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格林美许开华:镍价处于企业“生死线”,拟收购一两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21:13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通过优势稀缺资源业务并购1-2家"小而美"上市公司,并推动钨业务进入资本市场[1] - 公司拟推动主体在香港上市[1] - 公司计划出售8家工厂,已出售5家,回收资金将用于投资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13] 财务表现与业绩展望 - 2024年公司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亿元(2023年亏损2.4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2] - 公司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实现三年翻倍[2] 业务发展重点 - 预计2025-2027年增长最快的业务为电池材料、钨资源回收和稀贵稀散金属回收[2] - 钨资源回收业务计划从6000吨增长至超过2万吨,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将超过20吨[12]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核心稀缺资源回收企业与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回收25种稀缺资源[13] 镍矿业务 - 2024年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5] - 2024年镍业务营收58.5亿元占总营收17.61%[5] - 预计2027年镍金属产出超过21.6万吨[5] - 公司预测未来10年镍价均价17682美元/吨,中长期维持在18000美元/吨高位[9] 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 - 大圆柱电池和"双三元"电池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3] - 公司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电池材料[3] - 预计2035年三元电池将与磷酸铁锂电池"两分天下"[9] 印尼业务布局 - 公司与韩国EcoPro、印尼淡水河谷等合作建设产业园区,计划年产动力电池约30GW[10] - 印尼镍矿储量约5500万吨占全球42%,产量180万吨占全球50%[9] - 预计2030年开始全球镍矿将趋于严重紧缺,2035年全球镍需求量达718万吨[10]
成都银行2024年年报出炉:资产、存贷规模连续四年千亿级增长 不良率九年连降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21:0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突破1.25万亿元,较年初新增1589亿元,增幅14.56% [2][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9.82亿元,同比增长5.89%,归母净利润128.58亿元,同比增长10.17%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7.81%,位列上市银行前列 [4]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增至1.33万亿元,增幅6.77%,营业收入58.17亿元,同比增长3.17%,归母净利润30.12亿元,同比增长5.64% [5] 资产质量与资本管理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0.66%,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为A股上市银行中少数低于0.7%的银行 [5] - 2025年2月提前3年完成80亿可转债摘牌,显著增强资本实力 [5]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91元(含税),总派发金额37.7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0.04% [5] 业务转型战略 - 推动大零售、数字化、精细化"三大转型",打造多元业务生态 [7][8] - 大零售方面,2024年零售客户突破1000万,个人贷款增量区域领先,储蓄存款新增843亿元创历史峰值 [8] - 数字化转型方面,财资管理系统服务客户超2000户,落地对公客户"1+3"管理中台,优化大零售"1+4"平台 [8] - 精细化转型方面,以行业研究带动精准营销和风控,嵌入行业标杆数据,组建行业审批团队 [9] 区域经济与战略布局 - 紧扣成渝经济圈发展脉搏,通过"重点项目、产业升级、要素保障"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投放金融资源 [11][12] - 支持成渝共建、城市更新、TOD项目,为通威集团全球创新基地等提供融资 [12] - 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构建"两图一表"服务图谱提升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覆盖率 [12] - 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为101家企业提供服务,实现跨境交易5.69亿美元,"自贸贷"融资支持超4亿元 [13]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2024年首次入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359位 [4] - 西南地区首家资产突破万亿级的城市商业银行,或将成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关键角色 [13]
专业基因驱动品牌跃升:李宁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的价值解码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21:05
核心观点 - 李宁品牌正式成为中国奥委会2025-2028年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的国际赛事提供专业运动装备支持[1] - 此次合作涵盖洛杉矶2028年奥运会、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2026年冬季奥运会等十余项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1] - 合作将强化李宁"专业运动品牌"的核心定位,提升品牌价值[1] 专业运动基因的夯实 - 李宁品牌创始人李宁先生曾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三金两银一铜,为品牌注入专业运动基因[3] -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品牌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指定领奖服装赞助商,结束了中国运动员使用外国体育用品的历史[5] - 1992-2004年连续四届奥运会保持与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合作[5] - 持续聚焦篮球、跑步、综训等核心运动品类,通过专业产品研发和赛事支持助推项目发展[6] - 在乒乓球领域连续25年陪伴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征战国际赛场[6] - 近十年累计投入超35亿元用于研发,拥有六大核心鞋科技[6] 焕新升级的消费体验 - 通过门店形象升级、陈列焕新提升终端消费体验[9] - 线下门店展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标识和品牌历史展区[10] - 在核心位置展示以冠军荣耀为灵感的"荣耀"系列产品[12] - 通过门店触点、视觉呈现强化品牌情感连接[12] 品牌资产积累的长效价值 - 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将提升品牌忠诚度、知名度、感知质量等维度[14] - 顶级赛事为品牌提供展示舞台,有望提升国际知名度[16] - 官方合作伙伴身份证明产品经受高标准筛选,提升消费者信任[16] - 将品牌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紧密联系[16] - 积累的品牌声誉和口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坚实后盾[17]
超2000亿!保险长期投资资金“积极”入市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21:05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规模 - 人保寿险获批100亿元试点规模并采取类似形式落地 [1][7] -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2] -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总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3][4] 试点推进与参与机构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500亿元鸿鹄基金 [5] - 第二批试点520亿元额度由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及阳光人寿参与 [6] - 第三批600亿元试点包括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 [6] - 泰康资产获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 首期规模120亿元 [6] 政策支持与监管调整 -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印发方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升险资A股投资比例 [9] - 监管上调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并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9] 试点运作模式与会计处理 - 试点多采用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形式 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9]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会计计量方式可平滑权益投资对利润波动的影响 [10] - 鸿鹄基金作为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华保险2024年账面价值263.58亿元 [11] 投资表现与策略 - 鸿鹄基金首期500亿元已全部投资落地 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 [10] - 鸿鹄基金持有伊利股份2.40%、陕西煤业1.20%、中国电信0.83% [10] - 鸿鹄基金二期拟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11] - 泰康稳行旨在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 [12] 行业观点与趋势 - 保险资金在低利率时代应坚守资产负债匹配原则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12] - 持续看好权益市场投资机会 保险资金应保持耐心资本特色 [12]
汉堡王实控方3G资本溢价30%吞下斯凯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20:53
5月5日,斯凯奇发布公告(Skechers,SKX.NYSE)宣布,已与投资公司3G资本(3G Capital)达 成收购协议。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收购斯凯奇全部流通股,较斯凯奇过去15天成交量加权平均 股价溢价30%。待收购完成后,3G资本预计将持有新成立公司(New LLC)约80%的股权,从而 实现对斯凯奇的控股。3G资本是汉堡王母公司RBI的控股股东,此次交易已获斯凯奇董事会批 准,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 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收购斯凯奇全部流通股,较斯凯奇过 去15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0%。待收购完成后,3G资 本预计将持有新成立公司(New LLC)约80%的股权,从而 实现对斯凯奇的控股。 作者: 叶心冉 封图:图虫创意 从全球经营状况来看,部分经营指标不容乐观。2025年一季报显示,斯凯奇批发销售额增长 7.8%,平均售价下降1.3%;DTC销售额增长6.0%,平均售价下降0.3%。因"平均售价较低",期内 公司毛利率下降50个基点至52.0%。此外,为扩大影响,斯凯奇全球宣传投入加大,运营收益被压 缩,一季度运营费用增长12.1 ...
呼和浩特65户业主被一房两卖 十年诉讼却难胜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20:53
核心观点 - 呼和浩特市昕泰大观小区65户业主因开发商股东赵宝私自抵押房屋融资导致无法办理房产证长达十年 [2][6][9] - 赵宝通过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及网签形式抵押小区503套房源累计借款2.3亿元形成"一房二卖" [13][14] - 债权人通过民事诉讼查封业主房屋使问题复杂化目前仍有95套房源处于争议状态 [7][19] 开发商违规操作 - 达昕泰地产股东赵宝2013-2015年私自以212套商品房抵押向上海竞帆借款8600万元资金流入个人账户 [10][11] - 采用相同模式向7家债权人累计借款2.3亿元涉及503套房源还款1.4亿元后仍欠款9000万元 [12][13] - 使用伪造股东会决议及公司印章手段部分文件经司法鉴定存在人为老化痕迹 [16][17] 业主权益受损 - 65户受影响业主中59户已入住部分因无法办证停止还贷6户未入住含抵账房 [6][7] - 52户房屋被网签至光汉酒店7套被该酒店查封5套被千苏伟仕查封1套被苏林机械查封 [6] - 业主面临子女就学困难需选择远距离公立学校或支付高额私立学校费用 [2] 法律纠纷进展 - 上海竞帆2024年2月申请查封95套房源呼市中院已解除部分房源查封 [7] - 刑事判决认定赵宝诈骗罪但因证据不足两次被判无罪民事诉讼转为借贷纠纷 [17][18] - 债权人主张5亿元债权远超刑案认定的数千万元欠款金额争议导致问题僵持 [19] 项目背景 - 昕泰大观项目2009年以7743万元获取土地2012年取得预售证采用分批推盘策略 [10] - 开发商由石枣树(40%)赵宝(35%)杨文兵(25%)组成赵宝同时控制7家关联公司 [10][12]
一个博物馆,改变河南一座城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20:53
博物馆旅游热潮与传统文化转型 - 中国文字博物馆借助甲骨文等文化标志成功吸引游客 2024年国庆假期安阳市累计接待游客762.75万人次 同比增长79.81% 旅游总收入48.45亿元 同比增长84.38% [4] - 博物馆通过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 目前馆内已有上千款文创产品在售 2024年文创收入达500万元历史新高 [4] - 2022-2024年游客接待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分别为60万、143万和216万人次 2024年清明假期因客流量过大启动限流措施 [4] 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 - 甲骨文水浒扑克成为爆款产品 因出现在上海浦东新区初三语文试卷而爆火 线上店日营业收入连续一周达2万元 [7] - 淘宝年货节期间文创店单日成交量增长700% 营业额增长535% 登上黑马榜榜首 [9] - 通过举办汉字创意设计大赛持续获取优质设计资源 许多爆款单品灵感来源于比赛获奖作品 [10] 专业性与教育功能建设 - 组建由北师大王宁教授等40余人专家团队编写陈列知识文本 文本叠起来达半米多高 [13] - 续建工程聘请黄德宽馆长等国内顶级专家团队编撰文本 确保展览专业性和准确性 [15] - 在中小学建立馆外教育基地 开展甲骨文知识宣讲 培养"小小讲解员" 编制甲骨文韵律操纳入研学课程 [15] 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影响 - 显著带动周边商业发展 餐馆和出租车在节假日客流量激增 乘客主要目的地为文博景区 [18] - 提升周边房地产价值 周边房价比其他区域高出约2000元/平方米 汉字公园成为地产商宣传卖点 [20] - 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为当地居民提供470亩文化休闲空间 成为城市文化地标 [18][20] 全国及国际影响力扩展 - 推出"汉字"巡展项目 已在国内外举办展览273场 其中国外进入27个国家举办42场 [22] - 在郑州地铁开展"甲骨传文"主题活动 包括专列展示和快闪活动 扩大社会影响力 [21] - 巡展成为海外华人华侨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工作人员感受到当地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22]
全球车企“负债密码”:谁在负重前行,谁在轻装领跑?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20:53
全球车企负债情况分析 - 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 国外车企普遍超过60% 部分车企甚至超80% 福特以84 27%居首 通用汽车为76 55% 大众汽车为68 92% 国内车企中奇瑞最高为88 64% 蔚来为87 45% 比亚迪为74 64% [2][3][4] - 汽车行业高负债主要源于资本密集型特性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厂 设备采购 新技术研发 尤其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巨额投资 [5] - 车企规模越大 营收越高 负债也越高 国际企业中大众 丰田 通用总负债均超万亿元 总负债在同期营收中占比均超过100% 国内车企占比相对较低 比亚迪总负债为同期营收的75% 长城汽车为68% 奇瑞为96% [5] 负债结构差异 - 有息负债占比更能反映企业真实债务压力 国际车企有息负债占比偏高 丰田约68% 福特66% 大众32% 国内车企有息负债占比均在合理范围内 最高22% 比亚迪最低仅5% [6] - 比亚迪负债结构稳健 主要来自无息经营性负债 偿债压力明显较小 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最低为31% 付款周期127天为业内最短之一 [7][8][9] 转型投入与负债关系 - 大众集团推出2025-2029年1700亿欧元计划 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 电池业务 纯电动车型平台 福特高负债被视为电气化转型的昂贵学费 丰田持续大额投入固态电池 [5][6] - 国内车企在竞争激烈环境下持续提升研发投入 导致负债率高企 但2025年一季报显示负债率普遍下降 比亚迪近半年负债率下降近七个百分点 [6][9] 行业运营模式特点 - 汽车行业高负债与特有运营模式相关 包括供应链长 生产周期长 库存管理复杂 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等无息负债虽增加负债率 但实际压力较小 [6] - 应付账款占营业成本比例可判断企业健康度 比例越低 未到期支付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 比亚迪应付账款占比31% 付款周期127天 显示供应链管理优势 [7][8][9]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在变革中前行 负债情况成为企业竞争力"晴雨表" 车企需在规模扩张与财务健康间找到平衡 未来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重塑将推动资产负债情况新一轮重构 [9]
企业敢创新,百姓才更敢消费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18:46
乳制品行业现状与机遇 - 中国人均年饮奶量不足40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00多公斤的一半不到,发达国家则达到200公斤 [2][20][22] - 中国乳制品消费仍处于"喝"奶阶段,而发达国家已进入"吃"奶阶段 [2] - 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70% [20] 君乐宝的创新实践 - 推出悦鲜活鲜牛奶,采用INF0.09秒超瞬时杀菌技术保留更多活性物质,解决鲜奶保质期短痛点 [5][7] - 简醇酸奶开创零蔗糖品类,近几年保持30%增长 [11] - 通过供给端创新开拓新消费场景,如鲜奶+咖啡的饮用方式 [5][7] 君乐宝奶粉发展历程 - 2012年进入奶粉领域时面临人才招聘困难和市场信任危机 [11] - 投入100亿元自建牧场掌控奶源,年营收仅40亿元时就开始布局 [14] - 2015年获得BRC A+和IFS双认证,2016年进入港澳市场 [16] - 奶粉复购率和转介绍率很快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17] 行业发展趋势 - 乳制品行业需要通过优质供给创造优质需求 [9] - 提振消费需创新消费场景、发展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 [8] - 企业应深入研究需求并用科技解决痛点,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 [22]
伊利股份财报中的乳业乾坤:战略锚点的乘数效应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15:47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80亿元,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净利润同比增长12.2%至115.39亿元 [1][5]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 [5] - 毛利率提升131个基点至34.03%,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8.86%至217.4亿元 [6]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3个基点至3.86%,销售费用率在2025年一季度骤降152个基点 [6] 股东回报 - 分红比例达91.4%,全年分红77.26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08亿元,构建"业绩增长-现金流充裕-股东回报提升-估值中枢上移"的正向循环机制 [7] 业务表现 - 液体乳营收750.03亿元稳居行业第一,高端低温白奶增速超30% [9][11] - 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奶粉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 [11] - 金领冠双位数增长,成人奶粉业务稳居行业第一,羊奶粉销量与销售额全球第一 [13] - 冷饮业务营收87.21亿元,连续30年领跑行业,实现营收、市场份额"双第一" [14][16] - 新品收入占比超15%,海外冷饮业务营收增长13%,婴幼儿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8% [16] 战略布局 - 实施"一横一纵"战略,横向布局功能性营养,纵向深耕乳深加工 [18] - 与同仁堂合作推出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实现300%月增速 [18] - 全球拥有15个研发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工程开工,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将建成投产 [19] - 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奶牛单产,AI质检系统控制产品不良率,智能分销系统实现订单快速送达 [19] 行业背景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市场,形成乳企龙头、区域性乳企及地方性中小乳企并存格局 [4]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伊利财报折射中国乳业转型升级深层逻辑 [2] - 人均奶类消费量远低于全球和亚洲平均水平,蕴藏巨大增量空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