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润置地(01109)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9月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价延续偏弱走势 挂牌量边际继续小增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4:33
9月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价表现 - 9月中介口径80城二手住宅成交量指数环比下降10%,但同比增长19%,三季度整体增长19%,略高于二季度的17% [1] - 9月备案口径15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6%,同比增长9%,但三季度整体增长3%,显著低于二季度的11% [1] - 9月中金同质性二手住宅成交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7%,三季度月均环比降幅为1.7%,大于二季度的月均环比降幅1.4% [1] - 9月二手房成交议价空间环比抬升25个基点至8.91% [1] 二手房市场供给与卖家预期 - 9月中金监测的130城二手住宅挂牌套数环比增长0.4%,增速与8月持平,挂牌量持续小幅增长 [1][2] - 9月重点城市同质性挂牌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5%,三季度月均环比降幅为1.3%,大于二季度的1.2% [2] - 9月存量调价房源的平均调价幅度为-5.24%,高于8月的-5.03%,且已连续两月超过去年二、三季度市场平均水平 [2] 住房租赁市场表现 - 9月中金同质性挂牌租金指数环比下降0.8%,降幅较8月的0.5%有所走阔 [3] - 9月待租周期边际基本持平为2.12个月,8月为2.11个月 [3] - 受挂牌价下行影响,9月租售比继续抬升2个基点至2.33% [3] 行业前景与政策期待 - 四季度住房交易量同比及房价走势或仍面临压力,因成交量同比基数将走高且二手房供给持续上行 [1][2] - 行业亟待存量房收储和城中村改造等对供需结构有持续改善效果的政策切实落地 [1][2]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继续看好3-6个月地产板块风险收益,关注基本面扎实的标的如华润置地、建发国际、滨江集团、招商蛇口 [4] - 考虑流动性条件潜在优化,可适度布局低估值标的如绿城中国、新城控股、保利置业 [4] - 多元板块推荐业绩成长性领先或股息收益率具吸引力的股票,包括华润万象生活、恒隆地产、太古地产 [4]
大摩:华润置地(01109)黄金周商场表现胜预期 目标价39.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4:01
核心观点 - 华润置地旗下商场在黄金周期间表现强劲,推动整体零售额增长超过25%,高端商场同店销售增长超过20% [1] - 摩根士丹利预计公司全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长有望超预期达到13%,维持“增持”评级及39.3港元目标价 [1] - 公司增长高于同行主要得益于万象城的市场份额优势持续扩大 [1] 近期运营表现 - 国庆黄金周期间,万象城录得低十位数同店销售同比增长 [1] - 黄金周期间整体商场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5% [1] - 黄金周期间高端商场同店销售增长超过20% [1] - 年初至今,万象城同店销售录得低十位数同比增长 [1] - 今年首9个月,整体零售额同比增长20%至25% [1] 业绩展望 - 预计全年租金收入有望超出管理层原先预期 [1] - 预计全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3% [1]
大行评级丨大摩:华润置地黄金周商场表现胜预期 续列为首选标的
格隆汇· 2025-10-13 11:21
核心观点 - 华润置地旗下商场万象城在黄金周期间表现强劲,同店销售实现低十位数按年增长,推动整体商场零售额增长超过25% [1] - 公司增长高于同行,主要得益于万象城市占率优势持续扩大 [1] - 摩根士丹利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目标价39.3港元,并将其列为首选标的 [1] 黄金周销售表现 - 黄金周期间,万象城录得低十位数同店销售按年增长 [1] - 高端商场同店销售增长超过20% [1] - 整体商场零售额按年增长超过25% [1] 年初至今业绩 - 年初至今,万象城同店销售录得低十位数按年增长 [1] - 今年首9个月,整体零售额按年增长20%至25% [1] 租金收入预期 - 预计全年租金收入有望超出管理层原先预期 [1] - 预计全年租金收入按年增长达13% [1] 增长驱动因素 - 国庆与中秋节假期相连是销售增长的部分原因 [1] - 公司增长高于同行,主要因万象城的市占率优势持续扩大 [1]
房地产开发2025W41:双节期间新房成交同比-20.7%,城市网签涨跌互现
国盛证券· 2025-10-12 17:44
好的,这是根据您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资深研究分析师视角整理的关键要点总结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6]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房地产板块仍以政策为核心主导力量 建议主做政策beta 节奏和仓位控制更为重要 [4] - 政策受基本面倒逼进入深水区 预计本轮最终政策力度将超过2008年和2014年 且目前尚在途中 [4] -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逻辑依旧适用 拿地和销售表现优异的头部国央企和少量优质民企有望在未来格局中更加受益 [4] - 城市分化持续 观点“只看好一线+2/3二线+极少量三线城市”依然奏效 该城市组合在销售反弹时表现更好 [4] 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跟踪 新房成交 - 本周(10月4日至10月10日)30个样本城市新房成交面积为83.5万平方米 环比下降55.3% 同比下降53.4% [1][11] - 分城市能级看 样本一线城市成交20.5万方(环比-63.4% 同比-52.0%)样本二线城市成交42.8万方(环比-51.5% 同比-50.4%)样本三线城市成交20.2万方(环比-52.5% 同比-59.9%)[1][11]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10月1日至10月8日)8天 剔除不可比城市后 样本城市新房成交面积44.8万方 同比下降20.7% [2][12] - 10月累计(截至当周)新房成交面积方面 样本30城为104.2万方 同比-39.0% 其中一线城市28.6万方(同比-27.7%)二线城市51.6万方(同比-37.6%)三线城市24.0万方(同比-50.5%)[20] - 年初至今累计41周 样本30城新房成交面积7471.4万方 同比-4.1% 其中一线城市1998.7万方(同比+2.3%)二线城市3585.2万方(同比-6.0%)三线城市1887.5万方(同比-6.7%)[20] 二手房成交 - 本周14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合计84.3万方 环比下降27.9% 同比下降47.9% [2][21] - 分城市能级看 样本一线城市成交31.4万方(环比-45.6%)样本二线城市成交43.2万方(环比-3.2%)样本三线城市成交9.8万方(环比-33.5%)[2][21] - 年初至今累计二手房成交面积8020.1万方 同比增长16.1% 其中样本一线城市3306.2万方(同比+18.5%)样本二线城市3711.7万方(同比+15.7%)样本三线城市1002.3万方(同比+10.0%)[21] 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房地产指数累计变动-0.8% 落后沪深300指数0.30个百分点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名 [2][32] - 本周房地产个股涨幅前五为合肥城建(+18.1%)中润资源(+17.9%)深振业A(+16.0%)天房发展(+13.0%)长春经开(+10.5%)[32][40] - 本周重点48家A/H房企中 涨幅前五为美的置业(+12.5%)绿景中国地产(+9.2%)中国铁建(+3.7%)越秀地产(+1.8%)龙光地产(+1.6%)[32][43] 重点公司境内信用债情况 - 本周(10月6日至10月12日)共发行房企信用债2只 环比减少4只 发行规模共计9.40亿元 环比减少11.28亿元 [3][45] - 本周总偿还量29.26亿元 环比减少80.84亿元 净融资额为-19.86亿元 环比增加69.56亿元 [3][45] - 发行债券类型全部为一般中期票据 期限以3-5年(57.4%)为主 主体评级均为AAA [45] 投资建议 - 配置方向建议关注四类标的 [4] - 基本面alpha公司 H股:绿城中国 建发国际集团 越秀地产 华润置地 中国海外发展 A股:滨江集团 招商蛇口 保利发展 华发股份 建发股份 [4] - 地方国企/城投/化债主题:城投控股 城建发展 [4] - 中介机构:贝壳 [4] - 物业公司(属于跟涨):华润万象生活 保利物业 中海物业 绿城服务 招商积余 [4]
相信城市中心,相信华润置地
搜狐财经· 2025-10-11 23:19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拉开建造好房子大幕 [1] - 杭州住宅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比拼,后限价时代市场格局改变,2025下半场正式进入地王争霸时代,各大板块刷新产品力与成交价天花板 [1] 公司战略与项目布局 - 华润置地以“为杭州 划时代”为口号,坚持“好房子战略”,通过中心作品引领人居革新作为其在杭州市场的应变破局之道 [1][3] - 公司入杭20周年,中心四子项目悉数亮相,分别布局于京杭大运河金脉、中央生态区、杭州第三中心及西湖新中心 [20] - 公司新一代产品聚焦打造TOD立体垂直综合住区 [3] 西安标杆项目分析 - 西安CCBD位于城市中轴长安路,综合体体量近百万平方米,包含生命之树艺术景观IP、西安万象城、全景云幕平层及总部级商务写字楼等业态 [5] - 西安三中心项目采用“场馆建设+片区开发+产业引入”模式,包括西安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和西安奥体中心 [7] -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填补了西安无十万平方米以上室内展馆的空白,国际会议中心填补了西北地区缺乏综合性大型会议场馆的空白 [7] - 西安奥体中心是国内首个实现5G全覆盖的智慧体育场馆 [7] - 在世博园旁打造的世园润府项目,通过引湖入园、引园入境手法,营造“关中八景”园林景观 [12] - 西安现象级作品有力赋能了城市从“城墙时代”到“新长安时代”的转变 [14] 杭州核心项目规划 - 西湖莲池路超核TOD项目建筑面积超33万立方米,坐拥在建地铁4号线莲池路站,比邻宣杭铁路公园和两条水系 [18] - 项目将打造特色主题商街、大型文体活动场馆、社区礼堂等,旨在重新定义区域消费场景和生活方式 [20] - 该项目被视为面向未来杭州的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以“三好十二优”好房子体系重建居者与城市、自然、人群、生活的关系 [20] - 项目旨在重振西湖这一城市中心原点,为3.0摩登西湖时代注入新可能,紫金港TOD将成为西湖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17][18]
地产图谱|前三季度房企拿地上演“强者游戏” 绿城、保利领跑
贝壳财经· 2025-10-11 10:44
行业整体投资态势 - 今年1-9月全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7278亿元,同比实现36.7%的显著增长,增幅较1-8月扩大8.7个百分点 [5] - 行业投资态度整体仍趋谨慎,当前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为0.31,近五成销售百强房企尚未拿地,仅十几家房企拿地金额超百亿 [11] - 销售回暖仅限个别城市,对整体投资回升带动有限,且当前拿地已错过年内可开售时机,企业投资必要性下降 [11] 市场集中度与“马太效应” -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1-9月拿地金额TOP100企业中,TOP10和TOP20企业的占比分别高达56.2%和68.6%,相比去年底分别提高14.8和13.7个百分点 [5] - 头部房企拿地力度持续加强,从新增货值看,绿城中国、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位列前三,分别为1175亿元、1010亿元和952亿元 [5] - 拿地金额前十的企业中,八家为央国企,市场主导地位稳固 [5] 企业投资策略与表现 - 央国企占据绝对主导,民企中滨江集团表现突出,拿地金额进入前十,邦泰集团也跻身前二十 [5] - 销售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高达0.44,远超行业平均的0.31 [11] - 民企主要聚焦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例如滨江集团聚焦杭州,位列当地拿地金额榜首 [10] 土地收并购趋势 - 通过收并购获取核心城市优质地块成为房企扩储的重要途径,第三季度以来多家房企通过联合体形式进行大规模收购 [9] - 出现刷新纪录的“天价”交易,例如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等联合体以154.78亿元获得上海徐汇地块开发权,采用“承债收购”模式,实际成交总金额达439.5亿元,刷新全国涉宅用地出让总价纪录 [9] - 收购标的通常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区位,土地价格较高,如华润置地联合体以244.7亿元收购上海耀华路和余庆里项目 [9] 城市市场分化 - 房企投资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这些城市土地市场热度较高,多宗地块溢价率超10% [10] - 热点城市出现高溢价地块,如北京太阳宫地块经过超300轮竞拍,由中建智地以43.145亿元竞得,溢价率39.18%,创今年北京新高 [10] - 相比之下,青岛、南京、武汉等地土地市场持续低温运行,城市分化加剧 [10] - 高总价地块集中于一線城市,9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地块中,北京2宗地总成交额72亿元,上海3宗地总成交额79亿元 [10]
成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30,华润登顶
36氪· 2025-10-11 10:18
成都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2025年1-9月及9月单月) - 2025年9月成都新建商品房供应面积约21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52.2%,成交面积约14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3.8% [15] - 2025年9月成都商品住宅供应面积约121.9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13.9%,成交面积约84.9万平方米 [17] - 2025年1-9月成都商品房累计供应面积1351.7万平方米,累计成交面积1413.7万平方米 [15] - 2025年1-9月成都商品住宅累计供应面积777.0万平方米,累计成交面积920.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4.9% [17] - 2025年1-9月成都TOP30房地产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金额约1359.7亿元,成交面积约646.6万平方米 [1][4] 成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名(2025年1-9月) - 销售额前三企业:交润量报(115.0亿元)、中国铁建地产(111.4亿元)、成都轨道城市(103.1亿元) [3][4] - 销售面积前三企业:成都轨道城市(55.9万平方米)、龙湖集团(50.1万平方米)、华润置地(49.9万平方米) [3][4] - 3家房企在成都销售金额超100亿元,11家房企销售金额超40亿元 [4] - 权益销售额排名中,保利发展以83.1亿元位列第一,另有8家企业权益销售金额超40亿元 [6] 四川全省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2025年1-9月) - 四川省TOP30房地产企业合计销售金额约1400.5亿元,销售面积约692.1万平方米 [9] - 11家房企在四川省销售金额超50亿元 [9] 成都及四川土地市场(2025年1-9月) - 成都市场拿地金额前三企业:中国铁建地产(45.6亿元)、经开发展(34.3亿元)、华润置地(34.0亿元) [10][14] - 成都市场拿地规模前三企业:陆港生华(64.7万平方米)、经开发展(50.2万平方米)、慧谷科园(50.1万平方米) [10][14] - 中国铁建地产位列在成都及四川拿地金额榜首 [14] - 2025年9月成都推出21宗涉宅用地,成交13宗,整体溢价率5.5% [19] 市场动态与政策环境 - 2025年9月成都新房供需环比回升,国庆节前房企积极取证,二圈层核心板块项目销售势头较好 [19] - 成都二手房市场成交面积是新房的2.2倍,成交量同环比提升 [19] - 2025年十一假期成都楼市相对活跃,假期后半程售楼部到访量明显增加,部分项目推出2-3个点的特定优惠 [19] - 2025年9月9日成都出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旨在规范市场并支持改善性需求 [19]
地产股alpha取决于拿地精准度:房地产行业跟踪报告
华创证券· 2025-10-10 17: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2] 核心观点 - 地产股 alpha 表现主要取决于房企的拿地精准度 [2] - 当前宏观背景下房价普涨难现,房企需保障单个项目盈利能力,投资逻辑从关注负债端转向资产端收益率 [5][6] - 板块性估值拐点的出现需等待房企拿地利润率趋于稳定,即新房有效市场从“缩圈”转向“扩圈” [5][23] - 在板块整体估值拐点显现前,应聚焦于已证明具备精准拿地能力或近期拿地表现改善的个别房企以获取 alpha 收益 [5][24] 行业背景与逻辑演变 - 历史逻辑:在房价地价单边上涨时期,房企项目盈利胜率高,投资更关注负债端,高杠杆房企易获得更高ROE、增速及估值 [5][6] - 当前挑战:宏观背景不支持普涨,房企保障项目盈利困难,具体表现为核心城市二手房价格走弱(截至2025年8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较2024年底下降3.4%),新房有效市场区域“缩圈”,优质地块竞争加剧,部分城市建筑新规导致老项目去化困难,低能级城市存在点状机会但大房企管理半径难覆盖 [5][7][9] 历史Alpha行情验证 - 2021年8月后,民营高杠杆房企暴雷,市场预期2021年上半年拿地利润率改善,未违约房企如A股滨江集团、华发股份,港股越秀地产、建发国际集团等表现较好,此轮行情持续至2023年年初一线城市市场下跌 [5][10] - 2024年9月后,地方政府推行“好房子”新规,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给提速,部分房企布局核心区地块项目销售及利润率表现较好,带动A股滨江集团,港股建发国际集团、中国金茂、中国海外宏洋等股价表现,再次验证拿地精准度是关键 [5][10]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建议关注过去3年(2022-2025年上半年)已证明拿地精准的房企,例如绿城中国、华润置地、建发国际集团、滨江集团 [5][24] - 同时关注2024年下半年后拿地改善的房企,例如中国海外宏洋集团、中国金茂 [5][24] - 房企精准拿地需良好管理机制作为必要条件,持续精准拿地有望帮助房企克服历史低质量土储拖累,最终实现估值切换 [5][24] 政策环境示例 - 以上海市2025年9月发布的住宅品质提升新规为例,通过优化阳台计容规则(如每户阳台面积≤户型10%且≤16平方米时按1/2计容)、允许设备平台不计容(无围护结构且每户≤2.5平方米)、架空层及风雨连廊不计容等措施,旨在提升住宅品质 [8]
保利发展卖房居首
深圳商报· 2025-10-10 01:18
行业整体销售表现 - 前9个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但降幅较前8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18060.4亿元,权益销售面积9274.0万平方米 [1] - 9月份单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11.9%,显示市场有所回暖 [1] 重点企业销售情况 - 销售额前五名房企为保利发展(2017亿元)、绿城中国(1785亿元)、中海地产(1705亿元)、华润置地(1544亿元)、招商蛇口(1406.6亿元) [1] - 9月份建发、滨江、金茂、保利置业等房企销售表现较为强劲 [1]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后续政策预计维持宽松基调,聚焦"止跌回稳"目标,推动已出台政策加快落实 [1] - 核心城市新房供应或迎来温和改善,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更多城市新项目有限 [1] - 市场分化行情预计将延续 [1]
中海地产拿地第一
深圳商报· 2025-10-10 01:18
行业整体拿地情况 - 前三季度百强企业拿地总额达7278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较前8个月扩大8.7个百分点 [1] - 9月份部分房企通过收购形式获取大规模土地,导致拿地总额同比增幅扩大 [1] 企业拿地表现 - 中海地产、绿城中国、华润置地位居前三季度百强企业拿地总额前三名 [1] - 拿地金额前10家企业中有8家为央国企 [1] - 从新增货值看,绿城中国以1175亿元位列第一,保利发展以1010亿元位列第二,中海地产以952亿元位列第三 [1] 市场结构与参与者 - 百强企业前三季度新增货值总额为7638亿元,占比42.5% [1] - 在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主力,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