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01336)

搜索文档
新华保险: 新华保险关于对外投资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12
交易概述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申请投资试点基金三期1号的议案》,拟出资认购由国丰兴华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份额 [1] - 相关公告已于2025年6月13日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1] 进展情况 - 公司与国丰兴华及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签署《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号基金合同》 [1] - 基金成立规模为225亿元人民币,公司出资112.5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 [1] - 基金合同其他主要条款较相关公告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2] 基金设立情况 - 基金设立尚需履行基金备案等相关监管手续,具体实施情况和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2]
刚刚公告!225亿元长期资金到位!
券商中国· 2025-07-04 22:07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展 核心观点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联合设立第三期私募证券基金"鸿鹄基金三期1号",规模达225亿元,双方各出资112.5亿元 [2][3] - 该基金采用长期投资策略,聚焦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优质上市公司A+H股,存续期限10年并可延长 [4][5]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已推进至第三批,总规模达2220亿元,参与机构包括多家头部及中小险企 [11] 基金运作细节 - 鸿鹄基金三期1号由国丰兴华管理,广发银行北京分行托管,投资标的需满足公司治理良好、股息稳定等条件 [3][4] - 闲置资金可配置货币基金、银行存款等现金管理类产品,首期500亿元基金已于2024年3月完成投资并见效 [4][7] - 第二期200亿元基金于5月27日成立并运作,公司表示将持续参与后续基金以构建优质底仓 [8][9] 行业动态 - 第三批试点总额600亿元,鸿鹄基金三期获批400亿元,除两大险企外还有多家中小机构参与认购 [11] - 泰康、太保等机构已成立私募基金公司,其中泰康稳行一期基金6月18日成立并于27日启动投资 [12] - 试点政策有助于解决险资入市障碍,既缓解利润波动又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13]
“险资标杆”鸿鹄基金,“敲定”925亿本金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20:57
鸿鹄基金第三期设立 - 鸿鹄基金第三期1号基金成立规模为225亿元人民币,新华保险出资112.5亿元认购份额 [1][2] - 鸿鹄基金前三期总投入规模达到925亿元人民币 [1] - 第三期基金出现1号序列数且规模非100亿整数倍,可能意味着出资对象变化,不再仅由国寿和新华保险对半承担 [2] 出资结构变化 - 鸿鹄基金第三期或将包括外部投资者出资,但基金操盘仍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资管团队负责 [2] 投资策略 - 鸿鹄基金第三期将继续投资并长期持有公司治理良好、经营稳健、股息稳定且流动性好的大盘蓝筹股 [3] - 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坚持保险资金长期资本属性 [3] - 目标是减少股价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3] 已投资产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鸿鹄基金持有中国电信59.8亿元市值、伊利股份42.90亿元市值、陕西煤业23.05亿元市值 [4] - 中国电信股价处于近一年高位附近,伊利股份在中位略高位置,陕西煤业在中低位置 [4] - 这些公司均为行业内经营能力突出、分红水平较高的企业 [4]
新华保险(601336) - 新华保险关于对外投资的进展公告

2025-07-04 16:4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出资认购国丰兴华发起的私募基金份额[2] - 2025年7月4日公司签署基金合同[3] - 基金成立规模225亿元,公司出资112.5亿元认购[3] - 基金设立需履行监管手续,实施有不确定性[4]


年内险资举牌次数直逼去年!频频出手为哪般
北京商报· 2025-07-03 20:21
险资举牌动态 - 2025年开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达18次 远超2023年全年 接近2024年全年20次的总量 [1] - 7月利安人寿通过增持触发对江南水务举牌 持股比例从4 91%升至5 03% [3] - 长城人寿2024年已对江南水务举牌 显示多家险企对同一标的持续加仓 [3][4] 举牌标的特征 - 银行股成险资举牌核心对象 平安人寿年内举牌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 [4] - H股银行受青睐主因:较A股显著折价 股息率普遍超5% 国有大行盈利稳健 市值大流动性好 [4] - 产业协同案例涌现 新华人寿举牌杭州银行促进银保协同 中国人寿举牌电投产融布局清洁能源 [5] 驱动因素分析 - 监管持续松绑 2025年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4 9万亿元 同比增16 7% 较年初增5 0% [8]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需增配权益资产提升收益 举牌标的普遍具备低估值 高股息特征 [8] - 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提升险资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 [7] 未来趋势展望 - 下半年举牌动力仍强 配置方向或向公用事业 环保 交运等弱周期高分红板块拓展 [9] - H股配置料持续加码 金融 科技龙头受关注 可能从大型银行向优质城商行扩散 [9] - 头部险企倾向战略持股优质标的 中小险企或通过二级市场分散投资 [9] - 新能源 消费等成长性行业可能进入配置视野 但占比预计较低 [9]
全面解读险企理赔半年报,从理赔数据看如何买保险
北京商报· 2025-07-03 20:02
理赔行业概况 - 理赔被称为保险行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体验好坏直接决定行业口碑 [1] - 2025年上半年多家保险机构发布理赔报告,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富德生命人寿等 [1] -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保险业实现赔付支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91% [3] 公司理赔数据 - 中国人寿上半年赔付件数1214万件,赔付金额302亿元,获赔率99.6% [3] - 新华保险上半年赔付人次241万,赔付金额73亿元,豁免保单8762张,豁免保费4.18亿元 [3] - 招商信诺人寿上半年医疗险赔付占比64.99%,重疾险占比22.74% [3] 重疾险现状 - 恶性肿瘤仍是健康"头号杀手",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3] - 中国人寿重疾件均赔付金额约4万元,现有保障水平仍有不足 [3] - 重疾保额建议至少配置30万元,50万元以上更好,尽可能覆盖3-5年收入 [6] 理赔服务优化 - 保险公司理赔方式呈现快速、在线、智能化、直赔化趋势 [5] - 富德生命人寿直赔医院覆盖14家分公司所属的17个城市,对接医院新增至26家 [5] - 百年人寿实现高程度线上占比,提供预约直付速赔服务、数字化理赔和微信端自助 [5] 投保建议 - 消费者应选择覆盖范围广、保额充足的保险产品 [4] - 建议除基础重疾险外,可附加其他类型健康保险以补充保障 [4] - 投保阶段要仔细阅读条款,了解免责范围和理赔条件 [6]
2024年度寿险公司新业务获取费率排行榜,是不是获取费用率越高,新业务利润率就越低呢?
13个精算师· 2025-07-03 17:43
寿险新业务获取费用率分析 - 新业务获取费用率计算公式为当期初始确认保险合同的保险获取现金流量除以当期初始确认保险合同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其中续期佣金是否计入保险获取现金流量存在会计政策争议[1][12] - 2024年12家寿险公司汇总的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为8.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同期新业务利润率为8.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1][17][19] - 亏损合同的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为5.7%,非亏损合同为8.7%,表明优质业务需要更高获取成本[3][19] 头部寿险公司表现 - 平安寿险以11.9%的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位居榜首,太保寿险9.9%和太平人寿9.6%分列二三位[3][19] - 中国人寿2024年新业务获取费用达626.7亿元规模最大,平安养老仅1.0亿元规模最小[15] - 12家公司新业务保费收入现值为8120.9亿元,中国人寿规模最大[16] 渠道影响分析 - 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新华保险、中邮人寿等4家公司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下降2.5个百分点[3][22] - 银保渠道为主的公司如中邮人寿、阳光人寿获取费用率相对较低[21] - 头部公司主渠道仍以个代渠道为主,可能为优质业务投入更高市场成本[4][26] 费用率与利润率关系 - 新业务获取费用率越高并不意味着利润率越低,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6][7] - 2024年数据显示获取费用率高的公司新业务利润率也更高,与传统认知相悖[24][26] - 该现象可能与个代渠道环境下对优质业务的差异化投入策略有关[4][26]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扩围 中小险企将入场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新进展 - 第三批试点机构新增多家中小保险公司 包括中邮保险及中邮保险资管(规模100亿元) 中汇人寿 农银人寿 交银人寿等银行系险企 这些机构资产体量均在千亿元以上 [1] - 鸿鹄基金三期获批金额400亿元 意向出资方包括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及多家中小险企 [1] - 第三批试点总规模600亿元 批复后试点总规模将增至2220亿元 [3] 试点参与模式创新 - 第三批试点出现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出资人来自不同险资系统的新模式 如国丰兴华(国寿资产和新华资产共同成立)管理第三方保险资金 [2] - 中小险企通过"搭便车"方式参与试点 即投资其他保险资管公司发起的私募基金 无需自建资管平台 [2] - 新模式有助于中小险企提高参与效率 同时为保险资管公司带来管理第三方资金的新业务机会 [2][3] 试点资金投向与政策效果 - 鸿鹄基金三期将长期投资治理良好 运作稳健 股息稳定的大盘蓝筹股 [2] - 试点采用权益法核算和OCI资产计量方式 可降低权益市场波动对保险公司利润表的影响 [3] - 首批500亿元试点资金已于2024年3月全部投资落地 第二批1120亿元试点正在推进基金设立 [3] 行业影响与市场意义 - 长期投资试点有助于保险公司提升权益投资比例 实现资产长期配置 [4] - 政策可发挥保险资金市场稳定器作用 促进资本市场与保险资金的良性互动 [4] - 试点突破传统系统内合作模式 推动行业资源整合与专业化分工 [2][3]
新华保险(601336) - 新华保险H股公告

2025-07-02 17:00
股份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1,034,107,260股,股本1,034,107,260元[1] - 截至2025年6月底,A股法定/注册股份2,085,439,340股,股本2,085,439,340元[1] - 2025年6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3,119,546,600元[1] 发行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1,034,107,260股,库存股0[2] - 截至2025年6月底,A股已发行股份2,085,439,340股,库存股0[2] 其他 - 股份期权不适用[3] - 香港预托证券资料不适用[4]


三款百万医疗险PK:外购药责任大突破|南财保险测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7:41
行业趋势 - 百万医疗险产品升级趋势聚焦药品责任扩容,尤其是外购药责任突破性放开,从高端医疗险延伸至普通百万医疗险[1] -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院限制高价原研药和进口药使用,导致患者院外购药需求激增,催生商业保险外购药保障创新[2] - 行业通过特药直付、用药追踪等服务将保障从"报销环节"延伸至"治疗全流程",解决垫资压力和理赔纠纷痛点[1][6] 产品创新 众安尊享e生2025版 - 实现外购药械全场景覆盖:不限疾病类型/药品清单/住院门诊场景,首次填补百万医疗险仅保住院的缺口[4][5] - 特药清单扩展至312种,包含257种恶性肿瘤特药(含6款CAR-T疗法药)、30种罕见病特药及15种海南博鳌特药[5] - 创新"直付+全流程管理"模式,对上百款高价药提供直付服务并配套用药随访[6] - 22岁有医保用户年保费约500元(600万保额)[5] 太平洋蓝医保(好医好药版) - 保证续保20年,成为首款不限疾病全面放开外购药械的长期医疗险[8][9] - 外购药械不限清单且0免赔,特药目录含207种院外药(127种原研药+3款CAR-T药)[9][10] - 22岁有医保用户年保费206元(800万保额),显著低于同类产品[10] 新华保险医药无忧 - 精准聚焦癌症保障,覆盖380余种恶性肿瘤药械(含190种原研药+6种CAR-T药+88种进口药)[11][12] - 临床急需进口药保障范围扩展至海南博鳌、粤港澳大湾区及天津自贸区全部合规医疗机构[12][13] - 提供全球找药、特药直付等健康管理服务,22岁有医保用户年保费35-240元(200万保额)[12][14] 技术前瞻 - 众安计划将硼中子、光免疫、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纳入保障[7] - 新华保险表示将持续跟进医疗技术革新,扩大创新药械保障范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