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圈
icon
搜索文档
从港股机器人概念公司透视产业盈利现状:高速增长背后的分化与曙光
机器人圈· 2025-09-15 18:23
营收表现 - 港股机器人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增速超过25% 反映自动化升级和智能化转型的广泛渗透 [4] - 极智嘉以10.25亿元人民币营收领跑板块 同比增长31.0% 海外收入占比接近80% 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46.2% [5] - 优必选营收6.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5% 教育智能机器人和消费级智能硬件两大业务增速均逼近50% [6] - 越疆科技营收1.5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1% 毛利率47.0%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保持稳健增长 [5][6] - 首程控股营收7.31亿港元 同比增长36.0% 通过产业基金布局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资产融通收入同比增长69% [5][6] 盈利能力 - 极智嘉实现经调整EBITDA盈利1162万元人民币 亏损同比收窄94% 成为港股机器人公司中唯一展现出清晰盈利路径的企业 [8] - 优必选经调整EBITDA亏损3.23亿元人民币 亏损同比收窄17.2% 研发费用居高不下 人形机器人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 [9] - 越疆科技经调整净亏损收窄34.4% 在低营收基数下实现47.0%毛利率 反映出技术溢价和成本控制能力 [11] - 仓储物流等垂直领域企业已进入盈利前夜 而通用型平台企业仍处于长期投入阶段 [12] 战略方向 - 具身智能成为各大企业战略布局的新焦点 机器人正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决策演进 [13][14] - 极智嘉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 发布面向仓储场景的Geek+ Brain大模型 融合机械臂操作技术解决复杂任务 [14] - 优必选聚焦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应用落地 近期斩获2.5亿元订单 创下行业纪录 [14] - 越疆科技推出融合机械臂、人形和六足的具身机器人平台 探索多形态智能体协同作业能力 [14] - 首程控股以产业整合者身份 通过资本纽带连接上下游企业 打造支持具身智能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 [14] 资本动向 - 极智嘉获得多家国际大行买入或增持评级 股价表现坚挺 反映市场对其商业化确定性与盈利拐点的认可 [15] - 优必选获得Infini Capital 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 但腾讯等早期股东选择减持 显示对商业化节奏不确定性的担忧 [15] - 资本市场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甄别 更加关注订单能见度、现金流状况与盈利时间表 [16] 行业展望 - 短期确定性机会在垂直场景 仓储物流机器人企业凭借清晰商业模式和稳定客户订单成为最具投资安全边际的选择 [18] - 中长期成长空间看人形机器人 技术积累与订单突破将决定能否打开万亿级市场天花板 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场景适配成为关键胜负手 [18] - 产业链整合者若能成功培育并整合上下游资源 有望在机器人生态构建中占据独特地位 享受生态红利 [18] - 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兑现的关键窗口期 价值在于交付可复制、可盈利、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0]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9-15 18:23
政策与行业趋势 - 机器人产业正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 工信部等十六部委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的目标 [1] - 人形机器人被认定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2025年将实现批量生产 [1] 行业活动与学术会议 - 2025年9月16-19日在北京大学举办全国青年传感会议 由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等主办 [2] - 2025年9月17-20日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天津国际机床展 [2] - 2025年9月19-20日在安徽工程大学举办第三届安徽省机器人大会暨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论坛 [3] - 2025年9月19-21日在青岛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全国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与创新论坛 [3] - 2025年9月19-21日在广州举办无人系统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由广州市机器人协会主办 [4] - 2025年9月19-21日在武汉工程大学举办第八届机器人系统与应用国际会议 由IEEE等联合主办 [4] - 2025年9月20-22日在江苏南通举办第六届CCF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年会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等主办 [4] - 2025年9月20-2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 [4] - 2025年9月23-2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4] - 2025年9月24-26日在杭州云栖小镇举办云栖大会 由阿里巴巴集团主办 [4] - 2025年9月26日在北京举办"机器人智能感知与人机交互"专题研讨会 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等主办 [5] - 2025年9月26日在上海举办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生态发展高峰论坛 由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等主办 [5] - 2025年9月26-27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湖北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 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 [5] 企业表现与市场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总营收达5821亿元 盈利301亿元 [7] - 行业出现传统巨头与AI新锐竞争格局 2024年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融合带来新机遇 [7] - 越疆科技在港股市场表现突出 实现市值翻三倍 [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价格战 产业进入量产爆发期 [7] 技术发展与创新 - 微纳感知技术正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7] - 人形机器人面临具身智能发展的技术挑战 [7]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 通过模仿松鼠运动智慧实现复杂地形跨越 [7] - 机构智能技术推动"变形金刚"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 [7] - 出现新型机器人装置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可扩展振动式压电机器人和3D打印软机器人手 [7] - 折纸制造技术成功开发出厘米级四足机器人 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被研制 [7]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Uber Eats计划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配送服务 [7] - 五眼联盟推动AI合作法案 国际间加强AI与机器人技术合作 [7]
协作机器人进入价值竞争时代,本土厂商将如何作答?
机器人圈· 2025-09-15 18:2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六轴)整体市场规模约3万台,同比增长28% [1] - 预计2025年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台,增速有望冲刺50% [1] - 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有望突破10万台 [1] 行业竞争格局 - 截至2024年末,全球协作机器人厂商数量约130家,竞争白热化 [1] - 国际巨头如FANUC、ABB、KUKA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拥有完整产品线和解决方案 [1] - 国内企业如越疆、节卡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依托本土优势与快速响应机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2] - 越疆机器人全球生产基地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成为首家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中国机器人企业 [2] - 市场资源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洗牌进程加速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多场景应用 [4] - 核心零部件包括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无框力矩电机等,整体呈现高度国产化特征 [4] - 核心零部件在协作机器人本体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70% [30] 技术进展与创新 核心零部件 - 无框力矩电机因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成为提升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件 [4] - 步科FMK系列无框力矩电机在电机长度、生产工艺上实现全方位优化 [4] - 步科RD系列中空驱动器进一步丰富了模组组合方案 [4] - 核心零部件可从三方面赋能协作机器人:简化结构、提升动态响应、优化功率密度 [7] 精度提升 - 节卡机器人JAKA S系列采用末端内嵌高精度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一体化设计,力控精度达到0.1N级,可承受3000N/300Nm冲击 [8] - 越疆机器人通过自研柔顺力控算法实现动态跟随工件表面变化,确保恒定压力,提升打磨品质和效率 [9] - 捷勃特Hyper Ring®技术实现指定自由度下的高刚性,其他自由度具有柔性控制,支持拖动示教和精确力控运动 [13] 安全感知 - 主流厂商通过电流环、关节力矩传感器、安全皮肤等对外部力觉进行感知,实现碰撞检测 [14] - 越疆SafeSkin可穿戴电子柔性皮肤可检测15cm范围内人体和障碍物,提前预判并在碰撞前停止,人机安全速度提升至1m/s [14] 视觉系统 - 越疆VX500智能相机具备2.5D视觉能力,搭载500万像素高清相机,定位精度高达±0.26mm [17] - 节卡JAKA AL系列本体内嵌10MP像素工业相机,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3mm,视觉数据直通控制总线,用户可零代码调用预置工艺包 [20] AI融合 - 越疆机器人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具备适配VLA等大模型的多模态感知与任务泛化能力 [22] - 捷勃特结合视觉、力觉和仿真技术,打造能够快速上岗并不断学习改进的机器人产品 [24] 应用场景拓展 工业领域 - 汽车、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成为主力战场 [25] - 越疆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拾取、码垛、搬运、上下料、检测、装配、涂胶、焊接、打磨等200余种,服务丰田、奔驰、保时捷、宁德时代、欣旺达、富士康、三星、小米等企业 [26] - 节卡机器人在中国天眼运行维护、汽车水冷板焊接、航空发动机叶片打磨、航天装备部件装配、半导体封测等高端技术场景实现应用突破 [26] - 汽车行业在焊接、涂胶、装配、检测等多个环节应用协作机器人 [27] - 3C电子行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线调整频繁,对协作机器人柔性自动化需求强烈 [27] - 新能源行业特别是锂电池制造对生产环境洁净度、精度和一致性要求极高,协作机器人显示独特价值 [27] - 半导体封测、晶圆处理等环节因高精度、高洁净度需求逐步深化应用协作机器人 [27] 非工业领域 - 医疗、餐饮、教育、新零售快速崛起 [25] - 越疆协作机器人落地智能奶茶咖啡工作站、商超餐饮等场景,服务亚朵酒店、库迪咖啡、机场/口岸等客户 [28] - 医疗健康领域在手术辅助、康复训练、实验室自动化等场景快速扩展,越疆手术机器人应用数量突破200台 [28] 成本挑战与优化 - 精密减速器长期依赖进口,过去进口谐波减速器在协作机器人成本中占比高达40% [30] - 高端减速器市场仍被外资品牌主导,伺服系统性能优化需持续投入研发,无框力矩电机核心材料依赖进口且价格波动大 [30] - 本土零部件制造商与本体厂商需加强合作,通过联合研发攻克高端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31] - 步科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线自动化程度、精细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实现加量不加价 [31] - 行业需跳出单纯拼价格竞争误区,转向价值竞争赛道,关注技术解决场景痛点、服务体系完善和企业长期可持续经营 [31] - 越疆通过全栈技术自研降低核心部件采购成本,缩短客户投资回报周期 [35] 企业差异化竞争 - 节卡机器人构建完备软硬件产品体系,覆盖上百个应用场景,具备±0.02mm微米级重复定位精度和IP68最高防护等级 [32] - 节卡推出人形双臂机器人和JAKA Lumi具身智能平台,构建完整教育体系,自主研发焊接、码垛、机加工艺包及Coboπ示教软件 [32] - 越疆构建0.5~30kg全系列产品矩阵,覆盖15个行业多样化需求,具备±0.02mm重复定位精度 [35]
自主引领破局,智能驱动未来——埃夫特焊接行业创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9-15 18:23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发展历程分为六个阶段:2007-2014年孵化期年产量500台 2015-2019年探索期年产量突破2000台 2020-2022年变革期年产量达6000台 2023-2025年野蛮扩张期年产量飙升至20000台 2026-2028年目标年产量50000台 2029年后目标成为全球第一梯队品牌[6] - 提出"替代进口首选"核心目标 通过品牌向上战略聚焦高要求行业和高门槛工艺场景 构建机器人大树模型加大研发投入 打造一体化生态合作伙伴体系[7] - 已构建核心零部件自主化 产品谱系完整化 全球服务网络化三大竞争壁垒 依托近40项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积累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布局[8] 弧焊技术突破 - 弧焊机器人市场占比从2022年2%提升至6% 通过平台化战略形成5大系列17款型号产品体系 实现最大中空 最强刚性 最快关节速度 全场景覆盖性能突破[12] - 采用基础工艺包+智能升级双轮模式 基础层面实现焊机适配多样化 摆弧形式丰富化 焊接数据开放化 进阶层面通过PDPM全位置电弧跟踪实现动态纠偏 通过多层多道工艺攻克厚板焊接痛点[14] - 新一代焊接示教器算力提升5.4倍 功耗降低60% 重量仅720克 支持三种操作模式 IP65防护等级 实现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飞跃[16] 焊装技术成果 - 实现伺服电机 减速器等核心部件100%国产替代 MTBF达120000小时 通过ProFIsafe安全认证 跻身行业前列[21] - 在汽车焊装领域实现两大突破:国产机器人首次批量应用于四门两盖辊边工艺产线 首次批量应用于铝点焊工艺产线 具备与外资品牌同台竞技实力[23] 软件平台建设 - 全自主软件平台具备自主可控 模块化架构 灵活开放三大优势 硬件到算法实现100%自主 支持C++/C SDK二次开发[26] - 着力打造底层系统Openmind OS与下一代控制系统Ebox 通过墨斗IDE工具构建从工具到平台再到生态的完整链条[26] 应用案例验证 - 与中国铁建重工合作完成3D视觉通讯匹配 激光寻位测试 多层多道功能验证等技术突破 实现自动搬运焊接工作站 1.4mm焊丝厚板焊接 厚板免编程自适应焊接等场景落地[29] - 在汽车领域从2014年12台点焊机器人应用于北汽南非产线 到2025年头部新能源汽车焊装产线批量落地 实现稳定可靠 精度达标 节拍领先表现[30] 产业生态构建 - 与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深化合作 通过机器人焊接竞赛 专题论坛 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动焊接机器人在建筑钢结构 桥梁 管道等场景应用[32] - 与安徽工布智造合作实现操作系统与机器人本体深度融合 通过三维数字模型+AI+空间智能实现非标金属切割 焊接 打磨的柔性制造[34] - 构建开发者生态提供SDK接口与二次开发工具 通过渠道赋能力度加大筛选优质合作伙伴 实现市场宣传+方案构建一体化协同[34]
202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发布!
机器人圈· 2025-09-12 18:05
气候与能源领域创新 - 利用地下岩石热能生产氨以降低化学品生产能耗,减少全球1%-2%的二氧化碳排放[13] - 通过电解槽技术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加热方式,降低化工行业5%的全球碳排放[16] - 开发电化学直接空气捕获设备,无需热能仅用电力和水,单个工厂年捕获50-250吨二氧化碳用于喷气燃料和建筑材料[19][20] - 创建多语言多区域刻板印象数据集SeeGULL,涵盖178个国家20种语言,用于评估AI模型避免有害刻板印象的能力[54][55] - 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制造纤维素纺织品,模仿植物行为替代传统木浆原料,减少时尚行业8%的全球碳排放[25][26] - 在船舶废气处理系统中利用海水和石灰石生成碳酸氢根离子,避免压缩储存二氧化碳的能耗,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入海洋[28][29]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 开发气候预测基础模型ClimaX,利用海量气候模拟和卫星数据预测天气事件,时间跨度从几天到几十年[22][23] - 通过机制可解释性研究分解AI模型内部运作,发布包含400+稀疏自编码器的Gemma Scope工具包提升模型透明度[34][35] - 调整Transformer架构处理图像数据,将像素编码为token序列,应用于ImageGPT和DALL·E系列模型[38] - 构建自主AI代理Manus,能独立完成任务并适应变化,发布一周内吸引200万申请用户,公司估值达5亿美元[41][42] - 整合多媒体信息感知框架,使AI系统从图像音频视频中推断事件因果关系,获DARPA等政府机构采用[44][45] - 开发视频生成模型Sora,采用创新信息片段分解方法生成长达一分钟高清视频,基于Transformer架构优化扩展性[47][48] - 提出Self-RAG框架让模型并行处理数据存储部分,使Meta Llama模型回答准确率提升10%-25%[51][52] - 训练专用小型模型协同优化金融研究工具,精准定位海量文档中的数据点,被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采用[57][58] 生物技术医疗进展 - 开发人工卵巢技术使卵子在实验室成熟,减少IVF激素注射次数,首例试管婴儿于2024年12月在秘鲁诞生[62][63] - 创建长效水凝胶男性避孕产品ADAM,小型试验显示可阻断精子长达两年,计划2023年启动三期临床试验[64][65] - 通过96电极脑机接口实现瘫痪患者操控电子套筒,恢复手部运动能力并玩《吉他英雄》游戏[68] - 优化基因组测序流程,结合牛津纳米孔技术将诊断时间从7周缩短至8小时内,已应用于26名患者[71][72] - 发明芝麻粒大小可降解无线起搏器,通过生物可吸收金属和心脏液体导电,经动物和人类心脏测试[74][75] - 开发DNA损伤追踪技术,使用分子标记传感器解析基因组特定区域,应用于癌症治疗和珊瑚进化研究[77][78] - 发现血脑屏障渗透机制,证实上百种蛋白质可通过受体进入大脑,为靶向药物递送开辟新途径[80][81] 计算与硬件创新 - 采用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案训练自动驾驶系统,仅需500小时训练即可适配新国家交通环境,获日产2027年商用订单[85][86] - 开发专用AI芯片Sohu,处理Transformer计算时吞吐量达英伟达H100的10倍,公司获1.2亿美元融资与台积电合作[88][89] - 发明微型硅基多色激光器替代数据中心铜线,单个"梳子"可取代16个激光器,传输速度与能效显著提升[91][92] - 构建包含527种机器人技能的数据集,通过iPhone采集家务动作视频,被英伟达微软Google用于训练家庭机器人[94][95] - 开发统一人体运动模型,结合跑步机传感器数据和能量消耗分析,推动外骨骼和康复设备发展[101][102] - 评估AI军事应用安全性,发现目标识别程序准确率低至25%,呼吁军方停止使用商业模型[104][105] - 建立政府算法公共数据库,披露72个法国政府项目,包括福利欺诈评估和心脏移植优先级系统[107][108] 材料科学应用 - 使用食品黄色色素使生物组织透明化,小鼠腹部涂抹后内脏器官在几分钟内可见,目标五年内应用于人类医学成像[113][114][115] - 开发智能感知织物直接编织传感器,心率呼吸监测准确率达99%,可制成太空服自动调节压力[117][118] - 改进双光子3D打印技术,通过元透镜阵列将打印速度提升1000倍,并能制造直径一英寸的量子计算机组件[120][121] - 实现核聚变燃料舱大规模生产,传统制造需数月而新工艺可日产量50万个舱体,加速惯性聚变能源发展[121][122]
2025年全国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与关节创新论坛报告清单
机器人圈· 2025-09-12 18:05
行业论坛安排 - 2025年全国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与关节创新论坛将于9月19至21日在青岛举行 由全国减速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 国华智能装备承办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等协办[2] - 论坛包含10场特邀报告 涵盖工业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精密减速器技术 移动协作机器人控制 仿生机器人理论 制造业发展 行星滚柱丝杠关键技术等前沿议题[3] - 报告嘉宾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吉林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 以及国华智能装备 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等企业代表[3]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75家企业总营收达5821亿元 盈利301亿元 传统巨头与AI新锐竞争加剧[5] - 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量产爆发 价格战激烈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变革[5] - 具身智能成为发展重点 孙立宁院士强调微纳感知赋能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分析人形机器人发展挑战 董凯处长研判发展趋势[5] - 国际前沿技术快速突破 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 3D打印软机器人手 折纸制造四足机器人 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等创新成果[5] - 院士专家指出未来方向 潘云鹤谈人工智能行为智能 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成为现实 创新设计依赖六大关键技术[5] 企业表现与市场事件 - 越疆科技在港股市场表现突出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 领跑机器人赛道[5] - 机器人概念股出现首例退市案例 引发市场关注[5] - 产业生态建设加速 全国减速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关节模组标准制定与共识凝聚[3] -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Uber Eats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配送服务 体现商业化落地进展[5]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9-12 18:05
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 具身智能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 实现高效人机协同 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2] - 2025上半年国内融资额突破230亿元 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布局 在工业、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潜力巨大 [2] - 机电一体化构成具身智能的"物理基座" 承担物理载体的"骨骼与神经"功能 具身智能赋予系统认知能力的"大脑与感知"核心 推动工业智能、机器人技术从自动化执行向自主化决策跃迁 [3] 协会基本情况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由机械电子工业部于1989年9月发起成立 是从事自动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国家4A级社会组织 [4] - 协会党的领导机关是中央社会工作部 行业管理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4] 分会宗旨与定位 - 分会将成为第一个"中字头"、"国字号"的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具身智能全国性行业组织 [5] - 发挥政府与行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重点围绕促进技术研究、规范行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制定技术标准等主要工作任务 [6] - 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 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6] 会员征集范围 - 上游零部件、软件企业:从事具身智能"大脑"、"小脑"、操作系统、软件算法、芯片 电机、丝杠、微型伺服、传感器、控制器、机器视觉、电子皮肤、材料、灵巧手、肢体、动力电源、轴承等领域企业 [7] - 中游本体与集成企业:从事具身智能整机研发、制造与集成应用相关企业 [8] - 下游终端用户企业:工业制造、智能仓储、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科学研究、安防巡逻、特种服务、危险环境 物流与零售 无人驾驶等领域用户企业 [8] - 科研院所与高校:从事具身智能"整机""大脑""小脑""关键部件"软硬件研究的单位 设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自动化等专业的高等院校 [9] - 第三方服务机构:社会组织、金融机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知识产权服务、保险机构、专业媒体等机构 [10] 会员申请条件 - 具备中国独立法人资格 [11] -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诚信经营 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新成立企业不受此条限制) [12] - 自愿加入协会 拥护协会章程 遵守有关规定 认同组织理念 履行会员义务 正当行使会员权利 [13] 工作程序 - 需填写理事单位推荐表和会员单位登记表 提供三证合一的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于2025年9月30日前快递至秘书处并发送电子版文件 [14] - 协会秘书处及分会筹备组对申请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完成会员单位登记审核 [15] - 召开具身智能分会成立大会 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理事会领导班子 成立细分工作组和专家组 [16]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公布!32个项目入围
机器人圈· 2025-09-12 18:05
政策试点项目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联合公布32个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项目 旨在推动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2][3] - 试点项目覆盖情感陪护 康复支持 生活照料 移乘转运 辅助行走 二便护理及助浴 健康管理 智慧环境 护理协作 多场景应用等10个产品分类[6][7] - 项目牵头单位包括杭州余杭区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上海归墟机器人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 森丽康科技 北京大艾机器人等企业[6][7] - 参与单位涵盖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及泰康之家 京东科技等产业方[6][7] - 政策要求各地工信和民政部门在科技创新 供需对接 公共服务 宣传推广方面提供支持[2][3] 行业市场数据 - 机器人行业75家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总营收达5821亿元 盈利301亿元[9] - 行业面临价格战与量产爆发 人形机器人领域竞争加剧[10] - 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 但机器人与AI融合带来新机遇[10]
清宝机器人、灵足时代、主线科技获资本亲睐,斩获新一轮融资
机器人圈· 2025-09-11 18:08
清宝机器人融资与技术进展 - 2025年8月完成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 由浙江德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领投 宝山技术跟投 5个月内实现两轮融资闭环[2] - 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 新增落地项目超过60个 覆盖所有核心一线城市和重点行业场景[5] - 在文旅导览领域开展接待服务与人机互动内容演绎 医疗陪护场景中试点应用以缓解患者情绪[7] 清宝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 - 头部19自由度微表情系统 支持语音驱动生成高拟真情绪化表情 实现情感共鸣[9] - 独创FOC算法与柔性关节执行器技术 实现接近人类自然姿态的流畅动作 双足行走系统支持多地形自主导航[9] - 成长型AI大模型具备从环境中学习并自主优化服务流程的能力 延长产品生命周期[9] 清宝机器人商业化应用 - 在商用服务领域参与高频次接待、引导、信息讲解 提升品牌识别度与用户参与感[10] - 在B端应用中为多任务模拟和数据采集提供智能交互支持 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自动化测试[10] 灵足时代融资与业务发展 - 完成Pre-A&Pre-A+连续两轮数千万元融资 Pre-A轮由红杉种子领投 Pre-A+轮由弘晖独家投资[11] - 产品包括RobStride旗舰系列标准一体化关节模组(1.5N.m-120N.m) 即将发布EduLite开发者系列[12] - 成立一年半推出7款大规模量产一体化关节模组 面向全球26个国家出货超过5万台[12] 灵足时代市场表现与规划 - 2025年确定交付订单增长 预计订单额年底达过亿元 出海订单约合近千万人民币[13] - 与国内具身智能和外骨骼行业头部合作伙伴确定交付订单达数千万元[13] - 计划通过研发争取技术领先 建立完整用户生态形成综合壁垒[13] 主线科技融资与战略布局 - 完成数亿元融资 由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国投创益等联合投资 推动核心产品规模化[16] - 专注于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累计交付并运营近千台套智能卡车及智能运输解决方案[18] - 智能运输里程累计近亿公里 与天津港、宁波舟山港等数十个物流枢纽达成商业化合作[18] 主线科技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重点攻关世界模型技术 打造自动驾驶领域的"阿尔法Go"[20] - 提出AiTrucker人工智能虚拟司机到Trunk CAFC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货运编队的技术进化路径[20] - Trunk CAFC方案使车队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0% 节能效果提升18% 减碳效益达22%[21]
“深空经济”十大产业方向发布
机器人圈· 2025-09-11 18:08
深空经济产业框架 - 深空经济定义为支撑深空探测活动的新兴经济业态 涵盖技术研发 产品制造 设施建造 科学探索 资源开发 运营支持及应用服务 具有前沿性 稀有性 探索性和多元性特征 [3] - 深空探测实验室首次系统提出十大产业方向 包括深空资源开发 深空互联网 深空能源 深空生物 深空运输 深空智能 深空建造 深空旅游 深空安全及深空文化 [3] - 全球深空经济规模预计在2040年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3] 深空经济发展阶段 - 中国深空探测正从技术突破与科学探索阶段转向经济赋能与产业驱动新阶段 [4] - 深空经济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具有拉动航天产业升级 培育创新动能及重塑空间格局的作用 [4] - 深空探测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 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 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 [4] 机器人行业财务表现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总营收达5821亿元 盈利301亿元 [6] - 行业面临业绩普遍承压局面 但机器人与AI技术融合带来新发展机遇 [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趋势 同时伴随价格竞争与产业重构 [6] 机器人技术进展与研究方向 - 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方向 涉及微纳感知 人形机器人智能挑战及发展趋势研判 [6] - 技术突破包括仿生机器人复杂地形适应 螳螂虾仿真机器人 振动式压电机器人及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创新 [6] - 机构智能与变形金刚式机器人设计被列为未来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发展采用行为智能与产品智能双驱动模型 [6] 企业动态与市场事件 - 越疆科技在港股机器人赛道实现市值翻三倍 领跑行业 [6] - 机器人概念股出现首例退市案例 引发市场关注 [6] - Uber Eats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配送服务 拓展商业化应用场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