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乐普医疗(300003)
icon
搜索文档
乐普医疗:监事会主席王兴林逝世
快讯· 2025-05-09 19:23
乐普医疗(300003)公告,公司第六届监事会主席王兴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近日不幸逝世。王兴林先 生在担任监事会主席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为公司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王兴林 先生逝世后,公司监事会成员减少至2人,低于《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最低人数,公司将尽 快完成监事的补选工作。 ...
乐普医疗(300003) - 关于子公司MWN109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2025-05-09 19:16
证券代码:300003 证券简称:乐普医疗 公告编号:2025-036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子公司 MWN109 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今日获悉,公 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为生物")收到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由民为生物申 报的 MWN109 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现将有关详情公告如下: 一、产品信息 药物名称:MWN109 片 注册分类:化学药品 1 类 申请事项:临床试验 申请人: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适应症 | 受理号 | | --- | --- | | 2 型糖尿病 | CXHL2500239、CXHL2500240、CXHL2500241、CXHL2500242 | | 超重或肥胖 | CXHL2500234、CXHL2500235、CXHL2500236、CXHL2500237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 ...
乐普医疗(300003) - 关于监事会主席逝世的公告
2025-05-09 19:16
证券代码:300003 证券简称:乐普医疗 公告编号:2025-035 董事会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沉痛公告,公司第 六届监事会主席王兴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近日不幸逝世。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对王兴林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沉 痛哀悼和深切缅怀,并向其亲属致以深切的慰问! 王兴林先生在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忠实地履行 了作为监事会主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保障公司监事会合规决策、维护公司及 股东的整体利益等方面尽职尽责,为公司规范运作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司对王兴林先生为公司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王兴林先生逝世后,公司监事会成员减少至 2 人,低于《公司法》和《公司 章程》规定的最低人数,公司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尽快 完成监事的补选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特此公告。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监事会主席逝世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二○二五年五月九日 ...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上涨0.39%,前十大权重包含新产业等
搜狐财经· 2025-05-08 19:44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上涨0.39%,报13367.74点,成交额146.35亿元 [1] -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82%,近三个月下跌2.05%,年至今下跌2.72% [1] - 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迈瑞医疗(9.57%)、爱尔眼科(8.34%)、联影医疗(7.63%)、爱美客(3.55%)、惠泰医疗(3.28%)、鱼跃医疗(2.88%)、新产业(2.81%)、美年健康(2.35%)、乐普医疗(2.07%)、九安医疗(2.03%) [1]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60.66%、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39.34% [1] 行业分布 - 医疗设备占比34.34%、医疗耗材占比27.26%、体外诊断占比21.50%、医疗服务占比16.90% [2]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跟踪医疗保健的公募基金包括:南方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联接A/C/I、天弘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南方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建信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大成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华泰柏瑞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 [2]
乐普医疗收盘上涨1.69%,滚动市盈率149.42倍,总市值214.5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8:04
股价与估值 - 5月6日收盘价11.41元,上涨1.69%,总市值214.58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149.42倍,创20天新低 [1] - 静态PE(静)86.90倍,市净率1.39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PE48.90倍,中值36.41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53倍,中值2.40倍 [2] - 公司在行业PE排名第111位 [1]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94228户,较上次增加583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滑9.67% [1] - 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 [1] - 销售毛利率64.03% [1] 同业公司估值 - 天益医疗PE(TTM)-1685.63倍,市净率1.80倍 [2] - 澳华内镜PE(TTM)-613.48倍,市净率4.91倍 [2] - 诺唯赞PE(TTM)-417.99倍,市净率2.29倍 [2]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 [1] - 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 [1]
国家战略下的材料突围:2025-2030"十五五"新材料万亿级机遇解读
材料汇· 2025-05-05 22:59
行业背景 - 创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万亿元,年增速2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材料市场 [2] - "十五五"规划将创新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配套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涵盖299种新材料 [2]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5%,新能源材料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产化率达95% [2] - 高端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等国产化率不足10% [2] - 行业呈现三大特征:政策密集赋能、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场景拓展 [2] - 固态电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等前沿领域催生千亿级新赛道 [2] 市场现状分析 产业规模与结构分布 - 2024年总体规模达6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 [4] - 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构成三大增长极,传统结构材料增速稳定在8-10% [4] - 长三角占据半导体材料领域45%份额,珠三角主导新能源材料,京津冀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形成集群优势 [4] 应用领域重构 - 传统应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占比从2019年的65%降至2023年的48% [6] - 新兴领域如AI服务器(MLCC用量增长100%)、折叠屏手机(UTG玻璃需求年增30%)、氢能源(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60%)快速崛起 [6] - 安集科技CMP抛光液全球市占率达5% [6] 竞争格局与产业链演变 -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呈现"国家队引领+民营专精"的双轨格局 [7] - 中国建材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在碳纤维、氮化硅陶瓷等领域实现突破 [7] - 赣锋锂业规划10万吨固态电解质产能,乐普医疗可降解支架进入临床三期 [7] - 中国在大宗材料产业化方面领跑,但在高端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级材料方面仍与美日存在代际差距 [7] - 半导体材料领域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模式,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研发 [7] - 传统经销模式占比降至40%,定制化服务(35%)、技术授权(15%)、联合研发(10%)等增值模式成为主流 [7] - 低端产能过剩(利用率仅65%),高纯度电子级材料仍依赖进口 [7] 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环境与制度创新 - 工信部《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明确超导材料、石墨烯等七大方向 [9] - "十五五"规划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关键材料攻关 [9] - 广东省设立百亿元级新材料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材料 [9] - 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覆盖80%关键材料,使企业研发风险降低30% [9] - 中国建材集团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52项 [9]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科院通过高通量计算+实验,将新型锂电电极材料研发周期缩短70% [10] - AI辅助设计使高温合金性能提升20% [10] - 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仅占全球12%,远低于美国的38% [10] - 中复神鹰西宁基地实现2.5万吨碳纤维单线规模全球最大,单位成本下降40% [10] - 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厚度降至5μm,良品率达90% [10] 市场需求与产业痛点 - AI服务器推动高频高速CCL材料需求增长60%,新能源汽车使MLCC用量达传统车6倍 [11]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采用硅碳负极,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11] - 医疗材料临床审批需5-7年,半导体材料晶圆厂认证需2-3年 [12] - 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5%,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 [12] - 复合型材料工程师缺口达20万 [12] 未来预测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5年达1万亿元,2030年突破3万亿元,CAGR保持18% [14] - 12英寸硅片自给率从15%提升至50%,带动半导体材料规模达3000亿元 [14] - 固态电池材料(CAGR 60%)、钙钛矿光伏(50%)等前沿领域爆发 [14] - AI服务器材料需求年增30%,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疗领域渗透率突破25% [14] - 长三角R&D投入占比4.5%,成渝聚焦"军转民"材料应用,粤港澳探索跨境数据驱动的新材料研发新模式 [14] 技术趋势与产业变革 - 未来五年技术突破聚焦四大方向:极限性能突破、智能化升级、绿色制造、跨界融合 [15] - "逆向创新"模式兴起,预计到2030年,30%的新材料创新将由应用场景反向驱动 [15] 国际竞争格局演变 - 全球形成三极竞争格局:美国主导基础研发,日本掌控精密制造,中国优势在产业化速度 [16] - 技术"脱钩"风险加剧,美国出口管制清单新增量子计算材料,欧盟拟限制石墨产品进口 [16] - 高纯靶材、电子级气体等35种材料进口依赖度超80% [16] 企业战略建议 - 龙头企业布局"材料+装备+算法"全栈能力,中小企业深耕单点技术,初创企业探索颠覆性创新 [18] - 半导体材料企业与晶圆厂建立"认证+采购"长期协议,生物材料企业提前5年布局临床试验,新能源材料商嵌入车企电池技术路线图 [19]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布局三大赛道:国产替代确定性高、技术迭代受益者、平台型技术公司 [23] 政策与行业建议 - 国家层面构建"三支柱"支撑体系: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国际合作 [23] - 行业协会建立"红名单"共享合格供应商数据库,组织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 [23]
乐普医疗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环比改善,看好全年业绩修复
东方证券· 2025-04-30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给予乐普医疗“买入”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承压,结构性心脏病业务表现亮眼;2025Q1业绩环比回暖,经营趋势向好;公司聚焦主业,多维拓展,保持长期稳健态势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下调乐普医疗2025 - 2027年收入及毛利率预测,预测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1/0.67元(原预测25 - 26年EPS为0.75、0.90元),给予2025年23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12.42元 [2]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61.0亿、68.4亿、73.8亿、79.7亿元,同比增长-24.8%、-23.5%、12.0%、7.9%、8.0%;营业利润分别为15.5亿、2.5亿、12.0亿、13.7亿、15.0亿元,同比增长-41.0%、-83.6%、375.6%、13.6%、9.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6亿、2.5亿、10.1亿、11.5亿、12.6亿元,同比增长-42.9%、-80.4%、309.1%、13.6%、10.2% [4]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61.0亿元(同比-23.5%),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80.4%),剔除减值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65.0%);2025Q1营收17.4亿元(同比-9.7%,环比+31.8%),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21.4%,环比+168.1%) [10] 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 2024年医疗器械业务营收33.3亿元(同比-9.5%),药品业务营收17.6亿元(同比-42.3%),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营收10.2亿元(同比-19.2%);2025Q1医疗器械板块营收9.0亿元(同比+2.1%),药品业务营收5.9亿元(环比+111.4%),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营收2.4亿元 [10]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康拓医疗、爱迪特等公司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调整后市盈率为23倍 [12]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对乐普医疗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预测,并分析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 [13]
乐普医疗(300003):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环比改善,看好全年业绩修复
东方证券· 2025-04-30 13: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给予乐普医疗“买入”评级,根据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23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12.42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承压,结构性心脏病业务表现亮眼;2025Q1业绩环比回暖,经营趋势向好;公司聚焦主业,多维拓展,保持长期稳健态势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61.0亿、68.4亿、73.8亿、79.7亿元,同比增长-24.8%、-23.5%、12.0%、7.9%、8.0%;营业利润分别为15.5亿、2.5亿、12.0亿、13.7亿、15.0亿元,同比增长-41.0%、-83.6%、375.6%、13.6%、9.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6亿、2.5亿、10.1亿、11.5亿、12.6亿元,同比增长-42.9%、-80.4%、309.1%、13.6%、10.2% [4]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64.2%、60.9%、62.2%、62.5%、63.1%;净利率分别为15.8%、4.0%、14.8%、15.6%、15.9%;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1%、1.6%、6.3%、6.7%、7.1% [4]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61.0亿元,归母净利润2.5亿元,剔除减值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医疗器械业务营收33.3亿元,药品业务营收17.6亿元,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营收10.2亿元 [10] - 2025Q1公司营收17.4亿元,归母净利润3.8亿元;医疗器械板块营收9.0亿元,药品业务营收5.9亿元,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营收2.4亿元;净利率回升至21.7% [10] 业务拓展 - 公司中长期战略为“创新、消费、国际化”;在心血管植介入领域,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设备、冠脉乳突球囊等创新器械获批;在创新药领域,MWN101注射液完成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二期临床试验;积极推进眼科/皮肤科产品研发,聚乳酸真皮注射填充剂等处于注册阶段 [10]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康拓医疗、爱迪特、正海生物、爱博医疗、春立医疗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调整后为23倍 [12]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方面,2023 - 2027年货币资金分别为42.2亿、37.2亿、55.7亿、59.1亿、68.2亿元等;利润表方面,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61.0亿、68.4亿、73.8亿、79.7亿元等 [13] - 成长能力上,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8%、-23.5%、12.0%、7.9%、8.0%等;获利能力上,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64.2%、60.9%、62.2%、62.5%、63.1%等 [13] - 偿债能力上,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0.1%、31.9%、26.5%、25.3%、24.9%等;营运能力上,2023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4、3.7、4.5、4.6、4.4等 [13]
乐普医疗业绩跳水:药品营收腰斩介入业务独木难支 36.2亿商誉“雷”风险仍旧高悬
新浪证券· 2025-04-25 13: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暴跌80.37%,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创下上市16年来最差业绩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9.67%、21.44%,延续下滑趋势 [1] - 自2022年达到业绩巅峰后,公司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三年大幅下滑 [1] 业务板块分析 医疗器械业务 - 医疗器械业务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占营收总额54.5% [2] - 体外诊断业务收入3.33亿元,同比下降51.31%,主要受疫情相关产品高基数及竞争加剧价格回落影响 [2] - 心血管植介入业务表现亮眼,冠脉植介入业务收入16.22亿元,同比增长6.35%,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4.03% [2] 药品业务 - 药品业务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占营收总额28.8%,成为业绩最大拖累 [2][3] - 制剂(仿制药)收入14.09亿元,同比下降46.50%,原料药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14.99% [3] - 核心产品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曾占公司30%营收,受"四同药品"政策影响零售渠道接货意愿下滑 [3][4]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 -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收入10.19亿元,同比下降19.24%,占营收总额16.7% [2][5] - 缺乏清晰商业模式和差异化竞争力,长期处于低增或负增状态 [5] 商誉及资产减值 - 2024年计提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影响归属净利润2.17亿元,涉及商誉减值、存货减值及无形资产减值 [6] - 截至一季度末商誉余额仍高达36.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14.35%,主要子公司乐普药业、浙江乐普药业、秉琨医疗等商誉未计提但业绩已明显下滑 [7][8] - 乐普药业2024年营收8.55亿元,较2019年24.95亿元大幅下滑,浙江乐普药业2024年营收9.42亿元,较2019年15.7亿元下滑 [7][8] 行业政策影响 - 国家医保局推动"四同药品"价格治理,消除省际间不公平高价,导致药店渠道利润下滑接货意愿下降 [3][4] - 院内院外价差逐步抹平,公司难以通过向药店压货维持药品板块业绩稳定 [4]
乐普医疗:心血管创新器械持续高增长,药品业务拖累短期业绩-20250423
华安证券· 2025-04-23 09: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乐普医疗2024年受计提减值等因素影响净利润水平下降,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高增长但药品业务短期承压,公司积极调整战略,预计未来收入和利润将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5][6][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剔除提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的减值影响后,扣非净利润4.38亿元,同比下降64.94% [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26.08% [5] 单四季度业绩情况 - 2024年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23.41%,归母净利润 - 5.56亿元,同比下降482.51%,扣非净利润 - 5.13亿元,同比下降214.87%,主要系计提部分应急产品存货跌价准备及个别公司商誉减值 [6] 费用及毛利率情况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3.54%,同比提升3.19pp,管理费用率13.10%,同比提升2.87pp,研发费用率12.61%,同比提升1.59pp,财务费用率0.69%,同比下降 - 0.37pp,期间费用率整体上升,财务费用因外汇波动汇兑收益增加而有所下降 [6] - 2024年公司毛利率60.88%,同比下降3.36pp,主要系药品板块因集采等政策影响,毛利率下降约15pp [6] 业务板块情况 - 2024年公司器械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其中冠脉介植入16.22亿元,同比增长6.35%,结构性心脏病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4.03%;预计2025年医疗器械板块同比增长10%左右,心血管植介入业务预计同比增长10 - 15%左右 [7] - 2024年公司药品板块实现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其中原料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14.99%;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4.09亿元,同比下降46.50%;公司积极调整战略,收缩仿制药占比,推进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研发 [7][8]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67.49亿元、74.35亿元和82.13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0.6%、10.2%和10.5% [9] - 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9.04亿元、10.75亿元和12.41亿元,增速分别为266.1%、18.9%和15.4% [9] - 2025 - 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0.48元、0.57元和0.66元,对应2025 - 2027年的PE分别为23x、19x和17x,维持“买入”评级 [9]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103|6749|7435|8213| |收入同比(%)|-23.5|10.6|10.2|10.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47|904|1075|1241| |净利润同比(%)|-80.4|266.1|18.9|15.4| |毛利率(%)|60.9|61.8|62.6|63.4| |ROE(%)|1.6|5.6|6.3|6.9| |每股收益(元)|0.13|0.48|0.57|0.66| |P/E|84.88|23.01|19.35|16.77| |P/B|1.40|1.29|1.22|1.15| |EV/EBITDA|20.34|13.46|12.75|11.01| [11]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2024A - 2027E各会计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及对应同比变化情况 [12]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各年度的表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