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方(000725)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方:资本战略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股东价值创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9 15:2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资本战略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股东价值创造的全新发展阶段 [1] - 大规模产线投资已不再是公司发展主旋律 [1] - 将于2025年迎来资本开支和折旧"双高峰",此后有望步入盈利提升通道 [1] - 提出"屏之物联"战略下的"第N曲线"理论,围绕显示技术、玻璃基加工能力、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能力三大优势打造全新业务增长极 [2] - 布局钙钛矿光伏器件、玻璃基封装等领域,培育"未来业务" [2] 股东回报计划 - 推出历史上首个全面涵盖分红、回购的股东回报规划 [2] - 承诺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35% [2] - 每年用于回购并注销的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 [2] -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中期分红 [2] 显示行业发展趋势 - 显示行业供给端正进入存量时代,格局实现重塑 [1] - 从过去"规模和市场份额"竞争逐渐转向高价值驱动 [1] - 液晶显示(LCD)仍将是未来中长期显示行业的主流应用技术 [1] - 大尺寸化成为趋势,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产品带来液晶显示技术旺盛的市场生命力 [1] - 柔性OLED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加速向IT、车载等中尺寸领域渗透 [1] 新业务进展 - 钙钛矿光伏已建成实验线和全行业第一条最大的中试线,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2] - 玻璃基封装业务已布局试验线,实现样机产出 [2]
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液晶显示未来十年仍将是显示行业主流应用技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9 09:23
行业趋势 - 显示产业正进入再平衡时期 行业格局实现重塑 液晶显示仍将是未来十年主流应用技术 [1] - 半导体显示技术持续创新 尚未出现替代技术 液晶显示在中长期仍将主导市场 [3] - OLED屏幕高端细分市场不断突破 中国大陆OLED产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3] - Mini/Micro LED等新兴显示技术将为行业增添发展动能 [3] - 显示行业供给端进入存量时代 需求端库存加速去化 竞争转向高盈利、高技术、高附加值 [3] 公司战略 - 公司提出"屏之物联"战略 核心是把握"屏"无处不在的增长机遇 通过功能集成、形态衍生和场景植入拓宽显示边界 [5] - "第N曲线"理论围绕核心优势进行多维拓展 重点布局玻璃基创新业务和钙钛矿光伏器件 [5] - 资本运作是提升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 包括产业整合、创新业务独立上市和回购少数股权 [4] - 通过并购中电熊猫2条产线、投资咸阳彩虹1条产线进行产业整合 [4] - 将创新业务独立上市打造专业平台 如京东方精电(车载显示)、华灿光电(MLED)、能源科技(能源物联网) [4] 市场影响 - 显示产业作为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支柱 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3] - 每年千亿美元规模的面板市场 带动千亿美元材料装备市场 拉动万亿美元显示消费市场 [3] - 中国大陆显示企业已在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占据领先地位 [3] - 公司已有三条OLED生产线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大陆OLED产线将快速发展 [3]
占据半壁江山 京东方或取代LG成苹果电脑面板最大供应商
中国经营报· 2025-07-07 22:19
京东方在苹果供应链中的进展 - 京东方预计2025年为苹果MacBook产品线供应51%的LCD面板份额,取代LG显示成为最大供应商 [2] - 京东方已打入苹果手机OLED屏供应链,并建成年产1亿块iPhone用OLED屏幕的产能,良品率提升至85% [2][4] - 京东方在2025年将向苹果供应1150万块笔记本屏幕,份额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而LG显示份额下降9个百分点至35% [4] 苹果MacBook屏幕供应格局变化 - 2025年苹果MacBook屏幕采购量预计达2250万台,同比增长1%,但部分生产基地可能从中国转移至越南 [3] - 夏普因需求疲软,2025年MacBook Pro屏幕供应量将减少20.8%至320万块,份额降至14% [4] - LG显示2025年出货量同比下降超12%,至848万块屏幕 [4] 京东方OLED技术的突破与挑战 - 京东方OLED屏幕月产能接近900万块,年产能达1亿块,良品率从20%升至85% [4] - 京东方已通过苹果资格审查,有望为iPhone 17 Pro Max供应LTPS OLED技术屏幕 [7] - 2024年京东方全球AMOLED手机屏市场份额达16%,仅次于三星的43% [7] 苹果的供应链策略与京东方地位提升 - 苹果通过供应链多元化增加对供应商的话语权,促使竞争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价 [2] - 京东方自2017年起为苹果提供屏幕,2020年开始为iPhone翻新机供应OLED屏幕,并在绵阳设立B11工厂专门供货 [6] - 京东方持续打入苹果高端OLED供应链,反哺产业链上下游,提升终端品牌竞争力 [8] 未来市场动态与潜在竞争 - 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OLED屏幕MacBook,三星可能借此成为新供应商 [5] - 京东方在OLED领域与三星仍有差距,但技术进步迅速,逐步缩小市场份额差距 [7]
京东方北京、兰州项目进度刷新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7 17:12
京东方未来显示产业园建设 - 京东方科技服务旗下UBP恒通国际商务园被授予"未来显示产业园"称号并于7月4日揭牌[1] - 园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聚焦超高清产业集聚与创新,覆盖技术融合、内容生产、终端产品等关键环节[1] - 园区将打造显示产业历史文化体验中心、新型显示应用场景体验区,推动超高清与AI、AIGC、VR、5G/6G等技术融合[1] - 园区布局六大专业平台,构建"服务+基金+空间+生态"全周期运营体系,已汇聚索尼、中联超清等核心企业及400余家生态伙伴[3] 京东方教育装备领域进展 - 7月7日京东方教育设备生产线及实训研学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兰州,投资金额达2亿[4] - 项目由浙江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推动兰州教育装备产业升级和产学研融合[4] - 京东方艺云2020年起已为教育机构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2024年4月展出75-110吋多规格交互智能平板[4][6] - 大尺寸显示屏幕可减少学生视觉疲劳,提供更舒适视觉体验[6]
国产面板何以拿下全球七成江山?
新浪财经· 2025-07-06 14:12
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企业掌控全球65%偏光片产能,预计2027年突破80% [1] - 2025年中国显示面板产量将占全球70%市场份额 [1] - 2024年中国大陆系面板厂在手机面板市场占有率达68.8%,2025年有望突破70%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6300万片,京东方占25.9%份额,华星光电和惠科分别占20.2%和14.4% [2] - 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占全球半壁江山 [3] 技术路线与市场份额 - 液晶显示器2024年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占比14.51% [3] - 中国企业在TV面板市场份额2024年达64%,预计2025年提升至69% [6] - 2024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27%,2025年预计增长5.2% [6] - 15条AMOLED产线正挑战韩国霸主地位,柔性屏与MiniLED技术掀起新一轮显示革命 [3] 企业表现与产能扩张 - 京东方2025年预计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6.10亿片 [2] - 华星光电2025年出货量预计小幅增加至1.92亿台 [2] - 天马2024年出货量达1.88亿台,2025年保持稳定 [2] - 恒美光电(二期)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年产能1.2亿平方米,年产值超60亿元 [4] - 京东方A 2024年营业收入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 [7] 新兴应用领域增长 - 2024年全球汽车显示屏面板市场出货量达2.32亿片,同比增长6.3% [8] - 京东方以17.6%市场份额居汽车显示屏榜首,出货量4090万片 [9] - 天马以3690万片出货量位居第二,份额15.9%,增速25% [10] - 2024年全球LCD电竞显示器面板出货量达3242万片,同比增长12% [10] - 2025年中国电竞显示器市场增幅预计达12.4%,渗透率突破62% [12] 产业整合与技术突破 - 杉杉股份完成对LG化学OLED偏光片业务收购,获得上千项技术专利 [4] - LG化学OLED电视用偏光片占全球40%份额,车载显示屏用偏光片占25% [4] - 恒美光电建设全球首条3000mm超宽幅偏光片项目,提高裁切利用率和成本优势 [5] - 中国企业采取LCD与OLED双轨并行策略,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打入苹果供应链 [6]
面板的终局之战:京东方收购彩虹光电股权事件详解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4 16:21
1. 并购交易核心分析 - 京东方以48.49亿元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交易分三期支付:首期30%(含14.55亿元保证金)、二期60%、三期10%[2] - 交易价格基于彩虹光电168.12亿元估值,扣除6.4973亿元现金股息后确定[4] - 协议设置过渡期安排,京东方承担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期间的经营盈亏,显示对目标公司2024年13.39亿元净利润的认可[4] - 付款设置延期支付利息条款,参考一年期LPR执行[3] 2. 行业格局重塑 - 全球LCD产业形成京东方(25.6%)、TCL华星(22.7%)、惠科(13.7%)三巨头格局,合计掌控TV面板市场62%份额[18][20] - 收购使京东方+彩虹市场份额升至31.7%,HHI指数从1660.54跃升至1972.86,跨越1800点高寡占阈值[34][36][37] - 行业竞争逻辑从价格战转向"控供给、稳价格",三巨头通过主动调控稼动率平滑周期波动[21][69] - 京东方G8.6代线布局补强50英寸段短板,市占率从10%提升至30%以上[44] 3. 战略协同价值 - 京东方IPS技术与彩虹VA技术形成互补,增强对三星等VA客户的议价能力[47] - 绑定彩虹股份玻璃基板资源,突破康宁/旭硝子/电气硝子三巨头垄断,强化供应链安全[49] - 消除彩虹作为潜在"价格破坏者"的风险,将独立产能纳入可控体系[22][43] - 交易后京东方TV面板份额领先TCL华星优势从2.9个百分点扩大至9个百分点[50] 4. 彩虹股份战略转身 - 彩虹股份获得48.5亿元现金用于化债及玻璃基板业务投入,该领域HHI达3300,利润率高于面板制造[58][60] - 从面板制造商转型为材料供应商,规避技术迭代风险(OLED/Micro LED冲击)[62] - 保留70%控股权维持博弈筹码,未来可通过京东方采购倾斜获得补偿[65] - 实现"搭便车"价值的提前变现,在寡头格局固化前锁定资产溢价[64] 5. 产业链影响 - 下游TV品牌厂商议价能力削弱,可能加速行业整合,绑定面板厂的头部品牌将受益[70] - 面板定价区间收窄,价格波动将从P1-P2大幅收缩至紫色三角形区域[72] - 玻璃基板本土化进程加速,彩虹股份G8.5代量产技术突破外企垄断[49] - 惠科等二线厂商面临"天花板效应",可能转向利基市场寻求差异化[50]
最高层会面 京东方、三星或捐弃前嫌迎合作新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7-03 22:40
高层会晤与合作重启 - 三星电子社长龙锡宇计划于7月4日与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会面,讨论LCD面板供应合作,可能重新确立合作关系 [1][2] - 此次会面是两家公司在专利互诉多年后的首次高层互动,外界高度关注 [3] - 三星电子需要稳定的LCD面板供应,京东方是其潜在重要供应商,而京东方则视三星为LCD产品的潜在客户 [3] 市场格局与供需关系 - 2025年4月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全球LCD面板市场份额首次突破70%,京东方以约490万片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 [3] - 三星电子内部要求将液晶电视相关公司持股比例控制在30%以下,因此需减少对TCL华星的依赖 [3] - 2021年京东方占三星LCD面板供货比为17%,但2024年降至3.3%,合作基本终止 [4] 专利诉讼与竞争背景 - 三星与京东方自2022年起多次互诉专利侵权,涉及OLED和LCD技术,最新互诉发生在2024年5月底 [5][6] - 三星显示在OLED市场以42.2%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京东方以13.2%排名第三 [7] - 截至2023年,三星拥有OLED专利近3万件,京东方以2.8万件紧随其后 [7] 战略考量与行业影响 - 三星电子希望通过与京东方合作实现LCD供应链多元化,并扩大在华业务 [3][4] - 京东方在LCD领域已主导市场,但在OLED领域仍需追赶三星 [7] - 专利诉讼被视为竞争手段,但双方合作基础仍存在,高层互动有助于减少误判 [6][8]
总金额超2200亿!京东方、惠科、TCL华星等面板厂项目进度一览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3 13:47
面板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概况 - 2025年上半年面板厂商业务繁忙,液晶面板主业务受益于关税备货和国补政策双重刺激,需求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1][2] - 面板厂商持续改善产品结构,布局多元化技术与应用领域,同时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新显示项目 [2] - 2025年以来主要面板厂商新显示项目总投资达2244.3亿元,涉及LCD、OLED、Mini LED、Micro LED、电子纸等技术 [2] 惠科投资布局 - 2025年惠科在显示项目建设上最为活跃,2-5月有5个项目进入签约、开工、投产状态 [3] - 重点项目包括:南充全色系M-LED新型显示芯片基地(总投资100亿元,一期月产能15万片)、绵阳Mini LED项目(50亿元)、长沙Mini LED项目(90亿元) [3] - 惠科已拥有a-Si TFT-LCD、Oxide TFT、Oxide RGB OLED、Oxide LCD、Mini LED等多种显示技术 [3] - 惠科6月30日获深交所受理IPO申请,拟募资85亿元用于OLED研发升级、Oxide研发及产业化、Mini LED智能制造等项目 [4] 京东方项目进展 - 京东方积极推进MLED技术布局,3月完成全球首条6英寸Micro LED量产线产品交付,年产Micro LED晶圆2.4万片组、像素器件45,000kk颗 [6] - 京东方晶芯科技MLED珠海项目正式量产交付,总投资10亿元,COB月产能达1万㎡+ [6] - OLED产能布局加速:北京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全面量产(总投资290亿元,月产能5万片);第8.6代AMOLED生产线设备搬入(总投资630亿元,月产能3.2万片) [7] - 越南智慧终端二期项目提前量产,总投资20.2亿元,年产TV/显示器终端超1400万台、电子纸终端超5000万台 [7] TCL华星动态 - 持续强化LCD业务,完成LGD广州第8.5代线并购及华星半导体11代线股权收购,总投资254亿元 [8] - 推进Micro LED产线项目,与泉州三安合资的芯颖显示完成中试线建设(总投资3亿元) [9][10] 其他厂商动态 - LGD专注OLED技术,投资1.26万亿韩元(约66.56亿元)在韩国坡州建设OLED面板工厂 [11][12] - 合肥国显建设全球首条无FMM技术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550亿元,月产能3.2万片 [13] - 深天马厦门TM19项目全面量产(总投资330亿元,月产能12万片),同时投资11亿元建设G3.5代Micro LED生产线 [14][15] - 龙腾光电越南项目投产(总投资40亿日元/1.88亿元),主要生产车载显示面板和工控屏 [16][17] - 友达光电与元太科技合资设立公司(投资3.9亿新台币/9300万元),建设大型电子纸模组生产线 [18]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前景 - OLED技术:2025年显示器面板出货量预计340万片(同比增长69%),2028年达810万片 [19] - Mini LED背光技术:2025年电视出货量预计超1150万台(占全球市场6%),未来有望在显示器、平板、VR、车载等领域扩大渗透 [19] - 电子纸技术:在物联网、低碳化趋势下,有望在笔记本、广告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展 [19] - Micro LED技术:2024年芯片产值2790万美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7.4亿美元 [20] 行业趋势总结 - 面板厂商在稳固LCD技术同时,加大OLED、Mini LED、Micro LED、电子纸等技术布局 [21] - 投资金额占比:OLED领域最高,其次是LCD、MLED与电子纸领域 [21] - 未来投资预计以OLED为主、LCD为辅的方式持续进行 [21]
★研发投入刷新纪录 新能源产业引领A股创新浪潮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2024年超5000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其中4121家披露研发投入数据,合计总额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8.09%,增长规模超千亿元 [1] - A股研发投入超10亿元公司近250家,超100亿元企业达22家,近六成公司研发投入实现增长,200余家公司增幅突破50% [1] - 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投入达3.77亿元,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增至3.08%,较上年提升约0.7个百分点 [1] 各板块研发投入表现 - 主板研发支出1.29万亿元位居首位,同比增长8.4% [2] - 科创板研发投入1266亿元,同比增长10.74%,增速居各板块首位,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前20的企业中19家来自科创板 [2] - 创业板和北交所研发投入增速分别为3.42%和1.56%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122亿元,同比增长11.32% [2] - 多家创新药企、半导体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100% [2]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表现 - 比亚迪以542亿元研发投入暂居A股首位,同比增幅超30%,近三年复合增速超70% [2] - 宁德时代研发投入186.07亿元,研发占比升至5.14%,拥有六大研发中心及超2万研发人员,累计专利超4万项 [2] - 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持续三年超百亿元,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 [3] - 长安汽车研发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3] 其他高研发投入企业 - 美的集团、京东方A、海康威视、海尔智家等科技企业连续三年保持研发投入超百亿元规模 [3] - 寒武纪-U研发投入达10.7亿元,占营收91%,2024年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同比暴增4230%,归母净利润3.55亿元 [3]
中证中游制造产业指数报3275.4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立讯精密等
金融界· 2025-07-02 19:10
指数表现 - 中证中游制造产业指数报3275 43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4 59% 近三个月下跌0 87% 年至今下跌2 73% [2] 指数构成 - 中证产业链指数系列包含上游资源 中游制造 下游消费与服务三条指数 从中证800选取样本 [2]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2] 权重分布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1 23% 宁德时代以7 5%居首 [2] - 沪市占比50 48% 深市占比49 52% [2]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44 37% 信息技术占比37 46% 原材料占比8 34% [2] - 通信服务占比5 70% 可选消费占比4 15% [2] 样本调整机制 - 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总市值前十的新证券可快速纳入 上市第十个交易日后进入指数 [3] - 退市样本立即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