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财险(0232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财险(0232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8 19:34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備註: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8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其他類別 (請註明)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否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N/A | 說明 | 內資股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5,343,471,470 RMB | | 1 | RMB | | 15,343,471,47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RMB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5,343,471,470 RMB | | 1 | RMB | | 15,343,471,470 | | ...
高盛最新增持股票名单曝光:联想、华虹半导体等位列其中
格隆汇· 2025-10-08 18:12
核心观点 - 高盛发表10月亚太区策略报告 根据其盈利重评领先指标准则 筛选出最新的港股及中概股买入名单 [1] 科技与互联网行业 - 腾讯(00700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阿里巴巴-W(0998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小米-W(01810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拼多多(PDD US)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快手-W(01024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金蝶国际(0026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万国数据-SW(0969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联想集团(00992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中通快递-W(02057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京东物流(0261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名创优品(09896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金融行业 - 友邦(01299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港交所(0038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中国平安(0231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中国财险(0232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中金公司(0390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工业与制造业 - 创科(00669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华虹半导体(01347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瑞声(0201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比亚迪电子(00285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潍柴动力(0233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中国中车(01766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时代电气(03898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 海天国际(01882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综合企业 - 太古A(00019 HK)被列入买入名单 [1]
高盛10月买入名单出炉:腾讯、联想、华虹半导体等24只个股在列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16:31
高盛10月亚太区策略报告核心观点 - 高盛发表10月亚太区策略报告,根据其“盈利重评领先指标”准则,筛选出最新的建议买入股票名单 [1] - 该名单专注于港股及中概股,共包含25家公司 [1] 科技与互联网行业 - 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拼多多、快手、金蝶国际、万国数据、联想集团、中通快递、京东物流、名创优品、比亚迪电子等公司入选买入名单 [1] - 该行业在名单中占据显著比重,覆盖社交、电商、云计算、物流、消费电子等多个细分领域 [1] 金融行业 - 友邦保险、中国平安、中国财险、中金公司、港交所等公司入选买入名单 [1] - 名单涵盖保险、证券、交易所等多元金融业态 [1] 工业与制造业 - 创科实业、瑞声科技、华虹半导体、时代电气、海天国际、潍柴动力、中国中车等公司入选买入名单 [1] - 名单涉及工业设备、半导体、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核心领域 [1] 综合企业 - 太古股份公司A入选买入名单 [1]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10月8日
智通财经· 2025-10-08 08:21
南向资金净流入概况 - 阿里巴巴-W、盈富基金、腾讯控股为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前三,分别净流入34.60亿港元、14.02亿港元、11.06亿港元 [1] - 在净流入比方面,GX恒生科技、绿色动力环保、安井食品位列市场前三,净流入比分别为462.02%、156.44%、127.61% [1] 前十大资金净流入详情 - 前十大净流入股票中,华虹半导体、紫金矿业、快手-W净流入比最高,分别为15.41%、28.43%、29.67% [2] - 小米集团-W净流入11.00亿港元,但股价下跌8.07%至54.650港元 [2] - 洛阳钼业净流入4.34亿港元,净流入比高达62.06%,股价微跌0.21%至13.970港元 [2] 前十大资金净流出详情 -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建设银行为南向资金净流出金额前三,分别净流出6.35亿港元、3.59亿港元、3.38亿港元 [1][2] - 在净流出比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财险的净流出比均超过110%,分别为-113.73%和-110.28% [1][2] - 中国移动净流出比-61.43%,股价微跌0.12%至85.000港元 [2][4] 高净流入比个股表现 - GX恒生科技净流入比高达462.02%,净流入金额为1614.44万港元,股价下跌1.08%至7.760港元 [3] - 五矿资源净流入3.42亿港元,净流入比为122.84%,股价微涨0.16%至6.260港元 [3] - 中创新航净流入3.32亿港元,净流入比为91.61%,股价下跌2.89%至30.940港元 [3] 高净流出比个股表现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净流出比最高,为-123.57%,净流出241.77万港元,股价微跌0.27%至3.740港元 [4] - 深圳国际净流出比为-107.96%,净流出1857.99万港元,股价下跌0.50%至7.890港元 [4] - 光大证券净流出2378.28万港元,净流出比为-66.66%,股价下跌1.44%至10.290港元 [4]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10月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07 07:33
南向资金净流入概况 - 阿里巴巴-W、盈富基金、腾讯控股为南向资金净流入前三名,净流入金额分别为34.60亿港元、14.02亿港元、11.06亿港元 [1][2] - 在净流入比方面,GX恒生科技、绿色动力环保、安井食品位列市场前三,净流入比分别为462.02%、156.44%、127.61% [1][2] - 净流入金额前十的股票还包括小米集团-W(11.00亿港元)、华虹半导体(8.23亿港元)、紫金矿业(5.97亿港元)等公司 [2] 南向资金净流出概况 -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建设银行为南向资金净流出前三名,净流出金额分别为6.35亿港元、3.59亿港元、3.38亿港元 [1][2] - 在净流出比方面,天津创业环保股份、中国电信、中国财险位列市场前三,净流出比分别为-123.57%、-113.73%、-110.28% [1][2][3] - 净流出金额前十的股票还包括中国财险(-2.86亿港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2.16亿港元)、长飞光纤光缆(-1.53亿港元)等公司 [2] 高净流入比个股表现 - 五矿资源净流入比为122.84%,净流入金额为3.42亿港元,收盘价上涨0.16%至6.260港元 [3] - 中创新航净流入比为91.61%,净流入金额为3.32亿港元,收盘价下跌2.89%至30.940港元 [3] - 港华智慧能源、安徽皖通高速公路、优然牧业净流入比均超过90% [3] 高净流出比个股表现 - 深圳国际净流出比为-107.96%,净流出金额为1857.99万港元,收盘价下跌0.50%至7.890港元 [3] - 百富环球、保利物业、光大证券净流出比分别为-80.08%、-68.71%、-66.66% [3] - 粤海投资净流出比为-61.62%,净流出金额为3668.15万港元,收盘价微跌0.14% [4]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10月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06 07:34
南向资金净流入 - 阿里巴巴-W净流入金额最高,达34.60亿港元,净流入比为13.44% [1][2] - 盈富基金净流入14.02亿港元,净流入比为9.22% [1][2] - 腾讯控股净流入11.06亿港元,净流入比为8.77% [1][2] - 小米集团-W和华虹半导体分别净流入11.00亿港元和8.23亿港元 [2] - 紫金矿业净流入比为28.43%,净流入金额为5.97亿港元 [2] - 快手-W净流入比高达29.67%,净流入5.80亿港元 [2] - 洛阳钼业净流入比显著,为62.06%,净流入4.34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中国移动净流出金额最大,为6.35亿港元,净流出比为-61.43% [1][2][4] - 中国电信净流出3.59亿港元,净流出比高达-113.73% [1][2][3] - 建设银行净流出3.38亿港元,净流出比为-18.39% [1][2] - 中国财险净流出2.86亿港元,净流出比为-110.28% [2][3] 高净流入比个股 - GX恒生科技净流入比最高,达462.02%,净流入1614.44万港元 [1][2] - 绿色动力环保净流入比为156.44%,净流入321.17万港元 [1][2] - 安井食品净流入比为127.61%,净流入1141.24万港元 [1][2] - 五矿资源净流入比为122.84%,净流入3.42亿港元 [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净流出比最高,为-123.57%,净流出241.77万港元 [1][3] - 深圳国际净流出比为-107.96%,净流出1857.99万港元 [3]
人保财险落地首批概念验证与小试保险和中试验证保险
新华社· 2025-10-03 11:47
产品创新与发布 - 公司成功签发首批概念验证与小试保险和中试验证保险 [1] - 新产品突破传统科技保险局限,覆盖外部环境变化和研发实操中的多类问题 [1] - 新产品旨在帮助科技企业和机构缓解顾虑,使其敢于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1] 市场覆盖与客户 - 首批承保项目为8家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关键研发项目提供风险保障 [1] - 承保项目位于雄安新区、江苏、安徽、湖北、辽宁等多个地区 [1] - 承保项目覆盖AI诊断、医疗健康、精细化工、光学材料、船舶工程、医药加工等多个领域 [1] 公司战略与产品体系 - 公司已初步构建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科技活动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 [1] - 公司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细分行业领域已形成专属风险解决方案 [1] - 此次新产品推出补全了科技创新早期阶段的保障链条,使科技成果从验证早期就获得持续风险保障 [1]
人保财险落地首批专利池运营责任保险
新华网· 2025-10-02 17:31
产品创新与落地 - 公司在江苏无锡和浙江宁波成功落地首批专利池运营责任保险 [1] - 首批保险为无锡市营养学会的新型食品产业专利池和宁波睿鑫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的储能专利池提供风险保障 [1] - 该保险产品旨在为专利池运营方因过失给专利池成员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 [1] 保险产品覆盖范围 - 产品重点覆盖因运营方过失导致的入池专利被侵权或损失扩大、入池专利被宣告无效或失效、违反专利许可协议约定等情形 [2] - 保险保障范围还包括其他经保险机构书面同意的运营风险 [2] 专利池运营模式 - 专利池是一种将多个专利权人的专利集中起来形成共享资源池的管理和运用模式 [1] - 专利池通常由行业内具有显著创新优势和较大影响力的专利权人发起组建并负责运营,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 [1] - 运营方代表专利池成员开展专利评估、许可谈判、规则制定、年费缴纳、侵权监控及纠纷处理等管理工作 [1]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创新研发此保险产品是为了促进专利池的高质量建设、运营和管理 [1] - 公司下一步计划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 [2] - 此举旨在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
国信证券:8月保费短期增幅提升 长期负债结构优化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6:27
行业保费总体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保险行业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7999亿元,同比增长9.63%,增幅已连续5个月持续扩大 [2] - 人身险累计保费收入37999亿元,同比增长11.32%,财险累计保费收入10000亿元,同比增长3.65% [2] 人身险业务分析 - 2025年8月单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7.24%,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引发的短期"炒停售"催化 [3] - 截至8月末,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累计保费收入分别为29746亿元、5784亿元、2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05%、-22.07%、-57.57% [3] - 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024年四季度的2.34%持续下探至2025年三季度的1.99%,触发下调机制 [3] - 传统寿险保费收入占比达62.0%,较2019年提升9个百分点 [4] 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2025年三季度普通型产品、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分别下调至2.0%、1.75%、1.0%,下调幅度分别为50bp、25bp、50bp [1][4] - 预定利率下调将促进保险机构负债成本持续下移,预计分红险将成为低利率环境下的核心产品 [1] 分红险产品趋势 - 2025年部分上市险企分红险占新单保费收入比例已超过50% [4] - 分红险具有"低保底+高浮动"特点,通过与被保险人共担投资风险的方式降低险企刚性兑付成本 [5] - 新会计准则下,分红险采用浮动收费法计量,利润来自合同服务边际摊销,具有较高确定性和稳定性 [5] - 在财富管理工具收益下行背景下,分红险浮动机制有望成为收益驱动型客户的核心选择 [5] 财险业务表现 - 2025年前8月财险公司共计实现保费收入12201亿元,同比增长4.67% [6] - 车险保费收入6006亿元,同比增长4.33%,非车险保费收入6195亿元,同比增长5.0% [6] - 非车险中健康险及意外险表现突出,增速分别达8.88%及12.83% [6]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保险公司倾向于加强配置高股息资产,股息收益可满足分红险收益需求 [5] - 预计分红险保费收入增长及新会计准则实施,将提升险企对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 [5] 行业展望与受益标的 - 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 [4] - 重视产品销售体系、积极构建康养生态的险企将受益 [1] - 建议关注具备较强销售基础的中国平安及中国财险 [7]
五年裁撤超万家网点,险企“瘦身”再加速
新浪财经· 2025-09-30 14:12
行业瘦身加速趋势 - 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已有2436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超过2024年全年的2012家,显示险企正在加速裁撤分支机构 [1] - 近五年来险企已裁撤超万家分支机构,2021年至2024年撤销数量分别为2199家、3020家、2065家、2012家,而2020年仅为981家 [5] - 险企瘦身步伐在2022年达到顶峰,可能与监管要求有关 [6] 主要险企分支机构变动详情 - 中国人寿今年以来裁撤582家分支机构,其中569家为营销服务部,对比2024年速度加快,截至2024年末其分支机构约1.8万个,较2023年末的1.83万个减少约300个 [2] - 泰康保险今年以来裁撤343家分支机构,其中泰康人寿裁撤339家,占其2024年末2485家分支机构的近14%,2024年全年泰康保险裁撤219家 [2] - 中国人保今年以来撤销298个分支机构,其中营销服务部220个,支公司57个,而2024年全年不足170个 [2] - 阳光保险今年以来裁撤117家分支机构,其中支公司占比约78%,2024年全年仅裁撤35家 [3] - 中国平安今年以来撤销分支机构131家,2024年全年撤销165家,未呈现明显增长;新华保险相对温和,今年以来仅裁撤6家 [3] 新设分支机构情况 - 今年以来险企合计新增分支机构268家,中国平安新增32家数量较多,其次为中国人寿22家、中国太保20家,新设也均以营销服务部为主 [4] - 具体新设数据:泰康保险新设6家(均为中心支公司),中国人保新设3家(中心支公司2家,营销服务部1家),阳光保险新设1家(支公司),太平人寿新设5家(支公司4家,营销服务部1家),新华保险无新设 [5] 瘦身加速的驱动因素 - 监管要求与险企自身降本增效需要是险企加速瘦身的主因,2021年监管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合并裁撤低产能分支机构 [6] - 线上投保率不断提升,2024年消费者线上购险率从2023年的73%提升至78%,线下购险率则从85%降至79%,未来两年线上购险率有望超过线下 [6]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市场容量有限,优化分支机构网络布局成为许多险企提质增效的战略选择 [3] 线下网点的转型方向 - 线下网点定位应向提供财富管理、养老规划、健康管理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站转变,定期开展宣教、公益活动等以建设品牌形象 [7] - 多家头部险企持续发力"保险+养老"的健康养老服务生态,例如中国人寿在15个城市布局19个机构养老项目,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中国太保在全国13个城市完成15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建设 [8] - 条款复杂、资金量大、需事前核保的保险业务线下网点服务更具优势,线下网点存在仍具有必要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