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
搜索文档
芯片价格一天暴涨8%!神秘买家大扫货!厂商暴赚!
是说芯语· 2025-06-18 13:29
DDR4价格暴涨现象 - DDR4现货价单日暴涨近8%,其中8Gb(1Gx8)3200型号均价达3.775美元(+7.8%),8Gb(512Mx16)3200型号均价3.824美元(+7.99%),16Gb(1Gx16)3200型号均价8.2美元(+7.9%)[2] - 6月仅半个月内,8Gb(1Gx8)3200型号从2.73美元涨至3.775美元(+38.27%),本季累计涨幅达1.32倍;16Gb(1Gx16)3200型号从6.1美元涨至8.2美元(+34.42%),本季累计涨幅1.07倍[3][4] - 当前DDR4报价已超过DDR5形成“价格倒挂”,并回升至2022年首季水平,当时南亚科毛利率达43.9%,华邦毛利率达48.6%[5][6] 行业供需动态 - 三星、美光等大厂逐步停产DDR4转向DDR5和HBM高阶市场,导致DDR4产能锐减[2] - 工控等领域因板卡设计不易更换,对DDR4需求刚性,叠加停产预期引发抢购潮[7] - 台厂南亚科罕见加码DDR4旧世代产能扩充,打破行业向新世代升级惯例[7] 公司受益情况 - 南亚科DDR3+DDR4占营收80%,其DDR4产品获模块厂验证,库存加速去化,有望在第四季转亏为盈[7][8] - 钰创、晶豪科等内存IC设计厂已接获客户订单,营运将随DDR4价量齐升而改善[9]
信息量有点大:机架级别的ASIC来了…...
是说芯语· 2025-06-18 08:35
Meta MTIA芯片规划 - Meta计划推出三代MTIA芯片:V1(2025年底-2026年初)采用博通设计/广达制造,16计算刀片+6交换刀片垂直插入背板,混合液冷/风冷架构 [3] - V1.5(2026年中期)中介层尺寸翻倍超5个光罩,计算能力接近NVIDIA Rubin GPU,PCB达40层 [4] - V2(2027年)拟采用更大CoWoS封装,功率系统超170KW,需液冷到液冷散热 [4] 出货量目标与产能瓶颈 - 2025-2026年V1/V1.5合计目标出货100-150万片,其中V1.5占比更高但2026年CoWoS晶圆产能仅支持30-40K片 [5] - 2026年AI ASIC出货量可能首超GPGPU,当前谷歌TPU+AWS Trainium 2出货量已达NVIDIA GPU的40-60% [6][7] ASIC与GPGPU技术差异 - ASIC通过多芯片并联+高速PCB走线补偿性能:MTIA V1.5集成36颗ASIC,PCB需承载224Gbps DAC线(NVLink 4的2倍) [11][12] - 热管理要求更高:MTIA V2单芯片4kw功率密度达B200的143%,需高导热率CCL材料(>1.5 W/mK)及40层PCB结构 [12] - 封装复杂度显著提升:V1.5封装尺寸5倍光罩超Blackwell的3.3倍,微孔加工精度需提升50% [12] 产业链价值重构 - ASIC PCB市场2025-2026年CAGR超100%,理论存在4倍增长空间 [16] - 沪电股份为Meta MTIA供应40层PCB/M8混合CCL,224G PAM4信号损耗控制技术被低估 [17][18] - 高端PCB厂商绑定大客户是关键逻辑,胜宏/生益/沪电需加速扩产 [19] 行业竞争格局 - NVIDIA当前占据AI服务器市场80%以上价值份额,ASIC仅占8-11%但增速更快 [6] - 大厂采用ASIC虽BOM成本更高,但定制化设计可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供应商价值 [9] - NVIDIA CEO认为多数ASIC项目将因量产BOM/商业价值不足而取消 [10]
TP-LINK芯片部门裁员另样解读
是说芯语· 2025-06-17 23:19
行业趋势分析 - 系统厂商自研芯片热潮消退 曾经因供应链紧张而涌现的自研芯片项目和团队 现在普遍被认为不划算 [1] - 半导体行业就业稳定性下降 外企频繁裁员或撤出中国 国企和上市公司也面临退市亏损和裁员问题 [1] - EDA行业稳定性被打破 行业禁令导致原本被认为最稳定的EDA公司也面临不确定性 [2] 技术人才发展 - 技术经验贬值明显 知识获取门槛降低导致老员工积累的独门技术价值下降 [2] - AI技术加速知识贬值 AI爆发使得知识获取成本趋近于零 进一步稀释老技术人的经验价值 [2] - 人脉和沟通能力重要性上升 技术护城河降低的背景下 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成为核心竞争力 [2] 职业发展建议 - 需要建立人脉网络 通过真诚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职业关系 而非短期投机 [3] - 保持对流行趋势的敏感度 远离年轻人会导致商业嗅觉迟钝 [4] - 适应变化比追求稳定更重要 保持好奇心和持续学习能力是关键 [5] 行业教育变化 - IC培训行业经历红利期 前几年IC培训班曾受益于行业热潮 [2] - 知识传播方式改变 自媒体和培训班使专业知识获取更便捷 项目经验价值被削弱 [2]
这家“大芯片”要上市!
是说芯语· 2025-06-17 19:16
兆芯IPO申请 - 公司正式提交科创板IPO申请 拟募集资金41 69亿元 发行股份不超过38 286 7700万股 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12 704 2781万股 [1] - 募集资金将投向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 加快研发服务器处理器KH-50000 完善自主CPU产业生态与国产供应链建设 [1] - 公司是继海光信息 龙芯中科之后第三家冲刺资本市场的国产CPU龙头企业 标志着国产X86处理器阵营在自主可控与市场化竞争中迈出关键一步 [1] 国产CPU行业格局 - 国内CPU架构差异主要体现在技术路线 授权模式 生态兼容性和应用场景四个维度 形成X86 ARM 自研架构三足鼎立格局 [2] - X86架构由英特尔和AMD主导 是全球PC和服务器市场的主流选择 国内X86阵营以兆芯和海光信息为代表 兆芯侧重桌面市场 海光聚焦服务器领域 [2] - ARM架构以低功耗和高集成度见长 是移动端的主流选择 国内代表厂商为华为鲲鹏和飞腾 但两者均面临架构授权风险 [2] - 自研架构代表厂商为龙芯中科和申威 彻底摆脱外部授权依赖 但需从头构建生态体系 龙芯通过自研+转译平衡安全与兼容 申威专注超算等硬核场景 [3] 行业未来展望 - X86仍是主流 凭借成熟的生态和96%的服务器市场份额 兆芯和海光将继续主导国产替代进程 [4] - 鲲鹏和飞腾可能通过自研指令集减少对ARM的依赖 同时拓展边缘计算等新场景 [4] - 龙芯计划2025年走向开放市场 2030年进军国际 目标与X86 ARM形成三足鼎立 申威则在超算和工业领域构建技术壁垒 [4] - 技术迭代速度 生态兼容性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将成为决定竞争格局的核心变量 [4]
韦尔股份正式更名
是说芯语· 2025-06-17 10:34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名称由"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同步更改为"OmniVision Integrated Circuits Group, Inc" [1] - 变更经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及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已完成工商登记手续 [1] - 公司注册资本12.14亿元,成立日期2007年5月15日,更名不影响原有债权债务及法律文件效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64.72亿元,归母净利润8.66亿元 [2] 行业动态 - 公司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 [3]
长鑫存储严正声明
是说芯语· 2025-06-16 23:27
招聘诈骗警示 - 公司发现有人假借其名义进行招聘诈骗 [1] - 官方招聘信息仅通过长鑫存储官网、招聘官网、各官方账号及合作第三方平台发布 [1] - 招聘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不要求下载软件或点击相关链接 [1] - 提醒应聘者警惕诈骗行为,遇骗需保留证据并报警 [1] - 公司将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 [1] 行业合作与宣传 - 公司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 [2] - 提供投稿及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2]
最新:CETC15所被列入军队采购暂停名单
是说芯语· 2025-06-16 22:37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1] - 产品覆盖军用与民用两大领域 [2] 军用领域核心产品 -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特殊用途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如为航天测控、军事指挥自动化等系统配套的嵌入式计算机设备,包括DJS-180系列机、NCI-2000系列机及AP数组处理机 [2] - 大型军事信息系统:开发军事指挥控制系统、战场环境保障系统等,参与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等国家级项目的测控系统建设 [2] - 军用软件与平台:提供军用共性软件、仿真训练系统等,军用飞行模拟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并出口至多个国家 [3] - 嵌入式计算机与加固设备:生产抗恶劣环境的嵌入式计算机、加固服务器(如CETC TJ-A422系列服务器)及通信设备,应用于车载、舰载、机载等移动作战平台 [3] - 网络安全设备:提供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产品,近期中标某业务应用系统防火墙采购项目 [3] 民用领域主要产品 - 信息系统集成与行业解决方案 [4] - 金融电子化:参与"金卡工程",提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支付清算平台等 [5] - 电子政务:开发政府办公自动化、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6] - 能源与工业:电厂电网监测、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7] - 公共安全:安防监控系统(如网络视频服务器、视频解码器),覆盖交通、园区等场景 [8] - 参与机载气象雷达、低空航行系统等研发,为低空经济提供飞行服务保障设备 [9] 技术服务与制造能力 - 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提供分布式计算、云计算平台及数据处理分析解决方案,应用于公安、卫星情报等领域 [12] - 集成电路与核心元器件:生产微处理器、FPGA、抗辐加固电路等,满足高可靠电子设备需求 [12] - 印制电路板与精密制造:具备PCB设计、电子装配、精密机加工等能力 [13] - 系统测评与运维:提供信息系统测评、运维服务,保障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13] 典型应用案例 - 国防领域: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测控设备 [13] - 民用领域:参与北京市政信息化建设、金融行业核心系统搭建 [13] - 国际市场:军用飞行模拟器出口至亚非拉国家,安防产品进入民用市场 [13] 公司负面事件 - 在项目编号为2023-VQ01-F1053的采购项目中存在资料被人套用、管理不善问题 [1] - 2024年8月5日被某部物资供应处给予书面警告 [1] - 自2025年06月15日起暂停其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1]
重磅:紫光、太极股份因串通投标被列入全军采购失信名单
是说芯语· 2025-06-16 22:02
公司违规事件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和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因涉嫌串通投标被暂停参与军队采购活动 [1] - 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在项目编号2023-JY01-W1098采购活动中存在违规失信行为 [1] - 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自2025年06月10日起被暂停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1] - 北京太极法定代表人陈轮控股或管理的其他企业及授权代表倪xx在暂停期内不得参与军队采购活动 [1]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在项目编号2023-JY01-W1098采购活动中存在违规失信行为 [1]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自2025年06月10日起被暂停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1] - 紫光软件法定代表人李翔宇控股或管理的其他企业及授权代表刘xx在暂停期内不得参与军队采购活动 [1] 行业动态 - 文章转自数智荟说平台,涉及中国IC独角兽联盟相关信息 [2] - 平台提供投稿及商务合作渠道,联系方式为微信dolphinjetta [2]
芯片公司,130万薪酬抢人!
是说芯语· 2025-06-16 21:50
英伟达设立中国台湾总部及人才招募计划 - 英伟达计划将中国台湾总部设立于台北北士科,并大规模招募AI与芯片设计人才,年薪高达55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4万元),薪资水平接近台积电与联发科等本土科技巨头 [1] - 公司CEO黄仁勋亲自说明选址原因,称北士科地段极具吸引力且腹地大小完美,总部外观复刻硅谷总部的太空星际战舰外型 [1] - 黄仁勋以"新产品发布"形式公布总部选址,视频中星舰从外太空飞至台北市落脚,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 中国台湾科技人才市场现状 - 调查显示,42.01%的企业预期未来2-3年AI人力需求将增加(大幅增加22.66%+小幅增加18.35%),而20.13%企业认为需求会减少,20.32%表示不确定 [1] - 中国台湾科技业面临人才荒,外商直接在当地设点并提供优渥条件揽才,加剧企业竞争压力 [2] - 研究机构建议从高中阶段布局人才培育,企业需调整留才策略,除加薪外应提供职涯规划、工作愿景和完整福利制度 [2] 中国台湾在AI产业链的角色与发展方向 - 全球AI产业链中中国台湾将扮演重要角色,但AI发展需延伸至法律、商业、政策与伦理等应用层面 [2] - 行业人士指出AI市场规模扩张依赖"软件"与"跨领域整合"能力,文科学生通过AI素养训练可成为"既懂AI又懂人文"的复合型人才 [2] - 黄仁勋强调中国台湾优秀工程师数量增长是设立总部的重要原因,并透露与地方政府达成"黄金地段"交易 [2]
吃定你们了!Arm公司强袭下游芯片厂商腹地
是说芯语· 2025-06-16 19:29
Arm公司战略调整 - Arm计划向客户提供自研芯片,直接进入芯片设计领域,对下游合作伙伴形成商业威慑 [1] - 公司近期将授权费率提高3倍,同时通过"一代一买"机制强化对客户的控制,增加客户转换成本 [2] - 首款定制芯片已为Meta设计,但可能引发与现有客户的竞争关系,前五大客户贡献56%收入,存在合作终止风险 [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高通联合4家科技巨头尝试开发替代技术并提起诉讼,但未能动摇Arm的垄断地位 [2] - RISC-V架构凭借开源特性成为潜在替代方案,阿里玄铁RISC-V处理器出货量超40亿颗,生态建设取得进展 [6][7] - 国产厂商如华为已开始布局RISC-V路线,寻求突破Arm的技术封锁 [6] 中国市场动态 - Arm中国贡献公司17%营收和近一半专利费收入,中国市场依赖度高 [4] - 华为、中兴等曾遭授权断供,导致产品迭代危机,国产厂商被迫使用落后版本设计芯片 [4] - 部分国产厂商通过加价购买或局部授权等隐蔽方式获取新版技术,但代价高昂 [4][5] 商业模式争议 - Arm的授权模式被指通过限制客户自主创新能力来强化市场控制力 [6] - "一代一买"机制导致客户持续投入后难以脱离,形成深度绑定 [2][4] - 公司战略从IP授权扩展到终端芯片设计,直接与客户争夺市场利益 [1][3] 技术替代趋势 - RISC-V架构在嵌入式等场景应用成熟,生态扩张加速,成为对抗Arm封闭体系的重要力量 [6][7] - 信创领域对"安全可控"的需求推动国产厂商寻求非Arm技术路线 [6] - 行业预计随着更多厂商转向替代架构,Arm的市场主导地位可能被削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