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环境报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会长李江:贯彻落实《国家方案》,推动制冷空调行业高质量发展|专家解读④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8:12
2007年国际社会达成含氢氯氟烃(HCFCs)加速淘汰调整方案后,行业组建了中国工商制冷空调行业 HCFCs替代技术专家委员会,开展针对新一代替代品的试验测试研究和替代技术分析评估工作,选择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替代技术路线。在冷冻冷藏领域选用了自然工质二氧化碳和氨复叠或载冷技 术,节能效果显著,系统中氨制冷剂的充注量减少约80%,应用安全性大幅提升,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 广泛认可。在北京冬奥会建设周期,协会首次提出并向冬奥会建设单位推荐采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最 终成功应用在国家速滑馆等多个冬奥会场馆建设项目中,为北京绿色冬奥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25年初,中国工商制冷空调行业淘汰HCFCs已超过3.3万吨。 工商制冷空调行业制冷剂削减替代要求 从1993年《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颁布实施,到2025年《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 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正式发布,我国工商 制冷空调行业始终严格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国际义务,圆满完成各阶 段淘汰目标任务。在履约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与协会通过政策引导和 ...
涉企检查难度加码?减频次提效能还需苦练内功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7:21
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推进精准检查 [1] - 生态环境部部署专项行动,提升执法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1] - 政策强调差别化对待高风险和低风险企业,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集中精力聚焦高风险企业 [1] 企业分类管理 - 上海市将企业划分为ABCD4个等级:A级企业列入"无感监管"清单,基本不去现场;B级企业按5%比例抽查;C级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20%;D级企业100%检查 [2] - 分类依据包括生产工艺复杂程度、排污总量及毒性、监测信息和信用评价等因素 [2] 监管能力提升 - 监管人员需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完整企业台账并动态调整 [2] - 借助科技手段如用电监控、在线监测、遥感和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方式提前获取问题线索 [3] - 制定规范工作模板,让每次入企检查成为全面的环境风险体检 [3] 检查流程优化 - 合理统筹行政检查事项,部门间协调减少企业迎检次数,部门内统筹实现一次性交总账 [2] - 完善"触发式"检查机制,确保特殊情况下能顺利入企检查 [2] - 提高检查透明度和精准度,让企业清楚检查内容并自愿整改 [3] 风险防控 - 监管人员需加紧练兵,在精准管理上积累经验,压缩无效检查的同时掌握问题线索 [3] - 加强评估工作,防止行政检查频次降低后企业出现投机心态 [3]
济南大力推行“无感执法”
中国环境报· 2025-05-08 10:29
山东省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对新投产运行的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等汽车生产企业开 展"体检式"执法帮扶。 同时,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将普法帮扶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前提,强化"普法帮扶在前,惩戒警示在后",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定向、精准普法,为重点排污企业梳理出环保"体检"清单。持续开展企业圆桌座 谈、"点单式"帮扶等活动,推进说理式执法,加强与企业服务交流,助企纾困。坚持宽严相济、包容审 慎,依法实施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自觉、自主改正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通过邀请第三方技术专家、监测执法联动、现场教学培训等方式对汽车行业的冲压、焊接、涂 装、总装四大工序和零部件生产所有环节的污染物治理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环评批复执行等进行全面 梳理排查,帮助企业对发现的各类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健全优化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环保 管理水平。 为提升执法质效,济南市生态环境局通过"鲁执法"平台,做好事前备案、事中记录、事后评价、整改反 馈、检查归档等程序流程,执法办案全流程使用智慧监管系统,实现现场检查闭环管理。大力推行"无 感执法",非现场检查比例保持在40%以上,切实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有效 ...
“达标车辆秒过,高排放车辆自动拦截”
中国环境报· 2025-05-08 10:08
环保门禁系统升级 -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升级环保门禁系统 实现车辆排放数据自动识别和精准管控 达标车辆秒过 高排放车辆自动拦截并触发告警 [1] - 系统自动抓拍15秒视频和4张照片 数据实时上传至市级监管平台 减轻尾气污染 [1] - 传统人工查验方式效率低 出错率高 成为企业环境管理难题 [1] 系统功能与效率提升 - 渭南科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系统升级 首次扫码注册后无需重复录入 减少人工核验时间和漏洞 [2] - 实现一屏监测智能放行 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端查看数据 便于调度和环保自查 [2] - 系统提升企业环保信用 为移动源污染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2] 区域监管进展 - 蒲城县2024年积极推进重点用车企业环保门禁系统建设 实现移动源监管智能化和可追溯性 [2] - 采用激励+督导双轮驱动 对达标企业给予政策红利 对滞后企业开展专项督办 [2] - 目前30家企业完成系统建设 其中5家实现与市级平台联网 数量居全市前列 [2] 数据应用与未来规划 - 系统可自动分析车辆排放数据和进出频次 为调整运输结构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3] - 将探索门禁系统+环保监管新模式 实现全链条动态管控和闭环监管体系 [3] - 门禁数据将应用于应急管控和信用评价等场景 用科技手段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果 [3]
渭南纵深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中国环境报· 2025-05-08 09:55
环保门禁系统升级 -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30家重点用车企业完成环保门禁系统升级 实现高排放车辆自动拦截 达标车辆秒过 系统自动识别车牌 排放阶段 通行时间等信息并实时上传至市级监管平台 [1] - 新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自动抓拍15秒视频和4张照片 自动调取车辆排放数据 相比传统人工查验方式效率显著提升 减少人工核验漏洞 [1][2] - 渭南科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系统升级后 车辆首次扫码注册后无需重复录入信息 实现"一屏监测 智能放行" 企业可通过电脑端查看通行数据便于调度和环保自查 [2]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2024年渭南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41 同比下降8.32% 优良天数250天(优34天 良216天) PM10浓度73微克/立方米(降11%) PM2.5浓度42.7微克/立方米(降12.8%) 均创监测记录最佳 [9] - 春节期间通过全天候巡查和动态防控 实现八年来首次除夕空气质量"达标跨年" 除夕当天空气质量为良 [11] - 2024年发生重度污染天数仅2天 同比减少14天 通过"75311"指挥调度机制提高管控精准性 提前7天预测 5天评估 3天调度 [12][13] 移动源污染治理 - 2024年渭南市淘汰老旧柴油货车1242辆(含韩城) 完成年度任务104% 10月底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15] - 新增更新出租车314辆中新能源车279辆占比88.85% 新增货车5157辆中国六标准和新能源车4290辆 [16] - 铁路货运发送量1618.9万吨(不含韩城) 完成年度目标134.9% 大型工矿企业中长距离铁路运输比例达90.5% [16] 产业结构调整 - 全市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26家 国家级绿色产品1个 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各1个 [16] - 新能源发电装机达709万千瓦(全省第二) "绿电"发电量90亿千瓦时 关停大唐蒲城电厂2台机组转为应急备用 [16] - 主城区新增地热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 关停华阴市燃煤锅炉270蒸吨 削减燃煤3.5万吨 [16] 扬尘治理措施 - 全市288家建筑工地100%落实"6个100%"扬尘治理措施 全部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信息化监管 [14] - 对548条市政道路采用"湿法作业+吸尘式清扫"模式 中心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90% 其他县市达80% [15] - 主城区5652家餐饮门店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 10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实现信息化在线监测 [15]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见证“大国重器”辉煌,三家在京部属单位联合开展党建活动
中国环境报· 2025-05-08 08:20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 在"两弹一星"纪念馆展示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在国外敌对势力的封锁下进行科技突围的历史 [1] - 展品包括锈迹斑斑的试验设备和泛黄的手稿笔记,重现了"惊天动地事"和"隐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品格 [1] - 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1] 见证"大国重器"辉煌 - 在北京光源展示了极富设计感的现代化建筑和极具科技范的实验设备 [1] - 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1] - 科研人员通过北京光源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体现了"大国重器"的磅礴伟力 [1] 精神谱系之旅 - 从"两弹一星"纪念馆到北京光源,地理距离不到6公里,精神上跨越60多年 [2] - 从深山红砖房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建筑,从手摇计算器到全球最先进大科学装置 [2] - 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筚路蓝缕,新一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勇攀高峰 [2] 主题党日活动创新 - 活动突破传统"看展览、听讲解"模式,将大巴车、实验室、绿水青山拓展为学习课堂 [2] - 邀请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讲述从"两弹一星"到北京光源的光辉历程 [2] - 参与者包括指挥建设"国之重器"的科学家、研究生、领导干部和核安全监督员 [2]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调研时强调 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向“深绿”迈进
中国环境报· 2025-05-07 18:42
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 - 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 统筹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保护 稳妥推进"河湖+"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 [1] - 推动人工修复向自然恢复稳定过渡 抓好后续治理和生态环境监测 [1] 生态治理与荒漠化防治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2] - 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 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向"深绿"迈进 [2] - 统筹增绿与增收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 [2] 能源产业与绿色转型 - 现代能源是陕西省的基础性 战略性产业 推进能源"稳控转" 促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 多元化 低碳化发展 [2] - 以"北电南下""南化北移"为抓手优化省域生产力布局 加快调整产业 能源 交通运输 用地结构 [2] - 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推动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 [2]
莫用耕地种草皮,“杂草丛生”也是一种美
中国环境报· 2025-05-07 16:45
耕地保护与草皮种植冲突 - 2025年第一批通报的18个破坏耕地案例中,有2例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绿化草皮[1] - 2024年通报的80个同类问题中,10个属于占用基本农田种植草坪,海南省文昌市2022年已被通报过[1] - 2020年国务院已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草皮等绿化植物,但违规现象屡禁不止[1] 草皮行业现状 - 全国轮换开放草坪面积达1.7万公顷,年维护费用近百亿元[2] - 草皮种植经济效益高于粮食,市场以平方米计价且一年可种多茬[2] - 草皮种植导致耕作层变薄、肥力减弱,土地恢复周期长[2] 人工草坪与自然草地对比 - 人工草坪具有草型一致、覆盖度高、便于修剪等优势[2] - 自然草地维护成本更低,包含208种杂草优势种和44种乡土植物[3][2] - 自然草地能形成不同季节的景观变化,北京已有成功实践案例[3] 绿化面积数据 - 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4]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5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32.0%[4] - 绿化结构中人工草坪与自然草地的比例直接影响草皮需求规模[4]
湖北坚决扛牢生态大省政治责任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5-07 09:35
美丽湖北战略行动方案 -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旨在通过生态环境优化支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建设 [6] - 方案提出三步走目标:2027年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湖北段和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Ⅱ类及以上,洪湖水质稳定Ⅳ类),2030年全面改善,2035年高标准建成美丽湖北 [8] - 方案突出三大方向:支点建设"生态环境优渥"内核、整体提升生态承载力举措、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定位 [9] 六大核心行动 - 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开展湖库治理/排污口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四大攻坚战 [13] -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行动:水环境实施"控源-截污-活水-修复",大气实施"固定源-移动源-面源-外源"四源齐控,土壤实施"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 [13] - 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14] - "美丽"系列建设行动:涵盖绿色低碳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河湖梯次建设 [15]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行动:建设碳市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环境权益交易三大高地 [15] -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行动:健全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科技/执法/人才队伍建设 [16] 生态环境优渥内涵 - 湖北作为生态大省拥有长江最长干线径流,承担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当前生态质量指数持续保持一类,长江/汉江/清江干流及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Ⅱ类 [18] - 该省已实现长江水清岸绿、江豚麋鹿回归的生态成效,未来将通过更高标准推动生态环境从量变到质变 [19] - 具体措施包括:打好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绿色产业/能源/制度三大体系,创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20][21][22]
尾气检测行业也要绷紧安全生产弦
中国环境报· 2025-05-07 09:11
机动车排放检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 全国各地正在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行为并取得成果 [1] - 机动车检测机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是易被忽视又易出问题的环节 [1] - 尾气检测车间环境复杂、操作岗位多、涉电涉火工序密集,管理松懈易出现安全隐患 [1] 行业存在的具体安全隐患 - 检测区与休息区隔离不到位,货车司机能进入检测区 [1] - 现场用电管理不到位,放电漏电隐患较大 [1] - 底盘检测沟安全防护设施不规范,存在跌落隐患 [1] - 采用民用级通风设备,难以满足标准规定的强制通风要求 [1] - 各类气瓶保存使用不规范 [1] 历史事故案例警示 - 2021年某机构未更换汽油车尾气分析仪防爆膜,检测中油气混合物回火引发爆燃 [1] - 2022年某检测站违规压缩通风系统运行时间,NO2浓度超标导致4名工作人员肺水肿 [1] - 触电、机械损伤、烫烧伤等轻微事故常有发生 [1] 行业改进方向与措施 - 构建从设备防护到人员培训、从标准制定到智慧监管的全链条体系 [2] - 检测机构需强化主体自觉,监管体系需创新重构 [2] - 思想认识上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的弦,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2] - 日常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制度,制定风险点清单 [2] - 定期检查更换易损件、易老化物品,巡查检测车间标识标牌、围挡隔栏 [2] - 监督管理上要强化技术帮扶,在操作规程、风险清单等方面加强指导 [3] - 探索采用行业协会指导意见规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特殊要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