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利郎(01234)
icon
搜索文档
零售周报|Apple深圳第三家直营店开业;蓝瓶咖啡即将在北京开店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05
消费市场数据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931亿元,增长4.3% [1]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38亿元,增长4.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57014亿元,增长5.3% [1] - 7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620亿元,增长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60亿元,增长3.9% [3] - 1-7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6669亿元,增长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569亿元,增长4.7% [3] - 7月商品零售额34276亿元,增长4.0%,餐饮收入4504亿元,增长1.1% [3] - 1-7月商品零售额252254亿元,增长4.9%,餐饮收入31984亿元,增长3.8% [3] - 1-7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增长7.0%、5.2%、1.1%、5.8%、1.9% [4] - 1-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86835亿元,增长9.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790亿元,增长6.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 [4] - 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4.7%、1.7%、5.8% [4] 零售业态表现 - 7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3905亿元,增长3.1%,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8.6%,饮料类增长2.7%,烟酒类增长2.7% [6] - 7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化妆品类增长4.5%,金银珠宝类增长8.2%,日用品类增长8.2% [6] - 7月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8%,家具类增长20.6% [6] - 7月通讯器材类增长14.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8.3%,汽车类下降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0.5% [6] 首店经济与品牌拓展 - 浙江计划到2027年新增城市品牌首店2000家以上,其中华东区域以上高能级首店200家 [8] - Apple深圳前海壹方城零售店开业,为深圳第三家、广东第五家、大中华区第58家Apple Store [11]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将于8月26日开业,面积近3000平米,汇聚近200家国际知名品牌 [13] -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同样将于8月26日开业,由中免集团等联合打造 [13] - 蓝瓶咖啡计划在北京开设首店,可能选址三里屯、国贸、九龙山等核心商圈 [15][16] - Orveda奥薇达全球首家精品店将于9月5日在上海商城开业 [17] - 始祖鸟全球首家"出发地门店"落户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占地300平方米 [21] - Pip Studio中国首店在上海久光百货营业,产品涵盖陶瓷餐具、家纺等品类 [23] - LEMANISM全国首店入驻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定位18-28岁青年群体 [24][25] - BornTooth源齿全国第四家门店在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开业,专注宠物洗护和鲜食 [27] - 必胜客PIZZERIA华南首店落户深圳南山太子湾花园城,定位"城市美学餐饮空间" [30] - 京东奥莱南京首店开业,营业面积超4000平方米,引入70余个品牌 [31] 企业并购与业务调整 - 太平鸟全资收购Jason Wu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的运营权 [32] - 京东完成收购香港佳宝超市,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 [33] - 家乐福中国微信公众号更名为"客优仕CACIOUS",将作为会员店自有品牌 [36] - 罗森便利店青岛首店开业,计划五年内在山东开设1000家门店 [37] 企业业绩表现 - 361度2025上半年营收57.05亿元,增长11%,净利润8.58亿元,增长8.6% [38] - 利郎集团上半年营收17.272亿元,增长7.9%,轻商务系列收入增长31.8% [41] - 步步高上半年营收21.29亿元,增长24.45%,净利润2.01亿元,同比扭亏 [42][43] 旅游消费政策 - 韩国将暂时免除中国团体游客签证要求,时间为2025年9月29日至2026年6月30日 [44]
纺织服装行业周报:ON Q2收入超市场预期,DTC提升,上调指引-20250815
华西证券· 2025-08-15 23:24
行业投资评级 - 纺织服装行业评级为"推荐" [5] 核心公司业绩表现 On Holding - FY25Q2净销售额达7.49亿瑞士法郎(+32%,货币中性+38%),超市场预期 [2] - 毛利率提升1.6PCT至61.5%,DTC渠道占比升至41.1%创历史新高 [2] - 亚太地区收入增长101.35%,中国门店同店销售+50% [2] - 上调FY25全年收入增速指引至31%(原28%),EBITDA利润率指引至17%-17.5% [2] 裕元集团 - 25H1收入40.6亿美元(+1.1%),Q2净利0.95亿美元(+13.02%) [3] - 中期派息0.4港元,年化股息率6.4% [3] 361度 - 25H1收入58.0亿元(+11.0%),经营现金流增长227.2% [3] - 中期股息每股0.204港元,股息率6.5% [3] 百隆东方 - 25H1归母净利3.90亿元(+67.53%),越南业务盈利改善 [4] - 中期分红率57.67%,年化股息率5.37% [4] 行业数据追踪 原材料价格 - 中国棉花3128B指数15214元/吨(+0.35%周环比),较年初+3.43% [8] - 进口棉价格指数13576元/吨(+1.43%周环比),内外棉价差1638元/吨 [8] - 羊毛价格年初至今上涨4.12%,精梳羊毛纱出口单价21.23美元/千克 [43] 终端消费 - 7月淘宝天猫运动服销售额+2.52%,箱包+21.74%,童装-63.78% [7] - 抖音平台3月运动品类增速136.87%(运动包),运动鞋+61.69% [76] - 美国6月服装零售额+3.88%,批发商库存同比下降3.89% [124] 制造出口 - 25年1-7月纺织服装出口1707.4亿美元(+0.53%) [54] - 越南7月鞋类出口21.95亿美元(+4.5%),年初至今累计+9.89% [65] - 裕元制造业7月收入+0.5%,丰泰/钰齐7月营收增速-9%/5% [68] 投资建议 - 品牌端推荐稳健医疗、三夫户外 [22] - 制造端推荐康隆达(关税优势)、开润股份(印尼产能占比70%)、晶苑国际(客户红利) [22] - 关注百隆东方(越南改善)、盛泰集团(新客户拓展)、浙江正特(大单品逻辑) [22]
中国利郎2025中期收入同比增长7.9%,多品牌协同驱动韧性发展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7.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9% [1] - 轻商务系列利郎LESS IS MORE营收5.3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8% [3] 品牌战略 - 公司围绕"简约不简单"核心价值落实"多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 [1] - 主品牌利郎LILANZ海外首店进驻马来西亚云顶世界 正式进军东南亚市场 [3] - 高端高尔夫运动品牌MUNSINGWEAR万星威线上平台表现亮眼 实现显著增长 [5] 增长驱动因素 - 三大品牌协同发力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3] - 轻商务系列通过新零售渠道高效触达目标客群 [3] - 多品牌策略精准满足多元客群需求 [1]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简约不简单"品牌哲学 [5] - 优化多品牌运营效率并探索国际化机遇 [5] - 高端品牌将聚焦产品开发 满足新中产阶级对个性化、功能性及可持续时尚的需求 [5]
中国利郎(1234.HK):主品牌受到转DTC模式一次性补偿影响 高股息持续
格隆汇· 2025-08-15 11: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13.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8亿元,同比下降46.61% [1]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费用率提升及其他收入下降,经营性现金流下降主要由于存货增加和应收款项增加 [1] - 公司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1港元,特别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全年股息率为8.2% [1] 收入驱动因素 - 分季度看,2025Q1 LILANZ产品零售额同比高单位数增长,Q2同比中单位数增长 [1] - 分品牌看,主品牌收入11.9亿元,同比下降0.2%,轻商务系列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31.8%,占比提升至31% [1] - 分渠道看,线上新零售增长24.6%,线下渠道正在进行代销转直营等调整 [1][2] - 分地区看,东北地区收入增长361.3%,主要因去年同期DCT模式转换导致基数较低,西南地区收入下降11.4%,主要因终止与重庆分销商合作产生一次性支出 [2] - 分品类看,上衣销售额同比增长11.8%,占比61.7%,裤类销售额同比增长6.9%,占比24.7% [2] 渠道与店铺运营 - 2025H1公司共2774家店,同比增加2.4%,其中主品牌2443家(同比增加1.3%),轻商务331家(同比增加11.4%) [2] - 直营店/代销店/分销店分别为407/1102/1265家,同比净增100/143/-178家 [2] - 购物中心及奥特莱斯店1078家,同比净增112家,占比提升至38.87% [2] - 总店铺面积46.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3%,主品牌店效48.74万元(同比下降1.5%),轻商务店效162.11万元(同比增长18.3%),总平效0.37万元/平/年(同比下降1.9%) [2] 盈利能力 - 2025H1毛利率50.2%,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OPM为15.1%,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14.0%,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2] - OPM下降主要由于销售费用率提升2.5个百分点,其他收入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行政费用率提升1.5个百分点 [2] 营运效率 - 存货10.84亿元,同比提升30.5%,存货周转天数231天,同比增加42天,主要因直营占比提升 [2] - 应收账款8.22亿元,同比提升5.8%,周转天数37天,同比减少2天 [2] - 应付账款9.60亿元,同比提升8.6%,周转天数179天,同比增加17天 [2] 战略布局 - 短期持续推进代转直营和第七代装修工程,全年有望新开50-100家门店,新零售战略将电商平台转型为新品零售渠道,加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3] - 中期轻商务系列、电商渠道、出海业务具成长性,第一家海外店5月在马来西亚已开出 [3] - 长期拟成立合资公司万星威(中国)进入高尔夫服饰赛道,上半年已开始在线上销售 [3] 业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40.16/44.39/49.03亿元(原40.98/46.03/51.64亿元),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78/5.21/5.69亿元(原5.05/5.53/6.14亿元) [3] - 对应下调EPS至0.40/0.44/0.48元(原0.42/0.46/0.51元),2025年8月12日收盘价3.71港元对应PE为8.6/7.8/7.2倍 [3]
中国利郎(01234.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ESG实践与业绩表现并行
新浪财经· 2025-08-15 09: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7.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9% [1] ESG战略成效 - MSCI ESG评级连升两级至BB级 创公司历史最佳水平并跻身国内男装行业前列 [1][2] - 智能工厂应用光伏节能技术显著降低能耗与排放 [1] - 超半数成衣采用环保面料 牛仔裤生产耗水量显著下降 [1] - 创新研发拒水羽绒、耐洗POLO衫、持久白免烫衬衫等功能性单品 [1] 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 - 严格执行供应链责任管理并建立追溯体系确保源头可信 [2] - 核心公益项目"少年美育计划"落地河南新密品牌门店 将美育课堂延伸至消费场景 [2] 市场竞争力 - ESG实践成为驱动业务韧性增长的重要动力 [1][2] - 环保价值成为吸引可持续消费群体的关键卖点 直接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接受度 [1] - 通过绿色技术降本增效 责任实践赢得消费者情感认同 [2]
增收不增利 中国利郎阵痛前行
北京商报· 2025-08-14 00: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7.27亿元 同比增长7.9%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减少13.4% [1] - 经营利润同比下滑17.1% 主因政府补助减少及自营店与电商费用增加 [1] 主品牌业务表现 - 主系列"利郎LILANZ"收入11.91亿元 同比微降0.2% [1] - 收入下滑主因渠道转型导致分销业务销售收入下跌及库存回购费用扣减 [1] 转型战略举措 - 2020年底更换品牌代言人从陈道明转为韩寒 瞄准年轻消费者 [2] - 2022年底推出虚拟人"LI"推广简约男装品牌精神 [2] - 2023年升级品牌视觉VI并明确"简约男装"定位 [2] - 大力发展青年商务子品牌LESS IS MORE系列 [2] - 2024年以防水技术为切入点推出拒水羽绒服等创新产品 [3] - 2024年8月通过合资公司获得高尔夫品牌"MUNSINGWEAR"中国所有权 [3] - 2024年在东北及江苏推行DTC模式取代一级分销商 [3] 转型成效体现 - 轻商务系列LESS IS MORE采用全直营模式 [4] - 2025年上半年轻商务系列收入同比大幅上涨31.8% [4] - 通过新零售营销策略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互补 [4] 历史盈利波动 - 2020-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 降幅分别为31.19%/15.99%/4.29% [2] - 2023年净利润实现18%增长 [2] - 2024年净利润再次下滑13.1% [2] 行业专家观点 - 商务男装需推动品牌高端化以获取发展空间 [3] - 产品创新应"源于商务不再商务"寻求突破 [3] - 建议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利用在地化服务优势运营客户 [3]
净利持续下滑,中国利郎转型还要多久
北京商报· 2025-08-13 17:5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加7.9%,净利润为2.43亿元,同比减少13.4% [2] - 经营利润下跌17.1%至2.6亿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减少以及自营店及电商费用增加 [2] - 主系列"利郎LILANZ"收入为11.906亿元,同比减少0.2%,渠道转型导致分销业务销售收入下跌以及库存回购费用扣减是主要原因 [2] - 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下滑31.19%、15.99%、4.29%,2023年增长18%,2024年再次下滑13.1%至4.61亿元 [3] - 2024年收入为36.5亿元,同比增长3% [3] 转型举措 - 2020年底签约韩寒为品牌代言人取代陈道明,赞助多个综艺节目吸引年轻消费者 [4] - 2022年底创作虚拟人LI推广重点产品,展示简约男装品牌精神 [4] - 2023年品牌视觉VI全新升级,明确"简约男装"定位,大力布局青年商务品牌LESS IS MORE [4] - 2024年推出拒水羽绒服、耐洗衬衫等产品,8月获得高端高尔夫服饰品牌"MUNSINGWEAR"中国市场所有权 [4] - 2024年加大DTC模式比重,在东北及江苏推行主系列DTC模式取代一级分销商模式 [4] 转型成效 - 轻商务系列"利郎LESS IS MORE"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上涨31.8%,通过全直营模式和新零售营销策略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互补 [6] - 行业专家认为商务男装需推动品牌高端化、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由卖产品转为卖服务 [5]
中国利郎(01234):主品牌受到转DTC模式一次性补偿影响,高股息持续
华西证券· 2025-08-13 13: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目标公司中国利郎(1234.HK)的评级为"买入" [1] 核心观点 - 25H1公司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13.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8亿元(同比下降46.61%) [2]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费用率提升及其他收入下降,受DTC转型补偿费用影响 [2] - 公司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1港元,特别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全年股息率为8.2% [2] 业务表现 - 25H1主品牌/轻商务系列收入分别为11.9/5.37亿元,同比增长-0.2%/31.8%,轻商务占比提升至31% [3] - 线上新零售增长24.6%,线下店铺总数2774家(同比增加2.4%),其中主品牌/轻商务店铺分别为2443/331家 [3] - 东北地区收入增长361.3%(基数效应),西南地区收入下降11.4%(终止与重庆分销商合作) [3] - 上衣/裤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8%/6.9%,占比61.7%/24.7% [3] 财务指标 - 25H1毛利率50.2%(同比提升0.2PCT),OPM15.1%(同比下降4.5PCT),归母净利润率14.0%(同比下降3.5PCT) [4] - 存货10.84亿元(同比提升30.5%),周转天数231天(同比增加42天) [4] - 应收账款8.22亿元(同比提升5.8%),周转天数37天(同比减少2天) [4] 发展策略 - 持续推进代转直营,全年有望新开50-100家门店 [5] - 将电商平台转型为助攻新品的零售渠道,加强线上布局 [5] - 轻商务系列、电商渠道、出海业务具成长性,已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海外店 [5] - 拟成立合资公司进入高尔夫服饰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6] 盈利预测 - 下调25-27年收入预测至40.16/44.39/49.03亿元 [6]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4.78/5.21/5.69亿元 [6] - 对应25-27年EPS为0.40/0.44/0.48元 [6] - 当前股价3.71港元对应25/26/27年PE为8.6/7.8/7.2X [6]
营销创新推动场景化破圈,利郎2025中期持续增长
营销策略 - 公司借助明星影响力、文化IP联动及沉浸式场景营销触达各线城市及不同年龄层消费者 [1] - 选择青年演员许凯为轻商务品牌利郎LESS IS MORE代言人以契合新生代审美传递轻商务生活方式理念 [3] - 联名携程商旅推出《商务伦出行定律》短片强化耐洗POLO3 0的高效商旅心智形象 [3] 艺术跨界合作 - 与中国色研究院联名推出"沧浪中国色系列POLO衫"以传统色系展现东方美学 [5] - 与PRONOUNCE珀琅汐合作"THE ENDLESS HOLIDAY出海去"系列用设计诠释现代松弛感 [5] 品牌战略 - 系列营销创新举措是深化品牌年轻化战略的重要事件 [5] - 通过场景化解决方案与文化IP协同探索品牌差异化发展路径 [5] - 持续强化"简约不简单"的现代商务内核 [3][5]
中国利郎2025年上半年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加7.9%
财经网· 2025-08-13 09:4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加7.9% [1] - 权益股东应占利润2.43亿元,同比减少13.4% [1] 业务分项 - 主系列收入11.906亿元,同比减少0.2%,主要因渠道转型导致分销业务销售收入下跌及库存回购费用扣减 [1] - 轻商务及其他系列收入5.366亿元,同比增长31.8%,主要受门店销售和新零售带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