物成立于1999年4月13日,注册资金5500万人民币,专注动物疫苗研产销、服务及国际贸易,由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控股,股权占比41.1% [4][7] - 拥有87种动物疫苗产品,数量市场第一,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约9%,多年居行业之首 [7] - 拥有多个国际领先的高标准负压GMP生产车间、国家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高标准实验动物房,设有16个创新平台,引领研发向基因工程方向发展 [7] - 2023年中国国产动物疫苗生产企业动物疫苗业务营收规模排名TOP3,易邦生物等均超10亿元 [7] - 2025年3月22日在山东青岛推出国内首个“脑痘佳”-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活疫苗(YBF02株+鹌鹑化弱毒株),可一针两防 [9] 动物疫苗行业现状及前景 - 2023年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动物疫苗区域市场,占比约45% [9] - 2018 - 2023年中国动物疫苗行业进口金额波动,出口金额上升,进出口总额波动且长期贸易逆差,2023年进出口总额2.89亿美元,同比下降10.9% [12] - 随着非瘟疫苗商业化推进和居民养宠福利意识增强,到2029年中国动物疫苗行业规模预计达38亿美元 [15] 行业相关提案 - 2025年两会上张改平提交“关于加快推动动物疫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案,指出疫苗是动物疫病防控首道防线,但我国动物疫苗存在问题 [16]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7%!一文说清海洋产业规划怎么做?
前瞻网· 2025-05-04 09:59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全球领先,手持订单同比快速增长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1] 海洋经济产业链结构 - 上游:涉海设备制造(中远海运重工、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涉海材料制造(中国船舶第七二五所、昊华科技、万盛股份) [2] - 中游:海洋渔业(中水渔业、开创国际)、海洋油气业(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石油海洋工程)、海洋盐业(中盐股份、山东海化、鲁银投资) [2] - 下游:涉海产品再加工、批发零售、涉海经营服务 [2] 企业分布与市场规模 - 全国海洋经济相关企业28104家,山东(1963家)、浙江(3238家)、江苏(3200家)位列前三 [4] - 预计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2030年超2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5% [5] 产业规划方向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海洋清洁能源、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9] - 产业融合与集群化:打造"港产城"一体化模式,整合科技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 [10] - 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平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 [11] -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共建内陆无水港,参与国际深海资源开发,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3][14] - 生态优先:控制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建立陆海一体化污染监测网络 [15][16] 地方实践案例 - 青岛:聚焦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融合,建设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深远海养殖转型 [19][21] - 上海:发展国际航运与深远海风电,建设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开展绿色甲醇燃料船研发 [22][24][25] - 深圳:布局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基因技术,建设全球海洋大数据平台和生物医药集群 [26][27][28] 未来趋势 - 科技创新驱动深海装备、智慧海洋等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重塑传统业态 [30] -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成为核心,海上风电、蓝碳交易、立体养殖构建循环体系 [30] - 海洋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船舶制造订单占全球68.2% [31]
冷链物流产业招商清单:顺丰冷运、京东物流、双汇物流等最新投资动向【附关键企业名录】
前瞻网· 2025-05-03 17:59
生鲜产品流通现状 - 生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需经过农户、产地、采购商、中间商、批发市场等多重环节,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 [1] - 欧美国家生鲜损耗率控制在5%,其他食品损耗率低于1%,而中国生鲜平均损耗率在10%以上,是欧美国家的2-3倍 [1] 冷链物流行业重要性 - 冷链物流设施缺乏导致生鲜商品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保温、保湿、冷藏,加大流通损耗和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 [2] - 冷链物流产业链结构复杂,上游包括冷藏车制造、冷库建设等,中游涵盖运输、仓储等环节,下游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2] - 冷链物流对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医药行业发展、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具有关键作用 [4] 冷链物流企业布局 - 顺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766万人民币,业务覆盖全国56个城市,拥有71条食品干线和12条医药干线,冷仓面积超15万平方米,冷藏车万余辆 [7][10] - 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数量约2116家,华东地区最多(674家),其次为华北(363家)和华南(346家),东北最少(162家) [1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冷链物流经历三阶段发展:1998-2007年萌芽阶段,2008-2017年快速扩张阶段,2018年至今体系日益完善阶段 [12][13] - 预计202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消费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等因素推动行业发展 [16][17] - 跨境冷链成为中国冷链行业新的增长机会,但行业存在分散、运营效率低、全程温控不透明等问题 [18] 顺丰冷运案例 - 顺丰冷运提供冷运仓储、干线、宅配、生鲜食品销售及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循环包装箱累计使用142万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82吨 [7][10] - 2025年3月顺丰完成越南火龙果跨境冷链运输,通过智能温控系统保障水果品质 [11]
【干货】2025年电线电缆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5-03 13:09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链情况,包括产业链全景、区域分布等,提及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1] 产业链全景梳理 -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链成熟,上游为基础材料、橡胶、化工等行业,中游是电线电缆生产制造企业,下游是工程机械、通信等有需求的行业 [1] - 上游铜、铝及其合金供应商主要企业有铜陵有色、楚江新材、海亮股份等 [2] - 中游制造电力电缆主要企业有特变电工、青岛汉缆等;制造通信电缆主要企业有中天科技、亨通集团等;制造电气装备用电缆主要企业有金杯电工、杭州电缆等;制造裸电线、绕组线主要企业有精达股份、远程股份等 [2] 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 - 中国电线电缆企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以河北、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为主,截至2025年3月31日,河北有相关企业3944家,广东和浙江分别有3507家和2464家 [5] - 我国电线电缆相关上市公司共38家,分布在14个省份,江苏省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达9家,浙江省有8家,其余省份不足五家 [7] - 上市企业大体形成沿海电线电缆装备产业圈,江浙地区电力线缆制造能力强,资本市场发达,有助于行业融资上市和产业升级突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