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300832)

搜索文档
“知识就是财富”照进现实,超200亿知识产权ABS行至何处|新产业金融观察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12:55
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概况 - 国际首例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为1997年发行的鲍伊债券,国内首只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于2018年获批 [1] - 截至2025年6月3日全国知识产权ABS累计发行规模超200亿元,2024年发行57单规模98.06亿元同比增25.97% [1][2] - 知识产权ABS主要服务缺乏传统抵押物的中小科创企业,2024年优先级证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42%较AAAsf级利差缩窄至0.18% [8][9] 市场结构与发行特征 - 发起机构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机构发行规模占比74.68%,其中深圳市中小担和高新投小贷合计占比58.80% [2][4] - 单笔发行规模通常在1亿元左右,底层资产类型扩展至农业、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专利等新兴领域 [4][5] - 深圳为最大发行城市,累计发行99单规模219.06亿元占全国过半,形成"国资主导+政府补贴+市场参与"的深圳模式 [9][10][12] 跨境融资与运作模式创新 - 深圳探索深港跨境融资模式,通过"知识产权在岸质押+跨境反担保"实现境外募资,单项目融资额度200万元可分批入境 [5][6] - 典型运作模式为:企业质押知识产权→小贷公司放款→担保增信→资产证券化,如高新投4600万元专项计划融资成本低至2.45%/年 [7][8] 行业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 市场认知度不足导致流动性受限,部分企业对操作流程存在疑虑需加强宣传 [13][14] - 知识产权估值存在技术、法律等多维度难题,需建立专业评估机构并统一标准 [14] - 风险管理依赖分层设计、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企业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坏账风险 [14][15]
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广州日报· 2025-06-07 09:56
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 广州围绕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港、船、能、药、游等赛道,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广东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催生海洋新质生产力,探索海洋强省建设的"广东路径" [2] - 广州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海洋经济总量位居前列,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3] 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 - 广州聚力打造创新平台集群,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2] - 广东支持广州在海洋领域先行先试,以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2] - 广州聚焦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科技和产业协同,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3] 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大会 - 大会主题为"广州向海,智汇深蓝",设置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产品展示区域 [3] - 发布全国首个海洋政产研学金交流平台"广海汇" [3] - 广州市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 - 20个海洋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路演展示 [3] 海洋产业政策与招商 - 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海洋产业规划、招商政策和要素保障 [2] - 广州市就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招商和投融资政策进行宣讲推介 [3]
新产业(300832) -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质押股份办理延期购回手续的公告
2025-06-06 16:46
股权质押 - 西藏新产业660万股质押股份办理延期购回[1] - 延期购回股份占西藏新产业持股3.1253%,占总股本0.8400%[2] - 延期购回后西藏新产业质押股份6981.00万股,占其持股33.06%,占总股本8.88%[3] 股东持股 - 西藏新产业持股21117.74万股,比例26.88%[3] - 翁先定持股2494.72万股,比例3.18%[3] - 二者合计持股23612.46万股,比例30.05%[3] 风险情况 - 截至披露日,控股股东质押股份无平仓或强制过户风险[5]
三一国际(00631.HK):一季度财务稳健 新产业盈利有望快速修复
格隆汇· 2025-06-06 10:41
业绩回顾 - 1Q25收入58.76亿元,同比增长14.6%,综合毛利14.28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增长23.2%,业绩符合预期 [1] 矿山装备 - 国内掘进机、宽体车需求韧性较强,液压支架价格竞争激烈 [1] - 海外宽体车和大矿车增长良好,大矿车及相关后市场有望提供长期成长空间 [1] 物流装备 - 全球港口设备需求修复,大港机在手订单饱满,订单盈利能力逐渐强化 [1] - 小港机产品在亚非拉地区出口保持景气,欧美市场拓展伸缩臂叉车等新产品 [1] - 小港机电动化发展趋势看好,海外新产品持续拓展 [1] 油气装备 - 2024年受大客户降本控费影响,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 [2] - 2025年行业需求有望边际修复,公司推动市占率恢复 [2] 新产业 - 2024年公司对新产业进行提质增效管理改革,调整竞争激烈、盈利空间有限的业务 [2] - 2025年新产业经营性亏损有望明显收窄,优化存量资产使用效率和回报率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EPS预测0.70元,引入2026年EPS预测0.81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7.9/6.7x P/E,目标价上调25%至7.10港币,对应2025/2026年9.5x/8.1x P/E,上行空间21% [2]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下跌0.29%,前十大权重包含新产业等
搜狐财经· 2025-06-05 22:36
指数表现 -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6月5日下跌0.29%报13723.04点 成交额158.88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01% 近三个月下跌3.91% 年初至今上涨0.54%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1] 指数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4.61% 迈瑞医疗(9.76%)、爱尔眼科(7.89%)、联影医疗(7.59%)为前三大成分股 [1] - 样本公司全部来自医药卫生行业 深交所上市公司占比60.77% 上交所占比39.23% [1] 指数维护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而变更 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将从指数中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2] 相关基金产品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南方、天弘、建信、大成、华泰柏瑞等公司旗下8只ETF及联接基金 [2]
瞄准A股硬科技 外资最新调研图谱浮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6-05 03:18
外资机构调研A股情况 - 5月以来222家外资机构调研185家A股公司累计532次高盛富达贝莱德瑞银安联Point72等机构频繁现身 [1] - 电子设备和仪器集成电路板块最受外资关注奥普特澜起科技沪电股份奥比中光等公司吸引30家以上外资机构调研 [1] - Point72调研17次居外资机构之首重点关注华测检测妙可蓝多瑞芯微三家公司 [1] 外资关注行业分布 - 医疗保健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板块也获较多外资关注百济神州汇川技术新产业深南电路等行业龙头调研次数居前 [2] 外资机构看好的投资方向 - 科技成长领域受重点关注AI投资为长期趋势产业逻辑强劲 [3] - 中国制造方向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医药等板块 [3] - 新消费领域部分公司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并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3] - 汽车整车龙头及元件AI相关机器人潮玩宠物等板块被摩根资产管理看好 [3]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提速,国企共赢ETF(159719)盘中翻红,大湾区ETF(512970)配置机遇备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03 11:33
国企共赢ETF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日11:17 国企共赢ETF(159719)上涨0.07% 最新价报1.52元 [1] - 近1周累计上涨0.66% 截至2025年5月30日 [1] - 盘中换手率2.19% 成交242.77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1757.60万元 [1] - 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包含100只成分股(80只A股+20只港股) 前十大均为"中字头"股票 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等 [5] 大湾区相关指数及ETF - 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上涨0.24% 成分股中稳健医疗涨10.23% 中科飞测涨6.42% 南网能源涨4.03% [3] - 大湾区ETF(512970)下跌2.87% 报价1.19元 但近1周累计上涨2.78% [3] - 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21% 包括比亚迪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等 [5] 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政策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 强调技能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 技能等级双挂钩 [4] - 要求技能岗位起点薪酬不低于同级管理岗 设立技能人才专项津贴 实行能级津贴制度 [4] - 完善工资增长机制 集团需向技能人才倾斜工资总额 建立创新创造奖励制度 对技术攻关突出贡献者专项奖励 [4] - 探索中长期激励 鼓励多元化激励方式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推动岗位互转机制 [4]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动态 - 央企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有资本以"耐心资本"深耕关键领域 战新产业投资占比显著 [5] - 国资委要求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通过精准布局 错位发展强化竞争力 [5]
山西13部门联手推动承接制造业转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3 08:55
承接制造业转移政策 - 1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实施意见》推动承接制造业转移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政策目标包括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重点产业承接方向 - 能源材料产业推动能源与制造业融合协调发展并支持精细化工及高端日用化工产品发展 [1] - 装备制造业以智能煤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为重点承接关联产业 [1] - 电子信息产业以半导体、信创、算力、光伏为重点承接关联配套产业 [1] 产业布局策略 - 强调集中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并引导产业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集聚 [1] - 推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并鼓励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1] 产业转移合作模式 - 创新跨区域制造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和"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2] - 加快申建自贸试验区并通过国际合作产业园等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2] - 主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合作并承接日韩、东南亚地区产业转移 [2] 实施保障措施 - 从健全服务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和完善工作机制3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2] - 优化产业承接政策环境推动承接制造业转移取得实效 [2]
4月份郑州市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3 06:30
工业生产 - 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1~4月累计增长8.6% [1] - 规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新材料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13.9%、12.3%,合计贡献率66.5% [1] 固定资产投资 - 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1] - 亿元及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5%,工业投资增长31.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3% [1] -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5%,连续4个月两位数增长,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 [1] 消费市场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同比增长6.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4% [2] - 限额以上单位21类商品中15类实现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34.1%,连续8个月两位数增长 [2] - 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可穿戴智能设备、家用电器零售额分别增长2.3倍、1.4倍、45.4% [2] 新质生产力 - 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传感器、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51.5%、68.4%、42.2%、19.3% [2] - 1~4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0.3%,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 [2]
央企练好“内功”精准布局战新产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6-03 04:48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提速 -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2025年目标收入占比达35% [2] - 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在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如100兆瓦风电、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2] - 下半年央企有望进一步加大战新产业投资,新能源等领域或迎更多项目落地和资金投入 [2]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布局 - 中国诚通管理基金71%投向战新产业,新设100亿元科创投资基金重点布局新材料 [3] - 中国国新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近80%,覆盖九大领域,已制定专项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3] - 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上市(科创板143家),将继续加大战新产业投资力度 [3][4] 政策导向与行业建议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央企从"铺摊子"转向"练内功" [5] - 专家建议精准划分战新产业边界,推动错位发展以减少无序投资,并通过专业化整合集中资源 [6] - 2025年央企战新产业进入1到10发展阶段,需在国资和国企规划层面推动资源集中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