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01336)
搜索文档
银保合作:从“切蛋糕”走向“做蛋糕”
金融时报· 2025-10-22 14:19
行业整体表现 - 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增长5.4% [1] - 银邮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显著高于行业整体 [1] - 银邮渠道对总保费贡献达到42.4%,仅次于个险渠道的47.4% [1] 银保渠道价值重估 - 银保合作正从产品销售向深层次战略协同迈进,其战略地位被全面重估 [1] - 合作模式日益紧密,多数大型银行已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大型保险公司也战略投资商业银行 [2] - 对银行而言,保险代销是中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定来源,有助于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并是构建“金融产品超市”不可或缺的部分 [2] - 对保险公司而言,银行具有客群和信誉优势,便于触客、获客并提供增信支持 [2] 合作生态与监管影响 - 严格执行“报行合一”加速了银保业务深度转型,推动合作从费用驱动转向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共创 [3] - “报行合一”促使银邮渠道费率优化,业务价值属性显著增强,头部险企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并加大资源投入 [3] - 双方共同搭建优势互补、长期共赢的合作新局面,从“切蛋糕”走向“做蛋糕” [3] 渠道发展趋势 - 银保渠道已呈现由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的深层变革 [4] - 今年上半年银保新单保费占行业新单保费的64%,预计年底将逼近70%,银保为主的渠道格局已基本成形 [4] - 银保新业务价值率首次逼近个险,预测该渠道未来在保费规模和价值贡献上都将成为主力 [4] 头部公司业绩印证 - 5家上市险企2025年半年报显示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幅提升,例如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61.92亿元,同比大增65.1%,对总保费贡献从28.3%提升至38.1% [5] - 其他公司增速最低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的37.5%,增速最高为太保寿险的82.6% [5] - 公司高管强调银保渠道对公司业务价值的贡献,个险和银保已成为公司价值来源的支柱 [5] 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 复杂型保险产品将占据更大比重,银行客户对保底收益的长期储蓄类产品以及养老、健康和意外等保障类产品需求持续迸发 [6] - 银保合作将更凸显附加服务的价值,服务场景多则客户流量大,服务品质好则客户黏性高 [6] - 科技将赋能银保经营全链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重塑业务作业链,深度赋能精准营销、队伍管理、客户服务及合规风控 [6] 市场竞争格局展望 - 银保渠道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优质客户与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险企聚拢 [7] - 头部险企在品牌、增值服务、资本实力、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市场份额或将持续提升 [7] - 中小险企在环境、资本、负债、投资等方面面临多重约束,渠道呈现一定分化 [7]
投资收益大幅提升 上市险企三季报接连“预喜”
金融时报· 2025-10-22 14:15
业绩预增概况 - 中国人寿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 同比增长50%到70% [1] - 人保财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67.50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增长40%到60% [2] - 新华保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 同比增长45%到65%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负债端经营优化 - 公司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做实做优金融五篇大文章 聚焦价值创造与效益提升 [4] - 公司持续深化资产与负债联动 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化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4] - 公司聚焦保险业务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 在产品、服务、队伍、生态、科技、运营等领域全面做好保险负债端经营管理 加快推进分红险转型 [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投资端收益提升 - 公司投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 稳健开展跨周期投资布局 [5] - 公司在保持流动性安全边际的基础上 适度增配具有长期价值的优质权益类资产 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5] - 受益于2025年前三季度资本市场上涨 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进而推动净利润实现较大增长 [5]
临沂监管分局同意新华保险临沂市费县支公司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10-22 13:22
2025年10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临沂监管分局发布批复称,《关于变更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 公司临沂市费县支公司营业场所的请示》(新保鲁字〔2025〕143号)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费县支公司将营业场所变更为: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城区黄金 水岸A、B座A-1102、A-1106室房屋。 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变更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
净利最高预增70%!上市险企三季报为何“狂飙”?
国际金融报· 2025-10-22 10:55
核心观点 - 上市险企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喜,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改善 [1][2] - 行业负债端保持稳健增长,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均有积极表现,综合成本率预计持续改善 [4][5] 业绩预增概况 - 新华保险、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已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净利润同比增幅在40%至70%之间 [1] - 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同比增加约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增长50%到70% [2]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约40%到60% [2]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增长45%至65% [2] - 2024年前三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同比增长78.3%,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 投资收益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公司把握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优化资产配置,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2][3] - 保险资金配置均衡多元,红利及成长板块轮番上涨,共同提振了权益投资持仓收益 [3] - 各险企股票投资中FVTPL权益占比较高,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该占比分别达81.2%和77.4%,股市上涨时浮盈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3] - 今年以来A股保险板块涨幅超10%,新华保险以41.66%的涨幅领跑 [1] 负债端业务表现 - 新华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5] - 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599.55亿元,同比微增0.1% [5] - 人身险业务需求边际改善,分红型保险吸引力提升,健康管理需求预计释放 [5] - 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预计延续改善,第三季度大灾影响小于同期,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助于控费 [5] 行业监管与趋势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财险公司加强非车险业务条款费率规范使用,自11月1日起实施 [6] - 2025年前8个月财险保费中非车险占比已达51%,显著高于2014年的27% [6] - 2019年以来头部三家财险公司加权平均非车险综合成本率持续大于100%,处于亏损状态 [6] - 非车险"报行合一"有望压降费用率,改善整体承保表现,倒逼险企提升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 [6]
乘股市回暖东风 逾九成保险资管产品年内实现正收益
中国证券报· 2025-10-22 05:41
保险资管产品业绩表现 - 10月以来已披露最新净值的保险资管产品达1583只,其中1468只产品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占比高达92.7% [1] - 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收益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达28% [1] - 在1583只产品中,有156只产品年化回报率超过30% [2] - 权益类产品共263只,其中259只实现正收益,仅4只亏损;混合类产品200只,190只回报率为正;固收类产品1008只,945只实现正收益 [2] - 近6个月回报率排名前10的产品均为权益类产品;在回报率超30%的62只产品中,权益类产品占48只 [2] 险资调研动态与配置重点 - 截至10月21日,206家保险及保险资管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超1.4万次,调研公司数量达1.1万家 [3] - 泰康资产调研次数最多达875次,华泰资产、大家资产、人保资产、平安养老、新华资产调研次数均超500次 [3] - 高股息、高成长是险资配置重点,电子元件、工业机械、集成电路、电气部件与设备、医疗保健设备等是关注重点行业 [3] - 银行股仍为险资高股息配置策略核心标的,渝农商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区域性银行被多次调研 [3] 险资资产配置策略趋势 - 保险机构风险偏好在提高,最重要的变化是加大权益类资产布局 [4] - 权益投资收益增长拉动保险机构业绩提升,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财险因权益投资收益增长,前三季度业绩均超预期且股票仓位明显提升 [4] - 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提升长期收益的有效途径 [2] - 寻求收益来源多元化,特别是通过另类投资拉长久期、平滑净值波动、增加收益弹性,成为险资调整资产配置结构的重要方向 [1][5] - 未来可利用利率互换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 [5]
业绩超预期持续催化 保险股行情不断升温
证券时报· 2025-10-22 01:28
板块行情表现 - A股保险板块自10月14日以来累计涨幅达9.1% [1] - 中国人寿A股涨幅超过12%,H股涨幅超过15% [1][3] - 中国人保A股涨幅超过10%,新华保险A股涨幅超过9% [3] - H股市场中,新华保险H股涨幅超过8% [3] 公司业绩预增情况 - 新华保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净利润超过2024年全年 [2]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到60% [2] - 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长约50%到70%,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预计超千亿元 [2][3] 资产端驱动因素 - 截至二季度末,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的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4000亿元,增幅达28.7% [4] - A股市场整体表现良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预期显著提升 [4] - 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持续提升,推动险资资产端收益预期持续改善 [4] 负债端改善与转型 - 保险公司聚焦保险业务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在产品、服务、队伍等领域全面做好负债端经营管理 [5] - 行业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丰富分红产品体系,保费增长的同时分红险占比持续提升 [5] - 银保“报行合一”深入推进,有力遏制费用内卷,人身险业务质量整体改善 [5] - 三季度人身险负债端呈“量稳价升”,预定利率下调触发短期保费“炒停售”放量 [5] - 银保渠道价值率提升与分红险转型成为新业务价值的主要驱动 [5]
大挪移!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保险机构最新名单,下放112家中小险企监管权限,已涉及人身险16家,财险8家,资管21家...
13个精算师· 2025-10-21 22:11
行业监管架构调整 - 金融监管总局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同时下放112家中小保险机构的监管权限[1][33] - 总局直接监管的保险公司数量从116家降至65家,预计后续将继续减少[1][22][23] - 监管权限下放涉及50家险企,包括21家资管公司、16家人身险公司、8家财险公司、3家保险集团和2家再保险公司[1][24] 保险机构数量与分类 - 截至2025年6月末,保险机构总数243家,包括13家保险集团、92家人身险公司、89家财险公司、15家再保险公司和34家保险资管公司[12][13][15] - 人身险公司细分包括寿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财险公司主要经营车险和责任险等产品[14][15] - 与一年前相比,保险机构数量从239家减少至238家,新增东吴财险1家,安达保险和天安财险2家退出市场[18][19][20] 监管权限下放详情 - 3家保险集团监管权限下放至属地:富德控股至深圳、华泰集团至北京、安联控股至上海[25][28] - 21家保险资管公司监管责任单位变更,包括光大资管、中意资管、民生资管等[25][26][29] - 16家寿险公司监管权限下放,涉及工银安盛、中邮人寿、中信保诚、富德生命等[25][30] - 8家财险公司和2家再保公司监管权限下放,包括华泰财险、申能财险、比亚迪保险等[25][31]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稳定,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较高,受益于老龄化加深和医疗技术提升带来的健康养老需求增长[9][10] - 利率下行背景下,行业推动"保底+浮动"类分红险产品发展,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突出长期保障优势[10] - 保险公司作为中长期资金,加大对资本市场投资,通过浮动收益与客户共享超额收益,消费者日益关注公司资产规模、投资收益率和偿付能力等综合实力[10] 市场动态与风险处置 - 东吴财险开业承接安心财险业务,成为地方参与风险处置的典型案例,安心财险预计后续将退出市场[20] - 天安财险和天安人寿因监管处罚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安达保险于2025年2月解散,其财险业务已并入华泰财险[19][20] - 金融监管总局完善风险分类制度,强化逆周期监管,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机构依法实施破产清算[34]
新华保险理赔案例|“重疾+医疗”赔付270万,给6岁“朵朵”的硬核守护
齐鲁晚报· 2025-10-21 18:46
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产品在家庭成员罹患重大疾病时发挥了关键的经济保障作用,提供了及时且大额的理赔支付,有效缓解了家庭的财务压力 [2][4] - 通过“低保费、高保额”的产品设计以及保证续保承诺,保险为家庭建立了长期且可持续的健康风险对冲机制 [2][4] - 案例强调了家庭进行未雨绸缪的健康保障规划的重要性,将不可预见的健康风险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务保障 [4] 保险理赔与财务支持 - 重大疾病保险在确诊后迅速支付44万元理赔金,解决了骨髓移植的启动资金问题 [2] - 医疗保险对35次住院治疗的相关费用进行赔付,累计金额达226万元,覆盖范围从血常规检查到进口靶向药和抗感染针剂 [2] - 总理赔金额达到270万元,为持续治疗提供了资金保障,避免了因资金问题延误治疗 [2] 保险产品特性与价值 - 保险产品组合体现了“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每年几百元的保费投入在风险发生时提供了高额保障 [2] - 《康健华尊医疗保险(费率可调)》提供十年保证续保承诺,确保了被保险人未来治疗费用的持续保障 [2] - 保险被定义为“经济减震器”,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紧急资金支持和建立长期风险对冲机制 [4]
鸿鹄千亿,引弓待发?
华尔街见闻· 2025-10-21 18:19
鸿鹄基金概况 - 国寿资管为千亿级私募机构的决策中枢,管理着三期过千亿的鸿鹄基金及国寿资管麾下重磅权益产品 [1] - 鸿鹄基金是中国价值投资的代表,偏好红利股,是超大资金投资实战的指挥部 [2] - 鸿鹄基金是业内最大单体主动权益产品,背靠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两大险资巨头,自2024年2月运作以来被视为A股长牛行情的压舱石 [3][4] - 鸿鹄基金目前仅现身于中国电信、陕西煤业、伊利股份、中国神华、中国石油、大秦铁路等大盘股名单中,单票持股市值不低于18亿元 [4] 核心操盘手与团队 - 鸿鹄基金管理人国丰兴华全职员工11人,核心岗位由国寿资产派出 [6] - 国丰兴华法定代表人杨琳同时担任中国人寿资管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拥有丰富投资经验,自1994年入行,2001年起在中国人寿多个部门担任管理职务 [7] - 长期在投资一线指挥实战的杨琳,大概率是团队权益投资的核心人物 [8] 近期调研动向与特征 - 核心人物杨琳自2025年6月以来已至少对11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研 [9] - 调研形式包括现场及远程线上,与被调研企业高管团队交流 [12] - 调研公司主要为分布于创业板、科创板的科技创新型中小市值公司,与传统险资偏好大票的认知有所差距 [13] - 电科数字两次出现在杨琳的调研名单中 [12][13] 调研公司列表与产业链分析 - 调研公司覆盖多个领域:能辉科技(光伏)、新莱应材(洁净材料)、美好医疗(医疗器械)、电科数字(数字化转型)、凯立新材(新材料)、华明装备(电力设备)、雅本化学(精细化工)、因赛集团(智能驾驶)、三羊马(物流)、英杰电气(电气设备) [12] - 调研踪迹显示出对新能源产业链的覆盖,从能辉科技的光伏到英杰电气的充电桩,再到华明装备的电力设备,覆盖发电、输电、用电环节 [15] - 对高端制造的“材料+工艺”企业有偏好,如新莱应材、凯立新材和雅本化学,这些公司在细分领域拥有技术壁垒 [15] - 关注人工智能趋势下的投资机会,如连续调研的电科数字和因赛集团,涉及AI技术落地应用 [16] 投资逻辑与战略意图 - 大型机构调研旨在绘制“产业链地图”,通过调研上下游公司交叉验证行业景气度,精准定位关键环节以发现潜在投资机会 [14] - 鸿鹄基金对三类成长型投资机会兴趣浓厚:新能源、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 [17] - 中国人寿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中提及“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与杨琳调研轨迹高度契合 [19] - 中国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持仓覆盖中小创企业,其重仓标的包括美好医疗、英杰电气等被调研公司,显示投资理念一脉相承 [19] - 信号显示鸿鹄基金背后团队对新能源、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已关注良久 [20]
研报掘金丨太平洋:维持新华保险“买入”评级,新单高增与投资回暖的良性共振格局有望延续
格隆汇APP· 2025-10-21 17:41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新华保险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增长33.5%;新单高增、续 期稳健,渠道协同驱动保费增长。业务品质显著改善,退保率降至0.8%,续期保费在高增长新单基础 上发挥稳定压舱作用。公司积极参与长期资金入市试点改革,联合设立的基金已历三期,计入长期股权 投资,带动长股投规模从年初的302.45亿元增长至416.90亿元。公司上半年实现保费与利润双高增,新 业务价值显著提升,总投资收益大幅增长;随着居民中长期保险保障需求释放、监管鼓励险资入市,公 司新单高增与投资回暖的良性共振格局有望延续。维持"买入"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