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搜索文档
 董事频投反对票、股权暗战不休,家纺巨头梦洁股份陷治理与经营困局
 钛媒体APP· 2025-10-27 21:11
 财务表现与争议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3.66亿元,同比增长9.76%,净利润2652万元,同比增长28.69% [2] - 董事陈洁连续第9次对财报提出质疑,指出存在财务数据失真、虚假记载等问题,并特别提及对子公司一笔6337.63万元非法财务资助全额计提坏账不合规 [2][3]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9.74%,净利率为2.38%,显著低于同行罗莱生活(毛利率47.82%,净利率8.53%)和水星家纺(毛利率43.88%,净利率7.34%) [8]   公司治理与股权斗争 - 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前三大股东姜天武、青云数科、金森新能源持股比例分别为13.52%、10.65%、10.3%,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5] - 董事陈洁作为股东金森新能源方的代表,其持续投反对票反映出股东之间的不和谐,公司控制权存在争议 [4][5] - 因财务合规问题,深交所和湖南证监局已于10月20日对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发出监管函 [3]   经营状况与市场竞争力 - 2025年上半年核心品类套件、被芯、枕芯营收全线下滑,同比下滑20%至30% [6] - 2025年上半年累计关闭113家门店,直营店效从303.06万元腰斩至141.30万元,线上收入占比远低于行业水平 [7] - 公司曾于2021年开启高端化战略转型,但从2025年业绩看举措未取得明显成效 [8] - 家纺行业随地产调整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9]
 安宁股份三季报增收不增利!举债买矿又扩产,财务承压|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10-27 18:25
毛利率持续下滑,增收不增利 (图片系AI生成) Q3盈利骤降,带坏安宁股份(002978.SZ)业绩,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 10月28日,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07亿元,同比增长18.19%;归母净利润6.33亿元,同比下降7.28%;扣非净利润6.42亿元,同比减少 6.13%。其中,Q3单季实现营收4.99亿元、归母净利润1.92亿元、扣非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减少2.81%、21.39%和18.67%。 观察君穿透财报发现,营业成本大幅增加,叠加管理费用等费用明显抬升蚕食公司利润;更为严峻的是,在65亿元屯矿及72亿元投资"年产6万吨能源级钛 (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巨大的资本开支下,安宁股份的财务或将持续承压。 安宁股份位于四川攀西地区,于2020年上市。公司主营钒钛磁铁矿的开采、洗选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钛精矿和钒钛铁精矿,是下游钛白粉、海绵钛、特种钢 材等产业的重要原料。 实际上,在上游成本与下游市场价格的双重挤压下,近几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就长期未能跑赢营收。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9.96亿元、18.56亿 元、18.57亿元,同比变动-13.35%、-7.01% ...
 李宁发布米兰冬奥领奖服,新奥运周期“双胜叙事” 先领航
 钛媒体APP· 2025-10-27 17:5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过去30多年服务国家队累积的洞察、经验、资源及能力 [2] - 公司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是构建专业形象、实现长期价值的重要战略支点,着眼于持续强化其“专业运动”的认知标签 [11][13] - 公司的发展路径是以专业为本,以文化为魂,在服务中国体育事业的过程中实现品牌价值的持续升华 [14]   产品创新与科技应用 - 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发布的领奖装备实现“锁温、透湿、防护”三大性能的重大突破,核心是材料与结构的双重创新 [5][6] - 领奖服首次应用“航天锁温棉”与“玄武岩远红外”两项尖端技术,这些技术源自公司与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共同创立的“航天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 [6] - 公司通过“以赛促研”机制,使赛场成为驱动技术迭代的核心引擎,确保每一处创新都经得起严苛的实战考验 [13]   品牌文化与社会价值 - 领奖服以“中国红”与“雪山白”为主色调,文化上以“双胜纹”为核心意象,蕴含胜利与祥瑞的寓意,展现东方美学的自信 [5][6] - 领奖鞋延续“烈骏”系列经典IP,从战马肌理汲取灵感,寄托“马到成功”的祝愿,融合传统精神与现代运动美学 [6] - 作为中国唯一由奥运冠军创立的专业运动品牌,其社会价值部分超出传统商业议题,构建出品牌与国家体育事业同频共振的独特范本 [8][10]   历史沿革与长期合作 - 公司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创中国运动员使用本土运动品牌的历史,并连续四届奥运会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赞助商 [10] - 公司长期支持专业运动队,自1991年赞助国家射击队,1992年陪伴国家跳水队,2000年携手国家乒乓球队,这些“金牌梦之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获得18金、5银、4铜 [10] - 创始人李宁先生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三枚金牌,品牌于1990年怀着让中国运动员穿上本国品牌站上领奖台的初心创立 [10]   市场价值与未来展望 - 奥运舞台是稀缺的全球性窗口,其价值远超赛事期间的短暂曝光,是公司专业价值的“放大器”与“跃升载体” [11] - 赛事级别的科技创新将逐步沉淀至大众产品线,实现从赛场到市场的价值转化,构建从国家队装备到大众产品的完整价值链 [13] - 公司旨在将顶尖赛场的能量转化为大众运动的连接,让国家荣耀与每个人的运动时刻紧密相连,使“冠军体验”成为全民可感的生活方式 [5][14]
 三年半亏82亿,显示面板龙头和辉光电冲刺“A+H”
 钛媒体APP· 2025-10-27 17:15
 公司上市进程 - 公司于10月2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并于10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A+H"双重上市 [1] - 公司曾于2021年5月在A股科创板上市,若此次赴港成功,将与TCL电子、京东方精电等显示面板企业在港股市场相聚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的企业,产品具备高刷新率、高亮度、广色域、低功耗和轻薄等优势 [2] - 公司产品覆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车载显示等领域,客户包括荣耀、传音、步步高、吉利和上汽等 [2] - 2025年上半年,平板/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两大业务收入合计占比达82.8% [4] - 2024年,公司在平板/笔记本AMOLED显示面板销售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4] - 车载显示及新兴应用业务收入规模较小,对公司整体收入贡献有限 [5] - 以2024年销售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供应商 [13]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波动较大,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1.91亿元、30.38亿元和49.58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95亿元有所增长 [7] - 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及8.4亿元,累计亏损约82亿元 [8][9]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损分别为10.18亿元、23.83亿元和15.32亿元 [8]   客户集中度与负债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达82.3%,其中前三大客户均来自消费电子领域 [6] - 消费电子行业疲软对公司业绩冲击显著,例如2023年平板和智能手机市场消费疲软导致公司收入增长大幅放缓 [6][7]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攀升至172.02亿元,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6.9%,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 [10] - 高额利息支出拖累盈利,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计息借款利息分别达6.95亿元和2.37亿元,均远高于同期销售及营销费用、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的总和 [10]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279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5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9% [11] - 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售价更高,附加值和毛利率更具优势 [13] - 公司平板/笔记本面板销售额显著增长,2023年至2024年增幅超过180%,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同期增幅超过80% [13] - 公司车载及航空面板销售额2023年至2024年增幅超过200%,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同期增幅超过80% [13] - 公司秉持"中小尺寸筑基、中大尺寸跃升"的经营战略,正与多个国际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部分已实现量产出货 [13][14] - 公司计划将赴港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第6代AMOLED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和新型AMOLED显示面板产品研发,大尺寸AMOLED面板是核心方向 [14]
 天猫精灵前总裁彭超再创业,瞄准运动可穿戴与智能体融合|融资首发
 钛媒体APP· 2025-10-27 17:00
天猫精灵前总裁彭超 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天猫精灵总裁彭超再次出发。新公司名为云玦科技,首款产品将聚焦"运动可 穿戴硬件设备 + Agent智能体"的融合形态。 彭超是中国智能硬件领域的老兵,拥有超过14年的产品经验。2021年加入阿里巴巴后,他主导将达摩院 大模型引入天猫精灵,并牵头组建集团一级业务公司智能互联事业群,让AI真正走向家庭与终端用 户。在此之前,他曾先后担任华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高管、华为消费者业务印度地区部总裁。在负责荣 耀手机全球电商业务期间,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全球线上份额第一;而在印度任职期间,他组建了华为海 外唯一一个集"产品定义—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区域公司,探索了完整的出海商业闭环。 与彭超联合创业的,是来自人工智能学术界的代表人物齐炜祯。他曾任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模型博 士培养方向导师,拥有微软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背景。研究方向聚焦自然语言生成与预训 练模型,在NLP顶会发表论文十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2300次。他主导研发的ProphetNet及BANG模型 已成功部署于必应广告推荐系统多个国家市场,显著提升了广告营收,并被京东研究院、三星研究院等 采用。 早 ...
 小米前副总裁创业AI影像硬件,获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融资首发
 钛媒体APP· 2025-10-27 16:59
2024年11月,马骥正式离开小米。不到半年后,他创立了光启之境,目标是打造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的 AI智能影像硬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创作门槛,让普通用户无需理解复杂参数或进行后期处理, 也能轻松拍出风格化、高质量的影像内容。 "光启之境"创始人马骥 小米集团前副总裁马骥的创业项目"光启之境"完成2亿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鼎晖 VGC、顺为资本联合领投,正轩资本、同歌创投、敦鸿资产、英诺天使等多家机构跟投,深渡资本担 任独家财务顾问。 马骥在小米工作11年,历任MIUI系统负责人、互联网业务部总经理、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等职,是公 司早期成长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他被业界视为一位"能打硬仗"的实干型管理者。"在小米的11年 里,我'创业'过不止一次。"马骥坦言,这些经历为他积累了宝贵的从0到1经验,也让他更加清楚创业 真正的挑战。 在智能手机拍照能力已高度成熟的今天,马骥认为,"用户缺的不是设备,而是创作能力。"他进一步解 释:"AI的价值,不只是记录世界,而是帮助人思考,帮助用户更好地表达美感。如今绝大多数摄影设 备解决的仍是'记录'的问题,但真正的创作环节依然复杂。要想让用户不费力地获得好看 ...
 AI+AR眼镜显示核心:微显和光学模组的技术和市场演进 | 钛资本研究院
 钛媒体APP· 2025-10-27 15:44
张宇宁是偏振体全息(PVG)光波导AR显示技术的主要发明人和产业化引领者,国际著名显示技术专 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欧盟框架计划国际引进人才项目等,曾任飞利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在显示画质视觉感知模型、低功耗无滤色片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与飞利浦、三星、华 为、京东方、华星光电、海信、VIVO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均有深入合作,现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显示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是钛资本人工智能组负责人吴亚力,同时关注AIoT、半导体。以下为分享实录: 文 | 钛资本研究院 随着AI 与光学技术的突破,AR 眼镜正加速从产品迭代走向消费市场,AI+AR眼镜以"无感交互+空间计 算"重新定义人机共生,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入口的核心载体,而微显示与光学模组作为显示功能的核 心,直接决定设备体验与产业落地速度。当前"显示 + AI + 生态"的融合趋势,对二者提出了轻量化、 高亮度、低功耗的严苛要求,其技术突破与协同演进成为破解行业瓶颈的关键。 XR产业发展全貌是怎样的?不同技术路线的微显示屏和光波导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产业化进展如何,未 来将会怎样演进、突破和颠覆?什么样的微显示屏和光 ...
 Z世代AI宣言:00后如何用技术守护文化、破解脑科学、管理情绪与反思战争|NEX-T Summit 2025
 钛媒体APP· 2025-10-27 13:40
 峰会概况 - 首届硅谷未来峰会NEX-T Summit 2025于美西时间9月27-28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主题为“New Era of X-Tech” [3] - 峰会汇聚了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投资人、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 [3] - 峰会特设青年理事会,旨在启迪亚裔新生代领导力,吸引全球顶尖高校、中学与创新机构的青年代表 [3]   AI在文化保护与教育普惠领域的应用 - 有初创项目结合AI与动作捕捉技术,记录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人的制作流程,系统已收集刺绣、陶艺等纹样符号并编程录入 [6] - 该项目将技术整合到缝纫机,用户输入需求后机器可自动匹配符合特定少数民族逻辑矩阵的纹样 [6] - 有项目正推进服务农村地区学生的AI教学系统,通过整合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造“AI教师”,以解决优质师资匮乏问题 [6] - 有非营利组织推出“AI扫盲平台”,通过自适应阅读与AI写作辅导帮助贫困儿童学习,旨在弥合AI教育鸿沟 [13]   AI在科学研究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利用深度学习等AI模型识别大脑信号中的疾病模式,例如通过AI自动识别并分类斑马鱼的“焦虑状态” [11] - 利用患者数据开发AI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风险与发展路径 [12] -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利用AI构建“人体数字孪生模型”,为非侵入性预测疾病提供可能 [14]   AI对行业与技能需求的影响 - 行业正进入“AI辅助编程”时代,但需清楚地指导AI方向,例如软件调试中需凭直觉判断问题再让AI针对性扫描 [8] - AI的“人才虹吸效应”可能削弱基础科学领域,解决方案在于推行“整合式学习”,培养兼具科学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2][13] - 年轻人需具备的核心技能包括哲学思辨以找到人生价值,以及情绪管理以应对压力与焦虑 [9][17]   新生代对AI发展的观点与担忧 - 对AI的担忧包括可能加剧数字鸿沟、影响人类真实记忆与思考过程、导致传统科学领域人才流失、以及AI与基因工程结合的伦理争议 [6][13] - 在AI生成内容方面,存在分辨AI生成与人类撰写内容的难题,这对医疗报告、投资报告等领域至关重要 [10] - 对于AI是否会发展出超越人类大脑的通用智能,四位嘉宾中有三位认为“会”,一位认为“不会” [7][10][14][17]
 从“项目交付”到“价值交付”,AI步入“工业化”时代 | ToB产业观察
 钛媒体APP· 2025-10-27 12:17
 AI发展阶段的转变 - AI领域从“手工作坊”走向工业化仅花费不到3年时间,远快于西方国家近200年和中国70余年的传统工业化进程 [2] - AI落地重点已从“项目交付”转变为“价值交付”,行业共识是下一轮AI卖的不是工具而是收益 [2] - 国家层面推动AI价值落地,国务院提出三阶段发展目标:2027年AI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且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普及率提升至90%以上,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 [2]   国内外AI发展路径差异 - 国际AI发展更侧重基础理论研究、算力优势及金融属性来驱动整体发展 [3][4] - 中国凭借工业全品类、统一大市场及政策连续性,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依靠场景和应用取胜,如移动支付和健康码的成功实践 [3] - 中国企业无需在基础大模型上与OpenAI等巨头直接抗衡,应聚焦将基础模型能力与庞大垂直行业场景结合,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 [4]   AI落地面临的挑战 - AI应用落地存在三大核心问题:开发周期过长、投入成本过高、模型质量在实际业务中成效过低 [6] - 效率方面,传统政务问答模型需5名工程师耗时近一个月进行数据标注,模型制造周期长达90人天且质量依赖工程师经验 [6] - 成本方面,企业需单独采购算力、组建团队和搭建平台,导致单个模型成本高达数千万,全球AI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增长45%但商业化落地率不足30% [6] - 模型质量方面,问题源于模型选型与业务需求不匹配及模型幻觉,企业内有效训练数据占比普遍低于10%,80%的AI项目因数据孤岛、指标混乱等问题卡在落地环节 [7][8]   AI工业化解决方案 - 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实现标准化生产,采用“九大单元”架构覆盖从数据准备到集成交付的全流程,将模型生产拆解为可复制模块 [9] - 数据车间通过11道工序和60套工具对数据进行清洗、合成和扩容,基于可信数据空间进行最小化授权和脱敏处理,确保数据安全 [9] - 模型车间基于高质量数据对模型进行调优训练,实现从“数据输入”到“模型输出”的标准化转化 [10] - 模型工厂模式将平均制造周期从90人天压缩至20人天,效率提升75%,全球已有4个模型工厂投入运营,第5个即将投产 [10]   企业AI应用战略重点 - 企业AI投入从追求技术先进性转向追求可量化的商业价值,技术需为企业带来新增长或节省开支才有意义 [7] - 在AI步入Agent时代,企业应尽快将Agent与业务场景结合创造价值,而非盲目追求技术迭代 [11] - 模型交付不是终点而是服务起点,AI工业化革命正从工具提供转向价值交付,开启人人可享的智能新时代 [12]
 扎克伯格的AI突围战:裁员与挖人的背后,Meta的破局之道
 钛媒体APP· 2025-10-27 12:03
 文章核心观点 - Meta在AI领域采取裁员与高薪挖人并举的矛盾策略,旨在纠正过往战略失误并加速向实战化转型,以应对OpenAI和DeepSeek的竞争压力 [1][2][7]   Meta的AI战略调整 - 公司于10月底裁减AI部门600人,但同时以2亿美元天价挖角苹果AI负责人,并豪掷148亿美元招安Scale AI创始人亚历山大·王 [1][2] - 战略核心转向新组建的TBD Lab,该部门囊括OpenAI的GPT-4核心架构师及谷歌、苹果的顶尖人才,薪酬远超其他团队,并逆势扩张 [2] - 此次调整缩减了FAIR等三个部门,被解读为对低效架构的清算和“聚焦实战、放弃空想”的转型信号 [2]   Llama 4模型表现与问题 - 官方宣称Llama 4 Maverick在大模型竞技场排名第二,推理和编码能力比肩DeepSeek-V3且参数仅为后者一半,Behemoth版本号称超越GPT-4.5 [1] - 开发者实测显示其在KCORES编程基准测试中表现欠佳,aider多语言编码得分仅16%,远低于GPT-4o和DeepSeek-V3 [1] - 模型暴露出“榜单领先、实战拉胯”的分裂,在专业领域推理精度上与DeepSeek-V3存在明显代差,多模态协同与现实场景适配性落后顶尖模型1-2年 [2]   战略失误根源与纠偏 - 公司AI研发方向曾因DeepSeek崛起引发内部恐慌而摇摆不定,“外行管内行”的管理层错位拖累了Llama 4表现 [3] - 通过引入外部高管和核心人才,公司完成了AI部门的权力重组,试图以“鲶鱼效应”激活团队活力 [3]   投资布局与生态构建 - 收购Scale AI不仅为获取数据标注能力,更是瞄准其在自动驾驶、政府项目等领域的资源,为Llama模型构建更广阔的落地场景 [4] - 公司采取“模型+数据+场景”的三维布局,与OpenAI专注技术突破和DeepSeek深耕开源赛道的策略形成差异化竞争 [4]   AI业务前景预判 - 短期看,Llama 4的“刷榜争议”将加速行业评测体系升级,公司可能在2026年初推出优化版本以弥补编程与推理短板 [5] - 中期而言,TBD Lab的“混合专家架构+超长上下文”技术路线有望使Llama系列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与微软Azure、谷歌Cloud形成三足鼎立 [5] - 长期来看,随着元宇宙与AI技术深度融合,公司可能成为首个实现“虚拟交互+智能决策”的科技巨头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