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方(000725)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方A(000725) - 008-2025年3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3-13 21:02
行业需求情况 - LCD TV 受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和海外备货拉动,需求火热,大尺寸化趋势延续,2024 年全球平均尺寸约 51.6 英寸,同比增长约 1.1 英寸,中国市场平均尺寸约 65.8 寸,同比增长 3.4 寸,未来平均尺寸预计持续增长 [1] - LCD IT 受 AI 赋能、电竞需求、换机周期等因素影响,叠加 2025 年一季度品牌厂库存健康,NB、MNT 整体需求向好 [2] 产品价格与产线稼动率 - LCD TV 主流尺寸面板价格自 2025 年 1 月起全面上涨,3 月预计延续涨势 [2] - LCD 行业平均稼动率自 2024 年 11 月回升,2025 年以来逐步提升并持续保持在 80%以上 [2] 柔性 AMOLED 业务 - 2024 年出货量约 1.4 亿片,同比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占比提升 [3] - 积极布局车载、IT 等中尺寸创新应用 [3] 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 - 2024 年 3 月奠基,9 月封顶,预计 2026 年底量产 [4] 折旧情况 - 2024 年整体折旧略有增加 [4] - 24 年和 25 年折旧波动不大,26 年起整体折旧金额有望下降 [5] 股权回购与资本开支 - 根据经营和现金流情况择机回购 10.5 代线少数股东股权,关注公告 [5] - 未来资本支出围绕“屏之物联”战略,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在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智慧医工和“第 N 曲线”业务布局 [5]
京东方A(000725) - 关于控股子公司收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同意挂牌函的公告
2025-02-27 19:30
公司动态 - 京东方控股子公司京东方能源收到全国股转公司同意挂牌函[2] - 交易方式为集合竞价,同意挂牌函12个月内有效[2] - 京东方能源申请挂牌时股东人数未超200人,获证监会豁免注册[2] 影响说明 - 挂牌后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仍为控股子公司[2][3] - 挂牌不影响控制权、独立上市地位和财务经营[3] - 挂牌有利于提升能源物联网板块市场竞争力[3]
近年高峰!2024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达21.57亿片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2-26 19:14
全球手机面板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达21.57亿片,创近年高峰,主要受新机销量增长及二手机/整新机需求驱动 [1] - 2025年出货量预计同比减少3.2%至20.93亿片,因新机需求稳定化及二手市场需求可能持稳或小幅下降 [1] 主要面板厂商表现 京东方(BOE) - 2024年以6.13亿片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2025年预计增长2.7%至6.3亿片 [2] 三星显示(SDC) - 2024年出货3.78亿片,受益于苹果AMOLED订单及自有品牌需求,但2025年因苹果可能分散供应链,出货量预计下滑3.5%至3.65亿片 [3][4] 惠科(HKC) - 凭借G8.6世代线成本优势,2024年a-Si LCD出货2.28亿片,2025年面临华星光电竞争压力,预计微增0.7%至2.30亿片 [4] 华星光电(CSOT) - 2024年出货量同比激增83.2%至2.15亿片,受益于小米合作,2025年预计小幅增长至2.23亿片 [5] 天马(Tianma) - 2024年出货1.58亿片,2025年虽受LTPS LCD需求下滑影响,但AMOLED需求带动出货量有望增长10% [6] 技术及区域市场格局 - AMOLED需求持续强劲,2024-2025年推动面板厂出货增长,而LTPS LCD需求减弱使相关供应商承压 [6] - 陆系面板厂市占率2024年达69.8%,2025年或超70%,主导全球供应链;韩系厂商凭借柔性AMOLED技术维持20-21%高阶市场份额 [6] - 台系a-Si LCD厂商份额受惠科/华星挤压收缩,日系厂商已逐步退出市场 [6] 新型显示技术会议信息 - 会议聚焦MLED直显/背光、OLED等大屏技术,涵盖车用显示、AI PC、Micro LED透明屏等议题 [7][12][14][15] - 主要演讲包括京东方MLED技术趋势、天马Micro LED进展、Mini LED车用解决方案等 [12][14] - 会议时间:2025年2月26-27日,地点为深圳JW万豪酒店 [13]
群英荟萃,DTS微型和中小型显示专场顺利落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2-26 19:14
面板行业竞争格局 - 陆系面板厂在产能和出货规模上已拥有高度主导权 通过按需生产的控产策略逐步扭转亏损 运营走向正轨[3] - 产业持续整并 面板厂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议价能力 国产零组件在偏光板 背光模块等部材取得主导权 驱动IC自制比重逐渐提升[4] - 面板厂扩大海外模块厂设立 布局多元化供应链 AMOLED和Mini/Micro LED等显示技术及非显示业务投资持续开展[4] 车载显示技术发展 - 车载显示技术向大屏化 智能化 多屏化发展 市场对高分辨率 高亮度 广色域及区域调光需求增强[5] - 晶科电子Mini LED产品覆盖车载显示内饰和外饰应用 内饰背光方案峰值亮度超过2000nits OD小于5mm 支持区域调光[6] - 外饰直显交互模组满足P1.0至P4.0间距应用 P1.5 POB RGB交互模组采用一体式超长设计 无拼接缝 支持高温保护和自动校正[7] 柔性OLED技术进展 - 柔性OLED在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 LTPO技术显著改善高端智能机显示效果 动态刷新率和功耗表现优异 预计2029年在高端智能机中占据主导地位[8] - 折叠设备快速发展推动柔性OLED市场增长 车载显示 平板 笔记本电脑等中尺寸应用需求高速增长[8] - 京东方柔性OLED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国内第一 拥有多项首创技术 包括LTPO和移动终端高效率双层串联器件 全球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已投产[8][9] Mini LED背光技术 - 国星光电基于Mini POB和Mini COB技术路线 推出大发光角 高压 大尺寸 RGB方向产品 满足TV/MNT显示模组轻薄化和成本优化需求[11] - 车载成为Mini LED技术应用增长点 国星光电在车载背光 直显 氛围灯领域实现多款产品量产[12] - 鸿利显示COB和POB技术覆盖VR到电视全尺寸系列 中小尺寸COB微结构技术降低光学距离 中大尺寸多形态封装技术增强混光效果和显示均匀性[27] Micro LED技术应用 - Micro LED凭借高亮度 高透明度 柔性 无边框 无缝拼接和长寿命优势 在车载显示等领域应用潜力广阔[15][21] - 天马TFT基Micro LED透明显示屏适用于车载侧窗 HUD 仪表中控 产业化面临高PPI下高透明度设计 降低反射率 提升市场接受度等挑战[15] - 芯颖显示开发完成Micro LED衬底剥离 激光转移 激光键合 检测和修复等关键技术 建成了全制程中试产线 具备小批量试产能力[22] AI PC与近眼显示市场 - AI PC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2025年AI笔记本市场渗透率达21.7% 2029年接近80% 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和实时数据分析推动行业进入AI赋能时代[14] - 近眼显示设备通过光学模块和显示技术实现虚实融合 VR/MR设备利用VST技术 2024年全球出货量720万台 2030年有望达4000万台 OLEDoS技术占比提升至27%[33] - AR设备借助AI技术实现多重交互方式 2030年出货量达2550万台 LEDoS技术凭借亮度和微缩化优势占据重要份额[34] 监视器市场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监视器面板需求平淡 面板厂面临产能不足问题 新产能加入带动IPS面板规模成长 面板厂持续投入高阶电竞市场改善获利[25] - OLED监视器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面板厂和品牌积极投入 数量成长可期[25]
研报 | 2024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年增11.4%
TrendForce集邦· 2025-02-26 17:29
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趋势 - 2024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年增11.4%达21.57亿片 创近年新高 主要受新机销量增长及二手机/整新机需求驱动 [1] - 2025年预计出货量年减3.2%至20.93亿片 因新机需求稳定化及二手市场需求可能持稳或小幅下降 [1] 技术路线分化 - AMOLED需求持续强劲 2024-2025年出货量保持增长趋势 主要受高阶手机推动 [7] - LTPS LCD需求逐渐减弱 相关供应商面临挑战 [7] - a-Si LCD在中低阶市场保持一定需求 但面临新竞争者压力 [4][7] 区域竞争格局 - 陆系面板厂市占率快速扩张 2024年达69.8% 2025年或超70% 受益于中高阶AMOLED和低阶a-Si LCD双线需求 [7] - 韩系面板厂凭借柔性AMOLED技术维持20-21%市占率 主导高阶市场 [7] - 台系a-Si LCD市占率萎缩 日系厂商已逐步退出手机面板供应 [7] 主要厂商表现 京东方(BOE) - 2024年以6.13亿片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2025年预计增长2.7%至6.3亿片 [2] 三星显示(SDC) - 2024年出货3.78亿片居第二 受苹果AMOLED订单支撑 但2025年可能因苹果分散供应链导致出货下滑3.5%至3.65亿片 [3] 惠科(HKC) - 2024年a-Si LCD出货2.28亿片排名第三 2025年预计微增0.7%至2.30亿片 面临华星光电竞争压力 [4] 华星光电(CSOT) - 2024年出货同比暴涨83.2%达2.15亿片 与小米深度合作 2025年预计增至2.23亿片 [5] 天马(Tianma) - 2024年出货1.58亿片 2025年AMOLED需求或推动出货增长10% 但LTPS LCD业务承压 [6][7]
群英荟萃共瞻未来,TrendForce集邦咨询2025新型显示盛会Day1顺利落幕
TrendForce集邦· 2025-02-26 17:29
面板行业竞争格局 - 陆系面板厂在TFT-LCD产业已拥有产能和出货规模的高度主导权 通过控产策略逐步扭转亏损 运营走向正轨 [6] - 未来产业需关注5大关键点 包括持续控产策略 引导平均需求尺寸放大 产业整并提高集中度 国产零组件供应链深化发展 以及多元化供应链布局 [6] - AMOLED技术 Mini/Micro LED等显示技术及半导体相关投资将持续开展 进行更全面布局 [6] AI PC引领笔记本市场新潮流 - AI PC正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加速推动创新应用落地 从依赖云端计算转向硬件性能提升与算法优化 [10] - 2025年AI笔记本市场渗透率预计达21.7% 2029年接近80% 将成为行业标配 [10] - 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和实时数据分析等技术推动各行各业进入AI赋能时代 AI PC成为数字化办公与智慧生活核心驱动力 [10] 车用显示器市场发展 - 中国大陆以旧换新补贴和新兴国家经济成长带动车辆需求 车用面板出货量去年成长近1成 [12] - 前三大车用面板厂BOE 天马和AUO展出可拉伸OLED Mini LED和Micro LED等技术 打造更人性化车内空间 [12] - 2025年车用面板主要成长动能来自后座客用面板 副座驾驶用 后视镜等部分搭载率提升 预计需求成长6.2% [12] 液晶监视器市场 - 2025年第一季度监视器面板需求相对平淡 面板厂面临产能不足问题 预计第一季结束前有涨价空间 [14] - 新产能加入带动IPS面板规模成长 面板厂持续投入高阶电竞市场改善获利 [14] - OLED监视器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面板厂和品牌积极投入 数量成长可期 [14] 近眼显示市场趋势 - VR/MR设备利用VST技术实现虚实融合 AR设备强调透视效果 光学和显示模块供应链日益丰富 [17] - 光波导技术凭借轻薄化和高透过率优势 成为AR设备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SiC晶圆厂商入局推动规格升级 [17] - 2024年全球VR/MR出货量预计720万台 2030年有望达4000万台 OLEDoS技术占比提升至27% [17] - AR设备借助AI技术实现多重交互方式 2030年出货量预计达2550万台 LEDoS技术有望占据重要份额 [18]
京东方A(000725) - 007-2025年2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2-19 19:20
一季度产品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 TV 面板需求有望“淡季不淡”,受需求波动影响,2024 年 12 月起部分大尺寸 LCD TV 产品价格率先上涨,2025 年 1 月主流尺寸全面上涨,2 月预计延续上涨态势 [1][2] - 受终端需求逐渐恢复,2024 年 11 月行业稼动率开始回升,2025 年 1 月行业稼动率持续保持在 80%以上 [2] LCD 供需情况 - LCD TV 出货节奏从“前低后高”逐渐演变为“前高后低”,面板厂向弹性调节稼动率、控制库存阶段转变 [3] - 得益于大尺寸化趋势,LCD TV 需求面积整体保持增长,2024 年全球 LCD TV 终端销售平均尺寸约 51.6 英寸,同比增长约 1.1 英寸,中国市场平均尺寸约 65.8 寸,同比增长 3.4 寸,预计至 2029 年有望增长至 54.5 英寸 [3] 2024 年收入结构与业绩 -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显示器件业务收入中,TV 类、IT 类、OLED 类和 LCD 手机及其他类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 25%、33%、24%、17% [4] - 2024 年第四季度,在政策刺激和海外备货拉动下,LCD TV 产品需求火热,价格止跌回升,出货量同比环比均增长,高端产品占比增加;柔性 AMOLED 出货量超 4000 万片,环比成长显著,产品结构改善,整体经营业绩大幅增长 [5][6] 柔性 AMOLED 业务 - 2024 年全年,公司柔性 AMOLED 出货量约 1.4 亿片,同比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占比提升,积极布局车载、IT 等中尺寸创新应用 [7] OLED 技术在 IT 领域 - 柔性 AMOLED 产品在 NB、TPC 产品上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高端 IT 类产品重要选择 [8] - 公司 2023 年 11 月宣布投资建设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2024 年 3 月完成奠基,9 月完成封顶,预计 2026 年底量产 [8] 折旧情况 - 2024 年公司整体折旧略有增加,24 年和 25 年折旧波动不大,26 年起整体折旧金额有望下降 [9] 股权与资本开支 - 公司将根据经营和现金流情况,适时考虑回购 10.5 代线少数股东股权计划 [9] - 未来资本支出主要围绕“屏之物联”战略,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在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 和智慧医工四个高潜航道以及“第 N 曲线”业务布局 [9]
京东方A(000725) - 006-2025年2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2-19 08:22
一季度产品价格及产线稼动率情况 - 2024 年全球 TV 面板出货量、出货面积双增长,2025 年需求有望“淡季不淡” [1] - 2024 年 12 月部分大尺寸 LCD TV 产品价格率先上涨,2025 年 1 月主流尺寸全面上涨,2 月预计延续涨势 [1][2] - 2024 年 11 月行业稼动率开始回升,2025 年 1 月持续保持在 80%以上 [2] LCD 供需情况 - LCD TV 出货节奏淡旺季从“前低后高”变为“前高后低”,面板厂向弹性调节稼动率、控制库存阶段转变 [3] - 2024 年全球 LCD TV 终端销售平均尺寸约 51.6 英寸,同比增长约 1.1 英寸;中国市场平均尺寸约 65.8 寸,同比增长 3.4 寸 [3] - 预计至 2029 年 LCD TV 平均尺寸有望增长至 54.5 英寸,推动需求长期成长 [3] 2024 年整体业绩情况 - 2024 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2 亿元至 55 亿元,同比翻倍 [4] - 2024 年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 19 亿元 - 2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环比接近翻倍 [4] 柔性 AMOLED 业务进展 - 2024 年全年柔性 AMOLED 出货量约 1.4 亿片,同比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占比提升 [5][6] - 积极布局车载、IT 等中尺寸创新应用,未来强化产品和技术能力,提升业务竞争力 [6] 折旧情况及趋势 - 2024 年整体折旧略有增加 [6] - 24 年和 25 年折旧波动不大,26 年起整体折旧金额有望下降 [6]
京东方A(000725) - 005-2025年2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2-14 09:04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参与单位包括国信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证券机构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2月13日,地点在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裁、总经理、证券事务代表等 [1] LCD行业竞争格局 - 品牌端中国大陆品牌厂商全球化,全球产品出货占比持续提升 [2] - 供给端行业LCD生产线扩产尾声,产能释放平缓,部分海外厂商退出,中国大陆企业全球产能占比增加,产业链向中国大陆集中 [2] - 自2023年起行业厂商坚持“按需生产”,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 - 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占比提升,品牌厂重塑全球TV产业格局,引领大尺寸化前沿市场 [2] LCD供需情况 - LCD TV出货节奏从“前低后高”变为“前高后低”,面板厂从高稼动率阶段向弹性调节稼动率、控制库存阶段转变 [2] - 需求端2024年全球LCD TV终端销售平均尺寸约51.6英寸,同比增长约1.1英寸,中国市场平均尺寸约65.8寸,同比增长3.4寸,预计2029年有望增长至54.5英寸推动需求长期成长 [3] 一季度产品价格及产线稼动率情况 - 2024年全球TV面板出货量、出货面积双增长,2025年需求有望“淡季不淡” [3] - 2024年12月部分大尺寸LCD TV产品价格率先上涨,2025年1月主流尺寸全面上涨,2月预计延续上涨态势 [3] - 2024年11月行业稼动率开始回升,2025年1月持续保持在80%以上 [4] 回购及资本开支情况 - 公司将根据经营和现金流情况适时考虑回购10.5代线少数股东股权计划 [4] - 半导体显示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未来资本支出围绕“屏之物联”战略,聚焦主业,主要方向是半导体显示业务,在物联网创新等四个高潜航道及“第N曲线”业务布局 [5]
京东方A(0007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续期公司债券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2025-02-13 16:16
债券发行 - 公司获准发行不超30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分期发行[7] - “22BOEY1”于2022年3月24日发行,金额20亿元,利率3.50%[7] 债券条款 - 债券基础期限3年,发行人有权按3年周期延长,不限次数[11][12] - 首个周期票面利率为初始基准利率加初始利差,后续加300个基点[12] - 付息日前12个月内分红或减资不得递延利息[14][15] - 行使延期支付利息权,未偿付完毕前不得分红或减资[15] - 因税务政策变更赎回,需说明并在首个付息日行使[16][17] - 因会计准则变更赎回,需说明并在变更实施年度末行使[19][20] - 债券破产清算时清偿顺序等同于普通债务[22] - 不行使递延支付利息权时,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兑付[22][23] - 本期债券起息日期为2022年3月25日[24] 信用评级 - 发行人主体和本期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A,评级展望稳定[26] 审计机构 - 公司拟聘用安永华明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已通过审议[30][31][32][33] 人员变动 - 2025年1月14日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由陈炎顺变更为冯强[34] - 2025年1月14日公司董事会秘书由刘洪峰变更为郭红[36] 影响说明 - 拟变更审计机构和人员变动对公司无重大不利影响[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