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钛媒体APP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人工智能专家周舒畅加入小鹏汽车,强化世界基座模型研发
钛媒体APP· 2025-10-31 11:00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专家周舒畅担任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强化其自动驾驶大模型能力,体现了向“物理AI”战略的全面转向以及AI人才争夺的加速 [2][3][8] 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 - 周舒畅正式加入公司,担任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向自动驾驶负责人刘先明汇报,将主导自动驾驶基座模型的深化训练 [2] - 周舒畅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曾任职于Google、旷视科技与阶跃星辰,是中国最早一批在多模态大模型、强化学习和智能体方向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AI科学家之一 [3] - 公司过去一年已陆续吸纳来自Meta、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公司的AI骨干,以及来自斯坦福、卡耐基梅隆等高校的博士与研究员,团队构建速度超过部分互联网AI Lab [4] - 公司2024年整体招聘规模从6000人增至8000人,其中AI相关岗位占比过半,2026届校招应届生年薪最高可达160万元 [8] AI战略与资源投入 - 公司正全面转向“物理AI”战略,长期AI投资规模预计为500亿元,其中300亿元投入AI,200亿元投入硬件和其他软件 [6] - 公司已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规模AI算力集群,2025年在AI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预计达45亿元 [6] - 公司公开了研发代号为“小鹏世界基座模型”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参数规模达720亿,融合视觉、语言与行为三大模态 [6] - 在CVPR顶会上,公司团队验证了规模法则在自动驾驶VLA模型上的持续生效 [6] 技术进展与产品落地 - 搭载3颗图灵芯片、算力高达2250TOPS的G7 Ultra已上市,VLA版“车位到车位”推送功能落地,AI能力进入用户强感知阶段 [7] - 公司将于11月5日科技日发布“物理AI”领域关键突破,内部代号“World Model”的物理世界基座模型在推演能力上取得关键进展 [7] - 自动驾驶负责人刘先明表示,AI大模型将会有颠覆式创新 [7]
乐舒适冲刺“非洲消费品制造第一股”凭什么?
钛媒体APP· 2025-10-30 23:0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专注于非洲市场的卫生用品制造商,年营收超3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近7亿元人民币 [4] - 公司在非洲8个国家拥有8座工厂和51条生产线,年产能包括63亿片婴儿纸尿裤、3.5亿片婴儿拉拉裤、28.5亿片卫生巾和93亿片湿巾 [4] - 在非洲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市场,公司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3%和15.6%,销量排名第一 [5] - 2024年5月至8月,公司婴儿纸尿裤及拉拉裤销量达18.1亿片,卫生巾销量达6.7亿片,湿巾销量达7.7亿片,同比增速分别为22.1%、23.2%和55.7% [4] 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公司起源于2004年成立的森大集团,于2009年在加纳推出核心品牌Softcare婴儿纸尿裤,正式进入西非市场 [9] - 经过15年发展,公司销售网络覆盖30余个国家,形成开发、制造、销售一体化的业务模式 [9] - 公司近期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非洲消费品制造企业 [8] 非洲市场行业潜力 - 非洲人口结构年轻,20岁以下群体占比超过一半,2024年出生人口达4820万,占全球出生人口的36.5% [11] - 非洲婴儿纸尿裤及拉拉裤市场渗透率仅20%,卫生巾渗透率约30%,远低于欧美、北美和中国市场70%至92%的渗透率 [11] - 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2%,预计2029年将增至36.3亿美元 [14] - 非洲卫生巾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4.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7%,预计2029年将进一步增长 [14] 产品策略与品牌矩阵 - 公司构建覆盖中高端到大众市场的全价格带品牌矩阵,核心品牌Softcare定位中高端,旗下包括Gold、Space、Premium Soft等系列 [16] - 公司婴儿纸尿裤零售价格跨度为9-20美分/片,卫生巾为4.5-8.5美分/片,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17]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婴儿纸尿裤SKU数量为263个,品牌包括Maya、Cuettie、Clincleer等,覆盖不同客户群体 [16] 渠道建设与本地化运营 - 公司采用直接下沉到社区、村镇的渠道策略,覆盖超过2800家批发商、经销商、商超及零售商,销售网络触达核心经营国家80%以上的人口 [20][22] - 公司批发商渠道收入从2022年的1.9亿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4%,经销商渠道收入从1.1亿美元增至1.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3% [25] - 公司与超1260家批发商合作一年以上,超780家合作三年以上,经销商中三年以上合作关系的超过170家 [25] 产能布局与成本优势 - 公司在非洲8个国家建设8座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大幅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 [2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23%提升至2024年的35.2%,经调整净利率从5.7%升至21.5% [28]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2417人,其中89.9%为本地招聘员工,管理岗位约74.9%由本地员工担任 [30] 未来扩张与增长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IPO募资约18.6亿港元,用于在加纳、坦桑尼亚、秘鲁、墨西哥等9个国家建设新工厂,并在12个现有工厂新增生产线 [33] - 公司已进入拉丁美洲市场,2020年进入秘鲁,2024年拓展至萨尔瓦多,计划复制非洲市场的成功经验 [36] - 公司将继续沿用全价格带产品矩阵和本地化产能策略,以拓展新兴市场 [37]
顺鑫农业业绩、股价遭双杀,外资也被埋 | 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10-30 17:47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营收58.69亿元,同比减少19.79%;归母净利润7698.28万元,同比减少79.85% [3]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2.76亿元,同比减少21.72%;单季归母净利润亏损9590.45万元,同比减少136.75% [3] - 公司营收逐季递减,Q1、Q2、Q3营收分别为32.58亿元、13.34亿元、12.76亿元 [3] - 公司股价年内跌幅达20.08%,同期白酒指数下跌9.68% [6] 白酒业务分析 - 白酒业务贡献公司近八成营收,上半年白酒业务营收36.06亿元,同比减少23.25%,占总营收的78.51% [2][4] - 白酒业务毛利率降至42.39% [5] - 公司主力产品42度500ml牛栏山陈酿酒、52度500ml牛栏山陈酿白酒产销量均下降,库存量分别同比增加652.13%和14.97% [10] - 公司合同负债从2022年的38.65亿元降至2024年的17.58亿元,2025年第三季度末进一步降至4.42亿元 [10] 行业竞争格局 -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市场需求低迷,中高端品牌纷纷下沉抢夺低档酒市场 [2] - 光瓶酒行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50-100元价位档增速超40% [9] - 多个名酒品牌在性价比赛道与牛栏山直接竞争,包括汾酒玻汾、西凤酒绿脖、五粮液尖庄等 [9] 公司战略与挑战 - 公司尝试扭转牛栏山的民酒定位,推出高端品牌“魁盛号”定价1598元/瓶,并推出光瓶酒新品“金标陈酿” [8] - 2022年6月实施的新国标对牛栏山造成直接冲击,因其配料含有食用酒精、食用香料等,不再属于“白酒” [8] - 猪肉业务上半年营收8.89亿元,同比减少0.49%,占总营收的17.02%,但毛利率降至0.01% [4][5] 股东情况 - 阿布达比投资局在2024年第三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710万股,后续持续加仓至1120万股 [7] - 阿布达比投资局建仓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行,目前处于浮亏状态 [7]
中顺洁柔前三季度净利暴涨超300%,为何资本市场表现平平?
钛媒体APP· 2025-10-30 16:57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4.78亿元,同比增长8.78%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暴涨329.59%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4亿元,同比上升282.10% [1] - 业绩公布后公司股价大跌,收盘价报7.95元/股 [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邓颖忠于1979年借款500元承包乡镇小纸厂起步 [2] - 1992年注册“洁柔”商标,1999年创立中顺纸业有限公司 [2] - 通过“以销定产”策略和引入进口设备,在1990年代末成为珠三角区域性知名品牌 [2] - 2000年后推出“洁柔Face可湿水面纸”以差异化卖点进入高端市场 [2] - 2010年11月25日在深交所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生活用纸企业 [3] 历史业绩波动与原因 - 2018年至2020年为辉煌期,营收从56.79亿元增至78.5亿元,净利润从4.04亿元增至9.05亿元 [4] - 2021年至2024年业绩连续4年下滑,归母净利润从5.81亿元降至7718万元,同比降幅最高达76.8% [4] - 业绩下滑主因是进口纸浆成本急剧上涨及远洋海运运力紧张导致运费翻倍 [4] - 市场方面,国产纸浆技术突破和电商爆发使中小纸企以低成本挤压市场,公司被迫参与价格战 [4] 2025年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2025年原材料价格回落缓解了生产成本压力 [5] - 公司持续完善成本管控并提升管理效率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1.44%和113.26% [5]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暴涨329.59%和618.28% [5] 当前挑战与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提出2025年完成3亿元净利润目标,第四季度需实现单季净利润0.7亿元 [6] - 生活用纸市场头部集中,维达国际和金红叶依托印尼财团在中高端市场占优 [6] - 恒安国际凭借多品牌矩阵在家庭消费场景形成强用户粘性 [6] - 公司产品多样化转型进展缓慢,2025年半年报显示生活用纸营收占比高达98.85%,个人护理及其他业务占比仅1.15% [7] - 行业竞争压力持续,中小纸企低价冲击和纸浆价格周期性波动风险仍存 [7] 业绩反弹性质与未来展望 - 短期业绩反弹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周期性红利 [8] - 修复市场信心需更长时间的稳定业绩验证盈利韧性 [8] - 公司需在多元化转型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8]
AI巨头,盯上韩国
钛媒体APP· 2025-10-30 13:00
在韩国举办的2025年APEC会议更是吸引着全球目光。赴韩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李在明进行了会面,并 宣布双方已基本达成了新的贸易协定,前者会将关税下调至15%,而后者将至少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 元。此前市场消息称,两国之间会就加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6G等领域的合作签署一项广泛的协 议。根据路透社等的报道,白宫方面在两国首脑见面后表示,这项被称为"技术繁荣协议"的初步协议包 括联合制定人工智能政策框架、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出口、确保制药和生物技术供应链的安全,以及在太 空探索等方面进行合作。 人类历史上第一家5万亿美元市值企业——英伟达,还有什么好消息要公布? 市值接近2.5万亿美元,横跨云计算、电商、AI等领域的多栖巨头——亚马逊,有何新计划? 刚刚完成资本重组,预计2027年上市,IPO估值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的AI明星——OpenAI又看向了何 处? 虽然人工智能领域的大事件层出不穷,但至少最近,不少AI巨头都在紧盯着韩国方面的动向。 10月1日,OpenAI宣布与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建立合作关系,为计划投资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的"星 门计划"(Stargate)提供芯片及其他解决方案,并支持"韩国版星门 ...
一盘下了六年的棋,浦发赢得并不轻松
钛媒体APP· 2025-10-30 11:44
浦发转债兑付结果与资本补充 - 截至10月27日,累计有498.37亿元浦发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为39.54亿股 [1] - 未转股金额为1.63亿元,占发行总额500亿元的0.3258%,到期兑付总金额为1.79亿元 [1] - 若全额转股,静态测算下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48个基点至9.39% [5] 转股进程与关键机构参与 - 转股期自2020年5月开始,进程缓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未转股比例仍高达99.9971% [2] - 2025年6月,信达资产管理的计划将约1.18亿张转债转股,占发行总量23.57%,转股后持股3.01% [3] - 2025年9月,东方资产及一致行动人转股后持股比例达3.44%,成为第五大股东 [3] - 2025年10月,中国移动分两次将其持有的总计约7505.52万张可转债转股,持股比例由17%最高增至18.18% [3][4] 盈利摊薄与业绩表现 - 转债转股使公司总股本扩大约13.4%,将导致2024年每股收益摊薄约11.8% [5] - 2020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83.25亿元、530.03亿元、511.71亿元、367.02亿元和452.57亿元 [5] -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31%,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 [5] 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 - 2025年以来公司多家分支机构因信贷违规、内控不健全等问题收到监管罚单 [7][8][9][10] - 罚单涉及问题包括贷款管理不到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反洗钱违规等,单笔罚款最高达245万元 [8][10] - 部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警告及罚款,甚至有客户经理被禁止五年从事银行业工作 [10] 战略转型与经营挑战 - 自2023年9月新管理层上任后,公司提出以"数智化"为核心的转型战略 [1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31%,不良贷款率降至1.36%,为近十年最低 [12] - 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为1.41%,零售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0.82%至4.15% [12][1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02%,非利息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13] - 区域经营分化明显,长三角区域营业利润占比31.80%,而西部地区营业亏损22.60亿元 [14] - 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3.57%,仍显著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14]
光刻机拆解传闻:逆向工程思维应休矣,自主创新需夯实
钛媒体APP· 2025-10-30 11:37
文 | 孙永杰 近日一则某企业试图逆向拆解荷兰ASML的DUV(深紫外)光刻机,结果因操作失当导致设备严重损 坏,最终不得不求助ASML修理的"黑色幽默"般的传闻在国内半导体圈中引起了强烈关注和讨论。尽管 该事件细节尚未被权威渠道证实,但结合当下国内光刻机产业在发展中所遭遇的种种,还是引发了我们 对其现在和未来的再思考。 从机床黑箱到DUV系统级壁垒,逆向工程思维应休矣 提及逆向工程,它曾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工业强国的"捷径"。 例如20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拆解福特汽车、德国通过仿制英国机床,快速实现相关产业的跃升。但进入 21世纪,高端工业装备的复杂性已超越单纯"零件复制"的范畴,转向"隐性知识"与"系统协同"。而此次 传闻中的DUV拆解失败,正是这一转向的极端例证,即针对目前高精尖工业设备已经远非"拆得开装不 上"的机械问题,而是整个生态的"灵魂缺失"。 事实是,回溯传统工业的反例,上述趋势早已显出端倪。 以德国高精度机床为例,一度业内传闻中的"拆解后自动偏离或锁死"的现象,从纯技术的角度,其并非 毫无根据,而是设计层面的容差系统、装配张力与动态补偿机制协同失效的表现(即便精确测量每一个 零件,也无法重建其应力 ...
BD继续,罗氏10.7亿美元“赌”临床前双抗,这次荃信生物赚大了?
钛媒体APP· 2025-10-30 10:25
文 | 医药研究社 罗氏还在"扫货",这次轮到了荃信生物。 荃信生物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10月28日,公司与F. Hoffmann-La Roche Ltd(罗氏)达成全球独家合作 与许可协议。 据此,荃信生物授予罗氏开发、生产及商业化QX031N的全球独家权益,并将获得一次性、不可退还且 不可抵扣的首付款7,500万美元,且有资格获得与产品开发、监管批准及商业化相关的至多9.95亿美元里 程碑付款,以及潜在未来产品销售的梯度特许权使用费。交易总额高达10.7亿美元。 不过,今年来多笔巨额BD相继落地,投资市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于荃信生物而言,与罗氏建 立合作的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卖授权,更是卖技术 罗氏此次看中的产品QX031N尚处在临床前阶段,公开信息并不多。 据公告介绍,QX031N是一款长效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人白 细胞介素33(IL-33)。TSLP和IL-33是被称为警报素的蛋白质,机体受到过敏原、病毒、污染、机械刺 激等外界因素诱导时将会释放,其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在炎 症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荃信生物认为, ...
东芯股份“超级周期”冷暖:新业务吞利扩大亏损,10亿高库存压身|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10-30 09:52
身处2025年AI驱动的存储芯片超级周期,东芯股份(688110.SH)日前却交出一份令市场意外的成绩单。2025年前三季度,虽营收5.72亿元,同比增长 28%,但亏损同比进一步扩大至1.66亿元。 | 项目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 本报告期 比上年同 期增减变 | म | | --- | --- | --- | --- | --- | --- | | | | | | 动幅度(%) | |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后 | | | 营业收入 | 229,549,859.77 | 180,711,116.43 | 180,711,116.43 | 27.03 | | | 利润总额 | -37,450,561.89 | -43.118.743.07 | -43.118.743.08 | 不适用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 | -35.215.751.77 | -39,219,850.24 | -39,219,850.25 | 不适用 | | | 股东的净利润 | | | |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 | -39.975.379.52 | -53.687.346.90 | -53.56 ...
佳驰科技三季报增收不增利:隐身结构件扛营收,砸钱研发利润承压|直击业绩会
钛媒体APP· 2025-10-30 09:51
8 . 1. a . . . . G B Acres and The - 2 - 3 - 2 (图片系AI生成) 曾被保荐机构华西证券(002926.SZ)牵累而IPO路坎坷的佳驰科技(688708.SH),上市后的经营难言顺遂。在上市当年(2024年)业绩就"变脸"后,今年 前三季度又录得增收不增利。 日前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佳驰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减少22.39%;扣非净利润2.22亿元,同比 减少27.56%。 不过,虽然业绩下滑,但因为属于军工板块,公司股票还是在今年掀起过一波大涨行情,从4月29日最低点到9月1日最高点,区间最大涨幅超过91%。由 此,公司10月29日举办的业绩会,人气较旺。投资者围绕业绩、业务、研发、应收账款等多个问题发问,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姚瑶携一众高 管一一回应。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前三季度营收录得增长,但实际都是账面的,公司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始终存在,甚至有加剧的趋势。2021年-2024年、2025年1-9月, 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账面余额分别为35472.40万元、67791.1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