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搜索文档
快手侵权被爱优腾连番起诉“爆金币”,为什么放不下二创的流量生意?
钛媒体APP· 2025-08-29 10:07
核心观点 - 公司因未经授权传播影视内容面临高额版权侵权赔偿 累计判赔金额达1.57亿元 反映出版权治理存在严重缺陷 [1][2][3] - 平台依赖影视二创内容维持流量和用户活跃度 但监管不足导致侵权内容泛滥 与行业正规化趋势形成冲突 [3][4][6][19] 版权诉讼与赔偿 - 因传播《德云斗笑社》《长相思》被判赔8910万元 另涉《大奉打更人》索赔6000万元 [1] - 2023年因《狂飙》侵权被判赔3000万元 中超联赛侵权案判赔超2400万元 [2] - 优酷起诉《甄嬛传》侵权获赔160万元 腾讯起诉《梦华录》《庆余年》获赔1275万元 [2] - 累计版权诉讼赔偿总额达1.57亿元 [3] 平台内容生态与运营模式 - 影视类内容分为搬运 二创和无人播剧三类 二次创作内容普遍存在 [4] - 平台监管力度不足 搜索"完整版电影"可获取国内外完整片源 [4] - 头部博主侵权风险高 中小博主因维权成本高往往被忽略 [6] - 存在"收徒"产业链 博主收取288-588元费用传授侵权规避技巧 [14] - 短剧成为二创新目标 因版权方反应慢且转化率高 [16][17] 行业竞争与战略困境 - 2022年销售及营销开支达371亿元 成本占比超30% 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19] - 缺乏现象级创作者 头部主播流失 用户粘性弱于竞争对手 [19] - 抖音通过影视评论功能助力《永夜星河》获得1.3亿活动访问量及700万用户参与 [21][23] - 仅与乐视视频达成独家二创授权合作 版权覆盖远低于行业水平 [28] 版权治理行业动态 - 2021年70余家影视机构与500位艺人联合抵制未经授权剪辑行为 [20] - 2022年爱奇艺 优酷 腾讯视频 芒果TV与抖音达成二创授权合作 [26] - 合作要求二创内容需实质性加工 禁止简单拆条传播 [26] - 2024年腾讯视频仍对合作前未授权二创内容发起索赔 金额达10万-100万元 [31] 二创内容价值与矛盾 - 二创在影视宣传期内受平台鼓励 成为重要宣发渠道 [21] - 《甄嬛传》通过二创维持十余年热度 B站相关改编视频播放量超7000万 [23] - 长视频平台内容成本高昂 爱奇艺2024年内容成本达157.1亿元 [20] - 版权方对侵权认定缺乏统一标准 法院审判尺度存在差异 [32]
继禾迈、昱能之后,德业股份在美遭逆变器专利侵权诉讼
钛媒体APP· 2025-08-29 10:06
专利诉讼概况 - 美国太阳能逆变器制造商CyboEnergy于2025年8月22日对德业储能科技美国有限公司及宁波德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案件号为2:25-cv-07964 [1] - 诉讼指控德业SUN系列微型逆变器侵犯两项美国专利:US9331488B2(智能和可扩展功率逆变器的外壳和消息系统)和US8786133B2(智能和可扩展的功率逆变器) [1] - 涉诉产品包括SUN600G3至SUN2000G3共6款微型逆变器 德业股份尚未披露该诉讼 [1] 涉案专利技术细节 - US9331488B2专利保护多直流通道输入+直流侧集中组合+单级逆变并网硬件架构及集成多通道MPPT、电网同步等软件控制逻辑 核心创新为多直流输入通道集中式处理与集成控制 [2][4] - US8786133B2专利覆盖级联式电力拓扑、多级能量转换、自适应控制等五大技术 核心创新为菊花链拓扑结构与多功能集成逆变器设计结合 [4] - 两项专利分别于2016年5月3日和2014年7月22日授权 预计到期日为2034年12月17日和2032年6月7日 [1][4] 德业股份业务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4日 从注塑件、模具生产起步 现拥有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包、环境电器及热交换器四大核心产业链 [8] - 在光伏逆变器领域产品包括组串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 其中储能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 [8] - 涉诉SUN系列微型逆变器功率范围300W至2000W 支持WIFI/PLC/Zigbee通信 具有远程关机和模块级监控功能 [9][11] 原告CyboEnergy背景 - 该公司为特拉华州注册企业 主要营业地位于加州萨克拉门托 是世界上首个太阳能微型逆变器CyboInverter的开发商 [14][17] - 产品销售覆盖美国、加拿大、中国、欧洲等地区 具有高诉讼倾向 2025年8月13日曾对YOTTA Energy提起类似诉讼 [17] - US9331488B2专利属于高价值专利 2024年曾用于起诉Duracell Power Center和Home Depot等企业 该专利仅在美国申请 [17] 诉讼请求内容 - CyboEnergy要求法院判定德业侵权并赔偿损失 金额不低于合理使用费或利润损失 包含利息及诉讼费用 [18][19] - 请求认定故意侵权时将损害赔偿提高三倍 并针对未来侵权行为颁发永久禁令 [19] - 指控德业通过产品手册、视频演示等方式诱导用户使用侵权产品 构成直接或等同侵权 [18] 技术争议焦点 - 关键争议点在于德业产品是否实现133专利要求的菊花链交流连接架构 或使用不同并联布线方法 [21] - 另一争议点为用户界面是否构成488专利所述的消息系统 能为整个逆变器及单个输入通道提供状态指示 [21] - 诉讼缺乏具体技术细节证据 需进一步分析产品内部硬件和软件组件才能确定侵权成立与否 [20][21] 历史类似案例 - 2023年6月CyboEnergy曾起诉禾迈股份侵犯相同专利 2024年10月双方通过许可与和解协议终止诉讼 [22][29] - 昱能科技2022年10月被诉后于2024年3月签订和解协议 支付30万美元和解金及552万元律师费 [34] - 禾迈股份和解金额未披露 两家公司均未在年报中公开相关诉讼信息 [34]
长城汽车35年:生态出海能否成为突围样本?
钛媒体APP· 2025-08-29 08:49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创立于1984年,从不足百人的皮卡制造商起步,通过聚焦皮卡和SUV领域发展,逐步拓展至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2][3] - 坚持自主研发战略,旗下蜂巢能源、精工模具、诺博系统三家零部件企业跻身全球百强,为宝马、奔驰等国际车企供货,形成技术闭环[4] - 代表中国制造的长期韧性,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全产业链自研能力而非爆发式增长[5] 全球化战略与生态出海 - 2025年出海模式升级为"生态出海",从单纯出口转向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链条覆盖[6] - 研发端形成"七国十地"全球布局(德/日/印/美等),生产端巴西工厂2025年下半年投产(年产能10万辆),销售网络覆盖1400余家海外渠道[7][9] - 海外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带动供应链伙伴共同出海,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动力形式覆盖汽油、柴油、混动、纯电、插混及氢能,品类涵盖哈弗(家用)、坦克(越野)、魏牌(高端新能源)等多品牌[8] - 价格区间从10万元级入门车型至40万元以上旗舰产品,实现市场纵深覆盖[8] - 在巴西投资100亿元收购奔驰工厂,获得当地政策支持,总统卢拉公开称赞为中巴合作典范[9]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新能源销量规模落后于头部企业:2024年比亚迪销量300万辆,吉利新能源近百万辆,公司新能源销量仅数十万辆级别[11] - 智能化领域存在短板,在高阶智驾、软件生态方面投入声量落后于华为系及蔚小理等新势力[12] - 多品牌战略(哈弗/魏牌/坦克/欧拉)导致资源分散,魏牌高端化未达预期,欧拉女性细分市场面临激烈竞争[13] 品牌与市场认知提升 - 在欧洲加快新能源投放,在中东和澳洲凭借坦克SUV及皮卡车型扭转"中国制造=廉价"传统印象[10] - 坦克500、哈弗猛龙等车型在海外形成硬派文化符号,但品牌溢价和技术话语权仍需提升[10] 全球化风险与资产结构 - 生态出海需重资产投入(如巴西工厂),若海外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资产负担[9][13] - 需在扩张速度与稳健性间寻求平衡,本地化生产虽提升政策安全感和市场认同,但品牌影响力仍落后于比亚迪、吉利[9][13]
俞浩摸着雷军过河
钛媒体APP· 2025-08-29 08:49
世界上最快的车要来了?吊诡的是,这台车可能会是扫地机器人公司做出来的。 8月28日上午,多家媒体报道称追觅科技已正式入局汽车领域。一封以"追觅汽车团队"名义发布的公开 宣言显示,该公司将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信中追觅表示,"敬畏造车行业",称其为工业王冠、技术终极战场,需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全球市 场洞察等全维度能力对抗;同时强调"无畏底气":依托中国十年构建的成熟电动车供应链,以"全局最 优"策略切入,而非从0到1冒险。追觅希望借正确产品、战略与节奏,将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在小米造车后,又一家跨界车企就此诞生。 文 | 象先志 提到最近入局造车的企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米——这家和追觅有着不少爱恨情仇的公司。当雷军宣 布小米造车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仅仅仅靠这一项新业务,小米的股价在2025就实现了翻倍,但这一切 可是实实在在看在了别人眼里。 而小米和追觅难解难分的故事,8 年前就开始了。2017 年,追觅正式成立 ,作为生态链中的一员,两 者互相成就:比如,追觅首款产品V9吸尘器便是借助小米有品众筹,创下了2700%的达成率,小米提 供的渠道、品牌背书和供应链支持,让追觅得以快速进入市场, ...
AI落地的“十大问题”
钛媒体APP· 2025-08-29 08:23
2025年是公认的企业级AI应用落地元年。AI已经不再一味卷技术、卷工具,而是向着卷应用、卷价值 演进,如何能让AI在业务场景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当AI从"效率工具"向"认知伙伴"跃迁,也说明AI的试验阶段已经结束,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定制化 AI应用和可量化的业务成果方面。 但现实是,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在企业级AI方面进行布局,但效果并不理想——据IDC数据显示, 66.5%的中国企业已在局部应用AI,以期重塑商业模式、提升运营效率,但仅有27.2%的企业正迈向AI 的规模化应用阶段;此外,Gartner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仅有41%的生成式AI试点项目能成功进入生产 阶段。 投入少没效果,投入大风险大,AI落地到底该怎么办? 今年,9月11-14日,一年一度的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将如期在三亚举办,我们将基于钛媒 体/ITValue团队这一年的调研,与AI技术和落地应用中最具话语权的企业,体系化讨论企业级AI落地过 程中的"真相"。 有真正的甲方现身说法,有真正的解决方案和案例分析,也有真正踩过的坑,还有甲乙方对AI落地不 同视角的理解与碰撞。一切尽在2025 ...
浦发银行2025中报透视:业绩高歌背后的“韧性”与“隐忧”
钛媒体APP· 2025-08-29 08:0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盈利增长与资产质量改善 但存在息差收窄 非息收入结构单一及区域风险等结构性压力 [1][2][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05.59亿元 同比增长2.62%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37亿元 同比增长10.19% [1][2] - 扣非净利润299.84亿元 同比增长11.86% 显示主营业务驱动特征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3% 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 [3] -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31% 同比提升0.01个百分点 [3] - 业务及管理费227.01亿元 同比下降3.30% [3] - 成本收入比25.07% 较上年末下降1.53个百分点 [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余额736.72亿元 较一季度末减少6.08亿元 [5] - 不良贷款率1.31% 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实现连续五年下降 [5][7] - 关注类贷款余额1213.97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4.04% 占比2.15% [7] - 次级类贷款余额152.65亿元 较上年末大幅下降22.69% [7] - 拨备覆盖率193.97% 较上年末上升7.01个百分点 [7] 负债业务 - 存款总额5.5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71% [8][9] - 活期存款占比40.20% 较上年末上升0.66个百分点 [8] - 零售存款规模1.7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627.63亿元 占比31.06% [8] - 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9个基点 其中对公存款付息率下降43个基点 零售存款付息率下降31个基点 [8] 区域经营 - 长三角区域贷款总额1.9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50% 占全行贷款比重35.95% [10] - 长三角区域存款总额2.53万亿元 增长9.64% 占全行存款比重45.66% [10] - 长三角区域营业收入占全行比25.62% 营业利润贡献占比34.83% [10] - 西部地区营业利润亏损22.60亿元 东北地区营业收入占比仅2.31% [15] 息差与收益结构 - 净息差1.41% 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11]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25% 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11] - 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3.27% 下降0.44个百分点 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4.15% 下降0.82个百分点 [11]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87% 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11] - 非息收入322.52亿元 同比增长6.79% 占营业收入比重35.61% [1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1.57亿元 同比下降1.02% [12] - 投资收益149.98亿元 同比增长16.07% [12] 重点领域风险 - 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4129.88亿元 不良率3.57% 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16] - 个人按揭贷款余额8835.24亿元 不良率1.11% 较上年末微升0.03个百分点 [16] 数字化转型 - 对公平台"浦惠来了"新增注册用户超百万户 对公新增客户占比65% [13] - 个人手机银行签约客户突破9000万户 MAU达3076万户 [13] - 分布式零售核心系统投产 金融云平台云主机规模3.5万台 容器27.5万个 [13] - 累计递交信息科技专利1076件 获授权316件 [13]
金种子酒总经理离任、半年亏损7200万元,华润“啤白”战略首战遇挫|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8-29 00: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减少27.47%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7200万元,同比下滑750.54% [2] - 扣非净利润亏损7752.45万元,同比暴跌2226.38% [3]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4%,净利润亏损超3000万元,较第一季度(亏损3900万元)略有改善 [3]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8.44%至1.51亿元,其中广告费达4687.11万元(同比增加2768.4万元),促销费2223.50万元(同比增加超560万元) [3][4] - 管理费用同比减少33.14%,研发费用同比减少6.02%,主要通过压缩职工薪酬、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实现 [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低端酒(百元以下)营收占比超六成,收入2.51亿元同比下滑32.77% [7] - 中端酒(100-500元)收入同比下滑19.72%,高端酒系列(馥合香)营收3727.85万元,增速不足1% [7] - 省内收入3.25亿元(同比减少1.11亿元),省外收入0.77亿元(同比减少0.39亿元) [7] - 省内经销商净增仅1家,省外减少1家,合同负债下降35.11% [7] 战略转型困境 - 华润啤酒"啤白赋能"战略未达预期,2022-2024年累计亏损4.67亿元 [6] - 产品升级策略成效微弱,高端化进程缓慢,仍依赖低毛利低端酒(毛利率36.45%) [5][7] - 原华润系总经理何秀侠离任,标志华润改造计划阶段性失败 [6][7] 行业背景 - 白酒行业2025年上半年处于深度调整期,产量下滑,消费结构及场景发生结构性变化 [3]
财务费用狂飙吞噬利润,奥飞数据举债扩张隐忧不减 | 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8-28 21: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8.20% [1] - 归母净利润8789.69万元,同比增长16.09% [1] - 综合毛利率31.66%,同比增长8.16个百分点 [2] - IDC服务毛利率33.49%,同比增长7.09个百分点 [2] - 销售净利率8.35%,低于同行数据港(10.49%)和万国数据(12.33%) [2] 财务费用与负债结构 - 财务费用1.39亿元,同比增长25.92%,其中利息支出1.39亿元超过当期净利润0.88亿元 [2] - 2024年财务费用2.24亿元(同比增长61.12%),利息净支出2.15亿元超过当期净利润1.24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74.51%,较2024年末上升3.39个百分点 [5] - 货币资金3.88亿元,短期借款15.59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1.08亿元 [5] - 负债率高于同行数据港(58.15%)和万国数据(67.86%) [5] 业务构成与项目进展 - IDC服务收入8.9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78% [2] - 廊坊固安数据中心第五栋、天津武清数据中心二期及三期部分项目已交付运营 [2] - 在建项目包括廊坊固安、天津武清、张家口怀来、广州南沙、成都双流五大重点项目 [2] 资金压力与融资举措 - 定增募资从17.5亿元缩水至16.9亿元,全部投向新一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 [6] - 未来总投资金额超过70亿元,主要依靠定增募资、引入外部股东、自有及自筹资金 [7] - 出售子公司四川华拓70%股权获1.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8] - 出售奥飞数据国际有限公司100%股权获3600万元 [9] - 与万联天泽等设立天泽奥融基金(注册资本5亿元),对奥融科技增资4.6亿元覆盖南沙项目投资 [9] 产能消化风险 - 定增项目计划建设8925个8.8KW机柜,其中1425个机柜尚未锁定合作意向 [7] - 全球数据中心产能高峰提前至2025年,行业进入理性调整期 [6]
聚焦户外作业装备领域,鑫源智造上半年盈利增长284% | 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8-28 19:20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2875.25万元,同比增长388.33% [2] - 归母净利润978.70万元,同比增长284.45% [2] - 子公司鑫源农机营收2.56亿元,净利润522.02万元,营收占比77.81%,净利润占比53.34% [3] - 子公司镁业科技营收6760.79万元,净利润569.09万元 [3] 战略转型与业务规划 - 公司从汽车零部件商转型为户外智能装备领导者,聚焦"轻量化+智能化"双轮驱动 [2][4] - 控股股东变更为东方鑫源集团,实控人龚大兴主导战略重组 [3] - 鑫源农机51%股权无偿赠予并完成并表,增强主营业务规模 [3] - 以农业机械装备为起点,拓展至无人机、机器人、割草机等智能制造领域 [4][8] - 与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中心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 [8]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全球户外作业装备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保持稳定增长 [6] - 中国农机市场年均增速5-6%,2030年市场规模超9000亿元 [6] - 丘陵地区耕地占比35%,机械化率仅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 - 全球镁需求预计2028年达200万吨,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超21% [7] - 汽车行业镁合金应用占比超50%,单车用镁量从2005年0.8kg升至2020年12.8-16.5kg,2030年或达100kg [7] - 2030年中国AI普及率预计突破50%,推动户外装备智能化转型 [7] 技术优势与产业协同 - 鑫源农机拥有20年农业机械经验,微耕机和小型收割机国内销量领先 [6] - 镁合金压铸业务具备20年轻量化材料技术积累,服务主流车企及新能源品牌 [6] - 鑫源集团掌握整车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涪陵智造基地生产效率提升20% [8] - 鑫源汽车在越南微型商用车市占率30.1%,技术下沉赋能智能制造 [9] - 布局海外生产销售基地,利用产品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拓展全球市场 [8]
追觅造车,真噱头还是反共识?
钛媒体APP· 2025-08-28 18:32
公司动态 - 追觅科技于8月28日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 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 计划2027年亮相[2] - 公司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且持续扩张 造车主体为"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 创始人俞浩通过关联公司持股80%[6] - 工厂规划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 紧邻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生产基地 新车量产后将优先海外销售再转向国内市场[6] 行业背景 - 汽车制造业2024年利润为4623亿元 同比下滑8%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率进一步降至3.9%[3] - 行业竞争白热化导致威马/哪吒/极越等近数十家车企倒闭退市 价格战持续加剧[3] - 电动汽车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动力电池成本过去10年下降80% 未来仍有50%下降空间[4] 战略布局 - 公司采用"高举高打"策略:通过高比例技术投入争夺高端市场 获取高毛利回报[8] - 遵循"要么不做 要么世界第一"的创业理念 产品在20余个国家地区稳居市场第一[6][8] - 采用N+1模式布局全球经济99%的空白领域 拒绝仅聚焦1%拥挤赛道[7] 业务生态 - 公司定位"无边界生态企业" 已覆盖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吹风机/冰箱/空调/洗衣机/无人机/电视等品类[7] - 内部设立多个商业独立部门(BU) 对前景可观项目提供资金及团队支持[7] - 总员工人数超万人 同时布局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咖啡茶饮/时尚服饰等新兴领域[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