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集团(01810)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全年业绩超预期,高端化战略持续兑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3-20 14: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4][7][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正向高端消费科技品牌进化,高端化战略持续取得成效,具备稀缺的“人车家”业务组合与竞争优势 [7] - 基于手机份额提升与高端化路径有效执行、大家电与汽车业务持续高增,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7]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 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 2709.7 亿、3659.06 亿、4693.59 亿、5720.35 亿、6844.27 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3%、35%、28%、22%、20% [3] - 2023 - 2027 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2.74 亿、273.14 亿、376.24 亿、457.39 亿、557.69 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127%、42%、38%、22%、22% [3] - 2023 - 2027 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 0.76、1.07、1.48、1.79、2.19 元/股 [3] - 2023 - 2027 年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1.34%、13.39%、16.01%、16.53%、17.07% [3] - 2023 - 2027 年预计市盈率分别为 70、49、36、29、24 [3] - 2023 - 2027 年预计市净率分别为 8、7、6、5、4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及 Q4 单季业绩均创历史新高,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3659 亿元,同比 +35%;经调整净利润 272 亿元,同比 +41%;24Q4 单季度营收 1090 亿元,同比 +49%;经调整净利润 83 亿元,同比 +69% [7] 各业务板块情况 智能电动汽车 - 上调 25 年交付目标至 35 万台,2024 年收入 328 亿元,全年交付 Su7 系列 13.68 万台,ASP 23.44 万元 [7] - 24Q2 - Q4 毛利率 15.4%/17.1%/20.4%,经调整净亏损 18/23/7 亿元,管理层指引 2025 年毛利率不低于 25Q1 的毛利率 [7] - 截至年底,已在国内 58 个城市开业 200 家汽车销售门店,当前仍处于战略投入期,尚无明确盈利时间表要求 [7] 智能手机 - 高端化轨迹持续验证,25 年目标出货 1.8 亿台,2024 年收入 1918 亿元,同比 +22%;毛利率 12.6% [7] - 2024 年全年出货量 1.685 亿台,全球份额 13.8%、稳居前三;ASP 为 1138.2 元,同比 +5.2%,创下历史新高 [7] - 2025 年目标市场份额提升约 1 个百分点,手机高端战略取得成效,2024 年国内 4 - 5K 元价位份额达 24.3%(第 1),5 - 6K 元价位份额同比提升 1.3pcts 至 9.7% [7] - 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协同下,汽车帮助小米品牌实现明显破圈,小米 15 Ultra 累计到 3 月 17 日销量同比增长 80% [7] IoT - 大家电出货量全年高增 47.4%带动营收突破千亿元,目标 25 年继续增长 50% [7] - 2024 年收入和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收入 1041 亿元,同比 +30%;毛利率 20.3%,同比 +3.9pcts [7] - 智能大家电/平板延续高增速,全年空调产品出货量超 68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50%;冰箱超 27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30%;洗衣机超 19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45%;空冰洗出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7] - 根据 Canalys,平板 24 年全球出货量同比 +73.1% [7] 互联网服务 - 广告延续高增拉动毛利率,全球月活突破 7 亿,2024 年收入和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收入 341 亿元,同比 +13.3%;毛利率 76.6%,同比 +2.5pcts [7] - 24Q4 单季收入 93 亿元续创新高,同比 +18.5%,增速提升(24Q3 同比 +9.1%) [7] - 广告业务 24 年、Q4 单季收入为 247 亿/71 亿元,同比 +20.5%/26.1% [7] - 截至 12 月,全球 MAU 达到 7.023 亿,同比 +9.5%;Q4 单季 APRU 同比提升 8%至 13.3 元,硬件产品安装基础的高端化有望进一步拉动 ARPU 值 [7] 新零售战略与研发投入 - 新零售战略开启海外扩张元年,截至年末,国内小米之家门店数量达到 1.5 万家,目标 25 年扩张至 2 万家,未来 5 年海外新增约 1 万家门店 [7] - 2025 年研发费用指引 300 亿元,其中 1/4 将投入到 AI,2024 资本开支 105 亿元,2025 年资本开支将进一步提高,增量用于汽车和 AI 相关业务 [7]
小米集团-W(01810):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产业趋势催化持续,往后AI能力仍需强化
开源证券· 2025-03-19 22: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各项业务向好驱动核心业务净利润增长、汽车等新业务亏损收敛驱动整体净利润如期释放 将2025 - 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由282/333亿元调整至389/552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642亿元,对应同比增长43%/42%/16% 当前股价58.2港币对应2025 - 2027年35.2/24.8/21.3倍PE,维持“买入”评级 [4] 各业务情况总结 2024Q4经营情况 - 经调整净利润83亿,同比增长69%,超预期部分源自税收冲减以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核心业务利润90亿元,汽车及新业务亏损收窄至7亿 [5] - 手机出货量4270万,同比增长5%,ASP同比增长10%,毛利率同比下滑4.4pct至12% [5] - IoT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2%,毛利率同比增长6.6pct至20.5% [5] - 互联网收入93亿,同比增长19%,毛利率76.5% [5] - 汽车销量7万辆,ASP 23.4万元,毛利率环比提升3.3pct至20.4% [5] 2025年业务预期 - 手机大盘增幅不超过3%,公司指引出货量1.8亿部对应同比增长7%,预期手机毛利率有望提升至12%以上 [6] - IoT收入增速有望超20%,公司指引大家电增速超50%,预计IoT业务毛利率同比继续提升 [6] - 预计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11% [6] - 公司指引2025年汽车出货量35万、汽车毛利率相比2024Q4进一步改善 [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6|504,462|617,185|682,587| |YOY(%)|-3.2|35.0|37.9|22.3|10.6| |经调整净利润(百万元)|19,273|27,235|38,896|55,184|64,239| |YOY(%)|126.3|41.3|42.8|41.9|16.4| |毛利率(%)|21.2|20.9|21.5|22.4|22.3| |净利率(%)|7.1|7.4|7.7|8.9|9.4| |ROE(%)|10.6|12.5|16.9|20.3|19.2| |EPS(摊薄/元)|0.76|1.07|1.53|2.16|2.52| |P/E(倍)|70.6|50.3|35.2|24.8|21.3| |P/B(倍)|8.3|7.3|6.0|4.9|4.0| [7]
小米集团-W(01810):Q4营收首超千亿,汽车及IOT业务进展超预期
招商证券· 2025-03-19 13: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作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前三厂商、全球最大的AIoT智能硬件平台,在AI加速产业重构过程中有端侧龙头卡位优势 [6] - 公司各项业务有持续向上空间,手机推进高端化战略及国际化扩展,IoT受益于核心自研能力提升和出海空间,互联网业务随硬件业务稳健增长,汽车业务订单火爆、盈利能力提升、智能驾驶进入第一梯队,后续车型矩阵完善及生态链协同效应助力向跻身全球前五车厂目标进军 [6] - 预测公司25/26/27年总营收为5179/7014/895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438/676/89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30.2/19.5/14.8倍;归母净利润398/636/85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33.2/20.8/15.5倍,看好中长期市值上升空间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3659亿元,同比+35.0%,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41.3%,其中创新业务净亏损62亿元;24Q4营收1090亿元,同比+48.8%,经调整净利润83亿元,同比+69.4%,创新业务亏损7亿元 [1][5] - 2024年研发支出241亿元,同比+25.9%,截至24年底研发人员数达2.12万人,占员工总数48.5%,获得专利超4.2万件,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专利授权超1000项 [5] 各业务情况 手机业务 - 2024年营收1918亿元,同比+21.8%,毛利率12.6%,同比-2.0pct,出货量1.69亿台,同比+15.7%,市占率13.8%,同比+1.0pct [5] - 24Q4营收513亿元,同比+16.0%/环比+8.1%,毛利率12.0%,同比-4.4%/环比+0.3%,出货量42.7百万台,同比+5.3%,全球排名稳居前三 [5] - 2024年国内4000 - 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24.3%排名第一,5000 - 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9.7%,国内市场连续4个季度市占率提升,24Q4国内市占率15.8% [5] - 看好25年国补对手机销量的催化以及汽车业务对手机品牌高端化的协同效应 [5] IoT业务 - 2024年营收1041亿元,同比+30.0%,毛利率提升至20.3%,同比+3.9pct,智能大家电业务延续高增长,2024年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同比+50%/30%/45% [5] - 24Q4单季度营收309亿元,同比+51.7%/环比+18.3%,毛利率20.5%,同比+6.6pct/环比-0.3pct [5] - 持续推进高端化,2025年2月推出米家中央空调Pro,家电用户服务升级,截止2024年底在6大核心品类完成送拆装一站式服务升级,覆盖全国2898个区县 [5] - 白电业务发展快且空间大,冰箱、洗衣机有望复制空调高增长,预计5年在海外开1万家小米之家,出海空间带来高成长 [5] 互联网业务 - 2024年营收及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营收同比+13.3%至341亿元,毛利率同比+2.4pct至76.6% [5] - 24Q4单季度营收94亿元,同比+18.5%/环比+10.3%,毛利率76.5%,同比+0.8pct/环比-0.9pct [5] - 24M12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同比+9.5%至702.3百万,再创历史新高,24全年广告业务营收247亿元,同比+20.5%,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30.0%至110亿元,占比32.2%,同比+4.1pct [5] 汽车业务 - 2024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营收32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毛利率18.5% [5] - 24Q4营收167亿元,环比+72.2%,超市场预期,单季度毛利率20.4%,环比+3.3pct,逐季快速提升 [5] - 24M11发布超级驾驶系统HAD,智能驾驶迈入行业第一梯队,2024年小米SU7销售锁单24.8万辆,交付13.5万辆,25年汽车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台 [5][6] - 2025小米SU7订单持续火爆,2月底发布小米SU7 Ultra,3天大定突破1.9万台超市场预期,看好今年YU7发布及后续全系列车型布局 [6]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6|517851|701378|895624| |同比增长|-3%|35%|42%|35%|28%| |营业利润(百万元)|14025|21509|46554|76912|104694| |同比增长|177%|53%|116%|65%|3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475|23658|39795|63560|85309| |同比增长|606%|35%|68%|60%|34%| |每股收益(元)|0.70|0.94|1.58|2.52|3.39| |PE|75.2|55.8|33.2|20.8|15.5| |PB|8.0|7.0|5.8|4.7|3.8| [7] 股价表现 - 1m、6m、12m绝对表现分别为28%、200%、296%,相对表现分别为20%、160%、249% [3] 基础数据 - 总股本25112百万股,香港股20595百万股,总市值1447.7十亿港元,香港股市值1187.3十亿港元,每股净资产7.5港元,ROE(TTM)12.5,资产负债率53.1%,主要股东为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持股比例23.59% [1]
小米集团-W(0181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8 17:2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总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全年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4][6][7]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调整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69.4%;全年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4][6][7] - 2024年,研发支出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研发人员数达21,190人,占员工总数48.5%[10] - 2024年集团整体毛利率达20.9%[15] - 2024年集团整体营业费用率为15.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15] - 2024年集团经调整净利润达272亿元,同比增长41.3%[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增加35.0%至3659亿元,2023年为2710亿元[37]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135亿元增至2024年的2893亿元,增幅35.5%[50] - 毛利从2023年的575亿元增至2024年的766亿元,增幅33.2%,毛利率从21.2%降至20.9%[56]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91亿元增至2024年的241亿元,增幅25.9%[61] - 销售及推广开支从2023年的192亿元增至2024年的254亿元,增幅32.1%[6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51亿元增至2024年的56亿元,增幅9.3%[63]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3年的35亿元减至2024年的11亿元,减幅70.0%[65] - 收入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732亿元增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1090亿元,增幅48.8%[73][75] - 年内利润从2023年的175亿元增至2024年的236亿元,增幅34.9%[71]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193亿元增至2024年的272亿元,增幅41.3%[72]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576亿元增加50.2%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866亿元[86] - 毛利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156亿元增加43.8%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225亿元,毛利率由21.3%减至20.6%[93]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55亿元增加36.1%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74亿元[103] - 销售及推广开支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59亿元增加30.8%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77亿元[104] - 行政开支在2024年第四季度保持稳定在15亿元[105]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10亿元减少57.7%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4亿元[112] - 期间利润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47亿元增加90.4%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90亿元[113]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49亿元增加69.4%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83亿元[114] - 收入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925亿元增加17.8%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1090亿元[118] - 销售成本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736亿元增加17.6%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866亿元[128] - 毛利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89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225亿元,增幅18.9%,毛利率从20.4%升至20.6%[138] - 研发开支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60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74亿元,增幅24.8%[147] - 销售及推广开支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63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77亿元,增幅23.1%[14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益5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收益26亿元[150] - 分占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净(亏损)/利润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3770万元变为第四季度的净亏损270万元[152] - 其他收入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3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9亿元[153] - 所得税费用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5亿元减至第四季度的4亿元,减幅72.1%[156] - 期间利润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53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90亿元,增幅68.4%[157] - 2024年第四季度期间利润为89.95276亿元,净利率8.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为83.16211亿元,净利率7.6%[162] - 2024年第三季度期间利润为53.40292亿元,净利率5.8%,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为62.51965亿元,净利率6.8%[162] - 2023年第四季度期间利润为47.23462亿元,净利率6.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为49.09666亿元,净利率6.7%[164] - 2024年度利润为235.78449亿元,净利率6.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为272.34531亿元,净利率7.4%[164] - 2023年度利润为174.74197亿元,净利率6.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为192.72754亿元,净利率7.1%[164] - 2024年公司收入3659.0635亿元,2023年为2709.70141亿元;2024年年内利润235.78449亿元,2023年为174.74196亿元[187]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95元,摊薄每股盈利0.93元;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0.70元,摊薄每股盈利0.69元[187] - 2024年年内利润为23,578,4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474,196千元人民币[189] - 2024年年内其他综合收益(扣除税项)为760,23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35,865千元人民币[189] - 2024年年内综合收益总额为24,338,68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510,061千元人民币[189] - 2024年资产总额为403,155,28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4,247,439千元人民币[191]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89,205,1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4,261,768千元人民币[193] - 2024年负债总额为213,950,17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9,985,671千元人民币[19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9,295,4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300,495千元人民币[195]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35,386,39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35,169,054千元人民币[195]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3,998,9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504,972千元人民币[195] 手机×AIoT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手机×AIoT”分部收入3332亿元,同比增长22.9%;第四季度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26.1%[7] - 2024年「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3332亿元,同比增长22.9%,全年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为1138.2元,同比增长5.2%[16] - 手机×AIoT分部收入由2023年的2710亿元增加22.9%至2024年的3332亿元[38] - 手机×AIoT分部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135亿元增至2024年的2626亿元,增幅23.0%[53] - 手机×AIoT分部毛利从2023年的575亿元增至2024年的705亿元,增幅22.7%[57] - 手机×AIoT分部销售成本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576亿元增加27.2%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733亿元[88] - 手机×AIoT分部销售成本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656亿元增加11.8%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733亿元[130] 智能手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占率为13.8%,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8] - 2024年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1918亿元,同比增长21.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6850万台,同比增长15.7%,市场份额为13.8%[17] - 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23.3%,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12] - 智能手机收入从2023年的1575亿元增至2024年的1918亿元,增幅21.8%,出货量从14560万部增至16850万部,增幅15.7%,ASP从1081.7元增至1138.2元,增幅5.2%[40] - 智能手机收入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442亿元增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513亿元,增幅16.0%[79] - 智能手机收入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475亿元增加8.1%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513亿元,ASP从每部1102.2元增加9.1%至1202.4元,出货量从4310万部小幅下降0.9%至4270万部[122] - 智能手机销售成本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419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451亿元,增幅7.7%[134]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30.0%,毛利率达20.3%,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21] - 2024年智能大家电业务中,空调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50%;冰箱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速超30%;洗衣机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速超45%[23] - 2024年平板产品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73.1%,可穿戴腕带设备在全球和中国大陆地区均排名第二,TWS耳机在中国大陆地区出货量排名第一[24]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801亿元增至2024年的1041亿元,增幅30.0%,其中智能大家电、平板、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分别增加56.4%、52.1%、44.1%[41][42][43][44]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203亿元增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309亿元,增幅51.7%[80]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261亿元增加18.3%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309亿元,智能电视收入环比增加33.1%,智能大家电收入环比减少4.7%[123]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成本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207亿元增至第四季度的245亿元,增幅18.6%[134] 互联网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互联网服务收入达341亿元,同比增长13.3%,毛利率达76.6%,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25] - 2024年12月全球月活用户数达70230万,同比增长9.5%,中国大陆月活用户数达17290万,同比增长11.1%,智能电视全球月活用户数达7070万,同比增长7.1%[27] - 2024年广告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20.5%,第四季度广告业务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26.1%[27] - 2024年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0%至110亿元,占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的32.2%,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32.1%[27] - 互联网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01亿元增至2024年的341亿元,增幅13.3%[45] - 互联网服务收入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79亿元增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93亿元,增幅18.5%[81] - 互联网服务收入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85亿元增加10.3%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93亿元[124] 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328亿元;第四季度收入167亿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Xiaomi SU7系列首年交付量达136,854辆[8] - 2024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328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32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7亿元,毛利率为18.5%,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第四季度分部总收入167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6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3亿元,毛利率为20.4%,经调整净亏损7亿元[28] - 2024年Xiaomi SU7系列交付量达136854辆,公司目标2025年小米汽车交付35万台[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中国大陆地区58个城市开业200家汽车销售门店[28] - 2025年2月Xiaomi SU7 Ultra正式亮相,标准版起售52.99万元,开售三天大定突破19000台,锁单突破10000台[31] - 2024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328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321亿元,交付
小米集团-W:产品发布会点评:产品高端化,重点投入AI-20250308
甬兴证券· 2025-03-08 21: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手机高端化,高端产品持续突破,小米 15Ultra 定位“巅峰影像,科技旗舰”,售价 6499 元起,搭载徕卡超纯光学系统等特色,小米已占有 4000 - 6000 元价格段并走向海外,未来五年要实现 6000 元以上超高端全面突破,从产品服务和生态兼容对标苹果 [1] - 小米 SU7Ultra 售价超预期,实际定价 52.99 万元,较预售价降低 28.5 万元,3 月 31 日 24 点前支付 2 万元定金可享至高 9 万元购车权益 [1] - AI 是公司未来重点方向,预计 2021 - 2025 年五年研发投入 1050 亿元,2025 年预计达 300 亿元,AI 及相关业务占四分之一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收盘价 54.9 港元,12 个月 A 股价格区间 12.56 - 58.70 港元,总股本 25108.13 百万股,无限售 A 股占总股本 82.01%,流通市值 11309.4 亿港元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约为 194.89 亿元、245.70 亿元和 295.51 亿元 [3] - 2023 - 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70970 百万元、362200 百万元、460095 百万元、558812 百万元,年增长率分别为 -3.24%、33.67%、27.03%、21.46% [13] - 2023 - 2026 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 17475 百万元、19489 百万元、24570 百万元、29551 百万元,年增长率分别为 606.34%、11.52%、26.07%、20.27% [13] - 2023 - 2026 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19273 百万元、25315 百万元、31916 百万元、38386 百万元,年增长率分别为 126.26%、31.35%、26.07%、20.27% [13] - 2023 - 2026 年 EPS(经调整)分别为 0.77 元、1.01 元、1.27 元、1.53 元,P/E(经调整)分别为 21.51、57.72、45.78、38.06 [13]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6 年流动资产分别为 199053 百万元、249421 百万元、307944 百万元、371119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非流动资产分别为 125195 百万元、131763 百万元、137596 百万元、144167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资产总计分别为 324247 百万元、381184 百万元、445540 百万元、515286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流动负债分别为 115588 百万元、152821 百万元、192408 百万元、232419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非流动负债分别为 44398 百万元、44561 百万元、44707 百万元、44839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负债合计分别为 159986 百万元、197381 百万元、237115 百万元、277258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 163995 百万元、183538 百万元、208162 百万元、237766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少数股东权益分别为 266 百万元、265 百万元、264 百万元、262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 164262 百万元、183803 百万元、208425 百万元、238028 百万元 [14]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6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41300 百万元、27483 百万元、31328 百万元、34556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35169 百万元、-15396 百万元、-13404 百万元、-12880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505 百万元、-1022 百万元、-1044 百万元、-1064 百万元 [14] - 2023 - 2026 年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 6024 百万元、11119 百万元、16934 百万元、20667 百万元 [14] 利润表 - 2023 - 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70970 百万元、362200 百万元、460095 百万元、558812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营业成本分别为 213494 百万元、287637 百万元、365917 百万元、445209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销售费用分别为 19227 百万元、25700 百万元、32646 百万元、39650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管理费用分别为 5127 百万元、6853 百万元、8705 百万元、10573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19098 百万元、25527 百万元、32427 百万元、39384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财务费用分别为 -2002 百万元、-84 百万元、-425 百万元、-941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除税前溢利分别为 22011 百万元、24547 百万元、30948 百万元、37221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所得税分别为 4537 百万元、5060 百万元、6379 百万元、7672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净利润分别为 17474 百万元、19487 百万元、24569 百万元、29549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 -1 百万元、-1 百万元、-1 百万元、-2 百万元 [15] - 2023 - 2026 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7475 百万元、19489 百万元、24570 百万元、29551 百万元 [15] 主要财务比率 - 2023 - 2026 年毛利率分别为 21.21%、20.59%、20.47%、20.33% [15] - 2023 - 2026 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6.45%、5.38%、5.34%、5.29% [15] - 2023 - 2026 年 ROE 分别为 10.66%、10.62%、11.80%、12.43% [15] - 2023 - 2026 年 ROIC 分别为 8.27%、9.18%、10.26%、10.85% [15] - 2023 - 2026 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49.34%、51.78%、53.22%、53.81% [15] - 2023 - 2026 年净负债比率分别为 -3.52%、-9.24%、-16.34%、-23.05% [15] - 2023 - 2026 年流动比率分别为 1.72、1.63、1.60、1.60 [15] - 2023 - 2026 年速动比率分别为 1.30、1.20、1.16、1.16 [15] - 2023 - 2026 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 0.91、1.03、1.11、1.16 [15] - 2023 - 2026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22.63、25.51、24.96、24.46 [15] - 2023 - 2026 年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3.71、3.95、3.85、3.77 [15] - 2023 - 2026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77 元、1.01 元、1.27 元、1.53 元 [16] - 2023 - 2026 年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 1.65 元、1.09 元、1.25 元、1.38 元 [16] - 2023 - 2026 年每股净资产分别为 6.54 元、7.31 元、8.29 元、9.47 元 [16] - 2023 - 2026 年 P/E 分别为 21.51、57.72、45.78、38.06 [16] - 2023 - 2026 年 P/B 分别为 2.53、7.96、7.02、6.15 [16] - 2023 - 2026 年 EV/EBITDA 分别为 16.46、48.30、39.34、33.22 [16]
小米集团-W获南向资金连续6天净买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3-04 09:03
公司 - 小米集团 - W获南向资金连续6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金额40.87亿港元 股价累计下跌1.45% [1] - 3月3日小米集团 - W通过港股通渠道成交金额183.55亿港元 净买入金额0.13亿港元 [1] 行业 - 3月3日港股通(包括沪市港股通及深市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623.16亿港元 净买入金额50.16亿港元 [1]
小米集团-W:事件点评:“双Ultra”新品发布,端到端智驾开启全量推送-20250303
民生证券· 2025-03-02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作为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积累的用户和供应链资源优势 随着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推进、AIOT 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以及汽车业务的发展 公司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 年 2 月 27 日小米召开小米 15 Ultra 暨小米 SU7 Ultra 新品发布会 推出手机、电脑、智能家居、汽车多个领域新品 2 月 25 日小米汽车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开始全量推送 小米 SU7 Ultra 出厂即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1] 手机 - 小米 15 Ultra 起售价 6499 元 与上一代保持一致 下一代 Ultra 产品将会涨价 光学是核心创新点之一 搭载徕卡超纯光学系统 超大底+超大光圈主摄叠加超级长焦 提升夜景和超远距离拍摄效果 支持天通、北斗双卫星通信 内置 6000mAh 金沙江电池 是小米史上续航实力最强的 Ultra 机型[1] AIOT - 包括 REDMI Book Pro 16 2025、Xiaomi Buds 5 Pro 以及小米智能音箱 Pro 等五款智能家居产品 REDMI Book Pro 16 2025 首次搭载小米 AIPC 引擎 Xiaomi Buds 5 Pro 首发 Wi-Fi 音频传输 最高传输速率达 4.2Mbps 拥有母带级无损音质 对苹果用户生态友好 小米智能音箱 Pro 定位为“家生态”中控系统 搭载超级小爱 可实现连续指令语控、自然连续对话、AI 大模型问答、一句话远程备车等功能[2] 汽车 - 小米 SU7 上市 9 个月销售锁单 24.8 万辆 交付 13.5 万辆 小米 SU7 Ultra 定价 52.99 万元 较此前透露的 81.49 万元大幅下降 纽北限量版维持 81.49 万元 开售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辆 提前完成 2025 年全年 1 万台销售目标[2] 智能驾驶 - 2 月 25 日小米汽车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开启全量推送 当前小米智驾总算力达到 10.68 EFLOPS 学习片段超 1000 万 Clips 支持漫游寻位泊车、极窄库位泊车以及检测到用户误将油门当刹车会触发 AEB 小米智驾 25 年目标是站稳智驾第一梯队[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预计公司 24 - 26 年分别实现营收 3662.62/5027.53/6208.62 亿元 归母净利润 218.21/294.93/394.36 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 54/40/30 倍[3] - 2023 - 2026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3.2%、35.2%、37.3%、23.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606.3%、24.9%、35.2%、33.7%[3]
小米集团-W:高端化战略里程碑,小米发布SU7 Ultra和15 Ultra-20250301
申万宏源· 2025-03-01 21: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北京时间2月27日晚小米集团举行15 Ultra暨小米SU7 Ultra新品发布会 这是小米集团高端化战略的里程碑 [7] - SU7 Ultra重新定义科技新豪车 性能目标是成为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 科技上出厂即搭载小米HAD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等 豪华上拥有运动豪华内饰设计及出众驾驶质感 [7] - 赛车成绩有望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高端化的胜负手 小米SU7 Ultra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圈速 下一站挑战纽博格林 - 北环 高端化汽车品牌形象有望反哺传统主业高端化进阶 [7] - SU7 Ultra定价策略超预期 开售2小时大定过10000台 标准版52.99万元 纽北限量版81.49万元 有望在豪华电动车市场再造爆款 [7] - 重申 “手机×AIoT” 高端化战略 小米15 Ultra定位巅峰影像科技旗舰 起售6499元 管理层目标未来5年实现6K+超高端市场全面突破 视iPhone为唯一对手 产品与服务全面对标 并兼容苹果生态争取潜在用户 还有其他新品发布 [7] - 小米的效率模型 - 商业模式正在进阶 向高端消费科技品牌进化 具备独特业务组合和竞争优势 维持小米集团2024 - 2026年Non - IFRS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44/295/367亿元 2025E/2026E PE为41X/33X 维持 “买入” 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年份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同比增长率(%)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同比增长率(%) | 每股收益(元/股) | 市盈率 | 市净率 | | --- | --- | --- | --- | --- | --- | --- | --- | | 2022 | 280,044 | -15 | 8,490 | -62 | 0.34 | 141 | 8.36 | | 2023 | 270,970 | -3 | 19,274 | 127 | 0.76 | 62 | 7.32 | | 2024E | 353,967 | 31 | 24,388 | 27 | 0.96 | 49 | 6.56 | | 2025E | 433,727 | 23 | 29,490 | 21 | 1.16 | 41 | 5.78 | | 2026E | 497,949 | 15 | 36,744 | 25 | 1.45 | 33 | 5.03 | [3] 合并损益表 |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 2022 | 2023 | 2024E | 2025E | 2026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280,044 | 270,970 | 353,967 | 433,727 | 497,949 | | 营业成本 | 232,467 | 213,494 | 279,542 | 340,429 | 389,915 | | 销售费用 | 21,323 | 19,227 | 23,969 | 26,891 | 30,624 | | 管理费用 | 5,114 | 5,127 | 5,606 | 6,072 | 7,469 | | 研发费用 | 16,028 | 19,098 | 24,185 | 31,604 | 33,347 |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1,662 | 3,501 | -1,527 | - | - | | 投资收益 | -400 | 46 | 279 | - | - | | 其他收入 | 1,136 | 740 | 721 | - | - | | 其他损益 | -1,369 | 1,697 | 430 | - | - | | 营业利润 | 2,817 | 20,009 | 20,568 | 28,730 | 36,594 | | 财务净收入 | 1,118 | 2,002 | 3,591 | 2,169 | 2,490 | | 利润总额 | 3,934 | 22,011 | 24,159 | 30,898 | 39,083 | | 所得税 | 1,431 | 4,537 | 5,224 | 6,180 | 7,817 | | 净利润 | 2,503 | 17,474 | 18,935 | 24,719 | 31,267 | | 少数股东损益 | 29 | -1 | -49 | - | - | | IFRS归母净利润 | 2,474 | 17,475 | 18,985 | 24,719 | 31,267 | | Non - IFRS归母净利润 | 8,490 | 19,274 | 24,388 | 29,490 | 36,744 | [9] 市场数据 | 项目 | 数据 | | --- | --- | | 收盘价(港币) | 51.85 |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 8417.43 | | 52周最高/最低(港币) | 58.70/12.56 | | H股市值(亿港币) | 13,018.56 | | 流通H股(百万股) | 20,590.62 | | 汇率(人民币/港币) | 1.0839 | [4]
小米集团-W:小米SU7 Ultra定价既拉高品牌形象又保留了性价比的价值观;维持推荐-20250228
海通国际· 2025-02-28 17: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通过SU7 Ultra和15 Ultra定价策略提升品牌形象且坚守性价比价值观 以“质价比”引领品牌升级 有望获长远品牌收益 [2][7] - 小米SU7 Ultra车机智能化配置迈入行业第一梯队 HAD端到端智驾全量推送 与中版特斯拉FSD及其他国内Tier 1智驾车企的体验竞争值得期待 [3][11] 事件 - 2月27日晚小米发布旗舰车型小米SU7 Ultra 官方指导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81.49万元大降28.5万元 发布会后宣布SU7 Ultra 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 2小时破10000台 [1][6] 点评 “质价比”引领小米品牌升级 - 小米SU7 Ultra“跳级定价”拓宽销量空间 若实现规模效应 汽车业务盈亏平衡预期或提前 也提升对年中上市的YU7及后续Ultra版的期待 [2][7] - SU7 Ultra动力强劲 已超越保时捷成为上海国际赛车场最快量产车 其定价树立高端“金标车”象征 保持超高端领域竞争优势 [2][9] HAD端到端智驾全量推送 正式加入智驾竞赛 - 小米SU7 Ultra车机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Xiaomi HyperOS系统 支持5屏联动 接入多模态大模型赋能的小爱同学 提升语音控制与互动体验 [3][11] - 标配Xiaomi HAD智能驾驶系统 集成端到端大模型 智驾总算力达11.45 EFLOPS 优质场景片段超1000万Clips 27颗传感器实现360度无死角覆盖 [3][11] - 采用双英伟达Orin芯片 综合算力达508TOPS 支持“车位到车位”智驾等功能 视觉语言大模型VLM强化复杂场景决策 提升安全性 [3][12] - HAD全场景智能驾驶已全量推送 漫游寻位泊车等功能3月先行体验 4月推出最高300万保障的智驾服务 新增“误踩电门不加速”功能 [3][12]
小米集团-W(01810):新十年目标与征程,“人车家”全生态迈进
甬兴证券· 2025-02-28 17: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小米集团“买入”评级 [3][7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是全球领先智能手机公司,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智能手机收入领跑整体业务,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表现稳健,近年智能手机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持续超 50%,2024 年前三季度达 54.67% [1] - 小米持续推进“人车家全生态”集团战略,稳步推进“新十年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1] - 公司积极推进多业务稳健发展,实行双品牌战略,高端化取得突破,“高配+低价”成就硬件核心竞争力,持续深耕全球布局,推进 AIoT 战略升级,保持可穿戴产品领域领先优势 [2] - 汽车业务快速发展,首款汽车产品 Xiaomi SU7 系列交付,打通“人车家全生态”,依托粉丝基数与营销实力促成破圈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领先智能手机公司 公司概况 - 小米 2010 年 4 月成立,2018 年 7 月 9 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是恒生指数等成分股 [13] - 近年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占比超 50%,2024 年前三季度达 54.67%,2024 年第三季度,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占 28.22%,互联网服务占 9.15%,智能电动车等创新业务占 10.48% [14] - 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43.1 百万台,同比增 3.1%,排名前三,市占率 13.8%;9 月全球月活用户数 685.8 百万,同比增 10.1%;截至 9 月 30 日,AIoT 平台已连接 IoT 设备数增至 861.4 百万,同比增 23.2%;已交付 67,157 辆 Xiaomi SU7 系列新车 [18] - 股权结构清晰,管理层经验丰富,截至 2023 年底,雷军占总股本 24.15%,林斌占 9.33%等 [19] - 2024 年 5 月奖励股份,持续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22] - 稳步推进“新十年目标”,2024 年第三季度研发支出 60 亿元,同比增 19.9%,截至 9 月 30 日,研发人员 20,436 人,占比 48.6%,全球获超 4.1 万件专利 [23] - 发力端侧大模型,推进端云结合,将 AI 融入业务运营,赋能“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24] 财务分析 - 2024 年第三季度,总收入 925 亿元,同比增 30.5%,经调整利润 62.5 亿元,同比增 4.4% [26] - 2023 年集团整体毛利率 21.2%,同比提升 4.2 个百分点,智能手机、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业务毛利率均提升 [28] - 2021 - 2023 年营业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分部,2021 年收入上升,2022 年受宏观影响需求疲软 [28] 积极推进多业务稳健发展 智能手机业务高端化 - 实行小米+红米双品牌战略,高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 年小米 10 系列迈向高端,2022 年 Xiaomi 13 系列夯实战略,2023 年 Xiaomi 14 首发第三代骁龙 8 平台 [33] - “高配+低价”成就硬件核心竞争力,高端旗舰机型硬件参数对标华为和苹果并超越,价格有竞争力 [33] - 聚焦 AI 智能手机概念,2024 年发力端侧大模型,推进端云结合,将 AI 融入业务运营 [34] - 持续深化高端化战略,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 22.1% [35] - 2024 年 10 月推出 Xiaomi15 系列和澎湃 OS2,发布三项关键技术革新 [37] - 2024 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 3.1%,全球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三 [39] AIoT 战略持续升级 - AIoT 战略持续升级,产品矩阵不断扩展,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AIoT 平台已连接 IoT 设备数 822.2 百万,五件及以上连接设备用户数 16.1 百万 [43] - 小米在可穿戴产品领域保持领先优势,2024 年二季度可穿戴腕带设备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中国大陆第二;TWS 耳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中国大陆第一 [44] - 消费级 AIoT 平台持续增长,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已连接设备数 861.4 百万,同比增 23.2%;五件及以上连接设备用户数 17.1 百万,同比增 24.9%;9 月米家 APP 月活用户数同比增 19.2% [46][47] 汽车业务快速发展 - 智驾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1 年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2024 年 3 月发布 Xiaomi SU7 系列,4 月交付 [49] - 五大核心技术提升汽车竞争力,包括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展现自研制造实力和智能融合优势,AI 全面赋能 [50] - 打通“人车家全生态”,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推动人、设备、智能服务协作进化,产品、技术、产业相互赋能 [53] - 庞大粉丝基数与成熟营销实力促成破圈,“人车家战略”稳固粉丝生态,终端销售渠道覆盖广泛 [54] - 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能力稳步成长,2024 年 7 月取得资质,6 月工厂双班生产,交付加速 [56] - SU7 Ultra 原型车亮相,性能进一步提升,0 - 100km/h 加速 1.97 秒,最高车速 350km/h,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纪录 [60] 汽车业务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回暖,渗透率持续超 40%,2024 年 3 - 8 月销量同比增速多超 30%,8 月零售渗透率 53.9% [62] - 小米 SU7 对标纯电 B/C 级 20/30 万区间,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2025 年 1 月销售 22897 辆,占新能源车当月批发量 2.58% [64] 小米进军电动车具备独特优势 - 自有工厂产能提速,借助自身体量优势,充裕现金流满足初期投入,自有工厂拉动产能爬升 [67] - 品牌认知具备优势,知名度超 95%,与“特蔚小理”同处第一梯队,品牌净推荐值居第三 [68]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预计智能手机业务 24 - 26 年保持 25%、20%、18%增长,IOT 与智能生活消费产品业务 24 - 26 年保持 20%增长,互联网服务业务 24 - 26 年保持 10%稳健增长,其他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 1.2% [70] - 汽车业务 24 - 26 年销量分别为 13.6、30、45 万辆,车辆单价年降幅 5% [70] 投资建议 - 预计 2024 - 26 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 253.15、319.16、383.86 亿元,对应 2025 年 2 月 21 日收盘价的经调整净利润 PE 估值分别为 54.35、43.11、35.85 倍,看好业务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