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01810)

搜索文档
短剧被质疑“碰瓷”华为、小米,抖音:无法判定是否违规
新浪财经· 2025-07-10 10:35
近期,一部名为《被裁员后女总裁上司后悔了》的短剧在相关平台上映。因多处剧情、人设名称与华为及小米的业务和高管名字相似度较高,引发关注。 智通财经查询红果短剧APP发现,该剧男主角名为余程冬,专注于无人驾驶领域。他被腾远集团总裁宋明珠开除并诬陷后,被骁米集团董事长苏柒用千万高 薪挖走。后来,在汽车峰会上打败腾远集团,最后余程冬收购腾远集团,开除宋明珠。 该剧被质疑碰瓷华为和小米。一是男主角余程冬,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的名字高度相似;二是骁米集团,与小米集团的名字高度相似; 三是骁米集团的董事长苏柒,与小米集团推出的SU7车型音同等。此外,该剧无人驾驶汽车在测试中发生了爆炸。 红果免费短剧APP截图 《被裁员后女总裁上司后悔了》剧情截图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上述短剧在抖音平台由账号"美光-恋爱剧场"发布,名为《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 红星资本局就该短剧的情况咨询抖音客服。抖音客服表示,他们无法直接判定该短剧是否存在违规,如有需要,可通过举报流程提交相关情况,平台会进行 核实处理。 7月10日,智通财经查询"美光-恋爱剧场"发现,《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已不可见。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是比较 ...
苹果向下,小米向上
36氪· 2025-07-10 09:59
核心观点 - 苹果和小米在跨界造车领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和结果,苹果的"泰坦计划"因目标过于激进和脱离产业规律而失败,小米则通过务实整合和生态协同成功突围 [1][3] - 苹果十年投入100亿美元未能量产,小米首期100亿元人民币便实现交付,资源投入精准度差异显著 [8] - 中国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生态为小米提供了供应链、政策和市场优势,而苹果面临美国本土供应链不完整和政策阻力 [9][11][12] 长期与短期的视野 - 苹果"泰坦计划"目标反复摇摆,从纯电动车型到L5级完全自动驾驶再到无方向盘设计,十年更换五任负责人,最终因技术瓶颈和量产难题失败 [4] - 苹果试图跳过产业自然演进阶段,直接以终极形态切入市场,违背汽车产业发展规律 [6] - 小米定位为汽车产业赋能者,不追求颠覆式创新,而是整合豪华品牌设计思路和行业领军企业技术方案,快速实现量产 [6] 产业生态与资源整合 - 小米利用中国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直接整合宁德时代电池、禾赛科技激光雷达等资源,从立项到量产仅用3年 [9][11] - 中国政策红利为小米提供购置补贴、牌照优惠等支持,而苹果面临美国严苛环保法规和传统车企游说阻力 [11][12] - 小米通过顺为资本投资100余家供应商,实现供应链深度绑定,苹果缺乏类似布局 [14] 人才与用户基础 - 小米从传统车企挖角技术骨干,快速补齐汽车工程短板,苹果团队以软件工程师为主,缺乏汽车行业经验 [14] - 小米3.8亿MIUI用户构成汽车业务种子用户,与电动汽车目标群体高度契合 [16] 产品与生态协同 - 小米SU7和YU7斩获近30万辆订单,实现手机、智能家居与汽车无缝互联,击中年轻消费者痛点 [1][6][8] - 苹果生态封闭性导致用户体验割裂,小米生态协同优势显著 [6][8] 挑战与隐忧 - SU7被指抄袭保时捷设计,自动驾驶事故引发信任危机,产能不足带来交付压力 [16]
小米YU7,使用消费级芯片,藏着雷军大大的野心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15
芯片使用争议 - 小米YU7使用消费级骁龙8Gen3芯片引发行业争议 主要质疑点在于该芯片非车规级标准 [1] - 争议背后存在竞争因素 因YU7订单量较高引发同行借芯片问题集中攻击 [1] 车规级与消费级芯片适用性 - 汽车控制及驾驶相关芯片必须使用车规级产品 但智能座舱芯片可采用消费级方案 [3] - 特斯拉等车企已在座舱系统采用消费级芯片 证明该场景对芯片要求相对宽松 [3] - 座舱芯片工作环境要求不严苛 消费级芯片性能参数基本能满足需求 [3] 成本与自研战略 - 车规级座舱芯片成本高昂 例如高通8295P单价达数千元 年销30万台对应芯片采购成本超10亿元 [5] - 小米现有玄戒O1自研消费级芯片 若应用于汽车可降低单台成本数百至数千元 年销百万台可节省数十亿元 [7] - 自研芯片战略可实现三重收益:降低成本、避免供应链限制、提升系统协同与定制化能力 [9] 行业技术路线演变 - 消费级芯片在座舱领域应用将扩大 其性价比优势明显 只需优化散热等设计即可替代车规级芯片 [9] - 特斯拉长期使用消费级座舱芯片的成功案例 为行业技术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9]
余承东:问界事故率相较于行业下降了近90%;小米汽车设计师回应外观争议,情绪价值无可替代;比亚迪智能泊车出事故,不用走保险
雷峰网· 2025-07-10 08:43
汽车行业动态 - 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原强调设计需符合科学、自然规律及直觉,认为中国汽车在能源形式转化上有弯道超车优势[4] - 问界事故率较行业下降近90%,鸿蒙智行泊车辅助日均使用超63.5万次[6] - 比亚迪推出智能泊车"全兜底"政策,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并支持L4级泊车功能[8][9] - 智界、享界等品牌将建设专属销售网络,华为仍主导销售与营销[24] - 沃尔沃EX30 Cross Country车型7月17日国内上市,搭载双电机动力[25][26] 科技与AI领域 - 原EDA公司瞬曜电子创始团队二次创业成立美憬科技,聚焦AI硬件解决方案[9][10] - 美的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500亿元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及机器人领域[17] - 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海图再获超1亿美元融资,估值较年初增长3倍[18] - 字节上线AI医疗助手App"小荷AI医生",支持健康咨询与报告解读[25]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黄仁勋称AI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十年浪潮起点[30] 消费电子与硬件 - OPPO K13 Turbo Pro搭载内置风扇,游戏帧率稳定120fps,散热性能提升120%[19] - 三星Galaxy Z Flip7首发Exynos 2500芯片,外屏增至4.1英寸并支持8K解码[38][39] - 苹果iOS 26首次在欧盟开放通话/信息核心功能给第三方应用[42] - 谷歌Pixel 10 Pro原型机主板泄露,搭载Tensor G5芯片并强化AI功能[33][34] 企业动态与资本运作 - 唯品会运维总监马某因贪腐被刑拘,涉及长期收取供应商巨额好处费[11][12] - 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称仅收购上纬新材63.62%控股权[12][13] - 苹果COO杰夫·威廉姆斯卸任,曾被视为库克接班人[29] - 日产回应富士康代工传闻称非官方公告,Oppama工厂产能利用率仅40%[31][3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日系三强6月销量分化:丰田增3.7%,日产增1.9%,本田下滑15.2%[34][35][36] - DeepSeek使用率从年初50%暴跌至3%,因训练数据质量不足及GPU短缺[13][14] - 工信部开通车企账期承诺反映窗口,监督17家车企60天支付期限落实[23]
AI眼镜新品密集发布消费电子行业投资机遇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7-10 04:47
消费电子行业新品发布 - AI眼镜作为AI技术落地重要载体驱动智能穿戴设备迭代升级,科技巨头、初创企业和运营商密集推出新品 [1] - Meta推出雷朋眼镜和Oakley Meta HSTN眼镜,后者将于7月11日开启预售 [1] - Meta收购依视路陆逊梯卡近3%股份价值30亿欧元(约35亿美元),体现布局AI眼镜决心 [1] - 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搭载1200万像素高清镜头,支持沉浸式拍照、视频通话等功能 [2] - 雷鸟创新推出AR眼镜雷鸟X3 Pro、雷鸟Air 3s系列和AI拍摄眼镜雷鸟V3 Slim等多款新品 [2] 产业链公司业绩表现 - 工业富联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19.6-121.6亿元同比增长36.84%-39.12% [2] - 瑞芯微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20.5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5.2-5.4亿元同比增长185%-195% [2] - 乐鑫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12.2-12.5亿元同比增长33%-36%,净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65%-78% [2] 智能眼镜市场数据 - 2025年Q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 [3] - 2025年Q1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49.4万台同比增长116.1%,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3]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消费电子行业呈现"政策与AI双轮驱动"特征,国补政策激活中端消费市场带动结构性复苏 [3] - 2025年是智能眼镜集中发售大年,有望加速产业链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 [3] - AI眼镜具备信息获取便捷性和沉浸式交互体验优势,是未来AI部署的良好载体 [4] - AI眼镜产业链包括上游硬件供应商、中游软件系统厂商和下游销售售后 [4] - AI大模型向多模态发展背景下,"AI+硬件"应用场景落地加速,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元年 [4] - AI应用端产业链受市场重视,国产化率提升方向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值得关注 [4]
7月9日港股通净买入92.5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21:51
市场表现 - 7月9日恒生指数下跌1.06%至23892.32点,南向资金净买入92.56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达1326.54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成交885.33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441.22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 - 沪市港股通净买入65.85亿港元,建设银行获最大净买入11.00亿港元,股价微跌0.24% [1]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0.49亿港元,股价下跌1.37% [1] - 巨星传奇以108.67亿港元成交额居首,国泰君安国际(97.11亿港元)、阿里巴巴-W(43.49亿港元)紧随其后 [1] 深市港股通交易 -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26.72亿港元,中国生物制药获最大净买入3.09亿港元,股价大涨10.06% [2] - 阿里巴巴-W被净卖出0.25亿港元,股价下跌3.83% [2] - 国泰君安国际以36.49亿港元成交额居首,巨星传奇(33.20亿港元)、阿里巴巴-W(30.72亿港元)次之 [2] 个股涨跌幅 - 巨星传奇单日涨幅达94.38%,香港中旅上涨19.88% [2] - 国泰君安国际股价下跌5.26%,美团-W、小米集团-W分别下跌2.45%、2.13% [2] - 中芯国际下跌2.19%,协鑫科技微跌0.81% [2] 资金流向 - 美团-W在沪市港股通获净买入5.84亿港元,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3.30亿港元 [2] - 微盟集团净买入6352.62万港元,股价上涨7.78% [2] - 中芯国际在深市港股通获净买入2.55亿港元,沪市港股通遭净卖出1451.72万港元 [2]
有短剧疑似碰瓷华为、小米:“余程冬”被“骁米集团董事长苏柒”挖走,汽车上路30秒自燃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13
短剧内容分析 - 短剧《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于2025年6月在抖音平台上线 共32集 免费播放 截至发稿已有80 4万次播放量 [1][11] - 剧情围绕无人驾驶技术展开 男主角余程冬原在腾远集团开发无人驾驶系统 因系统存在致命漏洞(汽车上路30秒会失控爆炸)被开除 后加入竞争对手骁米集团 [3][4][6] - 骁米集团以49%股份和高薪挖走余程冬 因其能突破无人驾驶技术壁垒 而骁米研发五年未果 [6] 现实企业映射 - 男主角名字"余程冬"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高度相似 骁米集团名称与小米集团(01810 HK)相似 董事长"苏柒"与小米SU7车型同音 [9] - 剧情设定与华为 小米业务重合 包括终端业务(华为终端BG) 智能驾驶行业布局(小米汽车)等 [1][9] - 剧中无人驾驶系统故障导致汽车自燃爆炸的情节 引发观众对现实技术安全性的联想 [10] 平台与观众反馈 - 短剧由未实名认证账号"美光-恋爱剧场"发布 备案号为(抖音)网微剧备字(2024)第18200号 [12] - 抖音客服回应称需通过举报流程判定内容违规 无法直接处理 [13] - 网友评论直指现实企业关联 如"幸好女主不是叫雷军""他们俩不会要联姻吧"等 [12]
小米申请功率因数校正方法相关专利,降低功率因数校正的成本
金融界· 2025-07-09 20:48
专利技术 -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功率因数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为CN120281178A,申请日期为2024年01月 [1] - 该专利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通过确定输入电流周期与功率因数校正载波周期的对应关系,以及电流峰值与载波周期的对应关系,最终实现降低功率因数校正成本的目标 [1] - 专利技术方案包括根据电流频率和载波频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进而推导第二对应关系和计数偏差值,最终控制电路对输入电压进行校正 [1] 公司背景 -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1000万人民币,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拥有983条专利信息和13个行政许可 [2] - 该公司对外投资了5家企业,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显示其专利技术储备较为丰富 [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148800万人民币,主要从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拥有5000条专利信息和123个行政许可 [2] - 该公司对外投资了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36次,显示其业务活跃度较高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9:01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巨星传奇(06683)以108.67亿元成交额位居榜首,净买入额+2.35亿元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成交额97.11亿元排名第二,净买入额+1.75亿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成交额43.49亿元位列第三,净买入额+10.38亿元 [1][2] - 建设银行(00939)净买入额最高达+11.00亿元,成交额14.11亿元 [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26.44亿元,但净卖出4853.93万元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以36.49亿元成交额居首,净买入额+6311.76万元 [1][2] - 巨星传奇(06683)成交额33.20亿元排名第二,净买入额+1.55亿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成交额30.72亿元位列第三,但净卖出2453.99万元 [1][2]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净买入额最高达+3.09亿元,成交额5.62亿元 [2] - 中芯国际(00981)净买入额+2.55亿元,成交额7.54亿元 [2] 活跃公司交叉分析 - 巨星传奇(06683)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均位列前三,合计成交额141.87亿元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两地合计成交额133.60亿元,净买入总额2.38亿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两地合计成交额74.21亿元,但深港通呈现净卖出 [1][2] - 小米集团-W(01810)两地合计净买入额4.22亿元,成交额32.38亿元 [2] - 美团-W(03690)两地合计净买入额8.34亿元,成交额25.67亿元 [2]
南向资金追踪|净流入逾92亿港元 巨星传奇获流入约4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7-09 18:36
南向资金动态 - 7月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达1326亿港元,占恒指成交总额的56.72%,份额升至短线高位 [2] - 当日南向资金净流入92.56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65.85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26.72亿港元 [2] - 近一月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73.99亿港元,沪港股通贡献393.41亿港元,深港股通贡献480.58亿港元 [5] 个股资金流向 净买入排名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11亿港元,前5日累计加仓1.62亿股,当日股价跌0.24% [3][4]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10.14亿港元,前5日累计减持6555万股,当日股价跌3.83% [3][4] - 美团-W获净买入8.33亿港元,前5日加仓1222万股,当日股价跌2.46% [3][4]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4.22亿港元,前5日减持2166万股,当日股价跌2.13% [3][4] - 巨星传奇获净买入3.89亿港元,前5日加仓398万股,当日股价暴涨94.38% [3][4] - 中国生物制药获净买入3.09亿港元,前5日加仓约1亿股,当日股价涨10.06% [3][4] 沪港股通活跃榜 - 巨星传奇资金净流入2.35亿港元,买入金额55.51亿港元,卖出53.16亿港元 [6] - 阿里巴巴-W资金净流入10.38亿港元,买入金额26.94亿港元,卖出16.56亿港元 [6] - 建设银行资金净流入11亿港元,买入金额12.55亿港元,卖出1.56亿港元 [6] 深港股通活跃榜 - 中国生物制药资金净流入3.09亿港元,买入金额4.35亿港元,卖出1.27亿港元 [6] - 中芯国际资金净流入2.55亿港元,买入金额5.04亿港元,卖出2.49亿港元 [6] - 美团-W资金净流入2.5亿港元,买入金额6.87亿港元,卖出4.38亿港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