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潮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IPO一线】超颖电子主板IPO获上交所上市委审议通过
巨潮资讯· 2025-07-12 11:25
公司上市进展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认为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1] 产品应用领域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显示、储存、消费电子、通信等领域 [1] - 产品涵盖双面板至二十六层板、HDI板、厚铜板、金属基板、高频高速板等 [1] 汽车电子领域 - 以汽车电子PCB为主,是国内少数具备多阶HDI及任意层互连HDI汽车电子板量产能力的公司之一 [1] - 与大陆汽车、法雷奥、博世、安波福等全球Tier 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特斯拉等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作 [1] - 传统燃油车领域产品覆盖整车各部位需求,应用于动力控制系统、中控系统、电子仪表盘、车灯系统、座椅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导航系统等 [1] - 产品最终应用于宾利、保时捷、法拉利、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终端汽车品牌 [1] - 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域控器、充电桩等 [2] - 推出"高频毫米波雷达板",配备于众多知名品牌汽车量产车型 [2] 显示领域 - 与中国台湾上市公司志超、健鼎科技为全球主要PCB厂商 [2] - 与京东方、LG集团等全球领先的显示面板制造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LCD、OLED和Mini LED等显示面板产品 [2] 储存领域 - 产品主要应用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内存条等 [2] - 与希捷、西部数据、海力士等全球知名储存制造商合作 [2]
国星光电拟定增募资9.81亿元 加码Mini/Micro LED等新兴赛道
巨潮资讯· 2025-07-12 10:51
定向增发预案 - 公司拟募资不超过9 81亿元用于Mini/Micro LED等新兴领域[1] - 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佛山电器照明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1] - 募集资金将投向超高清显示、光电传感、智慧家居、智能车载、研发实验室五大核心领域[1] 资金投向领域 - 超高清显示领域重点建设Mini/Micro LED及显示模组产品生产线[1] - 光电传感领域推进智能健康器件产业化,拓展医疗健康市场[1] - 智慧家居业务完善显示及Mini背光模组产能[1] - 智能车载业务着重布局汽车智能化应用[1] - 将投入资金建设高水平研发实验室,强化第三代半导体、Mini/Micro LED显示器件等技术储备[1] 行业背景 - LED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期,小间距LED、光电子器件、智能电子终端等细分领域展现巨大市场潜力[1] - 超高清视频产业推进、智能家居普及和汽车智能化加速,Mini/Micro LED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2] 公司战略 - 通过定增优化产品结构,将资源向高增长领域倾斜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1] - 重视前瞻性技术布局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1] - 定增项目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实施后将增强公司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2]
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订单加速交付,星网锐捷H1净利润同比预增43.81%-91.75%
巨潮资讯· 2025-07-12 09:52
2025年H1业绩预告 - 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00万元–24,000万元,同比增长43 81%-91 75%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16,000万元–21,000万元,同比增长51 07%-98 28% [2]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3101元–0 4135元 [2]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16 3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0,591 09万元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AI浪潮驱动算力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加快建设 [3] - 主要子公司面向互联网客户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订单加速交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 - 公司推进管理改善和效率提升,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3] 2025年战略规划 - 持续发力ICT基础设施领域,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和光通信 [3] - 布局全场景AI应用方案,如元宇宙、视联网、智慧空间、智能制造 [3] - 推动AI技术在各领域快速落地,升级全栈式信创能力 [3] 海外战略 - 能力建设:完善合规体系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打造制造、交付、运维等环节的海外业务支撑平台 [4] - 市场开拓:通过十余家境外子公司加强与当地渠道合作,聚焦海外用户场景提供适配解决方案 [4] - 以亚太为基础,加强中东非、欧洲市场布局,赋能渠道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 [4] 新兴业务探索 - 正在探索脑机接口相关业务模式,未来将根据发展需求制定策略 [4]
立讯精密完成收购Leoni AG及Leoni K股份,顺利拓展汽车电缆和线束业务
巨潮资讯· 2025-07-11 11:46
立讯精密收购Leoni AG及Leoni K - 立讯精密于7月10日宣布完成对Leoni AG 50 1%股权及Leoni K 100%股权的交割 [3] - 收购旨在拓展汽车电缆和线束业务 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 [3] - 交易款项通过新加坡汇聚和新加坡立讯支付 股权所有权变更已完成 [4] 交易细节 - 立讯精密于2024年9月13日通过收购议案 截至7月10日完成境内外监管审批 [3] - 交割范围剔除印度相关主体 其余标的依约履行完毕 [4] - 印度子公司Wiring System (Pune) Private Limited因审批未完成暂不纳入交割 [4] 协议条件 - SPA协议前置条件(除印度审批外)已全部满足或被豁免 [3] - 印度主体交割将待外国投资准入审批完成后另行推进 [4]
投资人未按约付款,传高合汽车引入战投计划生变
巨潮资讯· 2025-07-10 11:36
高合汽车融资变故 - 高合汽车引入战略投资人EV Electra的计划遭遇重大挫折 EV Electra创始人吉哈德·穆罕默德未能在约定期限内支付6亿美元投资款项 导致谈判停滞 [2] - 根据原计划 EV Electra拟分三阶段投资6亿美元 首笔1亿美元定金需在51%债权人签署《支持函》后支付 重组完成后再付1亿美元 剩余4亿美元分两年支付 [2] - 目前已有11家债权人签署《支持函》 但吉哈德·穆罕默德以格式不符为由拒绝支付首笔资金 函件缺少代表人签字及债权比例说明 [2] 高合汽车重组进展 - 高合汽车自2024年2月宣布停工 同年8月进入司法预重整程序 此次融资变故对其重组进程构成重大挑战 [2] - EV Electra在资金未到位情况下多次宣称已完成收购 并成立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试图接管运营 [2] - 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印章尚未移交 海外销售订单承诺面临不确定性 [3] 行业影响与前景 - 融资变故加剧高合汽车财务压力 若无法尽快解决资金问题 重组计划或将搁浅 [3] - 事件引发外界对高合汽车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 [3]
确认已无重整可能,广汽菲克管理人申请裁定宣告破产
巨潮资讯· 2025-07-09 12:08
广汽菲克破产清算进展 - 广汽菲克已无重整可能 管理人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2] - 公司因长期经营困难 债务高企 无法通过重整再生 [2] - 债权人委员会讨论后决定依法申请破产清算 [2] - 2022年10月广汽集团同意其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 [3] - 2023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但未能扭转颓势 [3] 公司历史与市场表现 - 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 由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合资组建 [2] - 曾在中国市场推出Jeep品牌SUV 一度占据市场份额 [2] - 近年因竞争加剧 产品更新慢 品牌影响力下滑导致销量低迷 [2] 行业影响与启示 - 案例反映合资车企在电动化 智能化转型中的深层次挑战 [3] - 传统燃油车企业若无法适应新能源浪潮将面临淘汰 [3] - 为其他在华合资车企敲响警钟 需加快转型提升竞争力 [3] 后续关注焦点 - 法院尚未正式裁定破产 但业内认为清算已成定局 [3] - 资产处置 员工安置及债务清偿问题将成关注重点 [3]
上市大涨7.97% 峰岹科技在港挂牌上市
巨潮资讯· 2025-07-09 10:43
上市及股价表现 - 峰岹科技于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为120.5港元/股,截至发稿股价为130.10港元/股,上涨7.97% [2] - 公司此前于2022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截至7月8日A股股价为183.21元/股,总市值169.22亿元 [3]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45.94%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27.18% [3]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59.17% [3] 主营业务结构 - 电机主控芯片MCU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39.97%,占总营收64.17% [3] - 电机主控芯片ASIC收入8474.76万元,同比增长75.63%,占总营收14.14% [3] - 电机驱动芯片HVIC收入8426.78万元,同比增长26.92%,占总营收14.06% [3]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2024年研发投入1.17亿元,同比增长37.86%,占营收比重19.44% [4] - 研发成果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 [4] - 公司在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优势 [4] 市场拓展与增长潜力 - 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3713.08万元,同比增长125.19% [4] - 工业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推动BLDC电机控制芯片需求增长 [4] - 公司通过全球化战略和新兴领域布局强化长期竞争力 [4]
大富科技拟1亿元受让安徽云塔20%股权 后者专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
巨潮资讯· 2025-07-08 21:41
投资交易 - 大富科技拟以不超过1亿元投资安徽云塔,通过现金增资及股权受让方式持有不超过20%股权 [1] - 交易分两步进行:先增资5500万元,再受让老股不超过4500万元 [1] - 安徽云塔承诺2025-2028年累计营收不低于8.3亿元,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若营收未达承诺值75%将触发股权回购条款 [1] - 安徽云塔需在2029年底前完成IPO申请受理或以不低于本次估值实现并购退出,否则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股权 [2] 公司概况 - 安徽云塔是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 [2] - 公司由留美技术专家左成杰博士创立,团队来自中科大、西安交大等名校,具备射频滤波器研发制造能力 [2] - 公司致力于射频前端国产化,为5G/6G、物联网、车联网提供解决方案 [3] - 拥有三大产品系列:3系列(SPD-E)、5系列(SPD-S)和混合系列(Hybrid),其中混合系列为全球首创技术 [3] 财务状况 - 2025年3月末资产总额1.73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15.9万元 [4] - 负债总额从5306.09万元增至5616.23万元,净资产减少526.04万元 [4] - 2025年Q1营收1617.49万元,按此推算全年收入可能不及2024年的4526.18万元 [4] - 2025年Q1亏损526.04万元,较2024年全年亏损4932.27万元有所收窄 [4] - B轮融资投后估值12.29亿元,本次交易按此估值进行 [4] 股权结构 - 公司由23名股东共同持有,左成杰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2.07% [5]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宁国市云塔企业管理(15.4%)、宁国市金禾工业投资(7.3%)等 [5] - 股东结构显示公司获得政府及产业资本支持,并具备技术创新属性 [5]
乘联分会: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4.1万辆,特斯拉中国达7.12万辆
巨潮资讯· 2025-07-08 16:46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 同比增长18.1% [2] - 1-6月累计零售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2] 自主品牌表现 - 6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 同比增长30% [2] - 6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64.2% 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 [2] - 1-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 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 [2] 乘用车出口情况 - 6月乘用车出口48万辆 同比增长23.8% [2] - 1-6月乘用车厂商出口247.9万辆 同比增长6.8% [2] - 6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41.1% 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 [2] - 6月自主品牌出口41万辆 同比增长28% [2] - 6月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2万辆 同比下降9% [2] 新能源汽车市场 - 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24.1万辆 同比增长27% [3] - 1-6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644.7万辆 同比增长37.4% [3] - 6月纯电动批发销量77.1万辆 同比增长39.2% [4] - 6月增程式批发销量12.2万辆 同比增长13.6% 环比增长0.3% [4] 主要车企新能源销量排名 - 比亚迪以377,628辆位列第一 [4] - 吉利汽车122,367辆 [4] - 长安汽车87,458辆 [4] - 特斯拉中国71,599辆(国内销量61,484辆) [4] - 奇瑞汽车66,368辆 [4] - 上汽通用五菱61,810辆 [4] - 零跑汽车48,006辆 [4] - 赛力斯汽车43,354辆 [4] - 长城汽车36,375辆 [4] - 理想汽车36,279辆 [4] - 小鹏汽车34,611辆 [4]
2025年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国产阵营包揽前四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巨潮资讯· 2025-07-08 15:36
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四席位首次全部由国产品牌包揽,展现中国手机产业全面崛起 [1] - 市场TOP5品牌合计市占率达81.44%,较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3] - 其他品牌阵营同比下滑7.86%,市场份额压缩至18.56%,中小品牌生存空间收窄 [3] 品牌表现 - 小米集团(含Redmi)以1141.76万台激活量登顶,市场份额16.63%,同比增长7.39%,中高端产品线突破与IoT生态协同是关键 [2] - vivo系(含iQOO)以1123.93万台位居次席,市场份额16.37%,但面临5.95%同比下滑,影像芯片和操作系统创新保持差异化竞争力 [3] - OPPO系(含一加、realme)以1117.28万台跃居第三,同比增长10.48%,多品牌战略协同效应显著 [3] - 华为以1104.01万台展现强势回归,同比增长10.96%,自研芯片与鸿蒙生态完善功不可没 [3] - 苹果以1103.79万台位列第五,同比增长8.46%,高端市场统治力依然稳固 [3] 国产化进展 - 国产四强合计份额达65.35%,较上季度提升1.8个百分点 [3] - 中国手机产业实现三重突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跃升、多品牌运营体系成熟、高端化战略成效显现 [4] 技术趋势 - 头部品牌在AI大模型、折叠屏、快充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投入,构建新的技术护城河 [4] - 国产供应链全面升级,预计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