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688235)
搜索文档
百济神州(688235) - 百济神州有限公司自愿披露关于公司举行业绩电话会议的公告


2025-10-22 19:00
A股代码:688235 A股简称:百济神州 公告编号:2025-037 港股代码:06160 港股简称:百济神州 美股代码:ONC 百济神州有限公司 自愿披露关于公司举行业绩电话会议的公告 特此公告。 1 百济神州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 年 10 月 23 日 2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 担法律责任。 百济神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2025 年 11 月 6 日(星期四)发布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美国证券交易委 员会适用规则编制的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止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 绩并同步发布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 2025 年第三季度主要财务 数据公告。 公司管理团队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2025 年 11 月 6 日(星期四)上午 8 时(即北京时间 2025 年 11 月 6 日(星期四)晚上 9 时)举行业绩电 话会议。业绩电话会议将进行网络直播,网络直播链接可从公司网站的 投资者关系页面访问,网址为 https://sseir.beonemedicines.com; ...
百济神州拟11月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三季度业绩


格隆汇· 2025-10-22 18:18
财务业绩发布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6日报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的未经审核财务业绩 [1] - 财务业绩将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适用规则编制 [1] - 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将于2025年11月6日香港时间审阅及批准该季度财务业绩 [1]
百济神州(06160.HK)拟11月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三季度业绩


格隆汇· 2025-10-22 18:07
财务业绩发布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6日报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的未经审核财务业绩 [1] - 财务业绩将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适用规则编制 [1] - 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将于2025年11月6日香港时间审阅及批准该季度财务业绩 [1]
百济神州(06160) -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公佈日期及审计委员会行动通告


2025-10-22 18:00
业绩报告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6日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未经审核财务业绩[1]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将于同日审阅及批准该季度财务业绩[1] 电话会议 - 财务业绩发布后,公司于2025年11月6日美东上午八时(香港下午九时)举行电话会议[1] - 会议以网络直播进行,链接可从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页面访问[2] - 建议与会者提前15分钟注册,网站将提供会议存档回放[2]
2200亿美元,国际顶级投行从质疑到All-in中国创新药
36氪· 2025-10-22 09:00
外资态度转变 -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9月的报告中对中国的生物技术行业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一年前的中性偏负面评级转为极度看好,认为其已从区域性故事升级为全球新药供应链的下一站[1] - 报告预计中国产药品年收入将在2030年达到340亿美元,并在2040年跃升至2200亿美元,同时美国FDA批准的药品中中国占比将从当前的5%大幅提升至35%[1] - 高盛同样发布深度报告,持续看好中国生物科技领域,并预计一批头部企业将在2025年及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的里程碑式盈利拐点[4] 资本行动与持仓变化 - 外资机构调研活动在2025年下半年显著增加,例如百济神州单家企业便接待了53家外资机构调研,百利天恒、艾力斯、博瑞医药等公司也迎来野村证券、高盛、Point72等巨头身影[1] - 外资将调研迅速转化为实际持仓,例如2025年8月,摩根大通对药明康德H股的多头持仓比例从5.87%增至6.01%,花旗集团则从4.71%大幅提升至5.12%,推动其股价单日大涨6.52%[2][5] - 多家顶级机构在2025年进行了大规模增持,包括贝莱德增持三生制药约14.33亿港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增持和铂医药约5.11亿港元,以及The Capital Group增持百济神州约3.07亿港元[6] 行业叙事框架重构 - 外资对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叙事框架已完成从“Cheap China”(廉价中国)到“Innovation Dawn”(创新黎明)的根本性转变,承认其完成了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3] - 过去外资的主流论调集中于仿制药制造、集采价格压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而当前则将其视为全球科技竞赛中的核心资产进行战略性布局[3][6] -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在2025年9月透露,在其会面的美国投资者中,超过90%计划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生物科技是重点看重的领域之一[6] 转变的核心驱动力:全球专利悬崖 - 摩根士丹利测算,到2035年,跨国药企(MNC)将因专利到期损失约1150亿美元收入,其中2030年前就有400亿美元的营收缺口,肿瘤、免疫、心血管代谢疾病是缺口最大的三大领域[8] - 为填补缺口,MNC预计将投入近6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并购和业务发展,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10] - 具体到公司,BMS、默克、辉瑞在2030年前的专利到期收入占其2025年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51%、61%和34%,合计需填补360亿美元缺口,它们已开始频繁与中国药企合作[12] 中国创新药企价值兑现 - 中国创新药研发与美国的时间差距已从2005-2009年间的10年大幅缩短至2021-2023年间的3.7年,显示出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18] - 在2020-2024年期间,中国共有112个新分子实体上市,约占全球同期上市数量的四分之一,美国FDA在2021-2023年批准的药物中,有24%的中国管线已在国内获批[20] - 中国临床研发具有显著成本优势,临床3期受试者直接成本为2.5万美元/人,远低于美国的6.9万美元/人,采用混合研发模式的投资回报率(IRR)可达8.5%,是美国本土研发的2.4倍[23] 交易活动与全球参与度提升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在2024年已超过500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创新交易的核心参与者[12] - 2024年全球药企与中国生物制药公司达成11项授权引进交易,总预付款达33亿美元,其中单笔预付款超5000万美元的交易占27%[17] - 欧洲药企如诺和诺德、阿斯利康已加速与中国药企建立早期合作,例如诺和诺德以2亿美元首付加18亿美元里程碑引进联拓生物的肥胖三重激动剂[15] 未来增长情景预测 - 摩根士丹利设定了三种发展情景:基准情景(50%概率)下,2040年中国药企海外收入达2200亿美元;乐观情景(30%概率)下为2760亿美元;即便在悲观情景(20%概率)下,收入也将达到1220亿美元[25] - 报告认为,基于跨国药企填补专利悬崖的强烈需求以及中国的研发优势,未来最可能走向竞争合作的路径[27] - 外资态度的逆转源于行业数据的实质性突破,包括管线质量、临床数据完整性(行业认可度超80%)以及中国赞助的全球临床试验占比提升至30%等关键指标[22][23]
百济神州20251020
2025-10-20 22:4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百济神州 一家专注于肿瘤领域的生物制药公司[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整体经营利润实现转正 趋势从一季度开始持续[3] * 2025年营收指引初为49-53亿美元 中报时上调至50-53亿美元[3] * 毛利率预计为80%-90% 全年经营利润保持转正[3] * 泽布替尼在海外市场快速放量 同比环比均显示强劲增长[3] 核心产品市场表现 * 泽布替尼2023年全球销售额13亿美元 2024年翻倍至26亿美元[2][6] * 泽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7.4亿美元 全年预计超过35亿美元[6] * 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增长迅速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2.5亿美元[6] * 伊布替尼市场份额因专利到期而下滑[2][6] * PD-1为国内获批适应症和纳入医保适应症数量最多的国产药物[2][6] * PD-1 2024年国内销售额达6.21亿美元(约45亿元人民币)[6] * PD-1于2025年10月在美国商业化 有望提升海外销售贡献[2][6] 研发策略与成就 * 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全球化布局[2] * 利用全球性临床试验优势加速新药推进至POC及临床验证阶段[2][7] * 在血液瘤领域表现突出 并积极拓展实体瘤、自免代谢等领域[2][4] * 商业化方面拥有近3000人的全球团队 大部分集中在国内[5] * 通过代理模式与自研产品相结合 提高销售效率[5][7] 血液瘤领域布局与进展 * 通过BTK抑制剂稳固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中的地位[2][9] * 采用BTK抑制剂与BCL-2抑制剂及BDKC降解剂的组合策略巩固领导地位[2][9][11] * BCL-2抑制剂相比维奈克拉具有更短的半衰期和更方便的给药方式[4][10] * BTK与BCL-2固定疗程组合的总体缓解率达90%以上 完全缓解率达70%-80%[4][10] * BCL-2抑制剂于2025年5月在中国申请二线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上市 2025年10月获美国突破性疗法认定 预计2026年获批[9] * 启动泽布替尼联合疗法对比维奈克拉加奥妥珠单抗的全球三期临床试验 2025年一季度完成入组[9] * 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BDKC降解剂与礼来非共价BTK抑制剂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11] 实体瘤领域布局与进展 * 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CDK4/6抑制剂用于乳腺癌的一线和二线注册性临床三期试验[12] * 小分子药物和ADC的POC数据将在2025年读出 包括pan-KRAS, B7-H4 ADC, EGFR ADC等[12] * 引进CDK2抑制剂 旨在解决耐药性和疗效不足等问题[4][12] * 通过CDK4/6, CDK2以及ADC等多种产品形成乳腺癌全面覆盖[13] * 肺癌方面通过EGFR ADC, EGFR cMET双抗等新技术路径进行产品矩阵化布局[13] 未来发展策略 * 继续强化研发体系 在血液瘤, 实体瘤, 自免代谢等领域深入布局[7] * 计划继续扩展全球团队 优化商业模式提高销售效率[2][7] * 在美股, 港股及科创板三地上市 为持续研发提供资金支持[7][8] * 致力于以创新驱动立项开发 推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新药品种[13] 其他重要内容 * 无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百济神州涨2.04%,成交额3.0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99.8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11:02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0日盘中公司股价上涨2.04%至279.24元/股,成交金额为3.02亿元,换手率为0.95%,总市值达4302.1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99.86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2171.03万元(占比7.19%),卖出3322.11万元(占比11.00%),大单买入7478.73万元(占比24.77%),卖出6927.50万元(占比22.9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3.42%,但近期表现分化,近5个交易日下跌1.73%,近20日下跌11.51%,近60日上涨11.80%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月至6月实现营业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3%,归母净利润为4.50亿元,同比增长115.63% [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几乎全部来自药品销售,占比达99.10%,合作安排收入占比为0.90% [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于2021年12月15日上市,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创新型药物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33万户,较上期减少3.90%,人均流通股为4976股,较上期增加4.11%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为第四大股东,持股482.54万股,较上期增加124.36万股 [2] - 万家优选(161903)为第六大股东,持股300.00万股,较上期减少50.00万股,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001717)为第七大股东,持股270.00万股,较上期减少30.01万股 [2]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新进为第九大股东,持股172.59万股,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2] 行业分类与市场关注度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概念板块包括抗癌治癌、抗癌药物、创新药、生物医药、百元股等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2025年9月2日 [1]
医药资产回暖!A股最大医疗ETF溢价上探1%,创新药“新势力”520880延续高溢价,吸金势头不减
新浪基金· 2025-10-20 10:32
A股医药板块表现 - AH医药资产随市场回暖,多只代表性ETF延续溢价交易,资金吸筹迹象明显 [1] - CXO板块领涨A股医疗,药明康德股价反弹3% [1] - A股最大医疗ETF(512170)盘中溢价一度上探1%,实时成交近2亿元,上周累计资金流入超8.2亿元 [1] - A股制药板块涨跌参半,科伦药业与百利天恒股价上涨超过2%,片仔癀因三季度业绩承压,股价下跌逾4% [3] - 全市场唯一药ETF(562050)于水面附近盘整,场内频繁出现溢价 [3] 港股创新药板块动态 - 港股创新药走势相对震荡,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高开逾1%后快速下跌,随后再度翻红 [5] - 权重股百济神州股价上涨超过3%,康方生物股价下跌逾2% [5]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场内延续高溢价,显示买盘资金强势,上周累计超过1.25亿元资金进场低吸 [7]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成份股包括百济神州(估算权重10.33%)、中国生物制药(估算权重9.82%)、信达生物(估算权重9.44%)和石药集团(估算权重9.33%) [6] 行业催化剂与市场观点 - 市场分析指出,港股通创新药板块自9月中旬以来连续下跌,此前获利资金基本兑现完毕,BD预期已充分消化,或迎来配置窗口期 [7] - 四季度创新药催化密集,可能迎来第二波行情,催化剂包括重磅行业大会召开、10-11月BD交易传统旺季、三季报业绩预期向好以及11月国家医保谈判 [7] - 投资策略上,近期思路包括围绕三季报业绩挖掘CXO板块,以及深挖创新药为四季度反攻做准备 [7] - 建议关注板块内部平衡,器械设备、医疗服务等滞涨板块或将逐步获得市场关注,可考虑与创新药均衡布局 [7] 主要医药ETF产品对比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特点为100%投资创新药研发公司,聚焦港股,具有高弹性和T+0交易机制,无CXO持仓 [8] - 药ETF(562050)为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制药指数的ETF,投资A股,重仓创新药并兼顾中药,无CXO持仓 [8][9] - 医疗ETF(512170)规模达264亿元,为全市场最大医药类ETF,投资A股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板块,CXO权重占比26.77% [8][9]
10只科创板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2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09:47
科创板两融余额总体变动 - 10月17日科创板两融总额为2480.4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3.72亿元 [1] - 融资余额为2471.9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3.26亿元 [1] - 融券余额为8.5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0.46亿元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当日有255只科创板个股获得融资净买入 [1] - 融资净买入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个股共有10只 [1] - 腾景科技融资净买入额最高,达1.27亿元 [1] - 杰华特、道通科技、百济神州、德科立、奥比中光等个股融资净买入金额也居前 [1]
百济神州(688235) - 港股公告:变更英文公司名称及英文股份简称


2025-10-19 16:00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英文名称于2025年5月27日变更为BeOne Medicines Ltd.[5] - 2025年10月2日获香港注册非香港公司变更名称注册证明书[5] 股份交易信息 - 香港联交所股份交易英文简称2025年10月22日起变更为「BEONE MEDICINES」[6] - 香港联交所股份交易中文简称维持「百济神州」不变[6] - 香港联交所股份代码维持「06160」不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