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泰控股(02228)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通净买入98.32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00:21
市场整体表现 - 11月4日恒生指数下跌0.79%,报收25952.40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98.32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000.97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成交613.00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387.96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概况 - 沪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52.02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最高,达44.66亿港元,但净卖出5.86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2.57% [1] - 小米集团-W净买入额居首,达9.08亿港元,成交金额22.20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2.91% [1]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26.78亿港元,净卖出0.73亿港元,股价下跌1.37% [1] 深市港股通交易概况 - 深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46.31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居首,达29.60亿港元,净卖出2.82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净买入金额最多,为3.79亿港元,成交金额17.46亿港元,收盘上涨0.16% [2] - 舜宇光学科技净卖出金额最多,达3.25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4.59% [2] 重点个股交易数据 - 腾讯控股合计成交金额超35.02亿港元,沪市净卖出5.51亿港元,深市净买入3.79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合计成交金额超42.55亿港元,沪市及深市均为净卖出 [2] - 中国海洋石油合计成交金额超24.87亿港元,沪市净买入7.10亿港元,深市净买入3.36亿港元 [2] - 美团-W合计成交金额超20.30亿港元,沪市净卖出1.13亿港元,深市净买入2.04亿港元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1月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9:01
沪港通及深港通南向资金成交概况 - 2025年11月4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为阿里巴巴-W(44.66亿元)、中芯国际(26.78亿元)和小米集团-W(22.20亿元)[1] - 同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为阿里巴巴-W(29.60亿元)、腾讯控股(17.46亿元)和中芯国际(15.76亿元)[1] - 阿里巴巴-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两个渠道的成交额均位居首位,合计成交额达74.26亿元[1][2] 沪港通南向资金具体流向 - 在沪港通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买入额最高的为小米集团-W(+9.08亿元),其次为中国海洋石油(+7.10亿元)和中国移动(+6.33亿元)[2] - 净卖出额最高的为阿里巴巴-W(-5.86亿元),其次为腾讯控股(-5.51亿元)[2] - 华虹半导体、泡泡玛特分别录得净买入+1.63亿元和+1.19亿元[2] 深港通南向资金具体流向 - 在深港通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买入额最高的为中国海洋石油(+3.36亿元),其次为腾讯控股(+3.79亿元)和美団-W(+2.04亿元)[2] - 净卖出额最高的为舜宇光学科技(-3.25亿元),其次为阿里巴巴-W(-2.82亿元)和中芯国际(-1.61亿元)[2] - 中国移动和华虹半导体分别录得净买入+1.20亿元和+1.66亿元[2]
储能全球共振,锂电材料迎景气周期
国盛证券· 2025-11-02 20:45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储能需求高速增长,特别是受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配储需求拉动,驱动锂电材料行业进入景气周期 [1][2] - 储能电芯需求旺盛,带动上游材料出现结构性紧缺,酝酿新一轮涨价行情 [1][2] - 报告重点看好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负极等锂电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 [8] 全球储能需求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同比增长85.7% [1] - 2025年上半年大储电芯头部厂商产能利用率突破80%,部分厂商直逼90% [1] - 英伟达在OCP全球峰会上明确AIDC配储必要性,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从2024年的16.5GWh增长至209.4GWh,国内市场从8GWh增长至101.6GWh [2] 锂电材料供需与价格趋势 - 2025年10月电池排产在9月高位上环比增长10%,Top20电池厂排产环比增幅超20%,其中储能电芯占比超过40% [2] - 六氟磷酸锂价格加速上行,截至10月31日散单价格涨至10.75万元/吨,较8月初上涨114%,历史高点曾达59万元/吨 [8] - 2025年1-9月磷酸铁产量228.3万吨,同比增长70.2%,头部厂商因技术壁垒近乎满产,结构性紧缺加剧 [8] - 2025年9月起头部一体化负极大厂普遍满产,订单排至11月中旬,中小厂开工率由55%升至70% [8] 重点投资标的 - 六氟磷酸锂相关标的:多氟多、天际股份、天赐材料 [8] - 磷酸铁锂相关标的: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德方纳米 [8] - 负极材料相关标的:尚太科技、璞泰来、中科电气、贝特瑞 [8]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盈利预测:东阳光(2025E EPS 0.47元,PE 46.15x)、晶泰控股(2025E EPS -0.07元)、道氏技术(2025E EPS 0.82元,PE 29.94x)[7]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0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9:03
沪港通南向资金成交概况 - 2025年10月14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131.44亿元)、中芯国际(80.15亿元)、腾讯控股(43.40亿元)[1] - 同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78.81亿元)、中芯国际(49.66亿元)、腾讯控股(30.65亿元)[1] 沪港通南向十大活跃公司成交详情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最高达131.44亿元但呈现净卖出状态净买入额为-7.36亿元 [2] - 小米集团-W净买入额最高为+7.23亿元成交金额为33.09亿元 [2] - 晶泰控股净买入额为+2.66亿元成交金额为20.50亿元泡泡玛特净买入额为+3.99亿元成交金额为17.62亿元 [2] 深港通南向十大活跃公司成交详情 - 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额显著最高达+11.47亿元成交金额为13.24亿元 [2] - 信达生物呈现最大净卖出净买入额为-7.67亿元成交金额为12.28亿元 [2] - 腾讯控股净买入额为+5.01亿元成交金额为30.65亿元中芯国际净买入额为-6.33亿元成交金额为49.66亿元 [2]
净买入约86亿港元 连续加仓小米和腾讯减持阿里巴巴
新浪财经· 2025-10-14 18:23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成交额为1812.45亿港元,较前一日减少约458亿港元,占恒生指数成交总额的45.44%,连续两日占比低于50% [1] - 尽管恒生指数下跌,南向资金逆势净买入86.03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49.73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36.31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净流入 - 小米集团-W获得最大净买入9.23亿港元,股价下跌0.94%,近5个交易日资金持续流入累计加仓5264万股 [2][3]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6.63亿港元,股价下跌2.82%,近5个交易日资金以流入为主累计加仓451万股 [2][3] - 晶泰控股获净买入4.27亿港元,股价下跌2.58%,但近5个交易日资金整体呈流出状态累计减持1017万股 [2][3] - 华虹半导体在沪港股通获净买入2.28亿港元,股价大幅下跌13.08% [5] - 泡泡玛特在沪港股通获净买入3.99亿港元,股价逆势上涨0.77% [5] - 南方恒生科技基金在深港股通获显著净买入11.47亿港元,股价下跌3.33% [5] 个股资金净流出 - 中芯国际遭遇最大净卖出9.58亿港元,股价下跌8.48%,近5个交易日资金加速流出累计减持1769万股 [2][3] - 阿里巴巴-W遭净卖出7.95亿港元,股价下跌4.31%,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趋缓但仍累计加仓5099万股 [2][3] - 中兴通讯遭净卖出6.46亿港元,股价下跌9.47%,近5个交易日资金以流入为主累计加仓1409万股 [2][3] - 信达生物在深港股通遭大幅净卖出7.67亿港元,股价下跌6.89% [5] - 盈富基金在沪港股通遭净卖出2.39亿港元,股价下跌1.58% [5]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86.03亿 北水继续抛售芯片股 逢低抢筹小米(01810)超9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7:57
港股通资金流向 - 10月14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86.03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49.7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36.31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南方恒生科技(03033)、小米集团-W(01810)、腾讯(00700)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的个股是中芯国际(00981)、阿里巴巴-W(09988)、信达生物(01347) [1] 个股资金流向详情 - 南方恒生科技(03033)获净买入11.47亿港元 [4]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7.23亿港元,全天再获净买入9.23亿港元 [2][5] - 腾讯控股(00700)获净买入1.61亿港元,另获净买入6.62亿港元 [2][4] - 晶泰控股(02228)获净买入2.66亿港元,另获净买入4.26亿港元 [2][5] - 泡泡玛特(09992)获净买入3.99亿港元 [5] - 阿里巴巴-W(09988)遭净卖出7.36亿港元,另遭净卖出7.95亿港元 [2][4]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3.24亿港元,另遭净卖出9.57亿港元 [2][6] - 信达生物(01347)遭净卖出7.67亿港元 [4][8] - 中兴通讯(00763)遭净卖出5.04亿港元,另遭净卖出6.45亿港元 [2][8] - 华虹半导体(01347)遭净卖出1.1亿港元 [6] - 盈富基金(02800)遭净卖出2.39亿港元 [7] 行业与公司动态 - 科网股显著分化,申万宏源认为10月中美贸易摩擦有扰动,但国产模型与芯片的进步是应对底气,坚定看好港股互联网AI云和自研芯片价值重估 [4] - 申万宏源指出即时零售的激烈竞争边际变化,三季度预计是内卷高峰,后续竞争缓和幅度将对港股互联网的盈利预期影响较大 [4] - 小米集团-W(01810)10月13日在成都发生SU7碰撞起火事件,引发对电子车门把手安全性质疑,公司于10月13日耗资1.97亿港元回购400万股 [5] - 晶泰控股(02228)被信达证券视为前沿科技赛道先行者,具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制药双重创新概念,其中长期产业模式有望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5] - 泡泡玛特(09992)创始人王宁与艺术家龙家升在THE MONSTERS十周年巡展上与苹果CEO蒂姆·库克进行互动 [5] - 芯片股遭抛售,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收到荷兰部长令和法院裁决,闻泰科技直接丧失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事件或短暂冲击市场情绪,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刻不容缓 [6][7] - 浦银国际指出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将提升短期市场不确定性,若进一步升级或导致市场波动加大 [7] - 华泰证券表示短期操作方向判断的关键在于市场情绪是否已较为极致,从资金面和港股情绪指标看还有进一步释放空间,贸易摩擦问题未来一两周演进路径方差较大,高波动行情或仍将持续 [7]
晶泰控股(02228):公司深度:全球稀缺AI创新药研发公司,AI模型与自动化实验室深度融合
信达证券· 2025-10-13 16:5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6][101] 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是全球稀缺的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药物研发创新企业,以前沿技术打破传统药物研发效率瓶颈,构建“人工智能+自主实验平台”的一体化研发体系 [4][13][15] - 公司AI能力体现在超过200个垂直领域AI模型对海量生物医学、化学数据进行高效挖掘,以及人工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实验过程自动化,研发效率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 [4] - 2025年8月与DoveTree Medicines完成总订单规模约470亿港元(59.9亿美元)的管线合作签约,创下人工智能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并已收到首付款约4亿港元(5100万美元) [4][5][1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7.81/10.93/14.96亿元,同比增长193%/40%/37%;归母净利润为-0.43/-0.03/1.00亿元,2027年对应当前股价PE为465.62倍 [6][101] 业务与技术平台 - 业务分为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和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两大板块,药物发现解决方案覆盖靶点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与优化等全流程,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固态研发服务、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等 [16][18] - ID4Inno™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由ID4Idea™和ID4Gibbs™两大子平台组成,将AI效率与量子物理准确性结合,案例显示28天内完成非共价GPX4抑制剂发现 [31][32][35] - Xtalfold大分子药物AI平台将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0个百分点,已授权强生、优时比等公司使用 [14][25][27] -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收入8186万元,同比增长95.9%,自主研发的各类自动化设备实现固液加样、反应合成、结晶、检测等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4][13][52] 研发效率与案例 - AI赋能药物研发将传统药物发现阶段时间从数年缩短至数月,例如与希格生科合作的弥漫性胃癌靶向药物6个多月获得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进入一期临床 [37] - 专利数据提取工具PatSight可在1小时内完成90%专利的化合物数据提取,结构识别准确率超95%,活性数据识别准确率超97% [38][41][42] - 自动化合成工作站XmartChem®在客户项目中9天交付392个目标化合物,传统实验室需3周,效率提升超4倍 [52][56][58]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药物研发支出预计从2023年260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394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1%;中国药物研发支出预计从2023年366亿美元增至2030年67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9.1% [74][76][79] - 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512亿美元增至2030年363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3.3%;药物发现外包服务增速更快,预计从2023年123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32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4.9% [77][78][80] - 全球固态研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38亿美元增至2030年20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7.7%;中国固态研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2.1% [85][86][88] - 全球自动化研发实验室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9亿美元增至2030年6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9.6% [90][91][96]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0月1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9:03
沪港通及深港通南向资金整体成交概况 - 2025年10月10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为阿里巴巴-W(140.49亿元)、中芯国际(86.63亿元)、腾讯控股(42.68亿元)[1] - 同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同样为阿里巴巴-W(77.88亿元)、中芯国际(48.07亿元)、腾讯控股(26.41亿元)[1] - 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腾讯控股在两大通道的成交额均显著领先于其他公司,显示出极高的市场关注度[1] 沪港通(南向)十大活跃成交公司详情 - 阿里巴巴-W成交额最高,达140.49亿元,但净流出13.44亿元,显示卖压较大[2] - 中芯国际成交额86.63亿元,净流出14.69亿元,为十大公司中净流出额最高[2] - 腾讯控股成交额42.68亿元,净流出11.60亿元[2] - 小米集团成交额33.06亿元,获得净买入5.35亿元,资金呈流入态势[2] - 泡泡玛特成交额17.66亿元,获得净买入6.70亿元,净买入额相对较高[2] - 美团-W成交额15.21亿元,获得净买入8240.16万元[2] - 晶泰控股、华虹半导体、中兴通讯、上海电气成交额在14.57亿元至26.66亿元之间[2] 深港通(南向)十大活跃成交公司详情 - 阿里巴巴-W成交额77.88亿元,净流出4.67亿元[2] - 中芯国际成交额48.07亿元,净流出12.39亿元,净流出规模居首[2] - 腾讯控股成交额26.41亿元,获得净买入2.09亿元,与沪港通方向相反[2] - 小米集团成交额22.53亿元,获得净买入3.98亿元[2] - 中兴通讯成交额17.03亿元,获得净买入2.04亿元[2] - 华虹半导体成交额16.31亿元,净流出4.89亿元[2] - 美团-W成交额10.65亿元,获得净买入3.03亿元[2] - 药明生物成交额9.55亿元,净流出4.98亿元[2] - 中国海洋石油成交额9.26亿元,获得净买入3677.06万元[2]
上海电气近一个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跃榜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20:51
港股通整体成交情况 - 10月9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金额为866.88亿港元,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的40.59% [2] - 当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净卖出金额为31.76亿港元 [2] 个股成交金额排名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居首,达226.63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排名第二,为219.01亿港元 [2] - 华虹半导体成交金额排名第三,为95.91亿港元 [2] 个股上榜频率与市场关注度 - 阿里巴巴-W和腾讯控股近一个月上榜次数最多,均为16次,显示其受到港股通资金持续关注 [2] - 中芯国际和小米集团-W近一个月也上榜16次 [2] 上海电气首次上榜表现 - 上海电气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跃榜 [2] - 该股当日港股通成交额为21.12亿港元,成交净买入1.06亿港元 [2] - 该股当日收盘价上涨17.40% [2] 其他个股成交与资金流向 - 快手-W当日净买入金额为10.86亿港元,在榜单中净买入额最高 [2] - 中兴通讯当日收盘上涨12.40% [2] - 晶泰控股当日收盘下跌13.91% [2]
晶泰控股(0222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3 17:18
股本与股份数据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00万美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100亿股[1] - 上月底已发行股份40.17亿股,本月增加2.8592亿股,月底结存43.0292亿股[2] - 9月4日配售新股增加已发行股份2.8592亿股,价格每股9.28港元[6] 员工持股与购股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持股计划上月底股份期权2.50309亿股,本月变动2.24621亿股[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一个月,该计划已行使股份期权2568.82万股[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已行使及失效期权分别为6067.07万股及272.5万股[4]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2.02606亿股[3] - 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180万股[5] 其他规定 - 公司本月证券发行等获董事会授权批准[8] - 购回及赎回股份注销“事件发生日期”为“注销日期”[10] - 购回及赎回未注销股份用负数注明待注销数目[10] - 上市发行人可修订不适用项目,已确认事项无需重复确认[10] - 证券“相同”指面值等相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