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高科(000636)
搜索文档
【机构调研记录】诺安基金调研华大基因、风华高科等3只个股(附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8-27 08:13
华大基因调研要点 - 公司认为江苏肿瘤NGS集采方案将优化行业价格体系且不改变现有合作模式 [1] - 大力发展C端业务并推出30余款产品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服务生态 [1] - 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应对高额信用减值实施精准管理策略 [1] - 肿瘤早筛领域累计完成235万例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未来将扩展至多癌种 [1] - 生育健康业务受出生人口下降影响正拓展新业务增长点 [1] - AI大模型应用实现全流程布局提升基因解读效率 [1] - 国际业务在沙特泰国拉美等地区取得显著进展 [1] - 与Natera合作引入MRD检测技术产品成为国内领先解决方案 [1] 风华高科调研要点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产销量及营业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2] - 汽车电子通讯工控板块销售额分别增长39% 22% 21% [2] - 超级电容器销售额增长138%且后续将聚焦机器人智能仪表智能工控领域 [2] -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新增产能稳步释放 [2] - 高容产品研发突破容量达220μF应用于I服务器等领域 [2] - 研发费用投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3.79%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 - 产品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制定策略 [2] 天孚通信调研要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长57.84%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37.46% [3] - 有源业务增长源于高速率产品增加交付及新客户拓展 [3] - 高速率产品需求旺盛公司协调供给和产能保障交付 [3] - 泰国工厂一期投产二期研发试样预计明年大规模量产 [3] - 毛利率下降因有源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导致产品结构变化 [3] - CPO配套产品布局早技术持续迭代按客户需求推进 [3] - 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配合客户研发新产品 [3] - 北美洲销售收入占比小关税政策影响可控 [3] - 人员规模增加通过自动化提升效率 [3] - 光有源产品以单模为主应用于中长距离传输 [3] - 配合客户尝试FU新技术研发新工艺平台 [3] - 泰国工厂前期投入大盈利能力尚未稳定 [3] 诺安基金概况 - 资产管理规模1886.43亿元行业排名39/210 [4] - 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628.24亿元行业排名64/210 [4] - 管理公募基金数117只行业排名65/210 [4] - 旗下基金经理31人行业排名41/210 [4] - 诺安多策略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3.21近一年增长133.99% [4] 相关ETF产品 - 500质量成长ETF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 [7] - 近五日涨跌4.62%市盈率17.86倍 [7] - 最新份额4.4亿份减少4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4.1万元 [7] - 估值分位76.84% [8]
风华高科:2025年上半年公司超容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8%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19:41
公司业务发展 - 超容产品形成以常规品、低内阻超容、高电压超容、高温超容、模组为主的产品体系 [1] - 产品应用于智能三表、智能家居、智能工控、工业机器人、照明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 [1] - 2025年上半年超容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8% [1] 市场战略布局 - 后续重点聚焦机器人、智能仪表、智能工控领域 [1] - 加速新客户导入并持续筑牢新兴领域客户基础 [1] - 加速公司超容产品市场份额提升 [1]
风华高科:公司产品技术能力实现全面升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19:41
行业发展趋势 - AI算力、机器人、储能、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持续落地应用,推动MLCC产品在容量密度、耐高温、高可靠性等方面要求进一步提升 [1] 公司技术突破 - 实现极限高容用MLCC配方粉、新型高可靠性MLCC瓷粉、高连续性辊印镍浆、致密铜浆等关键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1] - 突破1μm以下超薄膜片流延、1000层以上超高层数精密叠层、精密氛围高速烧结等核心技术 [1] - 极限高容产品容量突破220μF,达到行业标杆厂家同等水平,并应用于AI服务器等领域 [1] - 高可靠性车规产品温度和电压大幅提升,实现国内首发,产品特性接近标杆厂家水平,稳定供应车载核心客户 [1] 产品与市场应用 - 多款高容及高可靠性车规产品转量产,为高端消费、工控、车规等领域供应链安全提供保障 [1] - 技术能力全面升级,满足高端产品需求 [1]
风华高科: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投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3.79%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9:1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3.79% [1] - 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研发质量和效率 [1] 关键材料技术突破 - 纳米晶瓷粉、超细镍浆、低烧铜浆三大主材及PVB、PET两大辅材完成技术研发 [1] - 超低阻用贱金属主浆、面电极铜浆和背电极铜浆研制成功并批量使用 [1] - 电感用车规软磁粉、感光瓷浆、感光银浆等材料实现技术突破 [1] 高端产品研发进展 - 多款高端车规和极限高容MLCC产品完成战略客户认证 [1] - 精密厚膜电阻打破日系厂商垄断格局,车规高压电阻通过AEC-Q200认证并导入新能源车供应链 [1] - 薄膜电阻和合金电阻技术水平达到日系厂家同等水平,成功导入高端应用领域 [1] 电感产品与技术拓展 - 车规一体成型电感、PoC电感、合金电感等多款产品完成研发并推进量产 [1] - 叠层音频磁珠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车规大一体成型和车规共模电感产品填补公司空白 [1] - 新型二维、三维硅基元器件完成样件试制并在客户端验证推广 [1]
风华高科: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产品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9:12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1] - 推进主营产品MLCC、片式电阻器和电感器新增产能建设 [1] - 加快新增产能稳步释放 [1]
风华高科:公司将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客户及产品结构等因素制定价格策略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9:12
行业竞争与定价策略 - 被动元件行业为充分市场竞争行业 产品价格较为透明 [1] - 公司根据市场供需关系 客户及产品结构等因素制定价格策略 [1] 运营与产品优化 - 公司进行安全库存建设 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提升客户交付能力 [1]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整体毛利率水平 [1]
风华高科:将紧抓高端被动元器件国产替代机遇 聚焦产品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9: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产销量及营业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1] - 汽车电子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39% [1] - 通讯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22% [1] - 工控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21% [1] - 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同比增长27% [1] - 新品类超级电容器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8% [1] 市场拓展 - AI算力、储能、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板块销售额持续突破 [1] - 新兴市场产品持续导入新客户并实现大幅增长 [1] - 公司瞄准重点行业市场及核心客户持续发力 [1] - 新增产能持续释放 [1] 运营管理 - 公司通过持续推进极致降本、高效创新、新兴市场开拓等重点专项工作降低不利因素影响 [1] - 有效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资产折旧摊销等不利因素影响 [1] 行业前景 - 人工智能、储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发展 [1] - 电子信息终端元器件市场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1] 未来战略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紧抓高端被动元器件国产替代机遇 [1]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新兴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1] - 聚焦产品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 [1]
基金8月25日参与33家公司的调研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1:27
调研概况 - 8月25日共40家公司被机构调研 其中基金参与33家公司的调研活动[1] - 10家以上基金扎堆调研公司共9家 芯原股份以20家基金调研居首 天安新材和风华高科分别获15家和13家基金调研[1] 板块分布 - 深市主板公司13家 创业板公司17家 沪市主板公司1家 科创板公司1家 北交所公司1家[1] - 基金调研覆盖14个行业 医药生物行业最多共6家 电子和电力设备行业各5家[1] 市值特征 - 总市值500亿元以上公司仅1家 总市值不足100亿元公司达16家 包括天安新材、富士莱、远航精密等[1] 市场表现 - 近5日22只调研股上涨 芯原股份涨幅40.67%居首 东方电子涨11.64% 美盈森涨8.59%[1] - 11只调研股下跌 远航精密跌幅12.83% 华宝新能跌5.83% 冰轮环境跌5.70%[1] 资金流向 - 近5日9只调研股获资金净流入 芯原股份净流入4.06亿元 东方电子净流入1.58亿元 德明利净流入1.02亿元[2] 业绩表现 - 33家被调研公司已披露半年报 富士莱和博腾股份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2] 重点公司调研明细 - 电子行业:芯原股份(20家基金调研/157.90元/40.67%)、风华高科(13家/15.41元/3.49%)、德明利(3家/99.61元/6.98%)[2][3] - 医药生物行业:可孚医疗(12家/40.50元/-4.95%)、华大基因(4家/55.12元/5.21%)、博腾股份(4家/24.62元/4.06%)[2][3] - 电力设备行业:远航精密(11家/36.89元/-12.83%)、东方电子(4家/12.18元/11.64%)、TCL中环(4家/8.53元/2.90%)[2][3]
风华高科(000636) - 000636风华高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5
2025-08-26 09: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产销量及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2] - 汽车电子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39% [2] - 通讯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22% [2] - 工控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21% [2] - 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同比增长27% [2] - 超级电容器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8% [2][5] - 研发费用投入1.24亿元 同比增长23.79% [4] 产能与技术进展 - 主营产品MLCC、片式电阻器和电感器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3] - 突破1μm以下超薄膜片流延技术 [3] - 实现1000层以上超高层精密叠层技术 [3] - 极限高容产品容量突破220μF 达行业标杆水平 [3] - 车规产品温度电压大幅提升 实现国内首发 [3] - 精密厚膜电阻打破日系厂商垄断 [5] - 车规高压电阻通过AEC-Q200认证 [5] - 薄膜电阻和合金电阻达日系厂家同等水平 [5] 产品研发突破 - 完成纳米晶瓷粉、超细镍浆、低烧铜浆三大主材技术研发 [4] - 突破PVB、PET两大辅材技术 [4] - 超低阻用贱金属主浆实现批量使用 [4] - 电感用车规软磁粉、感光瓷浆实现技术突破 [5] - 车规一体成型电感、PoC电感完成研发并推进量产 [5] - 叠层音频磁珠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 [5] - 新型二维、三维硅基元器件完成样件试制 [5] 市场战略 - 聚焦AI算力、储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 [2] - 紧抓高端被动元器件国产替代机遇 [3] - 超容产品重点拓展机器人、智能仪表、智能工控领域 [5] - 产品成功导入新能源车供应链及高端应用领域 [5]
风华高科20250825
2025-08-25 22:36
公司概况 * 风华高科 主营被动元件业务 包括电容 电阻 电感等产品[1][3][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 但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2][3] 财务表现 * 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研发费用增加 部分金属材料价格上涨 前几年大项目的折旧分摊压力 以及存货跌价准备影响[2][3] * 2024年二季度毛利率达到22% 主要得益于家电板块旺季及订单需求强劲 2025年二季度相比一季度也有所提升[12] * 预计三四季度订单相对稳定 但利润受折旧增加等因素影响 下半年营收仍将持续增长[12] 业务结构 * 电容 电阻和电感分别占比超过40% 接近35%和超过10%[2][7] * 汽车板块占比从2024年的10%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5% 家电领域占比约为35% 通信领域约为25% 工控领域占比10%[2][6] * 超容已在电表领域批量应用 未来将拓展至机器人 智能工控 智能仪表等领域 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4][11] 产能与稼动率 * 电容产能从2018年的135亿只提升至目前超过300亿只[8][9] * 电子产品从300多万支扩展到650-700万支[8] * 电感产量从2018年的20多亿支增长到接近50亿支 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20多亿支 全年规划为40亿支[9] * 电容稼动率约九成 电子元件约八成 电感约七至八成[2][10] 产品价格与市场趋势 * 产品价格整体平稳 个别产品略有波动 总体呈现略微回涨趋势[2][10] * 关税政策短期影响有限 2025年一季度订单增加 二季度趋于平稳 长期国产替代和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趋势不变[2][3][4][5] * 家电传统旺季在上半年 下半年相对淡一些 但各个板块需求端较为平稳 不会出现明显同比下滑或前高后低的状况[6]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持续推进材料自主可控 自供比例提升至30%-40% 重点研发铁粉 瓷粉等材料[4][16] * 在AI算力领域已有部分产品实现批量销售 正在进行更多国产替代方向上的验证工作[14] * AI相关产品目前毛利水平略高于整体水平 随着产业化规模提升 毛利表现会更好[16] 高端市场进展 * 公司自2016年开始布局车规市场 2023年至今持续放量 目前已进入正轨并通过多个客户认证[13] * 正在推进高容量 中高压 AI算力 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与认证工作[13] * 在高端产品市场中 主要通过前期技术导入满足客户需求 并采取一定的价格优势策略增加市场份额[21] 供应链与设备策略 * 材料自控比例明显提升 有些达到100% 综合自控比例约为30%-40%[16] * 粉体国产替代覆盖300-400纳米范围内大多数规格 部分细至180纳米也已进入量产[17] * 公司目前没有进行设备的自产 但会进行设备的改造 以匹配工艺需求 国产设备比重逐年提升[19] * 在某些精度要求较高的工序 国产设备仍存在一定差距 但在后工序等方面国内厂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