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03931)
搜索文档
中创新航(03931):海外业务可期,入通改善流动性
国盛证券· 2025-03-14 09: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介于7.86 - 8.74亿元,较2023年的4.37亿元同比增长80% - 100%,业绩增长得益于出货规模和海外业务 [1] - 2025Q1动储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0GWh,同比增幅近150%,出口车型出货量预计占动力板块整体出货量30%以上 [1] - 2025年3月10日起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高股票流动性 [2]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为324/395/489亿元,同比增长20%/22%/24%;归母净利润为5.7/14.7/21.9亿元,同比增长94%/157%/49%,后续具备较高增长潜力 [2] 财务指标总结 营业收入 - 2022 - 2026年分别为203.75亿、270.06亿、324.11亿、395.17亿、489.03亿元,同比增长199%、33%、20%、22%、24% [3] 归母净利润 - 2022 - 2026年分别为6.92亿、2.94亿、5.72亿、14.69亿、21.92亿元,同比增长394%、 - 57%、94%、157%、49% [3] EPS - 2022 - 2026年分别为0.44元、0.17元、0.32元、0.83元、1.24元 [3] P/E - 2022 - 2026年分别为38.15、98.54、55.86、21.75、14.58 [3] 股票信息总结 - 行业为海外 [4] - 前次评级为买入 [4] - 2025年3月12日收盘价为19.38港元 [4] - 总市值为343.4721亿港元 [4] - 总股本为17.723亿股 [4] - 自由流通股占比34.51% [4] - 30日日均成交量为155万股 [4] 公司业务优势总结 - 业务拓展及持续增长,规模效应不断体现,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第三,达36.48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第六 [7] - 技术和产品力优秀,提升产品性能同时持续降低成本 [7] 财务报表总结 资产负债表 - 2022 - 2026年资产总计分别为904.61亿、1054.29亿、1166.84亿、1307.97亿、1479.33亿元 [8] - 负债合计分别为488.85亿、590.43亿、694.93亿、817.58亿、963.28亿元 [8]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343.79亿、346.46亿、352.06亿、366.64亿、388.44亿元 [8] 利润表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3.75亿、270.06亿、324.11亿、395.17亿、489.03亿元 [8] - 净利润分别为6.94亿、4.37亿、8.17亿、18.59亿、25.78亿元 [8]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92亿、2.94亿、5.72亿、14.69亿、21.92亿元 [8] 主要财务比率总结 成长能力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8.88%、32.54%、20.01%、21.93%、23.75% [10]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93.92%、 - 57.44%、94.26%、156.81%、49.23% [10] 获利能力 - 毛利率分别为10.32%、13.00%、15.00%、15.50%、16.00% [10] - 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39%、1.09%、1.76%、3.72%、4.48% [10] - ROE分别为2.01%、0.85%、1.62%、4.01%、5.64% [10] - ROIC分别为0.95%、0.84%、2.48%、3.64%、4.26% [10]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04%、56.00%、59.56%、62.51%、65.12% [10] - 净负债比率分别为16.30%、46.00%、84.70%、106.25%、112.80% [10] - 流动比率分别为1.14、0.87、0.55、0.45、0.50 [10] - 速动比率分别为0.72、0.64、0.31、0.20、0.24 [10]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2、0.28、0.29、0.32、0.35 [10] -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15、4.05、4.17、4.20、4.23 [10] - 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31、1.13、1.27、1.29、1.30 [1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0.17元、0.32元、0.83元、1.24元 [10] - 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19元、1.64元、1.39元、2.31元、2.97元 [10] - 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9.40元、19.55元、19.86元、20.69元、21.92元 [10] 估值比率 - P/E分别为38.15、98.54、55.86、21.75、14.58 [10] - P/B分别为0.87、0.84、0.91、0.87、0.82 [10] - EV/EBITDA分别为24.60、21.16、35.89、26.37、22.26 [10]
2025年2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15出炉!
鑫椤锂电· 2025-03-12 14:07
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 - 2025年2月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100.3GWh,环比下降7%,同比增长128.2% [5] - 1-2月累计产量208.1GWh,累计同比增长89.2% [5]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0.7%,产量80.9GWh,环比下降7.1%,同比增长180.9% [7] - 三元材料电池占比19.2%,产量19.3GWh,环比下降6.8%,同比增长28.6% [7] 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 - 2月销量90GWh,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40.7%,其中动力电池占比74.3%,其他电池占比25.7% [14] - 1-2月累计销量170.4GWh,累计同比增长80.3%,动力电池占比76.2%,其他电池占比23.8% [14] - 2月动力电池销量66.9GWh,环比增长6.4%,同比增长98.8% [15] - 2月其他电池销量23.1GWh,环比增长32.2%,同比大幅增长 [19] 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 - 2月合计出口21.1GWh,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144.7%,占当月销量23.5% [20] - 1-2月累计出口38.6GWh,累计同比增长102.2%,占前2月累计销量22.6% [20] - 2月动力电池出口12.8GWh,环比增长15.2%,同比增长51.4% [25] - 2月其他电池出口8.3GWh,环比增长31.1%,同比大幅增长 [26] 动力电池装车量 - 2月装车量34.9GWh,环比下降10.1%,同比增长94.1%,其中磷酸铁锂占比81.5%,三元材料占比18.5% [33] - 1-2月累计装车量73.6GWh,累计同比增长46.5%,磷酸铁锂占比79.6%,三元材料占比20.4% [33] - 纯电动乘用车装车量占比63.8%,累计同比增长39.7% [39] - 纯电动专用车增速较高,累计同比增长169.3% [39]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 2月宁德时代装车量15.43GWh,占比44.45%,比亚迪8.2GWh,占比23.62% [51] - 1-2月宁德时代累计装车量33.68GWh,占比45.84%,比亚迪17.08GWh,占比23.24% [54] - 2月新能源乘用车装车量前两名:宁德时代11.9GWh(42.83%),比亚迪7.64GWh(27.49%) [59] - 1-2月新能源乘用车装车量前两名:宁德时代27.18GWh(44.43%),比亚迪16.04GWh(26.23%) [63]
Q1出货预达20GWh 中创新航海外“爆单”
高工锂电· 2025-03-11 19:26
中创新航2025Q1动储电池出货量预测 - 2025年第一季度动储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0GWh,同比增幅近150% [1][2] - 出口车型出货量占动力板块整体30%以上,全球化部署成效显著 [2] 海外市场战略与成果 - 海外合作项目多点开花:2024年7月为沙特7.8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供货,11月获欧洲4.4GWh储能订单 [4] - 动力领域与国际车企合作:与丰田、大众、福特等达成新平台项目,并支持吉利、小鹏等国内车企出口 [4] - 海外市场高增速对冲国内淡季影响,成为出货量增长支柱 [5] 海外动储业务地位提升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894.4GWh(+27.2%),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增量贡献首超30% [6] - 全球表前锂电储能装机量165GWh(+77.4%),中国企业包揽TOP10,全年储能出海订单超120GWh [6] - 中创新航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四,储能出货量TOP5,海外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7] 出海模式转型 - 从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协同+零碳生态:与大众、奥迪联合开发欧洲标准电池平台 [8] - 葡萄牙工厂引入AI智能制造系统,采用可再生能源,计划2027年实现零碳超级工厂 [8] 行业趋势总结 - 出海是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创新航海外出货量跃升体现技术迭代与本地化深耕成果 [9]
中创新航:公司股份获纳入港股通证券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3-09 18:2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创新航股份获纳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升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1] 分组1 - 中创新航在港交所公告股份获纳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1] - 该纳入于2025年3月10日起生效 [1] 分组2 - 公司董事会认为股份获纳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 [1] - 公司董事会认为股份获纳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提升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1]
第二批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启动,电池企业“紧跟”布局
高工锂电· 2025-03-01 15:12
政策推动与市场规划 - 工信部联合八部门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10个城市入围 试点周期为2024年至2026年 [1] - 试点城市将开展车网互动、光储充换、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 并与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形成合力 [1] - 预计10个试点城市将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25万辆 建设充电桩超过24万个 [1] 电池企业在商用车领域的布局 - 宁德时代与多家公交企业合作提供高性能电池产品 推出天行商用车系列电池 涵盖超充版、长寿命版、长续航版以及高强度版等多种型号 [1] - 宁德时代与宇通集团联合推出15年150万公里质保的长寿命电池 与陕汽控股签署十年战略协议 [1] - 亿纬锂能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合作为杭州公交集团提供纯电动公交车电池 推出Omni全能电池-LMX系列新品适用于轻卡市场 与三一重卡合作打造电动化新标杆 [2] - 中创新航推出至远电池系统覆盖轻卡、重卡车型 与BMZ集团合作拓展欧洲及多个区域市场 [2] 工程机械领域电动化进展 - 宁德时代与柳工机械等合作推出高强度版电池 已量产并应用在超20款车型上 [2] - 中创新航与BMZ集团合作面向叉车、吊车、海港载货汽车等多个领域 [2] 充换电设施建设 - 宁德时代从2018年开始布局换电领域 已布局超3000座换电站 发布"加电县县通"计划 [4] - 宁德时代旗下巧克力换电品牌在多地运营 计划联合生态伙伴建设3万座换电站 其中2025年自建1000座 2027年达3000座覆盖70个城市 [4] - 国轩高科旗下易加能数字科技推出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 在安徽、湖北多个服务区投放 [4]
新能安/多氟多/亿纬/远景/蓝京/中比/东磁/比克/锂威/利维能/诺达/博力威/金钠/盖亚/远东等邀您齐聚2.28圆柱电池论坛!
起点锂电· 2025-02-22 18:27
活动背景及亮点 - 2024下半年圆柱电池市场爆发,头部企业供不应求 [4] - 32、40、46等大圆柱系列产品在轻型动力、铅改锂、便携式及户用储能、两轮车及换电、无人机EVTOL、汽车动力等领域快速放量 [4] - 全极耳、高镍、硅碳、钠电等技术与圆柱电池结合产生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4] - 起点研究院(SPIR)将发布圆柱电池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强,覆盖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 [4] - 行业首届聚焦圆柱电池的技术高峰论坛,探讨前沿技术、工艺、材料 [4] 活动组织架构 - 活动名称: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 [6] - 活动主题: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6] - 主办单位:起点锂电、起点研究院(SPIR) [6] - 活动规模:500+参会者 [7] - 举办时间:2025年2月28日 [7] - 举办地点: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2楼国际厅 [7] - 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武汉逸飞激光、多氟多新能源、蓝京新能源、比克电池、长安汽车等27家企业 [7] 会议议程 - 2月27日举行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会暨大圆柱电池技术应用高层闭门研讨会,仅限特邀嘉宾参加 [9] - 2月28日大会开幕式包括主办方致辞、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技术专场演讲等 [9] - 技术专场涵盖全极耳电池、大圆柱电池开发、智能装备、钠电池、半固态电池等主题 [9][10][11][12] - 圆桌对话环节探讨圆柱电池热门细分市场应用规模及成长性 [12] - 晚宴冠名单位为诚捷智能 [12] 参会企业 - 圆柱电池企业:多氟多新能源、蓝京新能源、亿纬锂能、LG新能源、比亚迪等60+家企业 [14][15] - 下游应用企业:小牛、九号、美团、五菱汽车、华为等30+家企业 [15] - 设备及材料企业:逸飞激光、诚捷智能、德方纳米、贝特瑞等50+家企业 [15] 参会方式 - 报名费用:2888元/人,含会议门票、午餐及2025中国圆柱电池行业白皮书(简版) [17] - 收款单位:深圳市起点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18]
重磅!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即将发布!
起点锂电· 2025-02-11 19:07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 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由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SPIR)主办 规模500+ 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行 [6][7] 市场动态 - 2024下半年以来圆柱电池市场爆发 头部企业供不应求 [4] - 32、40、46等大圆柱系列产品在轻型动力、铅改锂、便携式及户用储能、两轮车及换电、无人机、EVTOL、汽车动力等领域快速放量 [4] - 全极耳、高镍、硅碳、钠电等技术与圆柱电池结合产生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4] 技术议题 - 论坛涵盖圆柱电池良率提升与控制节点、新能源大圆柱电池开发及产业化进展、超高倍率圆柱电池技术与市场研究、第三代大圆柱电池开发及思考、圆柱电池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超大圆柱储能电池技术与应用 [12] - 专题讨论包括大圆柱电池关键工艺创新进展、圆柱电池制造控制向ppb级别升级、大圆柱电池卷绕工艺迭代路径、全极耳圆柱电池制造工艺革新、AI制造赋能圆柱电池生产 [12] - 圆桌对话聚焦圆柱电池技术创新关键点、全极耳圆柱电池工艺和制造瓶颈、圆柱电池产品创新迭代与细分市场应用空间 [12][13] 应用领域 - 圆柱电池在轻型动力市场的应用创新、40135大圆柱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高倍率圆柱电池技术发展、电动工具锂电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海外E-BIKE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两轮车换电对圆柱电池产品的成本和性能要求 [12][15] 行业参与 - 参会企业覆盖圆柱电池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 包括多氟多新能源、亿纬锂能、LG新能源、三星SDI、比亚迪、赣锋锂电、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 [15] - 下游应用企业包括小牛、九号、大鱼、新日、美团、哈啰、青桔、五菱汽车、宗申、博世、得伟(DEWALT)、德兰明海、羽博等 [15] - 设备领域企业包括诚捷智能、逸飞激光、日联科技、超业精密、先导智能等 材料领域包括德方纳米、赣锋锂业、多氟多、贝特瑞、湖南裕能等 [15][16] 行业排名 - 起点研究院(SPIR)将发布圆柱电池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强 覆盖圆柱电池电芯、设备、材料等环节 为行业提供采购参考 [4][9]
宁德时代再诉中创新航索赔1.1亿
起点锂电· 2025-01-31 13:03
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专利诉讼纠纷 - 2025年1月28日,中创新航收到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书,宁德时代指控其侵犯二次电池顶盖组件专利(ZL202011086325.8),索赔经济损失1.1亿元及维权费用100万元 [2][3] - 公司否认侵权,称涉诉专利相关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诉讼预计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 2025年1月内,宁德时代已发起三起专利诉讼,累计新增索赔额达2.6亿元(1月3日杭州中院案件索赔9000万元,1月17日泉州中院案件索赔6100万元) [4][5] 双方累计诉讼规模 - 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历史累计索赔金额接近10亿元,与中创新航反诉宁德时代的索赔总额10.07亿元相当 [6] - 中创新航反诉案件包括:湖北高院三起案件(索赔1.5亿元、1.5亿元、5.6亿元)及江苏高院一起案件(索赔1.4亿元),涉及电池装置、电池组、液冷板模组等专利 [7] 行业动态 - 圆柱电池领域活动密集,包括国轩高科、欣旺达锂威等16家企业巡访及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2025年2月28日深圳举办) [9][12] - 锂电产业智库平台提供品牌服务、研究咨询、资本服务等全产业链支持 [10]
中创新航(0393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00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 - 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64.6GWh,同比增长22.3%[8]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2024年1-6月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8] - 欧洲和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9] - 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约35%[10] - 中国储能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为116GWh,同比增长41%,电力储能占比89%[10] - 欧洲和美国储能市场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下快速增长,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10] 公司发展战略和使命 - 公司致力于成为能源价值创造者,以"超越商业,造福人类"为使命,持续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11] - 公司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做出贡献,履行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责任[11] - 公司以"共创共赢,成就伟大"为愿景,持续塑造新能源产业健康生态[11] 动力电池业务 - 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稳居第二,其中公司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增长155%,商用车国内装机量同比增长125%[1] - 完成高比能5C超充磷酸铁锂产品开发,高能量、高安全的高锰铁锂电池技术及产品攻关[2][3] - 400Wh/kg高比能、高安全混合固液电池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热安全、日历寿命等核心指标行业领先[3] - 采用制造大数据与虚拟测量技术,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关键工序制造效率提升20%以上,能耗降低50%以上[4] - 400V 2C中镍高电压电池可实现20%电量至80%电量充电时间18分钟,800V 3C/5C中镍高电压电池可实现10分钟充电[5] - 高功率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和R46大圆柱电池针对乘用车混动市场开发,具有高功率、全气候场景应用等特点[6] - 800V 3C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和5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获得中高端纯电乘用车市场的高度认可[7] - 针对重型商用车领域开发100度电标准箱,满载续航里程高达530km,整包能量密度达167Wh/kg[8] - 单包大电量电池系统可覆盖100~180度电,实现实测600公里滑载里程,20%电量至80%电量充电时间15分钟[9] 财务数据 - 公司总资产达1,112.6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5.5%[21] - 公司实现收入124.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4%[21] - 在纯电领域,公司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装机量大幅增长,新增多家国际知名客户[22] - 在混动领域,公司多个项目实现大批量交付,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增长155%[22] - 在商用车领域,国内装机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5%,国际交付量稳步攀升[22] - 公司在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等领域实现大幅出货量增长,获得多个国内外头部客户认可[23] - 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122.95亿元增长至124.69亿元,增长1.4%[31] - 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的9.6%上升至15.6%[32] - 动力电池销售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0,377.47百万元下降6.3%至人民幣9,723.98百万元,主要由于销售量快速增长但电池价格有所下降[36] - 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917.25百万元增长43.2%至人民幣2,745.26百万元,主要由于本集团持续开拓储能系统产品业务[36]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920.16百万元增长2.7%至人民幣12,238.05百万元,主要源于产能不断提升和主要客户电池需求增长[37] - 境外市场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74.55百万元下降38.3%至人民幣231.19百万元,主要由于电池价格下降[38] 技术创新 - 公司在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高性能电池及系统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地位[25] - 公司开发并应用纯干法电极制造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25] - 公司针对全固态电池技术量产及规模化应用进行预研开发[25] - 高性能电池技术持续提升全面领先优势,实现高比能5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6C超充高镍圆柱电池等产业化[26] - 开发高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突破性能设计及产业化瓶颈[26] - 开发电池大数据技术、智能电池技术、云端电池SOH估算技术等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26] 市场拓展 - 国内市场拓宽纯电及混动领域客户及车型品类,深化现有客户新平台、新项目合作[27] - 国际市场推进现有国际品牌客户配套项目进展,全面发力持续开发新客户[27] - 进一步深化商用车市场全面布局,提升与商用车行业头部整车企业合作深度[28] - 继续重点布局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储能细分市场[28] - 按计划实现欧洲产业布局高质量推进,启动面向东盟地区
中创新航:2024H1动力稳健、储能高增,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持续打造硬核产品力
国海证券· 2024-09-24 16: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中创新航(03931)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5]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营收相对稳健,盈利水平同比提升[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微增1%,主要得益于储能业务同比实现43%高增长[3] -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约15.6%,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其他亏损净额由去年同期的3.2亿元缩窄至1.4亿元,主要是存货拨备减少[3] 2) 动力电池装机保持增长,市场地位相对稳固[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16.7GWh,同比增长35%,市占率4.6%排名第五[3] - 国内市占率6.9%排名第三,其中混动车型装机同比增长155%、商用车装机同比增长125%[3] 3) 储能市场实现出货量高增,产品获战略客户高度认可[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储能产品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314Ah电芯产品实现大规模批量稳定交付,获得战略客户的高度认可[3] -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排名中公司位居第六,上量明显并保持对TOP5的冲击[3] 4) 持续打造硬核产品力,推进动力储能的全球化布局[4] - 在技术与产品创新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动力与储能领域的产品迭代,保持产品力领先[4] - 在市场与客户开拓方面,致力于为新能源全场景应用市场提供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4] -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产能上葡萄牙项目获批,市场上动力电池全球交付能力提升,供应链上持续开发全球新合作[4]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1)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18.5、405.6和49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2和10.6亿元[5] 2) 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34X、26X和18X[5] 3)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