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潮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大涨144.4% 屹唐股份成功登陆科创板
巨潮资讯· 2025-07-08 10:50
公司上市表现 - 屹唐股份于7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为8 45元/股 发行市盈率为51 55倍 [1] - 截至发稿前股价为20 65元 开盘涨幅达144 4% 市值达609亿元 [1] 主营业务与技术能力 - 公司主营集成电路制造所需的晶圆加工设备 包括干法去胶设备 快速热处理设备 干法刻蚀设备及配套工艺解决方案 [3] - 干法去胶设备和快速热处理设备支持90纳米至5纳米逻辑芯片 10纳米DRAM芯片及32-128层3D闪存芯片制造 [3] - 干法刻蚀设备支持65纳米至5纳米逻辑芯片 10纳米DRAM芯片及32-128层3D闪存芯片制造 [3] 市场地位与客户覆盖 - 产品已应用于多家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商生产线 干法去胶和热处理设备实现大规模装机 刻蚀设备持续开拓市场 [3] - 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芯片制造商和国内行业领先厂商 全球累计装机量超4600台 [4] - 2023年干法去胶设备和快速热处理设备市占率均居全球第二 [4]
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401.3 GWh,宁德时代继续领跑,蜂巢能源同比增长110.1%
巨潮资讯· 2025-07-07 12:16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 - 2025年1-5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总使用量达401.3 GWh,同比增长38.5% [2] - 增长主要受全球电动汽车需求上升及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推动 [2] 主要电池制造商表现 宁德时代(CATL) - 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52.7 GWh,同比增长40.6% [3] - 市场份额从37.5%提升至38.1%,巩固全球领导地位 [3] 比亚迪(BYD) - 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70 GWh,同比增长57.1% [4] - 市场份额从15.4%提升至17.4%,位居全球第二 [4] 韩国制造商 - LG能源解决方案: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39.9 GWh,同比增长14.3%,市场份额降至10% [4] - SK on: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6.8 GWh,同比增长18.1%,市场份额4.2% [4] 其他中国制造商 - 中创新航(CALB):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6.9 GWh,同比增长22.7%,市场份额4.2% [5] - 国轩高科(Gotion):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3.8 GWh,同比增长78.9%,市场份额3.4% [5] - 蜂巢能源: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0.5 GWh,同比增长110.1%,市场份额2.6% [5] 其他厂商 - 三星SDI: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3.1 GWh,同比下降8.8%,市场份额3.3% [3] - 松下(Panasonic):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1.7 GWh,同比下降12.9%,市场份额2.9% [3] - 亿纬锂能:2025年1-5月电池使用量10.8 GWh,同比增长67.7%,市场份额2.7% [3] 市场趋势与竞争格局 - 中国制造商(CATL、BYD)增长显著,全球重要性提升 [5] - 韩国制造商表现稳健,新兴制造商(如蜂巢能源)快速崛起 [5] -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持续扩大,竞争加剧 [5]
金龙汽车6月销售客车4283 辆,同比下降9.83%
巨潮资讯· 2025-07-07 11:22
产销数据概况 - 2025年6月客车生产量4,378辆,同比增长10.58% [2][3] - 2025年1-6月累计生产量24,235辆,同比增长7.41% [2][3] - 2025年6月客车销售量4,283辆,同比下降9.83% [3][4] - 2025年1-6月累计销售量22,510辆,同比下降1.88% [3][4] 生产端细分表现 - 轻型客车6月生产量2,253辆,同比大幅增长72.25%,累计生产量11,129辆,同比增长18.15% [2][3] - 大型客车6月生产量1,391辆,同比下降25.34%,累计生产量9,252辆,同比下降0.74% [2][3] - 中型客车6月生产量734辆,同比下降6.85%,累计生产量3,854辆,同比微增0.78% [2][3] 销售端细分表现 - 大型客车6月销售量1,504辆,同比下降22.99%,累计销售量8,517辆,同比下降6.63% [3][4] - 中型客车6月销售量1,035辆,同比增长19.52%,但累计销售量3,708辆,同比下降10.59% [3][4] - 轻型客车6月销售量1,744辆,同比下降9.68%,累计销售量10,285辆,同比增长6.34% [3][4] 产销结构分化 - 轻型客车生产端持续高增长(单月+72.25%/累计+18.15%),但销售端单月下滑9.68% [2][3][4] - 大型客车产销双降,生产端单月降幅25.34%大于销售端22.99% [3][4] - 中型客车单月销售增长19.52%与生产下降6.85%形成反差,但累计产销均弱于去年同期 [3][4]
因涉嫌虚增研发费用等,华铭智能收行政处罚通知书
巨潮资讯· 2025-07-07 11:08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涉嫌虚增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收到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 - 公司2019年通过发行股份和可转换债券收购北京聚利科技100%股权,后者于2019年10月纳入合并报表[2] - 聚利科技在ETC等产品销售中将部分第三方居间、代理服务费用错误确认为研发费用,而非销售费用[2] - 聚利科技未严格按照业务性质确认费用,且未按权责发生制准确计提销售费用[2] 财务影响 - 公司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2531.54万元,占当期报告利润总额的18.76%[3] - 公司2021年虚减利润总额3570.37万元,占当期报告利润总额的16.9%[3] 监管处罚 - 公司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3] -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亮被警告并罚款70万元[3] - 时任财务总监章烨军被警告并罚款70万元[3] - 时任董事范丽娜被警告并罚款60万元[3] - 时任总经理韩智被警告并罚款50万元[3]
小米系追觅科技跨界造车,首车将于2027年投产
巨潮资讯· 2025-07-06 16:18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星空计划是一家新成立的造车新势力车企,全称为"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总部位于上海临港,注册资本10亿元,实际控制人为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间接持股比例80% [2] - 俞浩是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的创始人,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2017年创立追觅科技并加入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类目 [2] - 追觅科技2024年扫地机全球销量达到396万台,同比增长近60%,海外营收占比达65%,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市场市占率连续数月第一,2024年以18.2%的零售额份额稳居中国清洁电器线上市场首位 [2] 造车计划与产品定位 - 星空计划首款车型定位为高端新能源SUV,预计2027年投产,截至2025年一季度仍处于造型设计DEMO阶段 [3] - 首款车型优先面向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后续再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3] - 公司可能效仿极石汽车的模式,通过与上汽集团合作来获取生产资质 [4] 生产基地与建设进度 - 星空项目用地规模合计41.44万平方米,所属工厂临近特斯拉储能、宁德时代工厂,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竣工 [3] 市场拓展与人才招聘 - 公司正在招聘海外销售总监、海外渠道开发经理、汽车平行出口商务总监等职位,显示出其拓展海外市场的决心 [5] - 公司背靠追觅科技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在智能硬件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202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消费者对智能电动车的期待值会更高 [5] - 公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定型、试制、产线建设和海外渠道建设等工作 [5]
长安汽车调整报表: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未出现在6月产销数据中
巨潮资讯· 2025-07-05 17:06
产销数据变化 - 2025年6月长安汽车整体产量229,112辆同比增长10.64%,销量235,098辆同比增长4.48% [5][7] - 自主品牌产量192,885辆同比增长12.39%,销量195,321辆同比增长3.39% [5][7] - 新能源汽车产量93,502辆同比增长71.55%,销量100,815辆同比增长57.11% [5][7] - 2025年1-6月累计销量1,355,256辆同比增长1.59%,其中海外销量299,426辆 [2] 合资品牌数据调整 - 6月产销快报中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数据未被单独列出,而5月仍包含该数据 [1][4][6][7] - 5月长安福特产量13,574辆同比下降28.48%,销量16,481辆同比下降7.95% [3][7] - 5月长安马自达产量7,289辆同比增长34.81%,销量7,750辆同比增长29.97% [3][7] 战略调整分析 - 数据调整可能反映公司聚焦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 [8] -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业务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49.05% [8] - 合资品牌市场表现相对疲软,可能影响整体数据表现 [7][8] - 行业层面显示中国汽车企业加速向新能源和自主品牌转型的趋势 [8]
世运电路拟收购莱尔科技5%股份,转让总价为1.53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7-04 23:10
交易概述 - 世运电路拟以19.74元/股的价格收购特耐尔持有的莱尔科技7,759,0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转让总价为153,162,660元 [2] - 交易完成后,世运电路将持有莱尔科技5%的股份,双方将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AI服务器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2] - 交易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不会对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战略合作内容 - 双方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技术创新与联合研发、资源互通与协同开发、全球化销售网络共建与渠道共享、供应链协同优化合作、产业链协同与战略投资布局等方面的合作意向 [2] - 世运电路将借助莱尔科技在功能性胶膜及应用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拓展国内外市场 [2] - 通过整合双方技术资源,增强高端产品竞争力,共同切入国内外一线汽车终端客户的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供应链 [3] 莱尔科技业务优势 - 莱尔科技是专注于功能性胶膜及应用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3] - 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3] - 自主研发纳米复合改性技术,产品矩阵正向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新兴领域的关键材料延伸布局 [3] 交易目的与影响 - 交易旨在通过战略投资实现双方在多个新兴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 [2] - 有助于世运电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力 [3] - 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因应市场变化,明阳电路两大募投项目延期至2027年7月建成
巨潮资讯· 2025-07-04 23:03
募投项目延期调整 - 公司将"年产12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PCB专线建设项目"及"总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的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延后至2027年7月6日 [2] - 延期决策基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变化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审慎考量 [2] - 2023年7月7日完成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总额4.485亿元人民币,净额4.398784亿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能源汽车PCB项目募集资金使用进度仅6.29%,总部运营中心项目进度61.08% [2] 项目必要性与行业背景 - 公司重新论证新能源汽车PCB项目的必要性,确认其符合整体发展战略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34.4%和35.5%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带动汽车电子及PCB需求,珠海生产基地将扩大产能应对市场需求 [3] - 公司具备技术研发实力、品牌优势、稳定客户资源及生产管控体系支撑项目实施 [3] 延期影响与后续计划 - 延期仅调整项目时间节点,不改变实施主体、资金用途及投资规模 [3] - 公司强调延期不影响股东利益,符合长期发展规划 [3] - 后续将结合资金使用状况及项目进展审慎推进建设 [4]
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落幕,产业面临新变局
巨潮资讯· 2025-07-04 14:10
政策变化 - 美国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终止了长达17年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2] - 自9月30日起取消新电动汽车7500美元和二手电动车40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 [2] - 商用清洁能源车辆税收抵免截止日期从2032年提前至2023年9月30日 [2] - 2008年首次批准的税收减免政策曾规定当制造商电动车产量达20万辆后逐步取消抵免 [2] - 2022年政策扩大至租赁车辆并取消了每家制造商的上限 [2] 行业影响 - 税收抵免政策取消可能导致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下降 [3] - 制造商将失去政策支持可能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盈利能力 [3] - 特斯拉CEO马斯克批评该法案将"摧毁数百万就业岗位"并"对美国造成战略伤害" [3] - 政策变化正值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3] - 美国作为重要电动汽车市场政策调整将产生深远影响 [4] 未来展望 - 有观点认为产业最终将摆脱对政府补贴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3] - 政策调整过渡期需平衡产业发展与市场稳定关系 [3] - 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将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4] - 相关政策调整将持续受到全球关注 [4]
【IPO一线】好达电子再启IPO征程 更换辅导机构冲刺资本市场
巨潮资讯· 2025-07-04 09:17
公司上市进程 - 好达电子已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1] - 公司曾于2023年2月由国投证券辅导备案,后于2025年6月5日终止原辅导协议,转而选择民生证券作为新的保荐机构 [1] - 公司曾于2021年6月30日收到科创板上市受理通知书,并于2021年11月26日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但于2022年12月26日撤回申请,2023年2月6日证监会终止发行注册程序 [1]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好达电子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布局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的厂商之一 [2] - 2001年公司成功研发用于对讲机、遥控器等领域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及谐振器,奠定射频前端芯片领域技术基础 [2] - 经过20余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SAW滤波器产量领先的企业,产品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2] 客户与市场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小米、中兴、三星、联想、富士康等知名厂商 [2] - 随着5G通信、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国产射频芯片替代需求旺盛 [2] - 射频前端芯片作为关键元器件,在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趋势下市场空间广阔 [2] 行业发展趋势 - 5G通信、物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国产射频芯片需求 [2] -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趋势为射频前端芯片创造广阔市场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