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融合交易 绿电优配 ——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贡献“甘肃智慧”
中国电力报· 2025-07-29 08:54
电力外送表现 - 1-6月甘肃电力外送电量达331.5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85.2亿千瓦时 增幅34.6% [1] - 跨省跨区外送交易电量605.90亿千瓦时 其中年度外送536.50亿千瓦时 同比增25.44% [4] - 新能源外送电量354.44亿千瓦时 占外送总量58.50% 同比增24.68% [4] - 利用西北剩余通道组织增量外送69.4亿千瓦时 [6] 省内电力市场创新 - 全国首个省内电力中长期融合交易体系上线 实现发用双方灵活买卖和交易周期双重延伸 [2] - D+2日滚动交易首日参与主体969家 达成交易5457笔 成交量0.33亿千瓦时 [2] - 1-6月省内中长期交易电量500.58亿千瓦时 含直接交易383.92亿千瓦时和代理购电116.66亿千瓦时 [3] 新能源消纳机制 - D+2交易实现中长期与现货市场无缝对接 支持24时段电量电价申报 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3] - 祁韶直流累计外送突破2000亿千瓦时 配套优化送电曲线提高直流利用率 [5] - "陇电入鲁"工程投运首月送电7亿千瓦时 其中配套电源占比97.3% [5] 绿电交易突破 - 完成全国首笔多通道跨经营区绿电交易 成交量0.24亿千瓦时 [4] - 与9省新签政府间外送协议563亿千瓦时 同比增71.9亿千瓦时 [4] 市场服务优化 - 微信公众号发布5期运营报告 披露数据5.93亿条 同比增5.96% [7] - 开发市场监测平台实现异常行为预警 聘任7位信息披露监督员 [7] - 举办300人规模现场培训及超万人次线上培训 制作标准化课件10余份 [8] - 服务热线一次解决率超80% 按月发布高频问题专题答复 [8]
国网青海电科院攻克750千伏高压电抗器现场“体检”世界级难题
中国电力报· 2025-07-28 16:06
电网设备技术创新 - 国网青海电科院成功研发国际首套750千伏高压并联电抗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系统,填补行业空白[1][4] - 该系统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与"电抗型阻波"技术融合,使试验电源功率需求降低90%以上[3] - 技术将检测灵敏度提升20%,信噪比显著改善,能精准捕捉设备内部隐患[3] 技术应用与经济效益 - 该技术已在青甘两省完成多台330千伏至750千伏电抗器检测,累计经济效益超4992万元[5] - 2017年首次应用于青海西宁750千伏变电站,后推广至甘肃张掖站等场景[5] - 技术获2024年国家电网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计划向更高电压等级推广[5]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2011-2015年青海电网发生9台次750千伏电抗器因绝缘缺陷跳闸或燃爆事故[2] - 传统500千伏试验方法无法满足750千伏需求,高海拔环境加剧技术难度[2] - 团队通过串并联谐振技术自主研制高压无晕谐振补偿电容装置,解决复杂电磁环境干扰[4] 技术核心价值 - 系统包含高压无晕谐振补偿电容装置及隔离用阻波电抗器两大核心组件[4] - 可实现设备入网前绝缘筛查,避免"带病上岗",缩短故障诊断停电时间[5] - 为超/特高压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保障清洁能源外送[1][2]
中国电建:集中力量开展战新产业培育
中国电力报· 2025-07-28 15:40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以"抓党建、稳国内、优国际、投战新、谋未来、强管理"为总原则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 [2] - 集中力量开展战新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创新等重大课题研究 [2] - 聚焦"三个集中"研究布局结构调整方向 围绕"五个价值"谋划发展目标指标 [2] 业务发展重点 - 更大力度拓展"水"业务 积极推动"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3] - 深入挖掘"城"业务存量市场潜力 持续发力做大"数"业务规模 [3] - 坚定不移走向海外 加快发展战新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3] 经营管理措施 - 抓好三级公司建设、工程分包管理、项目成本管控 [3] - 强化项目管理、有效投资、"三资"管理和降本节支 [4] - 做优高端营销 做好精准营销 做强海外营销 [4] 创新与改革 - 着力推进策源地、创新联合体升级 [4] - 全面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加快推进战新产业培育 [4] - 深化战略转型 走差异化发展和品牌化竞争路线 [3] 党建与安全生产 - 深化政治建设 深化党建赋能 深化作风建设 [3] - 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3] - 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3]
中国能建:要抓好七方面重点工作
中国电力报· 2025-07-28 13:43
公司上半年发展成果 - 公司大力践行"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1] - 公司围绕"六个着力抓好"系统发力,持续锻强"两核"、发挥"三大作用"、提升"五个价值" [1] - 公司党建引领全面加强,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转型升级走深走实 [1] - 公司主业优势加速领跑,创新驱动势头强劲,改革活力不断激发 [1] - 公司品牌文化更加凸显,人才支撑不断强化,企业发展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 [1] 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 - 公司要聚焦战略发展规划提升牵引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评估,系统谋划"十五五"战略布局 [3] - 公司要聚焦稳增长目标筑牢发展根基,狠抓目标落实,做好存量市场、增量市场、未来市场、海外市场 [3] - 公司要聚焦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动力,高质量打赢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 [3] - 公司要聚焦科技创新创效打造新质生产力,突出抓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 [3] - 公司要聚焦精益化管理夯实管理基础,树牢精益化管理理念,狠抓执行落地 [3] - 公司要聚焦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守住红线底线,全力守牢安全防线 [3] - 公司要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党建融合赋能 [3] 公司发展战略方向 - 公司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以党建夯实央企底座 [2] - 公司要以精益夯实管理底座、以绿色智能夯实发展底座、以聚焦主业夯实方向底座 [2] - 公司要以创新夯实经营底座、以改革夯实治理底座、以品牌夯实文化底座 [2] - 公司要以能力素质夯实人才底座,按照守正、创新、实干、担当要求 [2] - 公司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当前和长远等"五大关系" [2]
南网广东电网自主研发全国首台重负载轮足机器狗
中国电力报· 2025-07-28 11:11
产品介绍 -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与东莞供电局"宁雪峰创新工作室"联合研制了全新轮足机器狗"泰坦",这是首台电力行业自主研发的巡检与操作机器狗 [1] - "泰坦"解决了传统电力巡检机器人地形适应性不足、稳定性欠佳以及负载能力有限等使用局限 [1] - 该产品从本体到软件均为广东电网自主开发 [1] 性能参数 - "泰坦"具备全地形通过和全向自动避障功能,能自如穿梭于草地、碎石等各种地面,最大跳远距离达1.8米,能轻松上、下80厘米的单层台阶 [2] - 整机含电池重量为76千克,相比同类产品减重10%,持续行走负载达100千克,是相似尺寸轮足机器狗的2.5倍,最大站立负载达到140千克 [2] - 轴向磁通电机技术的革新使其中空一体化关节模组自重仅1.9千克,能实现300牛·米的峰值扭矩输出 [2] 技术特点 - "泰坦"整机配备了192线激光雷达,提供水平360度、垂直90度超广半球形视野范围,能清晰分辨60米外的物体层次 [3] - 自主导航精度达到"厘米级",推送预警信息的速度达到"毫秒级" [4] - 可根据使用场景选配各类"外挂"设备,如双光云台、声纹仪等感知设备,以及智能协作臂等操作设备 [4] 智能系统 - "泰坦"机身搭载的"本体小脑"融合AI强化学习算法,构建出类神经中枢的智能巡检架构,点位抵达成功率高达99.5% [5] - 云端"巡小智"具备全天候、高维度的智能调度能力,能够自动生成、动态调整任务,具备"反思式重巡"能力 [5] - 内置南网大瓦特电力大模型和视觉大模型分析引擎,异常识别检出率达98%以上 [5] 行业意义 - "泰坦"标志着"吠云"系列在硬件上打破极限,实现了AI算力的全面拉满 [6] - 该产品让智能巡检进入了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演进的新纪元 [6]
华能、哈电、东方电气、能建、电气装备,再获A级
中国电力报· 2025-07-25 17:18
2024年度中央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考核结果 - 中国华能、哈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电气装备等能源电力央企在2024年度中央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考核中均获评A级 [1][2][3][4][9] - 中国华能连续两年(2023-2024)获评A级且在央企排名中名列前茅 [1][5] - 哈电集团连续两年(2023-2024)获评A级 [1][6] 中国华能表现与战略 - 2024年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54%,发电量、净利润、经济增加值等主要指标逐年提升 [5] - 以"五个价值"为引领,聚焦能源央企功能定位,强化"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发展 [5] - 下一步将围绕"六大体系能力"和"1+M+N"评价体系完善价值创造长效机制 [5] 哈电集团表现与战略 - 2024年利润总额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市场订单、全员劳动生产率创历史新高 [6] - 以"价值创造行动"为核心抓手,聚焦六大价值创造领域提升"五个价值"能力 [6] - 下一步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目标,强化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6] 东方电气集团表现与战略 - 2024年完成124项价值创造任务,经营业绩增速位列行业前列,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7] - 构建"五个领先"对标指标体系(人才、技术、质量、成本、产业) [7] - 下一步将优化价值创造长效机制,建设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团 [7][8] 中国能建表现与战略 - 以"八端发力"卓越价值创造体系提升总体能力,主要经营指标稳定增长 [8] - 核心策略包括紧盯"一利五率"关键指标和锚定"五个价值" [8] - 下一步将建立长效机制,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 [8] 中国电气装备表现与战略 - 制定"2+N"改革体系,聚焦六大方向(效益效率、创新驱动等)提升长期价值 [9] - 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9] - 下一步将突出智慧电气装备特色,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等五项指标 [9]
签约投资超3000亿,多家能源电力央企参与
中国电力报· 2025-07-25 15:30
国资央企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 16家中央企业与西藏自治区签署75个产业项目投资协议,投资额达3175.37亿元,涵盖清洁能源、绿色矿产、电力通信、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1] -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直接新增就业岗位超1.14万个 [1] - 中央企业在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承建项目1.01万个,完成合同额1668.06亿元 [1] -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2] -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强调要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推进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等九大产业发展 [5] 中央企业在藏投资与项目 - 中国大唐积极推进西藏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扎拉百万千瓦水电工程,研发世界首台(套)500兆瓦级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 [9] - 中国大唐建成世界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大唐八宿风电场和西藏首个独立构网型储能重大民生项目——森格大唐储能电站 [9] - 中国华电将充分发挥产业、资金、人才优势,在产业支援、民生保障、促进就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作为 [12] - 国家能源集团重点推进西藏两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及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布局 [13] - 东方电气集团为西藏自治区11个已投运项目提供254万千瓦发电装备,正在承担多个在建项目发电装备研制任务 [17] 产业布局与未来规划 - 中国大唐计划"十五五"期间深度融入西藏发展大局,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开工建设藏东南基地项目 [10] - 国家能源集团将聚焦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建设,推进重点流域基地开发 [15] - 华润集团在藏资产总额11.9亿元,营业收入56.36亿元,累计向地方缴纳税收4.09亿,在藏员工169名 [18] - 东方电气集团已在林芝市、昌都市布局产研基地、高海拔风电产业基地 [17] - 华润集团旗下啤酒、万家、饮料等企业积极帮销藏区农产品,并通过驻村扶贫等方式改善民生 [18]
国网新源发布的新一代抽水蓄能研究阶段性成果有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电力报· 2025-07-25 10:49
行业发展现状 - 抽水蓄能行业迈入高质量探索新阶段,电站功能演变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调节单元和清洁高效的调节资源,"调"的功能日益凸显 [2] - 当前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较大,呈现多元化投资、多途径收益、多场景应用和多技术路线的发展态势 [3] - 行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尤其在规划设计理念、设备改造、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融合发展等方面需保持清醒并主动创新 [3] 抽水蓄能经济性分析 - 抽水蓄能具有公共品属性,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共享电站功能和投资效益,难以精准区分受益比例 [4] - 项目概算中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占比超过20%,与实际完成额差异较大,评价经济性需考虑调节时长(6小时左右,部分超过10小时)、转换效率(超过78%)、服务年限(技术寿命周期可达100年)等可比性指标 [4] - 抽水蓄能行业经济性体现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体高效运行中,投资正外部性特征明显,不会成为推高能源终端消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5]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的关系 - 在可规划的时间段内,抽水蓄能仍是最主要、最经济、最可靠、最绿色的优质调节资源 [6] - 调节技术应用需同步发展(考虑功能特点、调节特性、成本特征差异)、协同发展(通过规划统筹避免资源错配)、融合发展(推动技术、经济、管理、机制统筹协调) [7] 新一代抽水蓄能技术 - 新一代抽水蓄能技术是对现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全面升级,聚焦规划选址、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维调控等关键领域,通过全业务提质升级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8] - 技术目标包括:调节品种全面拓展(新增系统调压、长时调相等功能)、调节品质大幅跃升(更灵活调节时长、更快捷系统响应)、调节成本持续优化(控制规划选址等成本)、调节技术协同兼容(与各类技术功能互补) [9] 推进新一代抽水蓄能发展的举措 - 深化发展研究:围绕勘测设计、装备制造等重难点领域,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工程示范 [9] - 坚持需求导向:个性化设计电站技术功能,提升特定场景适用性以高效匹配差异化需求 [9] - 推动政策完善:争取财政、价税和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市场机制激发投资积极性 [9]
云南集中共享储能全量注册入市
中国电力报· 2025-07-25 10:08
云南省储能行业发展 - 云南省21家并网投产集中共享储能企业完成电力市场注册 总容量达435 5万千瓦/871万千瓦时 [1] - 云南省新型储能装机达501 64万千瓦 其中集中共享储能装机占比87% [1] - 云南省光伏累计装机超6500万千瓦 占全省电源总装机近40% 成为第二大装机电源 [1] 储能技术特性与市场应用 - 储能具备"低储高发"特性 可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平滑出力波动 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 [2] - 储能可参与电能量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 提升市场流动性 促进价格发现 提供调峰调频服务 [2]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举措 -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 涵盖注册规则解读 系统操作指导 市场注册审核 [2] - 通过现场调研 专场培训座谈等方式 深入讲解交易规则 解决企业运营难点 [2] - 将持续完善储能交易机制 探索新型储能 虚拟电厂等参与市场新模式 [2]
中国大唐与西藏政府签约!180亿赋能清洁能源
中国电力报· 2025-07-24 13:05
清洁能源投资与合作 - 中国大唐集团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未来3年将投资近180亿元助力西藏清洁能源发展[1] - 合作旨在开发西藏丰富的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实现资源本地化利用[1] - 项目将有效改善西藏能源结构,保障冬季供暖和电力安全供应[4] 风电项目进展 - 大唐八宿风电场是世界在役最高海拔、单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100兆瓦[3][4] - 项目安装20台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于2024年10月30日成功并网发电[4] - 年发电量可达2.2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7.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28万吨[4] 光伏项目发展 - 大唐八宿益青300兆瓦光伏项目在海拔4400米开工,预计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5] - 项目采用大功率光伏组件、构网型逆变器等新设备,实施高原生态修复新技术[5] - 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万吨[5] 水电技术创新 - 大唐扎拉水电站是世界首台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机组科研示范项目[6][7] - 项目具有"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深竖井"等技术特点[7] - 该项目将推动我国冲击式水轮机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7] 科技创新成果 - 公司首次获得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承担3项国家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8] - 2项科技创新成果被认定为国家能源局"首台套",参与组建2项国资委科技创新联合体[8] - 成功突破超深竖井施工瓶颈,机组研制试验效率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8] 乡村振兴与社会责任 - 公司帮助2000名农牧民就业,实现增收近5000万元[13] - 珠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较上年增长25.7%[11] - 建设森格大唐储能电站,储存30万千瓦时电量,年转化清洁能源3000万千瓦时以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