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002415)

搜索文档
冯柳、邓晓峰最新重仓股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9-01 15:52
冯柳持仓变动 - 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二季度进入12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合计持股市值154.45亿元 [1] - 新进太极集团(持股市值4.262亿元 持股比例3.59%)和新城控股(持股市值1.300亿元 持股比例0.42%) [1][6] - 增持安琪酵母(持股市值12.30亿元 持股比例4.08% 环比增加11.11%) 松井股份(持股市值1.097亿元 持股比例2.46% 环比增加37.50%) 同仁堂(持股市值9.015亿元 持股比例1.82% 环比增加6.38%) [1][5][6] - 减持海康威视(持股市值93.72亿元 持股比例3.71%) 瑞丰新材(持股市值4.909亿元 持股比例4.10%) 中炬高新(持股市值5.130亿元 持股比例3.50% 环比减少5.26%) 国瓷材料(持股市值4.771亿元 持股比例3.27% 环比减少8.33%) 东诚药业(持股市值2.518亿元 持股比例2.35% 环比减少18.60%) 泰坦科技(持股市值1.151亿元 持股比例3.04% 环比减少16.67%) [1][5][6] - 对龙佰集团持股数量保持不变(持股市值14.26亿元 持股比例4.43%) [1][6] 邓晓峰持仓变动 - 高毅晓峰2号基金进入5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合计持股市值67.68亿元 [9] - 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进入2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合计持股市值37.54亿元 [9] - 加仓紫金矿业(持股市值38.74亿元 持股比例0.75% 环比增加1.79%) 云铝股份(持股市值5.321亿元 持股比例0.96% 环比增加16.43%) TCL科技(持股市值8.954亿元 持股比例1.14% 环比增加0.73%) 京东方A(持股市值14.04亿元 持股比例0.94% 环比增加0.28%) [9][13] - 对河钢资源持股不变(持股市值6158万元 持股比例0.71%) [9][13] 市场资金动向 - A股赚钱效应扩散引发大额存单转让市场活跃 出现利率超过2%甚至3%的转让产品 [22] - 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资金从低收益存款转入资本市场博取更高回报 [25] - 2005年以来出现五次明显居民存款搬家 分别为2006-2007年 2009年 2012-2015年 2021年 2024-2025年 [26] - 资本市场表现是存款搬家的核心驱动因素 [27] 投资理念 - 冯柳投资风格分为三类:参与风格牛市 挖掘个股深度价值 寻找未被定价的增量机会 [6][7] - 邓晓峰强调评估公司需关注需求容量与竞争格局 重视产业重大变化时的前瞻性判断 认为超额回报来自社会变迁和找到赢家 [18]
海康威视董秘奉玮荣获第十一届金麒麟·金牌董秘金鼎卓越奖
新浪财经· 2025-09-01 15:52
评选活动概况 - 第十一届新浪财经金麒麟·金牌董秘榜单于9月1日揭晓 [1] - 海康威视董事会秘书奉玮荣获金鼎卓越奖 [1] - 该评选累计评选出优秀金牌董秘超过900人次 [1] 董秘角色定位 - 董秘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间的关键纽带 [1] - 承担公司规范运作守门人、资本战略参谋者、信息披露发言人及投资者关系架构师等多重角色 [1] - 通过专业透明高效的沟通构建企业与投资者、监管机构、媒体公众的信任桥梁 [2] 评选标准体系 - 评选综合考量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沟通成效、公司治理、ESG建设和资本运作等多维度贡献 [1] - 注重在合规底线之上创新沟通方式及关键时刻的企业责任担当 [2] 获奖者专项分析 - 海康威视董秘奉玮的获奖反映市场对其资本沟通、合规治理与战略协同能力的认可 [2] - 同时体现投资者对海康威视治理水平与价值成长的高度肯定 [2]
深市两融余额创纪录!这些股票,被融资客加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13:20
两融余额整体情况 - 截至8月29日A股两融余额报22613.49亿元创逾10年新高 其中融资余额22454.72亿元 融券余额158.77亿元 [1][2] - 8月融资余额单月增加2744.45亿元 融券余额增加20.78亿元 [1][11] - 深市两融余额达11020.41亿元创历史新高 [1][2] 交易活跃度 - 8月13日至8月29日连续13个交易日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均超2万亿元 [1][5] - 8月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连续6个交易日超11% 8月29日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40% [7] - 8月21个交易日中18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增加 其中11个交易日单日增加超110亿元 [5] 行业融资变动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784.24亿元居首 计算机和通信行业分别净买入248.12亿元和235.51亿元 [7][9]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30个行业融资余额增加 仅煤炭行业净卖出9.55亿元 [7][9] -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医药生物行业融资净买入均超130亿元 [9] 个股融资动向 - 寒武纪-U获融资净买入60.48亿元居个股榜首 胜宏科技 中芯国际分别净买入57.48亿元和53.19亿元 [10] - 融资客对687只股票加仓超1亿元 前十个股包括新易盛 海光信息 东方财富等 [10] - 潞安环能为融资净卖出金额最大个股 82只股票遭减仓超1亿元 [11] 融券市场数据 - 融券余量30.01亿股 贵州茅台以0.87亿元融券余额居首 新易盛 胜宏科技融券余额均超0.83亿元 [11] - 海康威视 宁德时代 五粮液融券净卖出额居前 分别为3743万元 3222万元和2877万元 [12]
邓晓峰、冯柳、董承非、赵军、蒋彤等私募大佬的二季度持仓曝光!年内平均涨幅超33%!
私募排排网· 2025-09-01 11:46
核心观点 - 9位知名百亿私募基金经理在2025年二季度末合计持有41家A股公司 持仓总市值达299.61亿元 重仓股年内涨幅均值为33.32% [2][3] - 冯柳和邓晓峰持仓市值超百亿元 分别为154.45亿元和105.22亿元 董承非重仓股年内平均涨幅达39.11%表现突出 [2][3] - 私募大佬持仓集中在有色金属、电子、基础化工等行业 重仓股中出现多只年内涨幅超50%的个股 [5][6][9][13] 基金经理持仓概况 - 冯柳管理12家公司持仓市值154.45亿元 重仓海康威视93.73亿元但连续减仓 持有4家化工和3家医药生物公司 [2][3][11] - 邓晓峰管理5家公司持仓市值105.22亿元 重仓紫金矿业71.44亿元且连续三个季度加仓 该股自2019年二季度以来涨幅近7倍 [2][3][8][9] - 董承非管理6家公司持仓市值12.68亿元 重仓半导体行业4家公司合计持仓超11亿元 重仓股年内平均涨幅39.11% [2][3][13] - 夏俊杰管理10家公司持仓市值5.88亿元 行业分布分散且7家公司持股未变动 [2][3][18] - 裘国根管理3家公司持仓市值13.55亿元 采用"接力法"价值投资策略 [2][3][17] - 蒋彤管理1家计算机公司持仓市值1.98亿元 该股年内涨幅54.94% [2][3][16] - 赵军管理1家PCB公司持仓市值2.72亿元 该股年内涨幅126.42%且看好AI产业链 [2][3][16] - 吴伟志管理2家公司持仓市值0.96亿元 [2][3] - 卓利伟管理1家纺织服饰公司持仓市值0.87亿元 该股年内涨幅157.75% [2][3] 重点个股表现 - 紫金矿业(有色金属)邓晓峰持仓71.44亿元 年内涨幅54.87% 自2019年二季度3元以下持股至今涨幅近7倍 [8][9] - 海康威视(计算机)冯柳持仓93.73亿元 但连续两个季度减仓 [11] - 乐鑫科技(电子)董承非持仓8.17亿元且加仓35% 年内涨幅39.84% [13][14] - 某PCB公司(电子)赵军持仓2.72亿元 年内涨幅126.42% [16] - 某纺织服饰公司卓利伟持仓0.87亿元 年内涨幅157.75% [2][3] 行业分布特征 - 有色金属行业被邓晓峰重点持仓 紫金矿业和另一只有色股合计持仓81.50亿元 [8][9] - 电子行业被多位基金经理重仓 邓晓峰、董承非、赵军等合计持仓超20亿元 [8][13][16] - 基础化工行业被冯柳和董承非共同关注 冯柳持仓4家公司 董承非持仓1家公司 [11][13] - 医药生物行业被冯柳重点持仓3家公司 但部分个股年内出现下跌 [11]
海康威视8月29日获融资买入2.86亿元,融资余额32.2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1 10:16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9日股价微跌0.03% 成交额达27.09亿元[1] - 当日融资净买入6727.61万元 融资余额32.20亿元占流通市值1.12% 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余额4191.12万元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量134.46万股[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达41.39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21.65%[2] - 人均流通股22019股 较上期减少17.72%[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548.17万股至6594.19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新进持股4691.43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退出十大股东[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8.18亿元 同比增长1.48%[2] - 归母净利润56.57亿元 同比增长11.71%[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48.3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13.83亿元[3] 业务构成 - 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1] - 收入构成:主业产品及服务70.00% 机器人业务7.50% 智能家居6.58% 汽车电子5.63% 热成像4.80% 存储2.47% 主业建造工程1.87% 其他创新业务1.15%[1]
中金公司 电子掘金
中金· 2025-09-01 10: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国产算力链持积极态度 未来半年内仍将是投资热点[3] 核心观点 - 中国大陆AI基础设施投资空间达5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0% 芯片端潜力200-300亿美元[1][4] - 阿里巴巴三年投资目标3800亿元 资本开支环比大幅增长 支撑国产算力市场情绪[1][5] - 2026年算力需求核心驱动力为互联网公司tokens消耗增长及多模态应用(视频生成/代码工具)[1][6][7] - 端侧AI硬件处于爆发前夜 手机和眼镜将成为重要入口 苹果和Meta推动迭代[8] - 服务器组装厂受益于AI服务器量增长和单机柜利润提升 PCB板块ASP拉动优于量增长[9][10] 细分领域表现 AI算力基础设施 - 英伟达评估中国大陆AI基础设施投资空间500亿美元 年增50%[1][4] - 阿里巴巴二季度资本开支环比大幅增长 三年投资目标3800亿元[1][5] - 2026年需求驱动力:互联网公司tokens消耗增长+多模态应用(视频生成/代码工具)[6][7] 端侧AI硬件 - 当前关注度较低 因云端算力进展更显著[8] - 手机第三方AI应用未爆发 消费者反馈平淡[8] - 苹果加快AI迭代 Meta眼镜进展重大 手机和眼镜将成为重要ToC入口[8] 服务器与PCB - 工业富联受益AI服务器量增长+单机柜利润增加 GB200放量及GB300预期驱动业绩[9] - PCB板块NV和AC链需求景气度支撑至2027年 ASP提升显著优于量增长 高端产能供不应求[10] - 建议关注ASIC链量增长逻辑及国产客户份额 CP300验证节奏[10] 消费电子 - 2025年上半年行业收入增速27% 利润增速-5% 二季度实现双增长[11] - 光学/ODM/EMS环节表现最佳 电池及终端环节较弱[11] - 2025年手机市场量增平稳 果链优于安卓链[12] - 高增长公司多来自非手机业务(AI服务器/光模块/PCB/汽车)[13] 晶圆制造 - 华虹/中芯/晶合集成等产能利用率高[14] - 驱动因素:关税前提单(2025年3-4月)+海外公司转移生产+内需外需强劲+设备芯片数量增长+国内芯片设计公司份额提升[14] 半导体设备 - 华虹收购华丽五厂(产能3.8万片/总资产75亿/净利润3.4亿) 预计增厚上市公司净利润50%[15] - 中芯国际收购中兴北方剩余49%股权(产能10万片/28nm及以上产品)[15] - 资本开支未明显下降 2025年订单预期稳定[16] 通信设备 - 光通信产业链头部供应商二季度收入/净利润同环比显著增长[17] - 天孚通信受美国核心大客户拉动 二季度业绩超预期[18] - 中际旭创二季度毛利率/净利率提升 因800系产品占比提升+1.6T光模块放量+硅光渗透率提升[19] - 源杰科技二季度净利率环比显著改善 受益硅光渗透率提升[20] 国内算力链 - 浪潮信息上半年收入同比增90% 紫光新华三增38%[21] - 瑞杰网络单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 竞争格局占优[21] - 中兴通讯政企板块高增长 服务器业务超预期(互联网客户端突破+AI服务器扩容)[22] - 运营商网络及光纤光缆厂商承压 依赖运营商资本开支[22] 安防与物联网 - 安防板块收入稳增 利润增速优于收入 政府端企稳/企业端增长韧性[23] - 境外市场收入增速下降 因国际贸易不确定性[23] - 创新业务高增长:海康创新业务增14% 大华增23%[23] - 物联网头部厂商移远收入增速近40% 净利润同比增超120%(费用管控)[23]
重研发强“内功”上市公司“创新底色”愈加彰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9:21
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同比增长3.27% 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 [2] - 整体研发强度达2.33%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 [2] - 11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 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强度高于整体3.29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高于整体4.44个百分点 [2] 重点企业研发表现 - 比亚迪以308.8亿元研发投入居A股榜首 同比增长53.05% [2][3] - 中国建筑、中兴通讯、中国移动、宁德时代等多家企业研发投入均超50亿元 [2] - 恒瑞医药研发投入38.71亿元 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 [6] - 海康威视保持高研发投入水平 重点发展多维感知、AI与大数据技术 [3] 技术创新成果 - 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超级e平台" 建设兆瓦闪充站 [3] - 宁德时代推出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等创新产品 [5] - 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 发布全球首款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6] - 恒瑞医药已获批23款新分子实体药物 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处于临床开发 [6] 业绩增长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 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3] - 恒瑞医药营收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 [6] - 沈阳化工实现归母净利润6241.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4]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 [7] AI技术应用 - 格力电器"AI动态节能技术"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60% [7]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在云计算业务中占比稳步扩大 [7] - 长春高新系统运用AI提升研发效率 构建企业级智能平台和医疗数智化服务 [8] - 国务院出台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全环节落地应用 [8] 行业创新特点 - 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 研发创新驱动主业成长 [1][2] - 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 在新能源、创新药等领域表现突出 [4][6] - 传统产业通过"差异化、定制化、高端化"战略实现老树发新芽 [3][4] - 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动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及产品创新能力 [4]
A股中期分红规模与数量创新高,810家公司拟派现超64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9-01 08:04
A股中期分红总体情况 - 截至8月30日,810家A股公司推出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计划,拟派现总额6428.08亿元,分红金额和公司数量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5.06%,均创历史新高 [1] - 300多家上市公司首次计划发放中期现金分红,显示分红频率提升趋势 [1][7] - 中期分红行为既是政策引导方向,也是市场自主选择结果,长期有助于提升市场内在价值 [2] 央企与国企分红表现 - 74家公司派现金额超10亿元,其中22家为"中字头"企业,占比约三成 [3] - 中国移动以540.82亿元派现金额居首,中国电信派现165.81亿元(占净利润72%),中国联通派现34.77亿元 [3] - "三桶油"合计分红超800亿元:中国石油402.65亿元、中国石化106.70亿元、中国海油346.97亿港元(约316.60亿元人民币) [3] - 地方国企如紫金矿业拟分红58.47亿元,江西铜业、上海银行等多家地方国企分红金额均超10亿元 [4] 高分红企业业绩支撑 - 810家披露分红方案的公司中,522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六成,其中148家净利润增幅超50%,70家实现倍增 [5] - 牧原股份净利润大增近12倍,分红50.02亿元(分红比例47.50%),叠加回购后股东回报比例达58.04% [6] - 药明康德派现10.03亿元,海尔智家营收1564.94亿元(同比增10.22%),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增15.59%),AI技术驱动业务增长,中期分红超25亿元 [6] 行业龙头首次分红案例 - 海康威视首次中期分红36亿元,营收418.18亿元(同比增1.48%),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11.71%) [7] - 中国中车派现31.57亿元(分红比例43.57%),海天味业派现15.19亿元(占净利润38.80%) [7] - 海螺水泥、长安汽车、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 [7] 超百亿分红企业明细 - 分红超100亿元的公司包括:中国移动540.82亿元(分红比例64.20%)、工商银行503.96亿元(29.98%)、建设银行486.05亿元(29.99%)、农业银行418.23亿元(29.98%)、中国石油402.65亿元(47.94%)、中国银行352.50亿元(29.98%)、中国海油316.60亿元(45.53%)、中国神华194.71亿元(79.02%)、中国平安172.02亿元(25.28%)、中国电信165.81亿元(72.04%) [9][10] - 银行与能源行业成为高分红主力,分红比例普遍维持在30%-80%区间 [9][10]
重研发强“内功” 上市公司“创新底色”愈加彰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7:25
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 [2] - 整体研发强度达2.33%,同比小幅提升,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水平3.29和4.44个百分点,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2] 重点企业研发表现 - 比亚迪以308.8亿元研发投入居A股榜首,同比增长53.05%,推出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超级e平台" [2][3] - 中国建筑、中兴通讯、中国移动、宁德时代、中国中车、京东方A、海尔智家、海康威视等企业研发投入均超50亿元 [2] - 海康威视持续发展AI与大数据技术,提升研发效率,推进智能物联产品创新 [3] 企业创新成果与业绩 - 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3] - 沈阳化工实现归母净利润6241.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通过差异化战略推进高粘度、高发泡等新产品研发 [3][4] -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收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研发投入38.71亿元,已获批23款新分子实体药物 [7] 行业龙头创新引领 - 宁德时代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及十三大生产基地,推出二代神行超充电池、587Ah储能电芯等创新产品 [6] - 新能源与创新药领域成为创新突出板块,龙头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学研融合强化产业链地位 [6][7] AI技术应用与成效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在云计算业务中占比扩大,第二季度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8] - 格力电器"AI动态节能技术"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60%,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9] - 长春高新以AI驱动研发效率提升,构建企业数据资产并赋能创新药研究 [9][10]
超8100亿元!上半年A股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19:11
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同比增长3.27% 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 [1] - 整体研发强度达2.33%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 [1] - 11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 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水平3.29和4.44个百分点 [1] 龙头企业研发表现 - 比亚迪以308.8亿元研发投入位居榜首 同比增长53.05% [2] - 中国建筑、中兴通讯、中国移动、宁德时代、中国中车、京东方A、海尔智家、海康威视研发投入均超50亿元 [2] - 宁德时代在乘用车、商用车和储能领域推出多项创新产品包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9MWh储能系统 [4] - 恒瑞医药研发投入38.71亿元 其中费用化投入32.28亿元 拥有23款获批创新药和100多个在研产品 [4][5]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 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千伏高压架构"超级e平台" 并建设兆瓦闪充站 [2] - 海康威视推进多维感知与AI技术研发 通过提升研发效率使百亿级投入更具价值 [3] - 沈阳化工开发高粘度新产品并实现销售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241.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3] - 工业富联第二季度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 [6] AI技术应用成效 - 格力电器"AI动态节能技术"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60% [7] - 长春高新以AI技术驱动研发效率提升 实现分子差异化设计和医疗数智化服务 [7]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在云计算业务中占比稳步扩大 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50% [6] 创新药行业发展 -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收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 [4] - 百济神州-U等创新药企业在研发创新带动下经营业绩表现良好 [5] - 医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表现最亮眼的领域之一 国产创新药企业快速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