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能建(601868)
icon
搜索文档
基础建设板块10月9日涨2.75%,冠中生态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8.8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09 17:00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9日基础建设板块整体上涨2.75%,显著跑赢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32%,深证成指上涨1.47%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领涨股冠中生态涨停,涨幅达20.02%,而美丽生态领跌,跌幅为7.62% [1][2] 领涨个股表现 - 冠中生态收盘价为19.36元,涨幅20.02%,成交量为3.26万手,成交额为6316.68万元 [1] - 北新路桥收盘价为4.90元,涨幅10.11%,成交量为86.57万手,成交额为4.16亿元 [1] - 东方园林收盘价为2.84元,涨幅10.08%,成交量为228.57万手,成交额为6.33亿元 [1] - 中国核建收盘价为9.74元,涨幅10.06%,成交量为122.21万手,成交额为11.55亿元 [1] - 新疆交建收盘价为17.73元,涨幅9.99%,成交量为59.25万手,成交额为10.41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基础建设板块整体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8.85亿元,但游资资金净流出6.24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61亿元 [2] - 中国中铁主力资金净流入3.47亿元,主力净占比13.85%,但游资净流出2.55亿元 [3] - 新疆交建主力资金净流入2.76亿元,主力净占比高达26.56%,游资净流出1.47亿元 [3] - 中国核建主力资金净流入1.70亿元,主力净占比14.75% [3] - 中国电建主力资金净流入1.54亿元,主力净占比6.14% [3]
中国能源建设(0399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8 16:40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8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H |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3996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9,262,436,000 | RMB | | 1 | RMB | | 9,262,436,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 RMB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9,262,436,000 | RMB | | 1 | RMB | | 9,262,436,000 | | 2.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A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否 | | | --- | --- | - ...
能源局推进,14家央企加入,“AI+光伏”大有可为!
搜狐财经· 2025-10-08 11:26
光伏资讯 | PV-info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件特别提出,人工智能+新能源典型应用场景。 针对新能源出力波动性与间歇性的问题,加快在高精度功率预测、电力市场、场站智慧运营、新能源规划、项目后评 价等方向的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推动新能源关键材料及产品不断迭代和创新,推动复杂场景及转折性天气下功率预测 大模型在更小尺度、更高精准度方向发展,支撑广域新能源资源协同优化,促进偏远地区新能源场站智能运维发展, 打造"气象预测+功率预测+智慧交易+智能运维"一体化新能源智能生产模式,全力支撑新能源稳定供给。 DeepSeek-R1具备多模态处理与动态注意力机制,可高效整合文本、代码、图像等多类型数据,龙源电力结合新能源 数字化平台构建垂直领域智能体,配合RAG(检索增强生成)架构,利用平台全量汇聚的生产业务数据、专业技术文 档,形成龙源电力专属知识库,为龙源电力新能源生产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今年以来,以DeepSeek系列为首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互联网、能源、制造等核心产业领域。 能源央企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 ...
【赛道掘金之可控核聚变】利好频出!5只概念股获融资资金大幅买入!
证券时报· 2025-10-06 11:48
项目与技术进展 - 安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BEST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计划于2025年5月启动总装,目标在两年后建成并全球首次演示核聚变发电,预计2030年实现点亮第一盏灯 [1] - 德国政府通过“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行动方案,目标建造世界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计划至2029年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资助相关研究与基础设施建设 [1] - 注册资本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与业务布局,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 [1] 政策与行业观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于9月12日通过,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这是中国首部原子能领域基础性法律,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受控热核聚变的科研与技术开发 [2] - 中信证券观点认为可控核聚变行业长期成长趋势确立,国际国内装置加速建设将释放零部件企业订单,对行业坚定看好 [2] - 开源证券表示全球可控核聚变竞赛已开始,各国公司融资频繁,美国科技巨头踊跃入局,若核聚变商业化,未来年投资额或达数千亿元 [2] 相关公司与市场表现 - 上海电气自2000年参与核聚变项目,已成为国内核聚变主机系统核心装备供货业绩最全面的企业之一,展出产品包括真空室、冷屏、线圈盒、杜瓦等关键设备 [5] - 西部超导积极对接国内重大可控核聚变项目,其超导线材产品已应用于相关项目,并凭借性能与成本优势保持市场地位 [5] - 机构预测多只概念股2025年净利润显著增长,例如永鼎股份预测同比增长451.02%,上海电气预测同比增长82.2%,西部材料、东方钽业等预测同比增长超40% [5][6] - 合锻智能参与了BEST装置核心部件真空室的研制 [7]
寻找“受尊敬”企业系列报道之五:1.62万亿元研发投入构筑A股上市公司发展“护城河”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1:44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A股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是观察中国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窗口 [1]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额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高达10.8%,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2] - 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主力军,显示出科技创新在推动制造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3] - 以比亚迪为首的多家龙头企业通过巨额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引领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4][5][6] 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半数以上 [2] - 科创板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9%,研发强度保持在10.8%的高位 [2]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增长的上市公司达1535家,占A股总数28.4% [2]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行业有212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增长,占比13.81%,排名第一 [3] - 机械设备行业201家,占比13.09%;电力设备146家,占比9.51%;医药生物130家,占比8.47% [3] - 前十大行业总占比约75%,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 [3] 重点公司研发分析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31.95亿元,同比增加超百亿元,位居A股第一 [4][6] - 中国电建研发投入242.5亿元,中国石油230亿元,宁德时代186亿元,美的集团162亿元 [4] - 前十名公司研发投入总计约2100亿元,显示龙头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 [4] 龙头企业技术突破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3%,达净利润两倍,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 [6] - 宁德时代设立六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2万人,拥有锂电行业仅有的三座全球灯塔工厂 [9] - 中国中车研发强度达6.77%,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蓝图和行业大模型,推进高端装备数智化转型 [12] - 美的集团近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近3年累计超430亿元 [10]
韶关曲江马坝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正式投运
证券时报网· 2025-10-03 09:16
项目概况 - 项目由公司EPC总承包,于10月1日正式投运 [1] - 项目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1] - 项目为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 [1] 项目规模与技术参数 - 项目由70套磷酸锂铁电池仓组成 [1] - 单体容量达6兆瓦时/套 [1] - 总容量为420兆瓦时(70套 * 6兆瓦时/套) [1] - 是粤港澳大湾区单体容量最大的调频调峰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 [1]
寻找“受尊敬”企业系列报道之一:从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营收增长“透视”发展新动能
经济观察报· 2025-10-02 13:33
评选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智创未来,向新而行”,旨在彰显智能制造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作用 [1] - 以“中国上市公司综合价值评估体系”为基础,从营业收入等五个纬度进行企业初步筛选 [1] - 2022年至2024年,A股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增长的企业为186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4.4% [1] 连续增长企业的行业分布 - 医药生物行业企业数为201家,占比为11.8%,位列第一 [2] - 汽车行业企业数为147家,占比为8.6% [2] - 机械设备行业企业数为143家,占比为8.4% [2] - 电力设备行业企业数为123家,占比为7.2% [2] - 计算机行业企业数为114家,占比为6.6% [2] - 电子行业企业数为111家,占比为6.5% [2] 营业收入前十名企业表现 - 中国移动2024年营业收入10407.59亿元,同比增长3.1%,通过深化战略实施加快形成新动能新优势 [3] - 比亚迪2024年营业收入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凭借创新技术、品牌力及出海业务推动销量创新高 [4] - 中国交建2024年营业收入7719.44亿元,同比增长1.74%,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服务国家战略 [5] - 中国电建2024年营业收入6336.85亿元,同比增长4.15%,加快数字化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6] - 中国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6300.90亿元,同比增长1.38%,全球服务能力提升并加快数字化转型 [7] - 物产中大2024年营业收入5995.20亿元,同比增长3.34%,聚焦主责主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8] - 中国电信2024年营业收入5235.69亿元,同比增长3.1%,智能算力资源达35EFLOPS,实现向“卖算力”的商业模式升级 [9] - 中国能建2024年营业收入4367.13亿元,同比增长7.56%,加快布局储能和氢能,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10] - 美的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4071.50亿元,同比增长9.44%,以“敢知未来、主动变革”的文化推动业绩创新高 [11] - 中国联通2024年营业收入3895.89亿元,同比增长4.6%,致力于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提升网络智能化水平 [12][13]
中国能建承建百万吨级CCUS研究及示范项目完成72小时试运行
科技日报· 2025-09-30 19:35
项目概况 - 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正式投入运营 [1] - 项目依托正宁电厂规划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150万吨/年碳捕集工程 [1] - 项目技术和装备实现全国产化 [1] 技术成果与性能 - 研发形成国内首台八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 [3] - 研发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深部咸水层多层封存体系 [3] - 在碳捕集、压缩、封存等关键环节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3] - 设计年捕集二氧化碳量高达150万吨 [3] - 碳捕集率超过90% [3] - 产出二氧化碳纯度达到99%以上 [3] 环保效益 - 碳减排能力相当于种植约1.3亿棵树木所形成的碳汇 [3] - 碳减排能力相当于每年减少近60万辆燃油汽车的碳排放量 [3]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建设前期投入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 [3] - 数字化平台实现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精益化、智能化管控 [3] - 对碳捕集项目烟道支架和吸收塔主体钢结构建立BIM和Tekla模型 [3] - 以数字化手段精确表达空间各控制点坐标 [3] 标准制定与技术总结 - 项目团队主编《火力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化学吸收法)》行业标准 [4] - 形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等10余项关键技术总结和工法 [4] - 填补国内百万吨级CCUS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的空白 [4]
生物质能发电概念下跌0.70%,主力资金净流出31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7:05
板块整体表现 - 生物质能发电概念板块截至9月30日收盘下跌0.70%,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股价上涨的股票有13只,涨幅居前的包括ST华西上涨5.00%、圣元环保上涨3.72%、钱江生化上涨1.37% [1] - 跌幅居前的股票包括中兰环保、维尔利、城发环境等 [1] 资金流向 - 生物质能发电概念板块今日获主力资金净流出3.07亿元 [1] - 板块内31只股票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9只股票主力资金净流出超千万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居首的个股为福龙马,净流出9079.71万元,其次为中国天楹净流出6669.96万元、海联讯净流出4323.48万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个股为ST华西净流入2432.29万元、圣元环保净流入2085.25万元、钱江生化净流入1345.57万元 [1] 个股表现详情 - 福龙马在主力资金净流出榜中居首,净流出9079.71万元,今日换手率为12.62%,股价微涨0.28% [1] - 中兰环保股价跌幅达5.92%,换手率为10.59%,主力资金净流出1329.24万元 [1] - 维尔利股价下跌5.78%,换手率为6.60%,但主力资金净流入155.47万元 [2] - ST华西股价上涨5.00%,换手率为6.21%,主力资金净流入2432.29万元 [3]
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迭代 央企探索能源绿色发展新路径
人民网· 2025-09-30 16:30
能源绿色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 - 中国能源绿色转型进入系统性变革关键阶段,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 - 中央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原创性技术供给能力 [1] - 公司在前沿领域探索“创新—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方案 [1] 高空风能开发 - 传统近地风电面临资源分布不均、总量有限及输出不稳定的核心瓶颈 [2] - 300~10000米高空风能理论储量超过全球电力总消费需求的100倍,能量密度高且输出稳定 [2] - 公司研发的伞梯式陆基技术通过“空中捕能-缆绳传能-地面发电”路径实现兆瓦级单机功率输出,具备部署灵活、适配特殊场景的优势 [2] - 公司突破高空高效捕能、长距离低损耗传能等四大关键技术,使技术具备高性能稳定输出、智能调峰等多重优势 [3] - 全球首个兆瓦级高空风电示范项目于2024年初在安徽绩溪成功并网发电,标志中国突破工程化瓶颈,迈入商业化探索阶段 [3] 新型储能技术 - 截至2025年7月,全国风电、光伏装机占比已超45%,但其随机性、间歇性特性导致电力系统面临灵活性调节资源不足的挑战 [4] - 公司研发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通过“储能-释能”闭环设计,利用电网低谷富余电力压缩空气储存,高峰时段释放发电 [4] - 公司在湖北应城、甘肃玉门等地落地多个示范工程,实现压缩机、透平机等核心装备全面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4] - 公司将压缩空气储能与全绿色电站系统方案结合,其在西北的运行效能已等效于传统火电机组,为新能源基地稳定并网提供保障 [4] 氢能产业发展 - 氢能作为热值高、零排放的清洁能源载体,是解决清洁能源跨领域应用的关键方向 [5] - 2030年全球绿氢产量预计达3600万吨,中国氢能行业产值有望在2035年突破5万亿元 [6] - 氢能产业处于导入期,面临装备适配性不足、储运成本高、系统集成难度大等技术瓶颈 [6] - 公司全面布局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推出绿色氢氨醇解决方案,并在绿氢制备、氢化工关键技术、氢应用技术三大领域取得突破 [6] - 公司已打造吉林松原等大型绿色氢氨醇基地工程,实施20余项氢能重点示范工程,储备50余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氢能项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