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01810)

搜索文档
小米YU7闭式双腔空簧系统后期维修贵吗?官方回应:质保与整车质保一致
快讯· 2025-07-07 22:46
7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在最新一期答网友问中表示,小米YU7 Pro和Max版搭载的"闭式双腔空簧系统"享 有"5年/10万公里"的质保期,该质保与整车质保一致,用户不用过多担心其维修问题。小米汽车表示,小米 YU7 Pro和Max版搭载的"闭式双腔空簧系统",相比传统开式空悬系统来说,其综合调节速度更快,能耗更 低,而且调节空簧产生的发热也更少,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小米SU7 Ultra搭载同样的"闭式双腔空簧"成功地 通过了纽北赛道等极端环境下的测试,其品质经过了严苛的认证,您完全可以放心。 ...
港股通(深)净买入62.7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2:42
市场表现 - 7月7日恒生指数下跌0 12% 报收23887 83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120 67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达1017 65亿港元 其中沪市港股通608 62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409 03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 - 沪市港股通净买入57 91亿港元 [1]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居首 达54 57亿港元 股价上涨10 77% [1][2] - 美团-W和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分别为30 67亿港元和24 19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净买入额最高 达18 04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6% [1][2] - 信达生物净卖出2 59亿港元 股价下跌4 23% [1][2] 深市港股通交易 -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62 76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居首 达23 32亿港元 [2] - 美团-W和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金额分别为20 55亿港元和18 34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净买入6 96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6% [2] - 泡泡玛特净卖出2 35亿港元 股价上涨2 37% [2] 个股表现 - 腾讯控股在深市港股通净买入2 79亿港元 股价上涨1 05% [2] - 小米集团-W在深市港股通净买入4 25亿港元 股价下跌0 35% [2] - 中芯国际在深市港股通净买入3 69亿港元 股价上涨0 80% [2] - 健康之路股价大涨15 27% 成交金额14 54亿港元 [2] - 建设银行净买入6 21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2% [2]
港股通7月7日成交活跃股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2:41
市场表现 - 7月7日恒生指数下跌0 12%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1017 65亿港元 净买入120 67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深)净买入62 76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57 91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最高达72 91亿港元 美团-W和阿里巴巴-W紧随其后 分别成交51 22亿港元和47 51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净买入额居首达24 99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6% 美团-W净买入7 17亿港元 建设银行净买入6 21亿港元 [1] - 泡泡玛特净卖出2 35亿港元 股价上涨2 37% [1] 连续净买入情况 - 中芯国际连续12天净买入 累计金额77 01亿港元 信达生物连续7天净买入22 89亿港元 建设银行连续3天净买入8 49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和美团-W同时上榜港股通(深)(沪)活跃股 盈富基金净买入24 99亿港元 美团-W净买入7 17亿港元 [2] 涨跌幅数据 - 健康之路股价涨幅最高达15 27% 信达生物跌幅最大为4 23% [2] - 腾讯控股上涨1 05% 快手-W上涨1 78% 小米集团-W下跌0 35% [2]
健康之路近一个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跃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2:31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概况 - 7月7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344.29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通成交金额的33.83% 净买入金额63.29亿港元 [2]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居首 达72.91亿港元 美团-W和阿里巴巴-W紧随其后 成交金额分别为51.22亿港元和47.51亿港元 [2] - 健康之路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当日港股通成交额14.54亿港元 成交净买入0.28亿港元 收盘上涨15.27% [2] 个股成交数据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29.37亿港元 净买入5.42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20次 收盘价502港元 日涨幅1.05% [2] - 小米集团-W成交金额31.57亿港元 净买入3.29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20次 收盘价57.3港元 日跌幅0.35% [2]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47.51亿港元 净买入2.85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20次 收盘价105.4港元 日涨幅0.29% [2] - 美团-W成交金额51.22亿港元 净买入7.17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9次 收盘价119港元 日跌幅1.49% [2] - 建设银行成交金额12.28亿港元 净买入6.21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8次 收盘价8.2港元 日跌幅0.12% [2] - 泡泡玛特成交金额6.67亿港元 净卖出2.35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7次 收盘价259港元 日涨幅2.37% [2] - 信达生物成交金额18.81亿港元 净买入2.47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6次 收盘价82.55港元 日跌幅4.23% [2]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25.56亿港元 净买入5.11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5次 收盘价44.3港元 日涨幅0.8% [2]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金额72.91亿港元 净买入2.54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8次 收盘价4.73港元 日涨幅10.77% [2] - 快手-W成交金额8.83亿港元 净买入5.3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7次 收盘价63港元 日涨幅1.78% [2] - 盈富基金成交金额25.04亿港元 净买入24.99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3次 收盘价24.36港元 日跌幅0.16% [2]
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上涨0.09%,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移动等
金融界· 2025-07-07 22:22
作者:行情君 从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从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可选消费占比30.61%、金融占比23.03%、通 信服务占比22.17%、信息技术占比11.44%、能源占比5.74%、医药卫生占比2.56%、房地产占比2.39%、 主要消费占比1.04%、工业占比0.58%、原材料占比0.43%。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7月7日消息,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 (中华香港内地指 数,CESHKM)上涨0.09%,报6523.98点,成交额577.6亿元。 数据统计显示,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近一个月下跌0.19%,近三个月上涨0.59%,年至今上 涨16.44%。 据了解,中华交易服务中国跨境指数系列为一系列证券价格指数,由中华交易服务中国 120 指数(中华 120)、中华交易服务中国 A80 指数(中华 A80)、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中华香港内地指数)以 及中华交易服务中国 280 指数(中华 280)组成,以综合反映沪深港三地上市中国大、中盘证券的整体表 现。该指数以20 ...
中概指数涨1.6%,B站涨约8%,京东和拼多多涨超1%,小鹏则跌将近4%
快讯· 2025-07-07 22:18
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涨幅扩大至1.6%,表现优于美国三大股指(后者至多下跌0.6%)[1] - 热门中概股中B站涨幅最大达7.8%,百度、百胜中国涨幅超5.3%,理想汽车涨4.3%[1] - 京东和拼多多均上涨约1.3%,腾讯上涨1%,网易、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涨幅不超过0.9%[1] - 阿里巴巴、小米、新东方小幅下跌不超过0.7%,蔚来下跌1.4%,小鹏汽车跌幅最大达3.9%[1] 个股异动 - 云米科技单日暴涨36.14%至2.26美元,成交量188.58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4.79%[2] - 新氧大涨30.77%至4.25美元,成交量303.63万股,年初至今涨幅达429.28%[2] - 比特起源上涨24.94%至0.2149美元,但年初至今仍下跌78.07%[2] - Bit Digital上涨21.12%至3.56美元,成交量5899.64万股,总市值10.10亿美元[2] - 云集、波奇宠物、小牛电动均上涨约6.99%,其中云集股价1.99美元,年初至今上涨23.6%[2] 其他表现 - 新濠影汇上涨8.02%至4.58美元,但年初至今下跌18.94%[2] - 移动财经上涨7.72%至5.42美元,年初至今涨幅高达706.9%[2] - 爱回收上涨7.47%至3.74美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9.86%[2] - 羚羊控股上涨6.66%至3.2美元,但年初至今下跌64.93%[2]
YU7爆单,雷军难安
36氪· 2025-07-07 22:03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YU7上市后订单火爆,但面临严重产能瓶颈,交付周期长达9个月至1年以上[4][5][9] - 公司正通过扩建工厂(二期7-8月投产)、增加班次(日工作11小时)等方式提升产能,一期工厂日产量已达1000辆(年化36.5万辆)[6][15][16] - 竞争对手利用小米产能短板发起"截单"攻势,通过补贴(最高5000元)、快速交付、降价等手段争夺客户[10][29][33] - 行业政策变化(2025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退坡)可能增加车主成本,加剧交付压力[13] - 与特斯拉Model Y相比,YU7零部件复用率低(仅10%通用),产能爬坡难度更大[39][43][44] 产能现状 -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当前产能:日产量1000辆(年化36.5万辆),较原规划15万辆提升140%[6][15][16] - SU7交付量:2023年6月1万辆→10月2万辆→2024年3月2.9万辆[16] - YU7交付周期:标准版58-61周、Pro版51-54周、Max版39-42周[4] - 产能分配调整:6月总交付量2.5万辆(较3月2.9万辆下降),部分产能转向YU7生产[18] 产能扩张计划 - 二期工厂:6月竣工,7-8月投产,年产能15万辆,预计年底达产[6][23] - 三期工厂:已花费6亿元购置北京亦庄50万平方米工业用地[7] - 潜在异地扩张:武汉、上海招聘汽车制造人才,或为建厂做准备[8] 市场竞争态势 - 主要竞品:特斯拉Model Y(2023年中国销量48万辆)、蔚来乐道L90、小鹏G7、理想i8等[37][38][40] - 竞品策略: - 直接补贴:蔚来/智界等提供最高5000元锁单补偿[29][30] - 价格调整:智界R7降价2万元至22.98万元[33] - 交付速度:多数竞品可实现1个月内交付[32] - 特斯拉对比:上海工厂2024年产能95万辆(Model 3/Y零部件通用率75%),产能优势明显[40][41][43] 产品与供应链 - YU7零部件开发:90%为新开发,与SU7复用率低导致生产复杂度高[44] - 生产设备:一期工厂配备9100吨一体化压铸机(国内唯二),缩短车身生产时间近50%[15] - 用户画像:当前订单以小米粉丝为主(增购比例高),对长交付期容忍度较高[5][45] 经营目标与挑战 - 2024年交付目标:35万辆(含SU7/YU7)[14] - 盈利计划:原预计Q3-Q4盈利,但产能压力可能影响进度[14] - 政策风险:2025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或从3万元降至1.5万元,增加车主成本1万+[13] - 订单流失风险:非核心粉丝可能因交付周期转投竞品[26][46]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9:02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以54.57亿元成交额位居榜首,净买入额+1.69亿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30.67亿元,净买入额+7.80亿元,位列第二 [1][2] - 阿里巴巴-W(09988)成交额24.19亿元,净买入额+2.00亿元,排名第三 [1][2] - 盈富基金(02800)成交额18.06亿元,净买入额+18.04亿元,显示资金大幅流入 [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额15.84亿元,但净卖出9647.95万元,呈现资金分歧 [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3.41亿元,净买入+2.64亿元,反映机构增持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阿里巴巴-W(09988)以23.32亿元成交额居首,净买入+8487.50万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20.55亿元,但净卖出6281.16万元,显示短期抛压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成交额18.34亿元,净买入+8496.05万元,延续沪港通强势 [1][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5.96亿元,净买入+2.79亿元,跨市场资金同步流入 [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额15.73亿元,净买入+4.25亿元,与沪港通形成反差 [2] - 快手-W(01024)净买入+5.30亿元,信达生物(01801)净买入+5.07亿元,显示资金偏好新兴赛道 [2] 跨市场资金动向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72.91亿元,净买入合计2.54亿元,成为最活跃标的 [1][2] - 阿里巴巴-W(09988)两地合计成交47.51亿元,净买入合计2.85亿元,显示龙头股吸引力 [1][2] - 美团-W(03690)两地合计成交51.22亿元,但深港通净卖出抵消部分沪港通净买入,资金博弈明显 [1][2] - 盈富基金(02800)在沪港通净买入18.04亿元,深港通净买入6.96亿元,反映指数基金配置需求 [2]
与徕卡分手?小米称是“胡说”
观察者网· 2025-07-07 18:18
小米与徕卡合作传闻 - 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否认"小米与徕卡即将终止合作"的传闻 称2023年就有类似传言且已否认过 最新报道是"胡说" [1] - 2022年5月23日小米与徕卡宣布达成移动影像领域战略合作 同年7月推出首款联合研发的小米12S系列 [6] 水印变更事件 - 2024年5月小米手机系统升级后相机标准水印中不再显示"LEICA"字样 引发合作问题猜测 [4] - 小米相机部产品经理解释称这是遵循徕卡全球统一视觉标准更新 以Xiaomi15 Ultra为例 其水印设计严格按徕卡最新规范 [4]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国产手机品牌纷纷推出自研影像品牌 如华为XMAGE和vivo蓝图 成为旗舰影像普遍选择 而小米接棒徕卡后未发布自研影像品牌 [4] - 爆料称每部手机徕卡授权费可能达3-5美元 降低授权费可帮助小米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红米和POCO系列在价格敏感市场的优势 [6] 芯片技术发展 - 高通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Elite 2预计2024年9月发布 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 N3P工艺 采用第二代自研Oryon CPU架构 [7] - 传闻称小米可能专注于为下一代骁龙8 Elite 2设备开发自主相机技术 [6] 徕卡在华合作 - 除小米外 徕卡还与Insta360影石 海信 华为等中国品牌有过合作 [8]
全球AI周报:首批英伟达GB300服务器交付,Oracle宣布300亿美元订单-20250707
天风证券· 2025-07-07 17: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AI年初至今虽受宏观扰动,但最新财报与产业动态强化“AI驱动的新一轮科技周期”,纳斯达克指数创新高验证“算力—模型—应用”螺旋上升主线 [3][4] - 中国AI虽受宏观因素扰动波动加大,但应用端产品能力持续演进,正处于“从广度渗透走向深度价值”过渡阶段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公司财报AI进展 - Oracle宣布300亿美元订单,与OpenAI扩大“星际之门”协议,将在美增建数据中心,多云数据库收入超100%增长,一份协议预计从FY28财年起每年贡献超300亿美元收入 [4][7] - CoreWeave率先获得首批英伟达GB300服务器,其性能升级推动AI推理模型输出效率提升,巩固在AI云计算赛道领先地位 [4][8] - Figma冲刺今年最大科技IPO,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连续两季度盈利,月活超1300万,正将AI深度嵌入产品流程 [4][9][13] 全球AI动态 - Grok 4跑分提前泄露,在“人类最后考试”中得分45%,优势覆盖多领域评测 [4][16][21] - 字节跳动豆包“深入研究”功能开启测试,可免费体验,能整合海量信息,支持两种形式呈现结果,适用于多类场景 [4][22][26] 投资建议 - 海外算力层面看好北美云厂商云业务业绩释放进入拐点期,算力基础设施公司业绩长期高增,建议关注云厂商业绩释放【Oracle】【CoreWeave】【微软】,算力基础设施维持高景气度【英伟达】【台积电】【Marvell】【博通】【Vertiv】 [4] - 海外AI应用看好大模型产品路径清晰、推理成本下降提升AI在多场景ROI,加快企业部署节奏,建议关注【Cloudflare】【Snowflake】【Salesforce】【Duolingo】【Roblox】【CyberArk】【Applovin】等 [4] - 中国AI看好迈入应用深化期,关注具备模型与产品运营能力协同的综合平台型公司,建议关注【小米】【快手】【阿里巴巴】【腾讯控股】【金山云】【美团】【美图】【第四范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