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研(601965)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标准制定的前沿——专访中国汽研信息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周金应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10:14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标准制定 - 中国汽研采用虚实融合的验证方式,结合实物验证和虚拟仿真验证,模拟极端路况和环境条件以加速研发周期,例如阳澄湖试验场可模拟雨雾、阳光、隧道等多种环境 [1] - 测试方式显著提高效率并降低实际路测风险和成本 [1] 标准制定举措与成果 - 遵循国家标准作为产品上市基本门槛(60分及格线) [1] - 制定高于国标的团体标准,涵盖被动安全、车内空气质量、智能驾驶等领域,被多数企业作为研发设计前期输入 [1] - 推出高端Super系列标准(Super Care、Super Crash、Super AI),针对新技术方向设置更高门槛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1] 行业技术推动与合作 - 通过测评和验证发现产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针对"鬼探头"等突发情况设置苛刻测试场景,模拟恶劣环境测试车辆应急反应能力 [2] - 与企业合作实现交钥匙工程,全程参与从问题发现到解决方案落地 [2] - 与吉利、奇瑞、赛力斯、长安等企业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2] 成功案例 - 帮助某企业优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模拟极端场景测试发现"鬼探头"处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并获得市场良好反响 [3] 华东总部选址与优势 - 选择苏州因产业链聚集效应,涵盖材料级、零部件级、系统级、整车级全环节,降低物料和运输成本并便于吸引技术人才 [4] - 苏州市委市政府提供大力支持与发展环境 [4] 未来规划 - 持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和标准水平 [5] - 加强主机厂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5]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 [5]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转型下半场的挑战与应对——专访中国汽研智能网联首席专家朱西产教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10:14
智能网联汽车评测技术挑战 - 当前智驾评测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人工智能模型的黑箱特性和边缘场景的安全长尾问题[1] - AI模型工作机理不透明 只能通过测试了解性能 汽车驾驶是复杂动态过程 传统基于有限典型工况的测试方法难以应对[1] - 边缘场景如奇形怪状的车 不常见的公路动物 道路维修等出现概率低 但可能导致智能驾驶系统失效 带来严重安全隐患[1] 评测技术创新方向 - 需要构建场景库 融合整车道路测试 实验室测试和仿真测试 通过"道路测试+试验场测试+仿真测试"三支柱有机结合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2] - 加快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特别是针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安全标准和测试评价方法[2] - 智驾产品发展速度超过标准制定进度 许多新技术新功能缺乏相应标准和测试方法[2] 评测标准改进方向 - 加快制定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 - 创新测试评价方法 特别是针对边缘场景的测试[2] - 建立完善测试场景库 提高测试覆盖度和准确性[2] -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进步[2] 成功案例与行业启示 - 提出iVISTA智能汽车指数测评体系 从智能安全 智能驾驶 智能泊车和智能座舱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测试评价[3] - 开发道路交通标准目标物 有效支撑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试验场测试评价[3] - 创新测试评价方法能推动智驾技术持续进步[3] 评测技术对研发的影响 - 评测技术是智能驾驶功能研发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正确测试方法可保真研发不走弯路 提高产品安全性和用户体验[4] - 评测技术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推动产品优化升级[4] - 评测技术与研发之间的协同关系非常重要[4] 评测过程需关注因素 - 需要关注安全 伦理和用户体验等方面[6] - 安全是智能汽车首要条件 用户体验是高频次使用功能的关键 伦理问题涉及交通道德和秩序[6] - 合格智能汽车必须在安全 体验和伦理三方面都经得起考验[6]
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正式启用 苏州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成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8 11:15
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成立 - 中国汽研在苏州设立华东总部基地 标志着公司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2] - 基地将整合集团优势资源 打造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能力 成为服务华东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战略支点 [2] - 活动获得苏州市政府及江苏省工信厅支持 多位政府高层出席仪式 [2][3] 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 - 苏州是江苏省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拥有智能网联相关企业超千家 产业规模超600亿元 [3] - 苏州已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多个国家级试点 构建了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 [3] - 苏州市政府将新能源汽车列为1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3] 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 - 平台覆盖从材料到整车的全链条测试需求 具备近800项研发测试能力 [4] - 平台功能包括促进业务合作 关键技术共研 大数据公共服务 一站式服务等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多维协同 [4] - 苏州市政府同步发布20条产业政策 涵盖产业基地发展 创新能力提升 要素保障等四大方面 [4] 产业合作与未来规划 - 中国汽研与多家共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 [4] - 江苏省将重点增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安全方向发展 [3] - 公司未来将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 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 网联化 电动化转型 [5]
中国汽研申请基于正碰壁障标定试验的管柱冲击器结构优化方法专利,解决现有技术中圆柱形管柱冲击器在正碰壁障试验中标定结果准确性有偏差的问题
金融界· 2025-06-28 09:49
公司专利技术 - 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正碰壁障标定试验的管柱冲击器结构优化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217553A,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1] - 专利属于正碰壁障工装技术领域,涉及通过采集主流车型的纵梁与副车架结构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优化管柱冲击器结构 [1] - 专利方法包括构建冲击器动态等效模型,优化固有频率,并通过有限元模型进行碰撞仿真模拟以验证效果 [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重庆市,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 [2]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418 0587万人民币 [2] - 公司对外投资了36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公司知识产权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378条,专利信息1790条 [2] - 公司拥有行政许可97个 [2]
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落户苏州
苏州日报· 2025-06-27 08:51
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建设 - 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位于苏州高新区,总投资超23亿元,搭载1000余套国际顶尖科研设备,将于年内全面投入使用[3] - 基地聚焦智驾智舱、新能源、无线通信、智能底盘等前沿领域,构建覆盖"材料—芯片模组—零部件—整车"全链条的一站式研发测试评价体系[3] - 基地将成为实现汽车电子通信与软件"开发-测试-认证"全周期整合的国家级技术枢纽[3] 苏州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 - 苏州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揭牌成立,由中汽院江苏公司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组建[3] - 平台旨在促进业务交流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共研,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3] - 平台覆盖从材料到部件再到整车的全链条测试需求,包含整车性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等近800项研发、测试服务能力[3] 技术成果发布 - 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高可信虚实融合测评装备及认证体系等一批成果[3] - 发布了汽车无线通信技术联合创新平台、ICDT智能底盘全链条测评能力和智能异响诊断专家系统[3]
2025年中国机动车尾气检测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结构、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分析及发展前景: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推动机动车尾气检测需求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5 09:18
行业概述 -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氮氧化物排放占比全国总量34%以上,其中重型货车贡献80% [1][16] - 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机动车排放对PM2.5贡献率超40% [1][16] - 国六标准要求检测7大指标:CO₂、CO、NOx、NO₂、O₂、HC及PM(限值3mg/km) [4][5] - 2024年中国机动车尾气检测市场规模达116.06亿元,未来增长动力来自保有量增加(4.53亿辆)及政策趋严 [1][13][16] 检测技术与方法 - 汽油车检测方法:双怠速法(成本低但无法测NOx)、稳态工况法(技术成熟)、简易瞬态工况法(精度高但设备贵) [6] - 柴油车检测方法:自由加速法(操作简易)、加载减速法(反映高负荷排放) [6] - 传感器为核心部件,2024年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67.9亿元(占传感器总市场1.67%),O₂和NOx传感器优化燃烧控制 [11] 政策环境 - 2023年天津要求提升尾气检测机构数据质量,2025年九部门推动配置OBD诊断仪/尾气检测仪等专业设备 [7][8] - 政策强化跨部门监管(公安/生态/交通联合),严打数据造假,推动遥感监测技术研发 [7][8] 产业链格局 - 上游:传感器/分析仪/测功机等设备部件 [9] - 中游:安车检测(覆盖全国31省,2024年检测系统收入2.38亿元)、南华仪器(2024年检测设备收入1.16亿元,+12.62%) [21][23] - 下游:终端用户+监管机构(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 [9] 竞争格局 - 国有主导:中汽中心/中国汽研(政策技术优势) [18][19] - 民营差异化:安车检测(智能交通方案)、夏阳检测(安徽首家社会化机构) [18][19] - 地方补充:上海汽检(华东华南唯一国家级第三方)、长春检测中心(新能源/智能网联检测) [19] 发展趋势 - 智能化:AI算法优化检测精度,5G支持移动式检测,实现"被动检测→主动预警"转型 [28] - 规范化:区块链防数据造假,第三方检测市场成熟 [29] - 技术多元化:激光光谱(NOx实时ppm级监测)、TDLAS技术及移动检测网络构建 [30] 行业挑战 - 技术迭代压力:新排放标准要求设备/人员持续升级 [25] - 成本高企:设备维护及人力投入大 [26] - 标准不统一:跨区域管理难度大 [27]
中国汽研: 临2025-034 中国汽研关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第一个解锁期部分解锁暨上市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8:00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锁公告 - 本次解锁涉及314,600股限制性股票,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6月25日 [1] - 解锁对象为5名激励对象,解锁比例为获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40% [7][12] - 公司总股本因本次解锁增加至1,003,054,887股,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增至993,996,567股 [15][16] 解锁条件达成情况 - 公司层面2023年业绩达标:净资产收益率12.43%,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4.98%,EVA达67,65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40% [9] - 个人层面5名激励对象2023年度考核结果均为优良,满足100%解锁标准 [10][12] - 锁定期已满24个月,自2024年9月21日起进入首个12个月解锁期 [8][9] 激励计划实施进展 - 第三期计划共授予366名对象15,892,200股,已有11名因离职不符合条件 [12] - 此前已有350名激励对象5,867,480股于2024年10月31日完成首批解锁 [12] - 累计回购注销651,800股,涉及李哲、沈斌等多名离职激励对象 [6][8] 公司治理程序 - 董事会、监事会及薪酬委员会审议通过解锁议案,认为符合解锁条件 [7][16][17] -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确认程序合法合规 [17] - 董事及高管解锁股份需遵守减持规定,每年转让不超过持股25% [13][14]
中国汽研: 临2025-032 中国汽研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7:54
公司治理 - 中国汽研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6月19日在重庆以现场加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会议由监事会主席游丹主持,监事应到5人,实到5人 [1] -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第一个解锁期部分解锁的议案》,表决结果为5票赞成,0票弃权,0票反对 [1] 股权激励 - 截至2025年6月13日,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授予的5名激励对象解锁资格合法有效,满足相关解锁条件 [1] - 公司为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5名激励对象持有的314,600股限制性股票办理解锁相关事宜 [1] - 公司对各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限售安排、解锁等事项未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存在侵犯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况 [1]
中国汽研(601965) - 临2025-034 中国汽研关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第一个解锁期部分解锁暨上市的公告
2025-06-19 17:16
股权激励 - 本次股权激励股份上市股数314,600股,流通日期2025年6月25日[2][4] - 2022年9月21日授予15,892,200股限制性股票,股本总额增至1,004,847,787股[7] - 2023年3月30日以11.56元/股回购55,000股限制性股票[7] - 2024年4月8日以11.26元/股回购381,000股限制性股票[7] - 2024年10月25日对5,867,480股限制性股票第一次解锁,比例40%[8] - 2025年4月25日以10.83元/股回购215,800股限制性股票[8][9] - 2025年6月19日对314,600股限制性股票解锁[9] - 限制性股票24个月后36个月内分3期解除限售,首解锁期比例40%[10] - 激励计划(第三期)首解锁期为2024年9月21日至2025年9月20日[10] - 激励计划(第三期)授予366名对象15,892,200股,本次解锁5名对象314,600股[15]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净资产收益率12.43%,高于9.00%[11] - 2023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4.98%,高于10.00%[12] - 2023年度EVA为67654万元,高于目标54660万元,且△EVA大于0[12] - 202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40%,高于98%[12] 其他 - 董事和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所持总数的25%,6个月内买卖股票收益归公司[20] - 本次变动后,无限售条件股份为993,996,567股,有限售条件股份为9,058,320股,总数不变[23]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认为2023年业绩和考核达标,同意提交审议[24] - 监事会认为5名激励对象解锁资格合法有效,同意办理解锁[26]
中国汽研(601965) -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关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第一个解锁期部分解锁相关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2025-06-19 17:16
激励计划 - 2022年7月27日公司授权董事会办理激励计划相关事宜[6] - 2025年6月19日同意对5名激励对象314,600股限制性股票解锁[8] - 激励计划(第三期)350名激励对象5,867,480股于2024年10月31日解锁流通[8] - 激励对象限售期24个月,解除限售期36个月,首阶段可解限售占比40%[10] 业绩数据 - 2023年度净资产收益率12.43%,高于9.00%[12] - 2016 - 202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4.98%,高于10.00%[12] - 2023年度EVA为67,654万元,高于考核目标且△EVA大于0[12] - 202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40%,高于98%[13] 人员解锁情况 - 董事刘安民本次可解锁80,000股,占比40%[14] - 副总经理王红钢本次可解锁40,000股,占比40%[14] - 副总经理王锐本次可解锁34,600股,占比40%[14] - 总法律顾问抄佩佩本次可解锁60,000股,占比40%[14] - 其他激励对象小计本次可解锁100,000股,占比40%[14] - 合计本次可解锁314,600股,占比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