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石油(00857)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9月23日回购2244.25万港元,已连续2日回购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23:05
公司回购动态 - 9月23日以每股4.070港元至4.090港元回购550.60万股 金额2244.25万港元 当日收盘价4.070港元 下跌0.25% 成交额3.75亿港元 [2] - 9月22日以来连续2日回购 合计1091.60万股 累计金额4455.85万港元 其间股价累计下跌1.21% [2] - 今年以来进行9次回购 合计1.35亿股 累计金额6.07亿港元 [3] 历史回购明细 - 2025年8月22日回购6762.40万股 价格区间4.340-4.430港元 金额2.98亿港元 [3] - 2025年3月24日回购2380.00万股 价格区间4.110-4.170港元 金额9851.53万港元 [3] - 2025年3月25日回购950.00万股 价格区间4.090-4.110港元 金额3890.92万港元 [3] - 2025年3月26日回购288.00万股 价格区间4.090-4.110港元 金额1179.71万港元 [3]
宁夏17.6GW风光项目竞配:中国电建、宁夏国运、宁东新能源、华润等领衔
新浪财经· 2025-09-23 20:10
宁夏2025年新能源项目总体规划 - 宁夏2025年新能源项目总规模2062万千瓦 包括602万千瓦特色优势产业绿电园区项目和146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项目 [2] - 全区7个市/区已分配风光项目合计1760万千瓦 其中吴忠市600万千瓦 银川市440万千瓦 中卫市350万千瓦 石嘴山市180万千瓦 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170万千瓦 固原市20万千瓦 [3] 项目业主规模分配 - 44家企业(含联合体)获得1760万千瓦风光项目指标 中国电建以337万千瓦位列第一 宁夏国运200万千瓦第二 宁夏宁东新能源170万千瓦第三 [3][6] - 其他主要业主包括华润90万千瓦 宁夏交投80万千瓦 中绿电80万千瓦 未来绿新能源&大唐50万千瓦 中核集团50万千瓦 中环50万千瓦 [5][6] 央企参与情况 - 11家央企直接获得风光指标 包括中国电建 华润 中核集团 中国能建 中国中车 国家电投 中广核 国家能源集团 三峡 中国石油 中节能 [8] - 中国电建在吴忠市和银川市分别获得247万千瓦和90万千瓦 中核集团在吴忠市获得50万千瓦 华润在固原市和中卫市分别获得20万千瓦和70万千瓦 [11] 地区级项目分配详情 - 吴忠市安排6GW光伏项目 中国电建获247万千瓦 中核集团50万千瓦 华炬创能38万千瓦 赛拉弗30万千瓦 [12][14] - 银川市总规模440万千瓦 宁夏国运获100万千瓦 中国电建90万千瓦 中绿电80万千瓦 中环50万千瓦 [15][17] - 中卫市和固原市合计370万千瓦 华润获90万千瓦 未来绿新能源&大唐50万千瓦 中国电建&九川数科30万千瓦 [17][21] - 石嘴山市180万千瓦项目由宁夏国运和宁夏交投分别获得100万千瓦和80万千瓦 [21][22] - 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170万千瓦项目由宁夏宁东新能源独家开发 [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9月23日斥资2244.25万港元回购550.6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7:55
股份回购操作 - 公司于2025年9月23日斥资2244.25万港元回购550.6万股H股股份 [1] - H股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4.07-4.09港元 [1] - 同日斥资373.93万元人民币回购70万股A股股份 [1] - A股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5.28-5.36元人民币 [1] 市场流动性管理 - H股回购数量达550.6万股 [1] - A股回购数量达70万股 [1] - 单日港股回购金额折合人民币约2068万元(按0.92汇率估算) [1] - 单日A股回购金额373.93万元人民币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9月23日耗资2244.25万港元回购550.6万股
格隆汇· 2025-09-23 17:55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9月23日耗资2244.25万港元回购550.6万股股份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4.07港元至4.09港元 [1]
中国石油党组成员周松解读《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电力报· 2025-09-23 17:40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能源行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国家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27年和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部署八个重点任务和六个保障措施 [2] - 公司全面落实《实施意见》要求 持续优化顶层设计 聚焦数据 算力 模型等关键要素 加快形成行业引领性创新应用 打造"人工智能+"一流企业 [3][5][8] 顶层设计 - 坚持前瞻性谋划 面向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显著突破 面向2030年达到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世界领先水平 [3] - 坚持系统性布局 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 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 [3] - 坚持体系化推进 以拓展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为依托 以提升创新应用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4] 技术基础 - 打造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实施数据效能提升行动 统筹推进行业通识和专识数据集建设 提升数据质量和多样性 [5] - 筑牢算力基础 集约化开展绿色智算中心建设 适度超前配置通算 超算 智算等多元算力 打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 [5] - 加速行业大模型能力演进 优化攻关方向和实践路径 提升知识问答 深度推理 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等能力 [6][7] 行业应用 - 拓展"人工智能+"油气深度与广度 聚焦跨专业协同研究 现场作业操控 生产运行管控等方向 推动勘探地质目标智能评价和开发方案智能优化 [8] - 积极推进具身智能研发应用 加快智能钻机 机器人 无人机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研发 攻关生产操作机器人关键技术 [9] - 深入发掘数据要素价值 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完善覆盖油气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资源体系 建立可信数据空间 [9] 人才保障 -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具备能源系统知识和人工智能算法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产教协同增加人才供给 [10] - 完善创新组织体系和攻关机制 落实"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 加大科学 技术 工程 数学等方面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10]
2024年度中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TOP100企业名录发布
中国电力报· 2025-09-23 16:45
绿证消费TOP100企业名录发布 - 中电联联合多家机构发布2024年度中国绿色电力消费TOP100企业名录 近20家能源企业上榜 显示能源电力企业绿证消费水平较高[1] 能源企业排名情况 - 名录前4名均由能源企业包揽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延续2023年前二席位 浙江省能源集团和深圳能源集团跃升至第三、第四[3] - 前10名中能源企业占据7席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分别位居第八、第九席位[3] - 中国大唐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分别位居榜单第十四、十七席位[3] 绿色电力消费规模 - 2025年1-7月全国绿色电力消费总量累计完成597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2.69%[3] - 绿电交易电量181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2.10%[3] - 绿证交易4.16亿个 对应电量416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2.96%[3] 名录编制标准 - 以绿色电力证书作为绿色电力消费唯一凭证 包括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3] - 依据各企业2024年真实可信的绿色电力消费数据形成 统计口径全面数据完整[3] - 涵盖能源、石化、钢铁、制造、科技、服务等多个行业 覆盖度广泛[3] 企业名录详情 - 前30名企业包括国家能源投资集团(1)、国家电力投资集团(2)、浙江省能源集团(3)、深圳能源集团(4)、四川永祥股份(5)、广东省能源集团(6)、富士康科技集团(7)、中国石油化工集团(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9)、中国铝业集团(10)等[7] - 第31-60名企业包括隆基绿能科技(31)、陕西煤业化工集团(32)、中国中煤能源集团(33)、中国海洋石油集团(35)、中国南方电网(41)、苹果中国(42)、腾讯集团(48)等[8] - 第61-100名企业包括广州恒运企业集团(61)、华为集团(63)、华晨宝马汽车(68)、快手科技(75)、北京汽车集团(76)、百威投资中国(81)、青岛啤酒(82)、巴斯夫中国(85)等[9][10]
中国石油七十五载:全球能源巨头的蜕变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6:34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1950年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 石油工业几乎从零起步[1] - 75年后成为全球能源巨头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 - 2000年上市时营收突破4000亿元 净利润占当年央企利润总额18%[2] - 2023年营收达3.2万亿元 连续8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前五[2]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75年来累计纳税超4.5万亿元 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支柱[2] - 2007年沪港两地同步上市 创全球最大规模IPO纪录 募资668亿元[3]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487% 市值峰值突破2万亿美元[3] - 近五年累计分红超3000亿元 股息率稳定在4.5%以上[3] 风险管控能力 - 建立油价40-80美元压力测试机制 展现强大抗风险能力[4] - 2014-2016年油价调整期 保持每年600亿元以上净利润[4] - 2020年负油价事件中通过套期保值减少损失 全年盈利190亿元[4] - 2022年能源危机期间海外权益产量突破1亿吨 有效平衡国内炼化业务成本压力[4] 经济贡献乘数效应 - 每1元石油工业投资可带动GDP增长2.3元 创造0.8元财政增收[5] - 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年均减少外汇支出超200亿美元[5] - 带动装备制造 管道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 相关纳税达石油主业35%[5] 能源转型与未来发展 - 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6] - 从传统财政输血者向能源+金融综合体转变[6] - 需平衡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投资[6] - 继续担任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6]
中国石油9月22日获融资买入5444.64万元,融资余额23.1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12:30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9月22日公司股价下跌0.61% 成交额9.87亿元 融资买入5444.64万元 融资偿还5459.38万元 融资净卖出14.74万元[1] - 融资余额23.16亿元 占流通市值0.18% 处于近一年40%分位低位水平 融券余额1206.33万元 处于近一年50%分位低位水平[1] - 融资融券总余额23.28亿元 融券余量148.93万股 当日融券卖出4.15万股 融券偿还8.96万股[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 2007年11月5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和香港金钟道[2] - 主营业务涵盖原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 石油炼制化工产品生产销售 炼油产品贸易 天然气输送销售四大板块[2] - 收入构成:炼油产品73.89% 原油45.28% 天然气39.06% 化工产品10.48% 其他业务占比6.74%[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00.99亿元 同比减少6.68% 归母净利润839.93亿元 同比减少5.21%[2] - 股东户数48.24万户 较上期减少8.82% 人均流通股339297股 较上期增加9.77%[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8752.8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470.78亿元[3]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8.56亿股 较上期增加35.83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3] - 华夏上证50ETF增持1487.12万股至2.22亿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1693.84万股至2.02亿股[3] - 易方达上证50增强A持股1.68亿股保持不变 易方达沪深300ETF退出十大股东行列[3]
第三届“感动石油”人物颁奖典礼举办
中国化工报· 2025-09-23 10:25
颁奖活动概况 - 中国石油集团在京举办第三届"感动石油"人物颁奖典礼 评选出10名个人和3个团队 [1] 获奖人员及团队 - 获奖个人包括翟光明 张金友 杨义兴 吴淑华 耿捷 陈颖 许建枢 何治呈 杨志强 曹遂军 [1] - 获奖团队包括中国石油信息化补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团队 吉林油田CCUS技术攻关团队 中油国际管道中缅油气管道马德岛皎漂管理处 [1] 获奖者技术贡献 - 翟光明院士投身油气勘探75年 参加10次石油大会战 [2] - 张金友实现陆相页岩油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2] - 杨义兴工作室指导现场作业万余井次 累计创效1.8亿元 [2] - 陈颖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推动新材料领域"中国制造" [2] 获奖者运营成就 - 耿捷保障乍得公司采油厂连续14年安全平稳环保运行 [2] - 吴淑华率领新中国第一支"三八"女子钻井队在克拉玛依戈壁滩凿出工业油流 [2] 典礼特色环节 - 设置致敬中国石油劳模群体环节 [2] - 安排获奖者家人讲述故事环节 [2] - 组织中外员工代表合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环节 [2]
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携手共进 在新能源浪潮中释放 1+1>2 的聚变能量
搜狐财经· 2025-09-23 10:07
核心观点 - 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充电桩建设 储能布局 虚拟电厂及车网互动等新能源领域 通过优势互补释放协同效应 为能源转型提供示范案例 [1][6][9] 战略合作背景 - 双方在"双碳"目标下形成战略共识 围绕清洁替代和绿色转型开展合作 [2] - 上海电力实业深耕电力行业近30年 构建新能源全价值链服务体系 在智能电网 储能技术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 实施长兴渔港储能 崇明渔光互补 电动汽车充换电及虚拟电厂等项目 [2] - 中国石油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 截至2024年完成节能量78万吨标准煤 节水824万立方米 新建风光装机504万千瓦 实施"清洁替代 战略接替 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 [3] -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运营加油站网络 打造"人·车·生活"服务圈 延伸至充电站网络 通过伊犁路 虹桥中心花园等站点提供"充电+"服务 [3][5] 业务协同实施 - 合作聚焦解决上海充换电设施"区域分布不均 设备利用率低 运营主体分散"问题 [6] - 浦东观海路充电站配备40个充电车位 集成V2G车网互动系统 自2024年1月上线后日均单枪充电量达180度 成为浦东南汇地区出租车核心充电集散中心 [6] - 新港加油站光伏项目实现"油站发电自用" 未来计划构建"光储油充"一体化能源补充形态 [7] - 新虹桥中心花园 环湖西三路等充电站处于开发阶段 虹桥中心花园站将与伊犁路形成"双子站"模式 [7] - 建立经验共享机制 上海电力实业提供充电站施工运维技术培训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贡献车辆补能市场经验 [7] 合作模式创新 - 构建"标准共建 价值共享"的生态共生模式 打造"充电+生态系统"而非孤立充电桩 延伸服务链条提升用户粘性 [8] - 充电场站成为连接用户 企业与社会的重要纽带 体现"人·车·生活"核心理念 [8] 未来发展方向 - 将重卡充电领域列为重点方向 共同破解高功率 大容量补能需求挑战 [9] - 计划深化储能 氢能 虚拟电厂 智能运维等领域协作 [9] - 合作被视为国有骨干企业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实践 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