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维克(002837)
icon
搜索文档
英维克(002837.SZ):公司业务暂不涉及手机液冷
格隆汇· 2025-09-29 15:1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业务暂不涉及手机液冷技术领域 [1]
英维克股价涨5.14%,英大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93万股浮盈赚取12.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4:12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9日股价上涨5.14%至83.90元/股 成交额36.48亿元 换手率5.31% 总市值813.26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机房温控节能产品占比52.50% 机柜温控节能产品占比36.00% 其他业务占比9.82% 轨道交通列车空调及服务占比0.93% 客车空调占比0.75% [1] 基金持仓情况 - 英大灵活配置A(001270)二季度持有2.93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3.73%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2.01万元 最新规模69.67万元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33.54% 近一年收益52.6% 成立以来收益96.61%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张大铮任职5年269天 管理规模220.58亿元 最佳回报84.48% 最差回报3.82% [3] - 基金经理刘宇斌任职1年158天 管理规模7683.1万元 最佳回报34.41% 最差回报25.44% [3] - 基金经理霍达任职2年235天 管理规模9100.27万元 最佳回报39.33% 最差回报-5.66% [3]
数据中心互联技术专题五:液冷:智算中心散热核心技术
国信证券· 2025-09-29 13:26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AI时代数据中心热密度加速提升 液冷正在成为智算中心主流散热技术 [7] - 液冷与风冷技术相比具有温度传递快 带走热量多 噪音低和节能 节省空间的优势 [7][11] - 全球各地区PUE考核趋严 液冷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7] - 液冷通用架构可分为机房侧和ICT设备侧 机房侧包括一次侧和二次侧设备 [7] - 当前阶段液冷应用主要采用冷板式技术 浸没式方案是长期发展方向 [7] - 液冷市场空间广阔 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 [8][9] - 液冷产业链中传统海外散热企业有早期先发优势 但国产厂商拥有高性价比 高响应速度 定制化服务等优势 [9] 算力功率密度提升 液冷是未来散热温控主要技术 - 英伟达最新商用B系列GPU采用冷板液冷技术散热 100%全液冷架构覆盖CPU GPU内存等核心部件 [7][11] - 液冷系统通用架构可拆解为机房侧和ICT设备侧两部分 机房侧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 [18] - 液冷相比风冷具有更高散热能力和更低TCO 根据中兴通讯测算 液冷方案预计2.2年左右可回收增加的基础设施初投资 [22] - 施耐德数据显示 每机架20kW和40kW部署液冷时投资成本比传统风冷分别节省10%和14% [22] - 英伟达B200芯片TDP功耗达1000W GB200超级芯片达2700W [26] - Vertiv数据显示 AI GPU机架峰值密度有望从2024年130kW到2029年突破1MW [26] - 全球数据中心能耗管控趋严 中国要求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内 [34] - 美国要求现有联邦数据中心2025年前PUE<=1.5 新建项目需<=1.4 [35] - 欧洲要求2026年起新建数据中心PUE<1.2 2030年现有数据中心PUE<1.3 [35] - CSP云厂包括META Google AWS微软xAI均在设计和启用液冷方案 [39][41] 液冷应用渗透加速 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美元 -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中冷却系统成本占比约20%-25% [81] - 风冷 冷板式液冷 浸没式液冷每kW成本比例关系呈现逐步翻倍 [81] - 预测2026年国内液冷市场规模达113亿元 2027年达238亿元 [9][85] - 2026年通用服务器液冷渗透率14% AI服务器液冷渗透率50% [85][87] - 北美市场冷板式液冷单位价值量约1040美元/kW [9] - 2026年CSP云厂自研ASIC芯片带动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30亿美元 [9] - 2026年英伟达液冷市场规模在乐观情况下预测超70亿美元 [9] - 2026年北美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100亿美元 [9][93] - GB300液冷价值量测算为101420美元 对应单千瓦价值量为1043.4美元/kW [92][93] 液冷产业链解析 - 液冷产业链上游为液冷零部件 中游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集成商 下游为AIDC服务商 运营商 互联网等 [9][97] - 当前液冷交付模式包括一体化交付与解耦交付两种 解耦交付有利于促进行业标准形成 [101][104] - 液冷系统集成复杂难度成倍提升 系统级能力要求高 [106] - 液冷系统关键零部件包括冷板 快接头 Manifold CDU等 [113] - 英伟达液冷核心供应商包括AVC奇宏 双鸿 台达电子 富士康等 [118] - 台资液冷组件公司预计占据全球70%以上液冷组件市场份额 [125] - 国产厂商包括英维克 申菱环境 高澜股份 曙光数创等已在液冷领域布局 [128][130][132] - Vertiv拥有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23.5%的份额 是英伟达独家合作伙伴 [134][135] 投资建议 - 随着AI芯片功率提升和单机柜密度提升 全球液冷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9][146] - 具备系统级理解能力的专业温控厂商有望更受益行业发展 [9][146] - 国内厂商凭借性价比等优势仍有机会突破海外市场 [9][146] - 重点推荐英维克 预测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70.2/98.4/138.8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8/9.46/13.86亿元 [139][147]
中国工业:CIIF Trip调研收获 -自动化需求前景稳健,尤其是人工智能相关设备-China Industrials-CIIF Trip Takeaway Solid Automation Demand Outlook, Esp AI-related Equipment
2025-09-29 10:0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行业[1] * 涵盖的公司包括汇川技术、埃斯顿、英维克、汉钟精机、Circuit Fabology Microelectronics、无锡信捷、安徽合力、SBT Ultrasonic、英利汽车、施耐德、Dobot、Orbbec、Seer Robotics等14家参会企业[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自动化需求前景乐观,国产品牌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 大多数中国自动化公司对需求前景持乐观态度,主要驱动力来自电池、物流、电子、半导体和机床等关键领域[4] * 汇川技术、埃斯顿、信捷等公司预计2025年订单和收入将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4] * 价格竞争不如预期激烈,埃斯顿指出来自关键客户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订单盈利能力和应收账款略有改善[10] * 欧洲品牌(如西门子、ABB)和日本品牌(如Misumi、三菱电机、欧姆龙)在与国产品牌竞争时更倾向于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而部分日本品牌(如安川电机、THK)则专注于高端市场[9] * 关税影响有限,几乎所有公司都表示受关税影响较小[10] "AI+"成为核心主题,AI相关需求强劲并成为资本开支新驱动力 * 2025年工博会的主题是"新型工业化与智能制造韧性",AI被无缝集成到旨在提升智能化、效率和质量的解决方案中[3] * AIDC(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需求持续强劲,表现为新订单稳健、盈利能力健康以及持续产能扩张[12] * AI及其物理应用是设备资本开支上升周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催生了对智能机器人、PCB设备、液冷系统、燃气轮机等的新需求[12] * 汉钟精机管理层对PCB资本开支上升周期延续至2026年表示乐观,并计划大幅扩大设备产能[12] * 英维克管理层指出自2025年第三季度起国内液冷需求上升,并预计海外服务器端冷却业务规模收入可能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确认[12]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发展,应用场景拓宽 *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发展全面提速,更多公司推出全系列组件和执行器,包括汇川技术、施耐德、NSK等主要厂商,以及Novanta、禾赛科技等细分领域领导者[14] * 智能机器人在各种专业场景中的采用正在加速,尽管通用人形机器人应用仍是长期前景[14] * 汇川技术推出了系列人形和新大型PLC产品,相关产品已处于量产阶段,预计2026年将获得小批量订单,并与国内外客户展开合作[22] * 无锡信捷推出了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和编码器等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产品[34] * Dobot发布了轮式人形机器人ATOM-M,并计划在年底推出新版本人形机器人[51] 产品创新与精密制造能力提升 * 汇川技术和无锡信捷今年均推出了大型PLC产品,并获得了小批量初始订单[4] * 汇川技术在工博会展示了其智能机器人焊接操作岛,配备了自研熔池摄像头,实现了实时监控和更高的操作灵活性[4] * 尽管与全球老牌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但精密产品制造仍是重点改进领域,例如施耐德通过精度和有效负载优势区分其丝杠产品[13] * 汇川技术在上半年获得了国内机床客户的订单,并展示了可扩展的生产能力,目标是到2028年实现40万台的产能[13] * 英利汽车专注于高端铸件(如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叶片),并与西门子能源、贝克休斯、GE航空航天等国际客户深化合作[13]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公司业绩指引与展望 * 汉钟精机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1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其中3C业务增长30%,PCB业务增长约50%至50亿元人民币,全年毛利率和净利率较上半年将略有改善[26] * 汉钟精机PCB设备新订单预计在2025年达到约6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将其PCB设备产能翻倍至约100亿元人民币[27] * 埃斯顿管理层指引未来三年每年收入增长15%-20%,并预计2026年净利率约为5%,今年全球市场份额约为5%,目标是到2030年提升至10%(对应约10万台出货量)[30] * 英维克管理层对2026年国内外服务器端冷却需求持乐观态度,预计海外服务器端冷却业务将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明确确认收入[24] * 安徽合力2025年前8个月海外销售增长16%,其中亚洲增长16%,欧洲增长18%,南美洲增长70%,中东和非洲增长29%,北美下降19%,俄罗斯下降10%,大洋洲增长73%[36] * SBT Ultrasonic预计2025年营收约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1亿元人民币,2026年新订单预计同比增长约30%,净利润预计翻倍至约2亿元人民币[39] * Circuit Fabology Microelectronics预计2025年将交付约700台用于PCB应用的LDI设备,而2024年为300多台,预计全球市场份额今年将升至约25%[40] * 英利汽车截至上半年末订单积压为15亿元人民币,其中约80%与燃气轮机部件相关,管理层对长期营收10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持乐观态度[42][45] * Orbbec预计2025年营收10亿元人民币,目前机器人收入构成是服务机器人大于工业机器人大于人形机器人[55]
液冷专题20250924
2025-09-26 10:29
行业与公司概述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数据中心液冷行业,重点讨论液冷技术、市场规模、产业链及主要参与者[1] * 纪要重点分析的公司包括英维克、鼎通科技、奕东电子、鼎龙科技等国内液冷产业链相关企业[2][4][11][16] 液冷市场增长前景 *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百亿人民币(渗透率不到10%)增长至2026年的千亿人民币,并在2028年达到2000亿人民币,未来两到三年有望实现10倍增长,三到四年可能达到20倍增长[3] * 市场增长驱动力来自英伟达GB200、GB300等新一代产品发布以及A4芯片的加速出货[3] * 预计2026年初Meta将开始大批量使用液冷方案,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厂商也会陆续采用机柜级方案[9] * 到2027年或2028年,ASIC芯片出货量与英伟达芯片出货量比例预计为1:1,两者对应的市场空间基本相当[10] 液冷技术发展趋势 * 液冷技术迭代速度快,微通道钙设计和芯片内置微流控冷却(如微软技术)成为趋势[5] * 由于芯片功耗和机柜功率提升(超过60千瓦),对紧贴芯片的液冷板及机柜级方案匹配的内部CTO相关产品需求增加,这些产品具有强定制化属性和快速迭代需求[5][6][10] 液冷产业链价值分布与机会 * 液冷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液冷板、CDU(热量分配单元)、管路和接头[7] * 液冷板和CDU分别占据全产业链价值量的30%至40%,接头占比约10%且技术壁垒高(需保证多次插拔不漏液)[7] * 国内公司在全球ASIC产业链中机会更多,因英伟达更愿引入新供应商且北美CSP(如Meta)倾向选择全链条解决方案供应商[8] * 若国内公司拿下20%全球份额,对应收入400亿人民币、利润80亿人民币;若份额提升至40%,则收入800亿人民币、利润160亿人民币,对应市值增量可达5000亿人民币[8] 主要公司分析 **英维克** * 作为国内液冷龙头企业,地位显著,获得Meta大额订单是其行情启动的重要标志[4] * 公司技术实力强,拥有大批量量产经验,与北美多家客户(如谷歌)合作,早在2017-2018年就布局液冷产品并与华为鲲鹏、升腾芯片匹配方案,占据40%左右市场份额[12] * 若在全球2000亿市场中拿到20%份额,对应400亿收入和120亿利润,以20倍PE计算将带来2400亿市值增量[13] **鼎通科技** * 核心增长逻辑在于IO液冷连接器渗透率提升及机柜内部连接器需求增加[17] * IO连接器用于AI数据中心交换机和服务器插光模块,从风冷转液冷后单个接口价值从三四十元提升至150-200元,随着光模块从400G升级到800G、1.6T,价值量进一步提升[14] * 单个机柜价值量约2万元,预计随英伟达机柜出货量增加,公司2026年和2027年营收和毛利率将保持高速增长[17] **奕东电子** * 2025年新开拓GPU液冷板业务,客户包括AVC奇宏、品达和Coolmaster等英伟达链核心液冷供应商[18] * AVC奇宏已产生批量收入(单月约1000万元,9月可达两三千万元,四季度预计增长到3000万元),品达产品已通过验证,Coolmaster有望在2026年供货,预计2026年订单总额至少达10亿元[18][19] * 公司在开发验证液冷I/O产品,有望在2026年实现供货,未来主要受益于GPU液冷和I/O连接器业务,2026年和2027年增长预期乐观[20] **其他公司** * 鼎龙科技能直接供应海外市场,毛利率达50%,净利率近30%[11] * 国内珠三角地区公司积极承接代工订单,确定性较强[11][15] 国内液冷行业前景与投资方向 * 国内液冷行业市场份额将提升,除A4机柜采用液冷方案外,交换机、光模块连接器等环节也将陆续采用液冷技术[11] * 英维克和伊顿电子等公司已获确定性订单,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液冷收入明显增长,年底实现整体利润兑现[11] * 投资方向上,直接供应(如英维克、鼎龙科技)和贴牌代工是确定性较强的环节[11] * 上游零部件如静默式液冷技术受关注,CDU环节预计2026年需求达50%左右,寻求国内代工机会较大(如世芯环境)[15]
国内储能深度:配储退出,独储登台,高质量需求爆发且持续
东吴证券· 2025-09-26 10:06
行业投资评级 - 全面看好大储板块 投资建议首推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海博思创、亿纬锂能 其次为阿特斯、比亚迪、中创新航、欣旺达、派能科技、上能电气、科华数据 关注鹏辉能源、瑞浦兰钧、英维克、伊戈尔等 [2] 核心观点 - 国内由强制配储向独立储能转变 电力市场化改革改变储能项目收益模型 驱动IRR抬升 [2][8] - 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储能容量电价补偿政策 建立市场化收益机制 项目IRR普遍在8–12%区间 高价值省份可达15%以上 [2][18] - 上修国内储能需求预测 预计25年国内储能装机149GWh 同比+35% 26年装机194GWh 同比+30% 到30年预计装机340GWh 同比+12% [2][82] - 储能电芯供不应求持续至26H2 全行业产能利用率80-90% 一二线持续满产 低价订单价格上涨1-3分/wh 厂商盈利大幅改善 [2] - 独立储能对储能电池和系统质量要求提高 采用龙头电池的储能电站年稳定运行天数高20% 对应IRR高30%+ 国内竞争格局有望集中 [2] 容量电价与商业模式 - 136号文后强制配储正式退出 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6][8] - 现货市场在29个省级电网区域开展试运行或正式运行 电力市场化改革将改变储能项目收益模型 [2][12] - 独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接入电力市场 具备多元化收益来源 包括容量电价/补偿、现货市场套利、容量租赁和辅助服务 [10][11] - 内蒙古储能政策补贴力度全国最强 0.35元/kWh放电补偿下项目IRR可达10–20% [2][21] - 甘肃率先落地"火储同补"容量电价机制 执行标准为330元/kW·年 项目IRR约9–12% [24][25] - 宁夏容量电价逐步上调 26年上调至165元/kW·年 IRR测算6–8% [28][29] - 河北容量电价机制+充放电价格政策并行 享受100元/kW·年容量电价 IRR约6–8% [32][33] - 新疆容量补偿逐年递减 25年标准为0.128元/kWh 若按此标准延续IRR测算6–8% [37][38] 需求预测与装机情况 - 25年1-8月国内新型储能装机75.9GWh 同比+42% 1-8月储能EPC招标116GWh 同比增约40% [2][71] - 分省份看 25-26年新疆和内蒙是装机主力 贡献70GWh 贡献40-50%装机 [2][83] - 25H1国内独立储能占比58% 累计装机规模127GWh 7月储能招标中独立储能占比已达到92% [60][62] - 国内算力发展对储能拉动明显 预计2030年数据中心储能需求120GWh 占总体储能需求1/3 [2][78] - 25年储能电池需求197GWh 同比+42% 对应储能系统和电芯均价分别为0.48、0.28元/wh 市场空间分别为945/551亿元 [85][86]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预计25/26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521/710GWh 同比增长60%/36% [2][115] - 全球储能系统竞争格局整体分散 24年CR5合计49% 25年前五名为阳光电源、特斯拉、比亚迪、中国中车、海博思创 [89][90] - 国内储能系统竞争格局更加分散 24年CR5合计约30-35% [93][94] - 独立储能趋势下代建代运营成为创新型商业模式 具备电芯-PCS-EMS一体化设计能力的厂商有望脱颖而出 [100][105] - 25年宁德时代储能电芯市占率约30% 全球CR3份额超50% 国内市场CR3份额45-50% [106][107]
英维克(002837) - 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2025-09-25 19:15
公司变更 - 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登记通知书》[2] - 注册资本从74,446.6584万元变更为96,901.8809万元[2] - 限售条件流通股出资额从9,720.0692万元变为12,636.0897万元[2]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出资额从64,726.5892万元变为84,265.7912万元[2] 会议情况 - 2025年8月1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相关议案[2] - 2025年9月11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2] 其他变更 - 2025年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2] - 公司成员信息发生变更[2] - 公司股东信息发生变更[2] - 公司章程从2025年4月版变更为2025年8月版[2]
机械设备行业9月25日资金流向日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8:3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25日下跌0.01% [1] - 申万行业中有7个行业上涨 传媒行业涨幅2.23%居首 通信行业涨幅1.99%次之 [1] - 纺织服饰行业跌幅1.45% 综合行业跌幅1.30%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87.78亿元 [1] 行业资金流向 - 5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39.16亿元且上涨1.60% [1] -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25.45亿元且上涨1.55% [1] - 26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电子行业净流出162.41亿元居首 [1] - 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28.32亿元 基础化工/房地产/国防军工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机械设备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下跌0.32% 主力资金净流出28.32亿元 [2] - 行业530只个股中141只上涨 5只涨停 385只下跌 [2] - 198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5只净流入超亿元 [2] - 17只个股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2] 机械设备个股资金流入 - 华工科技净流入12.45亿元 涨幅10.00% 换手率10.27% [2] - 英维克净流入5.28亿元 涨幅7.94% 换手率12.13% [2] - 合锻智能净流入2.76亿元 涨幅9.98% 换手率6.30% [2] - 哈焊华通净流入1.83亿元 涨幅19.99% 换手率11.76% [2] - 东杰智能净流入1.30亿元 涨幅6.61% 换手率12.87% [2] 机械设备个股资金流出 - 汇川技术净流出3.78亿元 跌幅0.49% 换手率2.87% [4] - 东方精工净流出2.50亿元 跌幅2.70% 换手率10.83% [4] - 中控技术净流出2.38亿元 跌幅0.34% 换手率3.27% [4] - 中创智领净流出2.35亿元 跌幅6.86% 换手率5.53% [4] - 山河智能净流出1.93亿元 跌幅7.98% 换手率13.45% [4]
机械行业月报:周期为盾,成长为矛,关注工程机械、船舶、机器人、AIDC等高景气板块-20250925
中原证券· 2025-09-25 17:53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超过10% [2] 核心观点 - 机械行业以周期属性为防御基础,以成长属性为进攻方向,重点关注工程机械、船舶制造、机器人、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高景气板块 [1] - 行业呈现"周期复苏"与"科创成长"双主线,传统板块盈利稳定且分红率高,新兴主题板块受益于技术迭代和事件催化 [5][72] 细分板块总结 机械板块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中信机械板块上涨5.23%,跑赢沪深300指数(2.15%)3.08个百分点,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4 [4][11] - 子行业涨幅分化显著:锂电设备(+49.22%)、半导体设备(+24.73%)、叉车(+17.72%)领涨;船舶制造、起重运输设备涨幅落后 [4][11] - 行业估值处于较高分位:申万机械行业市盈率38.6倍,位于近10年分位数的73.7%;机器人、楼宇设备等子行业估值分位数超90% [17][20] 工程机械 - 2025年8月主要产品销量稳健增长:挖掘机销量16,523台(同比+12.8%),其中国内销量7,685台(+14.8%);装载机销量9,440台(+13.3%);叉车销量118,087台(+19.4%) [21][22][32][33][36] - 行业复苏动力来自设备更新周期、逆周期政策及出海扩张:三一重工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63.98% [39]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开工带来长期需求催化 [39] -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浙江鼎力 [5][39] 机器人及自动化 - 2025年8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3,747台(同比+14.4%),1-8月累计512,129台(+29.9%);金属切削机床产量7.08万台(+16.4%) [40] - 人形机器人主题持续催化:优必选获2.5亿元采购合同,宇树科技计划2025年底提交上市材料(C轮融资后估值超120亿元) [41][51] - 政策支持加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推动矿山智能机器人研发,广州、重庆等地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41] - 重点推荐埃斯顿(本体)、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步科股份(控制器)、兆威机电(精密传动) [5][51] 船舶制造 - 2025年上半年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同比-18.2%),但手持订单量23,454万载重吨(+36.7%),占全球份额64.9% [52][57] - 行业整合加速: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完成,新集团手持订单占全球近20%,总资产超4,000亿元 [52] - 盈利修复持续:造船板价格降至3,930元/吨低位,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59% [52][59][62] - 绿色船舶转型推进:氨燃料主机等新技术落地,深海科技政策带来新增需求 [53][62]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 2023年中国算力总规模435 EFlops(全球占比31%),其中智算规模289.4 EFlops(占比66.5%) [63] - 液冷服务器需求爆发:2024年市场规模23.7亿美元(+67%),预计2029年达1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6.8%) [65] - 温控系统为核心环节:制冷占数据中心能耗24%以上,液冷技术可将PUE降至1.1;三大运营商计划2025年50%以上数据中心应用液冷 [64] - 重点推荐英维克(温控)、应流股份(燃气轮机零部件) [5][67] 河南机械上市公司 - 2025年9月河南机械股涨幅领先:中创智领(+26.11%)、新强联(+11.62%) [69][71] - 中航光电液冷快接头产品符合英伟达设计规范,实现生态即插即用 [70]
专用设备板块9月25日跌0.11%,中创智领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7.7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5 16:44
板块整体表现 - 专用设备板块当日下跌0.11% 跑输上证指数(下跌0.01%)但跑赢深证成指(上涨0.67%)[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显著 涨幅最高为迪威尔(11.59%)跌幅最深为中创智领(-6.86%)[1][2] - 板块资金整体呈净流出状态 主力资金净流出7.75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3.0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10.75亿元[2] 领涨个股表现 - 迪威尔收盘价38.72元 涨幅11.59% 成交量8.54万手 成交额3.17亿元[1] - 中捷资源收盘价3.04元 涨幅10.14% 成交量54.85万手 成交额1.63亿元[1] - 合锻智能收盘价20.05元 涨停(9.98%)成交量31.14万手 成交额6.21亿元[1] 领跌个股表现 - 中创智领收盘价25.79元 跌幅6.86% 成交量85.25万手 成交额22.45亿元[2] - 科新机电收盘价18.18元 跌幅6.53% 成交量35.00万手 成交额6.48亿元[2] - 利和兴收盘价26.70元 跌幅5.59% 成交量44.20万手 成交额12.09亿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英维克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53亿元(净占比5.26%)但遭游资净流出4.93亿元(净占比-5.73%)[3] - 合锻智能获主力净流入2.32亿元(净占比37.33%)游资净流出1.24亿元(净占比-20.00%)[3] - 中捷资源主力净流入6983.63万元(净占比42.88%)但遭游资净流出3025.85万元(净占比-1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