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润置地(01109)
icon
搜索文档
地产及物管行业周报:自资部发布存量空间盘活指南,为城市更新提供系统性指导,多地响应启动城市更新-20251019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9 11:1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房地产及物管行业维持“看好”评级 [2][3] 核心观点 - 看好“好房子”新赛道以及购物中心价值重估 [3] - “好房子”政策将推动核心城市五重利好共振,引领市场领先筑底回升,并开辟“新产品、新定价、新模式”的新发展赛道,促使房企经营模式由金融业转向制造业,实现PB-ROE的向上突破 [3] - 在货币宽松周期中,商业地产作为大类资产优势明显,优质商业地产价值重估已开始显现 [3] 行业数据总结 新房成交 - 上周(10/11-10/17)34个重点城市新房合计成交260万平米,环比上升166%,其中一二线城市环比上升170%,三四线城市环比上升120% [3] - 10月(10/1-10/17)34城一手房成交同比-24%,较9月同期环比-22%,其中一二线同比-22%,三四线同比-43% [3] - 上周34城新房成交较2024年周均(291.7万平米)下降10.7%,但较2025年周均(231万平米)上升12.7% [4] 二手房成交 - 上周13个重点城市二手房合计成交122万平米,环比上升152% [3] - 10月累计成交同比-21%,较9月同期环比-34% [3] - 年初至今累计成交4679万平米,同比上升4% [13] 库存与去化 - 上周15个重点城市合计推盘92万平米,成交109万平米,成交推盘比为1.19倍 [3] - 最近三个月(2025年7月-9月)成交推盘比分别为0.95倍、0.98倍和0.75倍 [3] - 截至上周末(2025/10/10)15城合计住宅可售面积为9010万平米,环比-0.2% [3] - 3个月移动平均去化月数为25.3个月,环比下降1.1个月 [3] 行业政策与新闻总结 - 宏观政策:全国房贷利率持续低位运行,9月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同比下降25个基点;自然资源部发布13项行业标准指导城市存量空间盘活 [3][32] - 因城施策:北京住房租赁企业税收优惠落地(2026年起增值税由5%降至1.5%,房产税由12%降至4%);成都优化商转公贷款政策;重庆推广房票安置并推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启动“两旧一村”改造;香港证监会推出房地产基金专线助力REITs市场发展;南京优化公积金政策,贷款额度提至80万元 [3][32] - 土地市场:南京建邺宅地13.2亿元成交;成都四宗宅地成功出让,成交额超25亿元 [3][32] 公司动态总结 - 1-9月累计销售:中国金茂表现亮眼,销售面积367.5万平米(+6.0%),金额806.9亿元(+27.3%);其他主要房企如金地集团、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新城控股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均为负增长 [3][36] - 9月单月销售:中国金茂销售面积49.3万平米(+26.3%),金额98.0亿元(+39.9%);华润置地金额176.0亿元(+4.2%);保利发展金额205.3亿元(-1.8%) [3][36] - 融资与担保:华发股份发行可转债48亿元(利率2.7%);招商蛇口为子公司提供1.9亿元贷款担保 [3][36] - 股份回购:贝壳-W在10月10日-17日期间耗资约2700万美元回购约446万股 [42][43] 板块行情回顾 - 上周SW房地产指数下跌2.35%,沪深300指数下跌2.22%,相对收益-0.12%,板块表现弱于大市,在31个板块中排名第15位 [3][44] - 物业管理板块个股平均下跌3.17%,相对收益-0.95%,表现弱于大市 [3][51] - 当前主流AH房企2025/2026年PE均值分别为16.6/14.5倍;物管板块2025/2026年PE均值分别为13.5/12.1倍 [3]
华润置地(01109) - 补充公告 - 须予披露交易收购目标公司股权及债权
2025-10-17 17:4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8月1日就第二、三、四收购事项,8月6日就第一收购事项订立产权交易合同[5] - 对目标项目所在地地价等研究,完成财务及法律尽职调查[9] 收购相关流程 - 国资监管估值依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受国资委监督[7] - 估值报告提交上海市国资委获批后备案,挂牌价以备案评估价值为基准[7] - 交易通过上海联交所透明公开招标流程进行[7]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有李欣等6人,非执行董事有黄挺等3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钟伟等5人[10]
房企9月成绩单:超六成销售额环比结构性增长
北京商报· 2025-10-17 00:17
房企销售整体企稳回升 - 9月24家已披露销售数据的房企中有15家销售额环比上升,占比达62.5% [1] - 销售回暖与调整拿地策略及“好房子”产品入市密切相关,改善型房源是主要拉动力 [1] - 差异化定价策略是关键,小户型靠“以价换量”吸引客群,改善型房源凭借产品力实现溢价 [1] 不同量级房企复苏态势分化 - 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稳健发展,保利发展和中海9月销售额均突破200亿元,分别为205.31亿元和201.73亿元 [2] - 部分中等房企依托项目运营实现大幅增长,如越秀地产9月销售额68.01亿元,环比增长23.54% [2] - 保利发展、中海、绿城中国、中国金茂等企业实现销售额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 [2] - 从增幅看,融信中国9月销售额环比大幅增长132.31%,金地商置、越秀地产、绿城中国、保利发展的环比增幅分别为55.43%、23.54%、20.75%和13.97% [3] 优质土地储备支撑销售去化 - 房企前期调整拿地策略,2024年明确优化土地储备结构,聚焦一二线城市加大拿地力度 [4] - 前三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约13%,TOP20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占全国总金额的61% [4] - 华润置地2025年上半年新获取18个项目,新增土地投资权益地价322.8亿元,所有项目均位于一二线城市 [4] - 越秀地产2024年全年权益投资总额294.6亿元,超过80%的资金投向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 [4] - 优质地块属性推动项目热销,如北京中建·运河玖院项目764套房源去化率达67.02% [6] 产品力成为销售回暖核心驱动力 - “好房子”产品入市增强了市场吸引力,得房率普遍超过90%,并配备齐全的会所设施和人性化设计 [7] - 政策优化释放购房需求,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相继优化限购政策 [7] - 改善型需求加速入市,2025年1—8月30个代表城市中24个城市120平方米以上房源成交套数占比提升 [7] - 北京市场90—200平方米改善型产品成交约1.7万套,占比达71.1%,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8] - 项目定价策略体现差异化,如紫京宸园133平方米小户型单价约9.3万元/平方米,232平方米大户型单价约10.5万元/平方米 [8]
三家央企地产商扎堆宣布融资公告,总规模8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27
融资计划核心信息 - 三家头部央企地产商披露中期票据融资计划,总拟发行规模达85亿元 [1][3] - 中海企业拟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品种一初始规模10亿元,品种二初始规模20亿元 [3] - 华润置地拟发行上限25亿元中期票据,基础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期限5年 [3] - 保利发展拟发行上限30亿元中期票据,品种一初始规模不超过5亿元,品种二初始规模不超过25亿元 [3] 募集资金用途 - 华润置地与保利发展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此前的融资债务 [3] - 中海企业募集资金将用于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共计21个项目的建设,公司对项目持股比例均为100% [3] - 三家公司均承诺募集资金不得用于土地款、并购、委托贷款、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资本金及三四线地产项目等用途 [3] - 募集资金采取专户资金监管模式,采用受托支付形式并附资金监管协议 [4] 行业融资背景 - 2025年1-8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3808.9亿元,同比微增0.8% [4] - 同期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额为2290.9亿元,同比下降6.9%,占债券融资总额的60.1% [4] - 2025年8月单月,房地产行业债券融资总额为553.1亿元,同比下降4.3% [4] - 5-7月单月融资总额保持增长态势,但8月单月融资总额同比出现回落 [4]
房企9月成绩单:超六成销售额环比增长,改善型房源成主力
北京商报· 2025-10-16 16:14
行业销售整体表现 - 9月房企销售企稳回升,24家已披露数据的房企中有15家销售额环比上升,占比达62.5% [1] - 改善型房源成为销售额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1] - 头部企业保利发展与中海9月销售额均突破200亿元,分别为205.31亿元和201.73亿元,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紧随其后 [3] 企业层面复苏差异 - 头部房企如保利发展、中海、绿城中国、中国金茂凭借充足土储和运营能力实现销售额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 [3] - 中海7月至9月销售额实现三连增,分别为118.5亿元、183.3亿元和201.73亿元 [3] - 部分中等规模房企依靠爆款项目拉动销售,如越秀地产9月销售额68.01亿元,环比增长23.54% [3] - 融信中国因8月基数低,9月销售额环比大幅增长132.31%,金地商置、绿城中国、保利发展环比增幅也较为突出,分别为55.43%、20.75%和13.97% [4] 土地策略与项目去化 - 房企前期调整拿地策略,聚焦一二线城市,带动前三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约13% [5] - 华润置地2025年上半年新获取18个项目,新增土地投资权益地价322.8亿元,所有项目均位于一二线城市 [5] - 越秀地产2024年权益投资总额294.6亿元,超过80%资金投向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 [5] - 优质地块项目去化迅速,如北京中建·运河玖院项目764套房源去化率达67.02% [6] 产品力与市场需求 - “好房子”产品入市增强市场吸引力,其得房率普遍超过90%,配套齐全,契合改善型需求 [7] - 2025年1-8月,30个代表城市中有24个城市120平方米以上房源成交套数占比提升 [7] - 北京市场90-200平方米改善型产品成交约1.7万套,占比达71.1%,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8] - 房企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小户型“以价换量”吸引客群,大户型凭借产品力实现溢价 [1][8]
收租资产系列报告之十:存量改造与下沉市场购物中心机会洞察
平安证券· 2025-10-16 15:50
行业投资评级 - 地产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行业关注点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存量项目改造焕新与下沉市场机会凸显 [3][6] - 凯德与中海商业REIT为行业打造了“收购-改造-提升-退出”的全流程资本闭环范本 [3][6] - 成熟期项目通过持续改造(AEI)可显著提升资产价值,保持运营活力 [3][36][40] - 下沉市场购物中心因供需格局更优,经营预期更稳定,部分项目估值可与二线城市相当 [3][60][64] - 优质购物中心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关注优秀开发运营企业及相关消费类基础设施REITs [3][75] 行业步入存量时代,商业改造焕新提升价值 - 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于2013年见顶,竣工面积于2017年见顶回落 [11][13] - 2024年全国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为436个,创近10年新低 [11][13] - 2024年开业项目中,存量调改后再开业项目占比达21.79% [13] - 截至2024年末,81.06%的在营购物中心项目已开业三年以上,超5成项目开业5年以上 [11][13] - 中海收购佛山映月湖环宇城后,通过定位调整与运营升级,2020-2024年销售额(不含新能源车)年复合增长率达22.82% [3][17][24] - 截至2025Q1,映月湖环宇城租户数量更迭率达98.19%,销售坪效与NOI近3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8.1%和14% [3][24][25] - 凯德对运营近20年的长沙雨花亭项目进行持续AEI改造,如2021-2023年“沃尔玛缩铺”改造,收回8900平米面积并引入超40个品牌,改造后2024年项目GTO同比提升13% [3][36][40] - 长沙雨花亭项目2025Q1末平均出租率达97%,2024年NOI Margin为65.73%,优于可比项目长沙金茂览秀城(2023H1为49.88%)[45][49][50] - 凯德广州云尚项目加权平均剩余租赁期限仅1.78年,超75%租约在2027年底前到期,为后续调改提供较大腾挪空间 [3][54][56] 下沉市场供需格局更优,估值与部分二线城市相当 - 华夏华润商业REIT扩募资产及华夏中海商业REIT底层资产涉及佛山、昆山、淄博等三四线城市及县级市项目 [3][60][64] - 布局三四线城市较多的新城控股(吾悦广场),其商业运营收入增速近年优于布局一二线核心区的太古地产与恒隆地产 [61][64] - 佛山映月湖环宇城估值单价为10,187元/平米,与部分二线城市购物中心估值单价接近 [28][69] - 昆山万象汇估算估值单价约为12,000元/平米,高于部分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如长沙金茂览秀城(10,400元/平米)和绿发济南贵和购物中心(7,615元/平米)[70][71] - 佛山2024年GDP位居全国第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62元,超过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600万资产以上富裕家庭数量排名全国第8 [69] - 佛山映月湖环宇城约27%客群来自广州,受益于“广佛同城”红利 [69] - 下沉市场高端消费易受周边大城市虹吸(如佛山流向广州港澳、昆山流向上海),限制本地购物中心高端化发展上限,更需依赖稳扎稳打经营 [3][6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优秀购物中心开发运营企业,如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星盛商业、大悦城、新城控股等 [3][75] - 建议关注相关消费类基础设施REITs的投资机会 [3][75]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
中指研究院· 2025-10-16 13:12
好的,作为资深研究分析师,我已仔细研读这份2025年1-8月房地产行业土地市场报告,现将关键要点总结如下: 报告核心观点与评级 - 报告显示2025年1-8月中国房地产土地市场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显著增长28.0% [12][13] - 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央国企仍是拿地主力,但部分优质民企在深耕区域表现活跃 [13] - 土地供应机制出现创新,“调规再出让”模式有效盘活存量土地,并获得市场认可 [6][17] 市场整体表现 - TOP100企业拿地总额为6056亿元,同比增长28.0%,但增幅较1-7月缩窄6.3个百分点,显示8月市场热度有所回落 [13] - 从新增货值看,绿城中国以1144亿元位列第一,保利发展(996亿元)和中海地产(923亿元)分列二、三位,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占TOP100企业的43.6% [16] 房企拿地排名分析 - **拿地金额前十**:中海地产(542亿元)、绿城中国(527亿元)、保利发展(440亿元)、建发房产(356亿元)、滨江集团(347亿元)[5] - **拿地面积前十**:绿城中国(251万㎡)、保利发展(230万㎡)、中海地产(203万㎡)、邦泰集团(166万㎡)、建发房产(162万㎡)[5] - 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滨江集团作为民企代表跻身前五,邦泰集团、大华集团等民企也进入前二十 [13] 区域市场特征 - **城市群分布**: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824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896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486亿元,排名第三 [22] - **重点城市**:央国企和地方国资是主力,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四个城市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建发房产在杭州、北京、苏州、成都四城进入前十;绿城中国和保利发展在3个城市位列前十 [25] - **民企聚焦**:滨江集团聚焦杭州,拿地金额341亿元位列该市第一;兴耀房产集团、大华集团重点布局上海;嘉禾兴地产进入成都拿地金额前十 [25] 土地市场新动态 - “调规再出让”成为盘活存量土地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降低容积率、调整商住比例等方式提升地块价值 [17] - 典型案例包括宁波江北区地块(调整后以19.3亿元底价成交)和深圳新安街道地块(由商业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后以86.40亿元成交,溢价率34.81%)[18][19][27] - 8月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深圳和长三角地区,深圳3宗地块总成交金额116亿元,长三角地区4宗地块总成交金额69亿元 [6][28]
华润置地:1—9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544.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5 17:30
2025年9月单月营运表现 - 2025年9月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76.0亿元,按年增长4.2% [1] - 2025年9月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61.0万平方米,按年减少30.2% [1] - 2025年9月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约人民币27.6亿元,按年增长13.6% [1] 2025年1-9月累计营运表现 - 2025年前9月累计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544.0亿元,按年减少10.4% [1] - 2025年前9月累计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72.9万平方米,按年减少24.1% [1] - 2025年前9月累计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约人民币241.6亿元,按年增长12.5% [1] 经常性收入表现 - 2025年9月集团经常性收入约人民币41.0亿元,按年增长7.5% [1] - 2025年前9月集团累计经常性收入约人民币371.5亿元,按年增长7.7% [1]
大华继显:对中港地产板块维持“与大市同步”看法 升嘉里建设至“买入”
智通财经· 2025-10-15 15:49
行业评级与选股观点 - 对中国内地及香港地产板块维持"与大市同步"评级 [1] - 主要选股为华润置地(01109)和新鸿基地产(00016),均给予"买入"评级 [1] - 华润置地目标价为34.1港元,新鸿基地产目标价为106.9港元 [1] 嘉里建设评级与项目分析 - 将嘉里建设(00683)的评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维持22.8港元 [1] - 认为金陵华庭项目建筑成本较高,但预测2027年住宅部分竣工后可录得不俗利润 [1] - 项目利润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净利润,近期股价回落或提供吸引的入市机会 [1] 项目销售表现与市场趋势 - 嘉里建设上海住宅项目金陵华庭第二期首批单位推售当日售罄,认购率达190% [1] - 项目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20.5万元人民币,较今年3月推售时提升1.6万元人民币 [1] - 买家主要为35至55岁、来自高收入行业的自住人士 [1] - 反映出内地住宅需求趋向稳健,但投资情绪仍然疲弱 [1] - 10月份全国新房及二手房交易同比下降,主要城市投资需求减弱 [1]
华润置地前9月累计销售金额1544亿元 同比减少10.4%
环球网· 2025-10-15 11:04
核心观点 - 公司9月单月总合同销售金额实现同比增长,但累计销售金额同比下滑,销售面积则出现显著收缩 [1] - 公司经常性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表现尤为强劲,成为重要业绩支撑 [1] 月度运营数据 - 2025年9月单月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76亿元,按年增长4.2% [1] - 2025年9月单月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按年减少30.2% [1] - 2025年9月单月经常性收入约人民币41.0亿元,按年增长7.5% [1] - 2025年9月单月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约人民币27.6亿元,按年增长13.6% [1] 累计运营数据 - 2025年1-9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544亿元,按年减少10.4% [1] - 2025年1-9月累计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72.9万平方米,按年减少24.1% [1] - 2025年1-9月累计经常性收入约人民币371.5亿元,按年增长7.7% [1] - 2025年1-9月累计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约人民币241.6亿元,按年增长1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