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能建(60186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能建(601868):能源及算力基础设施龙头,求新求变蓄势向上
国盛证券· 2025-07-04 17: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9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逆势稳健增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运营业务占比有望提升,算力基础设施投建营一体化布局潜力大,市值管理动力强化,预计未来盈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逆势稳健增长,业务结构优化 - 2024 - 2025 年 Q1 业绩稳健增长,2024 年营业总收入 4367 亿,同比 +7.6%,归母净利润 84 亿,同比 +5%;2025Q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4/16 亿元,同比 +3%/+9% [13] - 订单规模持续增长,2024 年新签合同额 14089 亿元,同比 +10%,2021 - 2024 年 CAGR 为 17.3%;2025Q1 新签订单 3889 亿元,同比 +5.8% [19] - 订单结构优化,电力工程订单占比由 2021 年的 45%提升至 2025Q1 的 65%,传统基建订单占比下降 [19] 占据能源规划核心地位,新老能源一体化综合服务龙头 - 以电规总院为依托、中电工程为支撑,承担能源规划与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主力 [23] - 传统能源领域,火电、核电、特高压市占率均为第一,大型水电市占率超 50% [26] - 新能源领域,积极开拓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业务,2024 年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 5553.5 亿元,同比增长 5.0% [27] 运营业务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新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收入与利润占比不断提升 -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2024 年末累计并网新能源 1520 万千瓦,同比高增 60%,十四五期间力争到 2025 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达 2000 万千瓦以上 [41] - 新能源运营收入与利润占比持续提升,2024 年新能源及智慧能源投资运营业务营业收入 53.01 亿元,同比增长 42.6%,毛利占比 4.5%,较 2021 年提升 2.8% [42] 氢能、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多领域布局,强化运营业务成长动能 - **氢能**:2024 年氢能政策地位显著提升,签约项目达 74 个,总投资额超 4700 亿元;公司境内氢能项目总投资超 2500 亿元,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年内预计投产 [53][54] - **新型储能**:政策大力推进,2024 年底全国在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78315 兆瓦,同比增长 127%;公司控股并网项目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46.7 万千瓦,湖北应城 300 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已投运 [57][61] - **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明确行业扩容空间,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 5800 万千瓦;公司截至 2025 年累计投资装机规模超 2700 万千瓦 [67] 算力基础设施投建营一体化布局潜力大 - 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广阔,2023 - 2028 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 CAGR 46.2%,通用算力规模 CAGR 18.8%,政策支持下预计建设持续景气 [72] - 公司是电力能源规划与建设主力军,在为算力设施提供电力能源方面具备优势,切入算力领域具备天然优势 [78] - 公司深度参与全国八大节点区域算力枢纽中心建设,已布局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如甘肃庆阳项目 [79][80] - 拟战略收购城地香江,强化“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有望打造新增长点 [82][83] 市值管理动力持续强化 - 政策引导下,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办法》及估值提升方案,定增获批复,当前股价破净,市值管理动力有望增强 [85][86] - 2024 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全年分红率 19.2%,较 23 年提升 5.65 个百分点,未来分红比例有望继续提升 [87] - 大股东自 2024 年 9 月来多次增持,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90]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730/4996/524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6%/5% [91]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3/101/108 亿元,同比增长 10.9%/8.5%/6.6%,EPS 分别为 0.22/0.24/0.26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0/9.2/8.6 倍,PB - LF 为 0.86 倍,维持“买入”评级 [95]
8家央企变动!9名领导职务调整
证券时报· 2025-07-04 17:21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宋海良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免去其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董事职务 [2] - 张炳南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总经理人选,免去其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职务,不再担任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黄埔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免去其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职务 [3] - 陈勇任公司党委常委,不再担任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职务 [4]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陈观福任公司党委常委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提名孙建超为公司副总经理人选 [6]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 常青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退休 [7]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聘任田志凌、徐宏志为公司外部董事 [8]
9名央企领导职务调整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5:22
央企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层调整:宋海良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炳南任党委副书记、董事并提名为总经理人选 [2]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层变动:黄埔任党委副书记,陈勇任党委常委 [2]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增党委常委陈观福 [3]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名孙建超为副总经理人选 [4] -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常青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5] -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聘任田志凌、徐宏志为外部董事 [6]
8家央企变动!9名领导职务调整
券商中国· 2025-07-04 15:02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8户中央企业9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信息 [1]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变动:宋海良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炳南任党委副书记、董事并提名为总经理人选 [2]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变动:黄埔任党委副书记 陈勇任党委常委 [2][3]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变动:陈观福任党委常委 [4]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人事变动:提名孙建超为副总经理人选 [5] -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变动:常青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6] -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变动:聘任田志凌、徐宏志为外部董事 [7] 其他信息 - 信息来源为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8] - 文章尾部包含与主题无关的财经热点标题(未展开具体内容) [9][10]
上海439.5亿元捆绑转让徐汇区两宗地;万科再获深铁集团超62亿元借款 | 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08:22
万科获大股东借款 - 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62.49亿元股东借款用于偿还到期公开债务 累计借款达218亿元 [1] - 借款期限3年 利率维持2.34%的低水平 同时对8.9亿元存量借款展期至2025年底 [1] - 此举缓解公司偿债压力 增强资金稳定性 优化债务结构 释放积极市场信号 [1] 上海徐汇地块高价转让 - 徐汇区东安新村两宗地块捆绑转让总价达439.5亿元创全国新高 [2] - 127b-24地块总价98.18亿元 楼面价124130元/平方米 125-31地块总价341.35亿元 楼面价75013元/平方米 [2] - 转让标的为两家公司各90%股权及相关债权 股东为上海徐汇城投和上海城市更新建设发展 [2] - 大规模投资将推动城市更新 提升板块能级 完善配套设施 [2] 中能建成都拿地 - 中能建以14.02亿元总价竞得成都金牛区41.6亩纯住宅用地 楼面价20200元/平方米 溢价率23.9% [3] - 6月30日已摘得相邻52亩地块 两宗地合计93.5亩形成近百亩住宅大盘 [3] - 连续拿地拓展区域土地储备 利于后续项目开发与品牌深耕 [3] 信达地产获资金支持 - 关联方信达坤泽提供2.4亿元资金支持 期限7年 年利率5% 无需担保 [4] - 资金用于资产更新改造项目 充实资金储备 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4] 多地优化"商转公"政策 - 近20城支持或优化"商转公"贷款政策 包括广州、沈阳、佛山、石家庄等 [5] - 政策调整重点为降低贷款门槛、提高额度 拓宽使用场景 扩大覆盖人群 [5] - 减轻购房者利息负担 释放消费需求 促进房屋销售 提升市场活跃度 [5]
多家能源电力国央企调整一把手,“跨界”调任情况增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9:57
能源电力国央企人事调整 - 2025年6月集中调整多家能源电力国央企一把手,包括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大唐集团、中国航油等[2][3] -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辞职,由副董事长倪真代行职责[3][5] - 中国石化新任董事长侯启军来自中国石油,符合"三桶油"高管轮动惯例[5] - 中国海油首次任命非"三桶油"背景的张传江为董事长,其新能源经验或助力转型[6] - 大唐集团总经理李向良来自中国华能,中国航油总经理李炜来自中国石化分公司[6] - 国家能源集团和大唐集团董事长均为跨界调任,分别来自大唐集团和中粮集团[6] - 中核集团是唯一内部升任案例,由原总经理申彦锋接任董事长[8] 企业背景与经营情况 - 中国能建2024年营业收入4367.13亿元,总资产8690.05亿元,业务涵盖能源、基建等多领域[4] - 中国能建承建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国家级重大项目[4] - 中国海油正在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发展海上风电[6] 行业动态与合作 - 能源电力国央企负责人频繁互访,中核集团与中国石油探讨深化合作[9] - 国家电投在青海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强调能源央企的规划重要性[9] - 行业面临"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9] 人事调整特点 - 绝大多数企业一把手为外部调任[6] - 跨界调动现象显著增多,涉及物流、粮食等领域高管转入能源电力行业[6][7] - 调整旨在应对能源转型挑战,部分任命侧重新能源领域经验[6][9]
中国能建易普力:智启未来 逐绿向新 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爆破及施工与智慧矿山一体化服务商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09
绿色发展 - 现场混装炸药生产流程比传统炸药更安全便捷,大幅减少包装、运输、储存成本,绿色属性突出[1] - 公司围绕消纳"煤代油"产品煤基费托蜡形成发明专利5项、团体标准1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1] - EXPL系列混装水胶炸药技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不依赖传统炸药外部热源,"碳足迹"与"水足迹"更优[1] - 公司积极探索融入绿电制绿氢、绿氢制绿氨产业链,提升炸药原材料与产品环保水平[1] - 公司拥有新能源钻机、矿卡等65台套,助力打造国家级绿色矿山10个,参编绿色矿山建设团体标准5个[1] 数智赋能 - 公司业务拓展至煤田火区、海拔超5000米高原矿山等极端复杂场景,解决含硫矿山、火区爆破等技术难题[2] - "十四五"期间构建"1+N+X"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2] - 自主研发基于三维实景的智能爆破设计系统,实现地理信息自动采集、智能钻爆设计等全过程智能作业[2] - 建成民爆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标准化、安全预警智能化[2] - 新疆承接的大型露天矿山已有10个通过中级智能化验收,推动矿山施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 行业地位 - 公司是我国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混装炸药产能占比领先的上市头部企业,现场混装炸药产能占比超过50%[3] - 2005年将现场混装炸药技术从水电行业引入矿山领域,推动该技术在大型矿山项目广泛应用[3] - 公司在露天煤矿爆破市场占比约13%、金属矿山占比超11%、建材类矿山占比近10%[3] 社会责任 - 3年来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超1500万元[4] - 推行"织密一个体系、传递一个理念"等举措,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同乡村全面振兴同频共振[4] - 派驻援藏干部、驻村工作队协助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等地发展,直播带货协助农产品销售[4] - 以专业优势支援洞庭湖抢险,爆破拆除危桥、援建乡村道路等[4]
4.05亿主力资金净流入,光热发电概念涨1.86%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7:04
光热发电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2日收盘,光热发电概念上涨1.86%,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7 [1] - 板块内23股上涨,双良节能、凯盛新能涨停,盛德鑫泰、武进不锈、宝色股份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7.00%、8.09%、5.95% [1] - 跌幅居前的有新风光、川润股份、航天晨光等,分别下跌3.16%、2.19%、1.90% [1] 资金流动情况 - 光热发电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05亿元 [1] - 18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6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3000万元 [1] - 双良节能主力资金净流入2.79亿元,凯盛新能、中国能建、武进不锈分别净流入4992.51万元、3512.50万元、3478.60万元 [1]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双良节能、西子洁能、凯盛新能资金流入比率居前,分别为34.46%、16.51%、15.17% [2] - 盛德鑫泰、武进不锈、宝色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分别为6.33%、9.91%、4.81% [2][3] - 资金流出较多的个股包括川润股份(-3089.24万元)、航天晨光(-2030.59万元)、科远智慧(-1080.59万元) [3][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压缩空气储能(CAES)行业全景分析:起步晚但增长势头迅猛,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9:33
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定义及工作原理 - 压缩空气储能(CAES)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实现大容量、长时间电能储蓄的电力储能技术,分为非补燃式和补燃式两种类型 [2] - 工作原理包括压缩、储存、加热、膨胀、冷却五个流程,系统通过压缩空气存储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高压气体发电 [2] 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范围内压缩空气储能已成为继抽水蓄能后第二大适合GW级大规模电力储能的技术,美国阿拉莫斯项目储能容量达数百兆瓦时,德国在地下洞穴式技术应用领先 [4] - 中国专利数量从2016-2024年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597件峰值,截至2025年5月投运项目13个,累计装机近1000兆瓦 [5][7] - 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253MW,中国占比7%(15MW),2025年中国单项目规模已达300MW/1800MWh(湖北应城项目) [7][8] 行业产业链 - 上游涵盖空气压缩机、膨胀机、储气装置等设备制造 [9] - 中游为系统集成与工程建设,下游应用于新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领域,终端客户包括电站、电网公司及工商业用户 [9] 政策环境 - 国家能源局2023年9月明确要求发挥压缩空气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稳定作用 [14][16] - 2025年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实现高端化发展目标 [16] 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门槛高,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储国能、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央企及陕鼓动力等设备制造商 [17] - 中国能建实现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新能源营收1303亿元(占比37.55%),主导建设全球首套66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19][20] - 中国电建2024年营收6336.85亿元,2025年启动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 [22] 发展趋势 - 技术向600MW级单机功率跃升,系统效率突破70%(如肥城项目达72%) [8][20] - 5G、AI等技术推动网络控制升级,政策支持加速其在"双碳"目标下的规模化应用 [24]
武汉土拍,超百轮竞价、最高溢价率54.36%!
券商中国· 2025-07-01 09:58
武汉土地出让情况 - 武汉5宗涉宅用地总成交金额28.997亿元,其中3宗底价成交、2宗溢价成交 [2][6] - 江岸区地块吸引11家竞买人,绿城以6.645亿元竞得,楼面价27920元/㎡,溢价率54.36% [2][7] - 武昌区地块吸引5家竞买人,建发以12.202亿元竞得,楼面价16055元/㎡,溢价率22% [8] - 武汉建工和武汉城投联合体底价竞得2宗地,总价分别为5.55亿元(楼面价5405元/㎡)和2.64亿元(楼面价2815元/㎡) [8] - 汉阳控股集团底价竞得1宗地,总价1.96亿元,楼面价3500元/㎡ [8] 成都土地出让情况 - 成都金牛区宅地吸引8家房企竞拍,中能建以17.48亿元竞得,楼面价20200元/㎡,溢价率23.93% [3][10] - 地块规划建筑面积86527.3㎡,起始楼面价16300元/㎡,起始总价14.1亿元 [9] 天津土地出让情况 - 天津15宗涉宅用地总成交金额87.77亿元,其中14宗底价成交 [4][11] - 河西区地块由中海以7.4亿元竞得,楼面价21002元/㎡,溢价率11.45% [4][12] 广州土地出让情况 - 广州2宗涉宅用地均底价成交,总成交金额24.96亿元 [5][13] - 白云区地块由广州地铁集团以21.83亿元竞得,楼面价19000元/㎡ [14] - 荔湾区地块由广州集迅房地产以3.13亿元竞得,楼面价30000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