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中国现房销售进入倒计时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9:48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政策研究 - 多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政策 包含大力推行现房销售和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两方面内容 [2] - 现房销售政策拟对新政策发布后获取土地的项目实行现房销售 对新政策发布前获取土地的项目将预售节点改为项目封顶 并给予缓冲空间 是否办理施工许可证可能是重要节点 [2] - 预售资金监管政策拟以项目为单位监管资金 每个项目成立独立法人公司 开发贷须确定主办行 预售监管资金全额进监管账户 划出需提供担保或保险 [2] - 房地产企业须用自有资金获取土地并全额缴纳土地出让金 房屋预售款优先偿还银行贷款 项目竣工后才能抽调到集团 [2] 政策进展与行业反馈 - 多名相关部委和地方住建系统人士确认上述消息 但方案尚未最终敲定 [3] - 4月已有城市召开政策吹风会 与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座谈 [3] - 头部房企人士表示政策双管齐下将加大开发商现金流压力 呼吁出台配套金融支持政策 [3]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表示近期将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 [3] 其他行业动态 - 安踏近期完成收购狼爪 正在推进重要战略 [5] - 荣昌卤味品牌近期市场热度显著提升 [6]
20亿元理财诈骗案发 华源证券陷“萝卜章”诉讼纠纷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8:35
案件概述 - 一起涉及20亿元理财诈骗的案件浮出水面,牵涉华源证券与蛟河农商行的侵权责任纠纷 [2] - 案件涉及产品为"陆家嘴信托·瑞安6号单一资金信托",资金用于投资华源证券管理的定向资管计划,最终购买邮储银行理财产品 [5] - 实际仅6亿元成功认购理财,剩余14亿元未成功认购,资金被犯罪分子通过伪造印鉴等手段转移 [9] 资金流向与诈骗细节 - 蛟河农商行通过信托计划支付20亿元管理资金,华源证券与邮储银行签订认购协议及担保协议 [5] - 邮储文昌路支行原行长王某等犯罪分子伪造银行公章实施诈骗,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 [6][7] - 涉案票据票面金额79亿元,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被罚9050万元,蛟河农商行被罚没7744万元 [7] 法律责任与诉讼请求 -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邮储文昌路支行承担85%赔偿责任,蛟河农商行因失职分担15%责任 [9] - 蛟河农商行认为华源证券存在过错,要求赔偿本金损失2.95亿元及利息损失6459.41万元 [10] - 同时要求返还账户余额26.30万元及资管计划托管账户余额1.19万元 [10] 案件进展与公司背景 - 华源证券对管辖权提出异议,案件处于一审审理状态,尚无一审判决 [12] - 华源证券前身为九州证券,2023年更名并迁至武汉,2024年营收9.96亿元,净利润1.69亿元 [13] - 武汉金控集团为华源证券实际控制人,持股50%,武汉国资平台合计持股79.7% [13] 行业专家观点 - 律师指出陆家嘴信托与华源证券应按照过错程度承担责任,金融机构应建立严格内控机制 [14] - 华源证券责任比例需根据其在内控管理、资金监控等方面的具体过失程度确定 [14]
欧莱雅旗下高端品牌伊索关闭中国首店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8:07
5月6日,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香氛护理品牌Aesop伊索(下称"伊索")宣布,其位于上海东平路 的中国大陆首店将于5月11日关闭。 5月8日,欧莱雅中国回复经济观察报称,该店停止运营的原因系租约到期。消费者仍可通过天猫 官方旗舰店、京东自营旗舰店、京东官方旗舰店、微信商城、微信线上商城和上海及全国其他门店 等官方渠道进行商品选购。伊索官网显示,目前其在中国大陆还有19家门店。 伊索是欧莱雅集团于两年前收购的澳大利亚高档化妆品品牌。 2023年4月,欧莱雅集团宣布与Natura&Co集团签署协议, 以约25亿美元收购伊索,这也成为欧莱雅集团史上最大的一笔 收购案。 作者:罗文利 封图:Aesop官网 虽然关闭了中国首店,但伊索在中国市场的开店步伐仍未停止。欧莱雅集团财报显示,2024年, 伊索在全球开设了42家新店,其中13家位于中国,并称"这种活跃的扩张将在2025年继续"。 伊索于不久前经历了其主操盘手的更换。2024年12月,伊索在位22年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O'Keeffe宣布离职,截至目前尚未公布其接任者。Michael O'Keeffe曾领导伊索实施"以零售体 验为中心"策略,打造线下门店为主 ...
黄油、大炮与赤字:英国财政如何应对二战危机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8:07
英国经济与军备扩张的困境 - 20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产值不足全球10%却需维持覆盖全球1/4陆地面积的殖民帝国 经济实力与帝国责任严重失衡[4] - 1935年英国军费仅占GDP的22% 同期德国军费占比超10% 德国飞机产量三年内达英国三倍[10] - 英国军工业依赖进口原材料 扩军会挤占民用经济资源并削弱出口竞争力 易导致贸易失衡和金融崩溃[9] 财政战略与"第四军种" - 财政部通过《国防贷款法案》发行债券筹措五年军备资金 将经济稳定视为战略支柱[15][16] - 1937-1938财年皇家空军预算首超陆军 次年超越海军成为投入最多的军种[16] - "影子工厂"策略让民用汽车商预留产能 战时转产飞机 1939年英国飞机产量追平德国[17] 战略误判与绥靖政策 - 张伯伦相信长期军备威慑能迫使德国回到谈判桌 但低估希特勒短期冒险意图[21] - 1939年英国误判德国资源仅能支撑一年封锁 实际德国占领法国后获得欧洲大陆资源[22] - 法国崩溃引发连锁反应 日本和意大利趁机在亚洲和北非扩张 战争全面全球化[23] 工业与军事技术发展 - 航空技术进步使单翼轰炸机威胁英国本土 促使1936年起优先发展空军[16] - "喷火"和"飓风"战斗机在1940年不列颠空战中技术性能与德国持平[17] - 德国通过"梅福券"特殊金融工具和行政手段控制工资物价 实现军工高速扩张[10]
艰难的回家路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8:07
核心观点 - 小区停车难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涉及历史原因、规划设计缺陷和开发商成本控制等多重因素 [5][10][17] 规划设计问题 - 地库设计存在"极限弯道"等缺陷,主要因机房设备间占用空间且开发商不愿承担额外建安成本 [10] - 开发商普遍按最低标准设计地库,如通道宽度仅4米(低于6米标准),并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11] - 部分小区地库出入口设计不合理导致暴雨积水,或出现两小区共用出入口引发纠纷 [11][12] - 车位配比严重不足,如燕郊某万户小区仅5000车位,配比1:0.5 [11] 开发商行为分析 - 地库建安成本比地上高30%-50%,但车位滞销导致开发商投入意愿低 [10] - 高周转时期项目设计照搬模板,未考虑实际情况 [12] - 为节约成本缩小单个车位面积,导致大型车辆无法入位 [11] 管理问题 - 物业封闭管理导致扫码登记耗时1-2分钟/车,高峰期排队超20分钟 [7][14] - 车位混杂管理混乱,常出现车辆被堵需联系挪车情况 [14][15] - 隔离栏等管理措施因业主抵制难以持续 [15] 历史数据 - 2010-2020年全国私家车从8800万增至3.1亿辆,但车位仅增3000-4000万个 [18] - 2015年全国停车位缺口超5000万个 [17] - 早期配建标准过低(北京0.1个/户),2010年后新建小区标准提升至1-1.3个/户 [17] 行业趋势 - 新建小区"奇葩"地库问题随开发商重视度提升逐渐减少 [8] - 解决方案需结合增加供给(覆盖3.1亿辆保有量)和智慧停车平台建设 [18]
稳经济还要真金白银纾困出口企业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8:0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外部关税扰动影响4月PMI新出口订单显著回落 PPI环比下行压力加大 经济运行态势与去年8月类似 降准降息时机成熟 [2] - 美国对华出口综合税率超100% 输美产品贸易顺差占全国36% 外需订单减少直接冲击净出口并间接影响制造业投资与生产 [5] 增量货币政策工具 - 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用于弥合服务消费增长趋势缺口 [3]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配合"债市科技板"落地 通过央行再贷款增信分担违约风险 提升科技债券市场吸引力 [3] - 建议额外设立不低于5000亿元稳外贸与稳出口再贷款 重点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内销/转产业/产能出海 [1][5] 增量金融政策方向 - 稳定股市和楼市成为宏观审慎管理重要目标 通过财富效应提振消费并收窄房地产投资跌幅 [3] - 贸易差额收缩压力需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对冲 经济变量存在强关联性需政策"一揽子发力" [3][6] 资本市场改革措施 - 推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优化主动权益基金收费模式 消除"旱涝保收"现象 建立"重回报"考核机制 [4] - 改革旨在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 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激励相容 [4] 经济结构联动性分析 - 生产/投资/消费/出口环节耦合度提升 单一环节滞后可能引发经济结构负面拖累 [5] - 出口转内销可能加剧供需失衡 产能过剩将压制价格利润水平 进而削弱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5] - 近五年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出现钝化 但政策退出时机尚未成熟 需财政政策协同改善微观主体体感 [6]
香港“高铁团”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7:24
"长沙街上都是香港口音!"5月初,刚从湖南长沙、张家界结束家庭旅行,返回香港的马莎莎笑评 此次北上之旅。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数据则显示,长沙成为港人北上"新宠"并非只是互联网 上的玩笑话:2025年一季度,长沙接待港澳游客4.84万人次,占到入境游客总量的31.9%,同比 增长201.57%。 香港"高铁团"背后,是港人北上活动半径日渐扩大,以及高铁出行越来越受到欢迎。 高铁出行受欢迎 陈豪供职于一家国企旅游公司旗下的国际旅行社,长期负责港澳团入境游工作,过去半个月他已经 带了两个"高铁团"。其中,一个是前往湖南长沙、邵阳的"4天2夜游",另一个则是广东佛山的"2天 1夜"研学团。 香港"高铁团"背后,是港人北上活动半径日渐扩大,以及高铁 出行越来越受到欢迎。 作者:张锐 封图:图虫创意 "香港人有自己的'春运'。"这是4月香港复活节假期(4月18日至4月21日)以来,小红书等社交 平台关于"港人北上"消费、旅游话题多次被提及的一句调侃。 5月7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铁集团")长沙南车站获悉, 今年"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广深港等地乘坐高铁抵达湖南的旅客约57. ...
珠三角外贸企业这样“突围”……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5:06
外 部 环 境 的 剧 烈 变 化 , 也 让 众 多 外 贸 企 业 更 加 清 醒 地 认 识 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作者:郑晨烨 封图:图虫创意 深圳乐能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乐能创新")是一家综合性的跨境贸易企业。经过十余年的稳健 发展,乐能创新已成长为集产品设计研发、在线零售、B2B贸易、海外物流仓储四大板块为一体的 跨境贸易企业。 在美国近期滥施关税之后,作为中国外贸重镇的珠三角,这里的众多外向型企业是如何积极应对的 呢? 就此,经济观察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珠三角的外贸企业,与多位"一线出海人"进行了深入交 流…… 继续下单 东莞市佛爱娃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雍程翔的一位美国老客户近日照常下了一个订单,采购该公司 一款传统产品。 "他(客户)已经很清楚,他可能会付关税,但他还是下了(订单)。"雍程翔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 示,"而且价格还跟以前一样,没有调一分钱。" 佛爱娃是珠三角一家典型的外向型企业,主营各式工艺礼品开发、生产与出口,产品远销欧美等全 球六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雍程翔不仅是佛爱娃工艺品的掌舵人,也是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的会长,该会拥有超过1500家 会员企业。他认为,这位美国老 ...
格林美许开华:镍价处于企业“生死线”,拟收购一两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21:13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通过优势稀缺资源业务并购1-2家"小而美"上市公司,并推动钨业务进入资本市场[1] - 公司拟推动主体在香港上市[1] - 公司计划出售8家工厂,已出售5家,回收资金将用于投资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13] 财务表现与业绩展望 - 2024年公司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亿元(2023年亏损2.4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2] - 公司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实现三年翻倍[2] 业务发展重点 - 预计2025-2027年增长最快的业务为电池材料、钨资源回收和稀贵稀散金属回收[2] - 钨资源回收业务计划从6000吨增长至超过2万吨,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将超过20吨[12]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核心稀缺资源回收企业与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回收25种稀缺资源[13] 镍矿业务 - 2024年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5] - 2024年镍业务营收58.5亿元占总营收17.61%[5] - 预计2027年镍金属产出超过21.6万吨[5] - 公司预测未来10年镍价均价17682美元/吨,中长期维持在18000美元/吨高位[9] 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 - 大圆柱电池和"双三元"电池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3] - 公司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电池材料[3] - 预计2035年三元电池将与磷酸铁锂电池"两分天下"[9] 印尼业务布局 - 公司与韩国EcoPro、印尼淡水河谷等合作建设产业园区,计划年产动力电池约30GW[10] - 印尼镍矿储量约5500万吨占全球42%,产量180万吨占全球50%[9] - 预计2030年开始全球镍矿将趋于严重紧缺,2035年全球镍需求量达718万吨[10]
成都银行2024年年报出炉:资产、存贷规模连续四年千亿级增长 不良率九年连降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21:0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突破1.25万亿元,较年初新增1589亿元,增幅14.56% [2][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9.82亿元,同比增长5.89%,归母净利润128.58亿元,同比增长10.17%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7.81%,位列上市银行前列 [4]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增至1.33万亿元,增幅6.77%,营业收入58.17亿元,同比增长3.17%,归母净利润30.12亿元,同比增长5.64% [5] 资产质量与资本管理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0.66%,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为A股上市银行中少数低于0.7%的银行 [5] - 2025年2月提前3年完成80亿可转债摘牌,显著增强资本实力 [5]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91元(含税),总派发金额37.7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0.04% [5] 业务转型战略 - 推动大零售、数字化、精细化"三大转型",打造多元业务生态 [7][8] - 大零售方面,2024年零售客户突破1000万,个人贷款增量区域领先,储蓄存款新增843亿元创历史峰值 [8] - 数字化转型方面,财资管理系统服务客户超2000户,落地对公客户"1+3"管理中台,优化大零售"1+4"平台 [8] - 精细化转型方面,以行业研究带动精准营销和风控,嵌入行业标杆数据,组建行业审批团队 [9] 区域经济与战略布局 - 紧扣成渝经济圈发展脉搏,通过"重点项目、产业升级、要素保障"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投放金融资源 [11][12] - 支持成渝共建、城市更新、TOD项目,为通威集团全球创新基地等提供融资 [12] - 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构建"两图一表"服务图谱提升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覆盖率 [12] - 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为101家企业提供服务,实现跨境交易5.69亿美元,"自贸贷"融资支持超4亿元 [13]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2024年首次入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359位 [4] - 西南地区首家资产突破万亿级的城市商业银行,或将成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关键角色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