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文化遗产数新风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7
核心提示 河南博物院的云上展览让古老文物跨越时空"活"在眼前;龙门石窟研究院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实现了流散文 物的"身首合一、数字复位";在科技的加持下,古老殷墟,展露新姿……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跨越时空壁 垒,在数字时代焕发磅礴生机,正是我省对"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的生动实践。 由河南日报社打造的全国报业首部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先后落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与清明上河园,吸引众多观众互动体验。记者 聂冬晗 摄 龙门石窟 数字复位 弥合沧桑 伊河潺潺,在龙门石窟万佛洞前室南壁,一尊残损的观世音造像静谧伫立。国庆中秋假期,游客们惊喜地发 现,通过手机AR扫描,佛像发髻以下至鼻梁以上损毁的部分竟在屏幕上"重生"了——佛像面庞丰腴,璎珞随 身形轻垂,盛唐的雍容气度扑面而来。 研究人员通过科技手段让古造像芳华再现。 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数字技术让千年文化遗产以全新方式"活"起来。在龙门西山宾阳中洞前,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正举着手 机,通过AR技术观赏1500多年前的穹顶藻井原貌。"太神奇了!"他感叹道,"数字技术让褪色的文物重新绽 放光彩。这趟龙门之行让我更加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 ...
一粒“新麦”的超强攀登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行业背景与需求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食品消费优质化,市场对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延展性和弹性好的强筋小麦需求急剧增加 [3] - 国内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过去主要依赖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进口强筋小麦,因其稳定性好、品质指标过硬,是生产高端产品的主要原料 [3] - 核心种源受制于人潜藏供应链风险,推动行业必须培育自主的过硬强筋小麦品种以保障粮食安全 [4] 公司研发历程与突破 - 研发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选育出兼具超强筋品质与高产稳产特性的小麦品种新麦26,让“超强筋”概念进入视野 [1] - 早期阶段性成果包括2003年和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中强筋小麦新麦9和优质强筋小麦新麦18,其中新麦18在2005-2008年连续4年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 [4][5] - 2010年新麦26通过国家审定,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等多项主要品质指标超越进口优质强筋小麦“加麦2号”和“美麦DNS”,面团稳定时间最长达50多分钟,远超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的10分钟 [10] - 新麦26成为国内首批发布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并在2020-2022年位列全国推广面积十大品种 [10] 产品性能与市场表现 - 新麦26可完全替代进口小麦,成为粮食加工企业制作高端面包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 [10] - 新麦45于2021年通过国审,具备超强筋、综合抗病性好、矮秆抗倒、高产稳产特性 [12] - 新麦58于2023年以1618.88万元转让费刷新我国小麦品种经营权交易纪录 [13] - 新麦26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余亩,创造经济效益126亿元 [13] 技术优势与创新方法 - “超强筋”是以强筋为基础,多项关键品质指标实现跨越式提升,达到甚至超越国际顶尖水平,能满足特种食品、专用粉精深加工的更苛刻要求 [9] - 研发团队采用逆向育种思维,深入田间与农民交流,走访面粉和食品企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 [10] - 团队构建“新麦超级群”协同创新体系,集成多种优异基因资源、聚合多个先进技术平台、汇聚多方科研力量,并利用加代等方式缩短育种年限 [12] 产业链应用与影响 - 新麦26成为行业“明星亲本”,国内众多育种单位以其为骨干亲本选育新品种,推动我国超强筋小麦育种水平整体提升,解决长期困扰育种的“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难题 [13] - 在黄淮海南部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农民反馈新品种管理省心、产量有保障,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1-0.3元/斤,亩产稳保600-650公斤,实现丰产丰收 [14][15] - 大型面粉企业利用“新麦”超强筋小麦加工成强筋小麦芯粉、烩面粉、拉面粉、面包粉等明星产品,应用于高级面包、优质拉面、饺子皮等丰富餐饮场景 [15]
同比增长40.6% 郑州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超去年全年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今年以来,郑州机场已吸引丹麦马士基航空、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沙特航空等8家货运航空公司入 驻,新开通郑州至阿布扎比、利雅得、布鲁塞尔等12条国际货运航线,加密郑州至列日、伊斯坦布尔、 塔什干等7条国际货运航线。 记者10月8日获悉,截至10月7日,郑州机场今年累计完成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47.18万吨,提前两个 多月超过去年全年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40.6%。 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中豫航空集团积极发挥现代航空枢纽建设主平台职责使命,围绕打造郑州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统筹航空公司和枢纽机场优势,强龙头、引资源、扩增量,郑州机场国际及地区货 邮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5位、中部首位,仅次于北上广深。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郑州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提供了骨干支撑。自2014年在郑开航以来, 卢森堡货航已累计为郑州机场贡献货运量130万吨。今年前9个月,卢森堡货航在郑货运量达10.52万 吨,占郑州机场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的22.9%。 在郑卢"空中丝绸之路"的引领带动下,中豫航空集团持续拓展"双枢纽"合作,构建通达全球的货运航线 网络。10月3日,随着卢森堡货航的一架全货机抵郑,郑州航空口岸2 ...
开足马力烘干 保障秋粮归仓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人停机不停,工人们三班倒,90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转。10月8日,罗山县包氏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型机 械化水稻烘干中心,一派繁忙景象。"前两天又订购了5台烘干机,正催着发货,拉回来就投用。"该公 司负责人包乃勇说。 信阳是农业大市,优质水稻种植规模居河南首位。面对连日阴雨天气给秋收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信阳 市委、市政府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统筹安排、精准调度,分管领导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市、县、乡联动 发力,涉农部门协同作战,织密烘干晾晒保障网,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我们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烘干站点联系电话,方便群众随时联系,就近烘干。同时,加大动态调度, 让全市1698台(套)烘干机械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明说。目前,信阳市烘 干机械满负荷运行情况下,日烘干能力达10.5万吨,能基本满足农户烘干需求。 "我们24小时不停工,每天能烘干150吨湿谷。"加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加宝介绍,针对部分农户 的紧急需求,他们还联系周边烘干房协同作业。 数据显示,2025年,信阳市秋作物播种面积1178.64万亩。截至10月8日,已收获992.3万亩(含再生水稻 头茬),占比84.19%。其中,全市水稻已收获6 ...
全省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旅游收入539.1亿元 中原美景人如织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假期整体旅游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省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旅游收入539.1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为去年同期的89.1%和83.4% [1] - 游客接待量前五名城市依次为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开封 [1] - 旅游总收入前五名城市依次为郑州、洛阳、开封、安阳、许昌 [1] 重点景区业绩亮点 - 清明上河园接待游客79.36万人次,综合收入9400万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5.50%和11.32% [2] - 万岁山武侠城接待游客77.30万人次,综合收入6900万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3.35%和9.79% [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上座率超过90%,综合收入8141.07万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增长6.24% [2] - 新密溱洧水城假期吸引游客32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超过40% [2] 文化与文博旅游趋势 - 假日期间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等进馆量达708.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5% [3] - 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日均接待量均保持2万人次以上 [3] - 洛阳15家博物馆联合发起的“数字文物守护行动”吸引26万人次互动,带动文创产品销售增长65% [3] - 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全省假期共举办非遗惠民活动1300多场,近1500万名群众参与 [3] 旅游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全省景区突出爱国主题,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出“水下红旗秀”,云台山开展巨幅五星红旗传递活动 [1] - 安阳红旗渠风景区举办近百场实景演出再现修渠往事 [1] - 郑州亳都·新象街区嵌入商文化元素,连接文庙、城隍庙等遗存,引入米其林餐厅、非遗工坊等新业态 [2] - 部分景区提供暖心服务,如老君山景区开展“一元午餐”活动,济源王屋山推出“雨天门票延期”政策 [3]
中原粮仓怎样更稳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行业核心观点 - 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和储销体系升级,强化其农业优势,并积极拓展与东盟的粮农全产业链合作,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1][6] 良田建设与管理 - 通过针对性改造(如土壤改良和智慧农业系统),将中低产田升级为高产田,例如西平县老王坡10万亩砂姜黑土农田亩产小麦超1300斤 [2] - 创新“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模式,整合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解决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问题,今年夏粮生产依托高标准农田完成1.14亿亩次抗旱浇灌,实现总产750.01亿斤 [2] - 秋作物抗旱浇灌达1.24亿亩次,为全年粮食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2] 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 -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容达50万份,新收集种质资源7565份,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培育良种繁育基地31个,小麦供种能力占全国2/5 [3] - 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小麦、玉米、花生品种中,河南选育品种占一半,例如新麦58在倒春寒中表现抗逆,亩产达1100斤,比普通品种多收100斤 [3] - 农机总动力达1.1亿千瓦,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农机在今年秋粮干旱期完成1.24亿亩次抗旱浇灌 [3] - 预计“十四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突破67%,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3] 储销体系与品牌建设 - 智慧粮仓应用内环流控温、氮气气调等技术,粮食储存3年品质不减,损耗率控制在0.3%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 [4] - 2025年新麦上市后价格低位运行,河南率先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通过政务平台公布收储库点等措施快速释放挺价信号,避免谷贱伤农 [4] - 构建“豫农优品”、“美豫粮油”等农业公用品牌矩阵,带动粮油企业拓宽市场,在粮食交易大会上通过产销对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4][5] 与东盟的粮农合作 - 河南与东盟合作从农产品贸易拓展至技术交流、合作园区建设等多层面,2024年合作大会促成33家企业签约,金额逾百亿元 [6] - 2024年河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达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东盟正成为河南农业“出海”热门地 [6] - 行业持续推动农业贸易向全产业链升级,构建“优品进豫、豫品出海”双向通道,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6]
花式促销引客来 商文旅解锁新体验 消费市场热潮涌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大宗消费市场同样表现抢眼。各地以叠加补贴、展销联动等方式密集促销。驻马店举办"畅享国补·车耀 国庆"汽车展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40家参展企业携数百款车型集中亮相,汽车置换补贴叠加品牌厂 家优惠,点燃当地汽车消费市场热情。鹤壁、安阳等地抓住家电消费旺季,推出家电直降、满减等活 动,据安阳商务部门统计,部分热门数码产品及家电产品销量同比增幅超30%。 "这个假期,我省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体验式消费需求显著提升,服务型消费比重增加,消费结 构不断优化。"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消费惠民工作,以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持 续激发我省消费市场活力。(记者 王歌) 责任编辑: 张家祺 花式促销、贴心服务成商场"引流利器"。许昌推出胖东来品质消费之旅,为外地游客提供专属交通服 务;郑州各大商场布满中国红,巨幅五星红旗成为热门打卡点;开封玩转票根经济,实现景区与商圈联 动。这个假期,郑州市11家大型商业综合体累计客流量超660万人次、累计营业额7.03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5.3%、18.9%;新乡市6家大型商业综合体累计客流量超230万人次、累计营业额2.57亿元,同比分 别增长19.4%、16.2%。截至1 ...
激发文化持久生命力
河南日报· 2025-10-08 08:06
"双节"期间,阴雨连绵,洛阳城南,龙门石窟依旧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游客漫步伊河河畔,一睹卢舍 那大佛的神秘微笑,领略镌刻在崖壁上的文明瑰宝。 今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龙门石窟,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在我省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河南"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 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 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时间坐标中的河南,就像一叠时光读本,把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浓缩进一 座座博物馆、纪念馆。在河南,你能直观感受到文明的印记就在身边。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 城、郑韩故城、郑州商城……远古的大遗址,如明珠般镶嵌在古老的土地上,给出"何以中国"的河南答 案,也创造古今对话的机会,让人们感受生生不息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生发日用不觉的文化 自信。 活起来是必答题。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9个 ...
文博顶流成假日经济新引擎 从一馆热到一片活
河南日报· 2025-10-08 08:06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博物馆依然是出游热门目的地,全省很多博物馆都人气爆棚。 王文博介绍,根据往年的数据分析,河南博物院的人流量对于周边1—3公里的商业都有明显直接带动作 用,周边也开设了很多主题奶茶店、咖啡馆、面包坊、餐馆、书店等,让游客走出博物院也有更多去 处。 2.3万、2.4万、2.6万……作为文博界顶流的河南博物院,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动态优化预约机制、错峰 观展实现观众入馆分流,优化观众参观体验等措施,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假期期间,每天参观 人数不断创新高。10月1日至7日,河南博物院接待游客达137659人次,同比增长46.8%,其中入馆消费 的游客达46377人。 唐三彩主题的眷茶店、烤古师面包房、骨笛回声小酒馆……周边新开的特色小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 来打卡。在王文博看来,"年轻人易于突破地域限制,喜欢探索城市文化、美食等,他们也为博物院周 边商业及旅游注入强大动能"。 10月6日下午3时,记者在河南博物院内看到,各展厅内人流如织,贾湖骨笛、莲鹤方壶、妇好鸮尊等国 宝文物展柜前,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观众,院内的咖啡厅、甜品店等区域内也是人声鼎沸。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翟红志说,随着"博物馆+" ...
路上一道辙
河南日报· 2025-10-07 07:20
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 郑州机场2024年假期前货运量已超70万吨,同比增长超24% [6] - 跨境电商货物占国际出港货量比重从去年约30%飙升至52% [6] - 郑州机场欧洲航线航班已加密至每周约60班,日高峰保障跨境电商货物超1000吨,可实现72小时全球达 [7][8] 陆上丝绸之路拓展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16000列,从最初“1站点1口岸”拓展到“26站点9口岸” [9] - 客户遍布40多个国家(地区)140多个城市,合作伙伴超8000家 [9] - 国庆中秋假期郑州国际陆港仓储物流园区日均车流量达2000余车次 [9]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漯河港扩容提升工程设计通过能力1825万吨/年,码头泊位总长780米 [12] - 水运运输成本是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五分之一,运量可达铁路3至5倍、公路50倍 [11] - 漯河港与周口港、信阳港等协同发展,构成珍珠链式港口群 [12] 数字丝绸之路增长 - 河南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从2016年76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2600多亿元 [14] - 中国邮政郑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年总销售额10亿元左右,带动从业人数约1000人 [13] - 产业园与郑州海关合作将平均通关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12小时以内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