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斯麦控股(ASML)
icon
搜索文档
ASML: Why I'm Reissuing My Sell Rating
Seeking Alpha· 2025-05-21 00:19
投资策略与业绩 - 采用通用型投资方法,探索和分析任何具有潜在超额收益机会的行业,基准为标普500指数 [2] - 典型持仓周期从几个季度到数年不等,注重长期价值投资 [2] - 强调通过结构化、基于证据的投资论点来产生超额收益的投资理念 [2] 作者背景与独立性 - 作者为独立投资者,管理家族投资组合,主要通过自主管理的超级基金进行投资 [2] - 与所提及公司无任何业务关系,未持有相关股票或衍生品头寸,未来72小时内无建仓计划 [3] -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未接受除Seeking Alpha外的任何报酬 [3] 平台免责声明 - 平台明确表示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或推荐,不保证任何投资适合特定投资者 [4] - 平台分析师包含专业投资者和未持牌个人投资者,观点不代表平台整体意见 [4] - 平台本身不持有证券交易牌照,非注册投资顾问或投行机构 [4]
7 No-Brainer Dividend Growth Stocks to Buy Right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5-18 20:15
股息增长投资策略 - 股息增长投资通过拥有持续支付股息的企业实现财富复利增长 [1] - 精英股息增长股定义为五年股息增长率超过6%且派息率低于75%的公司 这类股票历史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 [1] - 持续高股息增长反映企业具备加速盈利能力和资本配置纪律 通常拥有经济护城河、定价权或监管壁垒等竞争优势 [2] 优质股息增长股特征 - 结合精英股息增长、强劲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领先地位 提供增长、收入和下行保护的三重优势 [4] - 美国运通(AXP)股息收益率1.09% 派息率20.4% 过去10年年化股息增长率10.8% 远期市盈率19.8倍略低于标普500 [5][6] - Visa(V)股息收益率0.65% 派息率22.3% 过去10年年化股息增长率17.4% 远期市盈率31.5倍显著高于市场 [8][9] 零售行业代表企业 - Costco(COST)会员制模式实现超90%客户留存率 股息收益率0.51% 派息率27% 过去10年年化股息增长率10.1% 远期市盈率48.7倍 [10][11] - Target(TGT)股息收益率4.5% 派息率50.1% 过去10年年化股息增长率8% 远期市盈率10.5倍显著低于市场 [12][13] 金融数据与科技企业 - 标普全球(SPGI)股息收益率0.73% 派息率29% 过去10年年化股息增长率11.9% 远期市盈率30.8倍 [14][15] - 英伟达(NVDA)股息收益率0.03% 派息率1.16% 过去10年年化股息增长率16.7% 远期市盈率31.4倍 在AI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6][17] 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 - ASML(ASML)股息收益率1.12% 派息率28.5% 过去10年年化股息增长率24.7%为七家公司最高 远期市盈率28倍 在先进光刻技术领域具有垄断地位 [18][19]
卖4亿的光刻机,DRAM大厂推迟引进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7 09:54
核心观点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推迟引进ASML的High NA EUV设备用于DRAM曝光工艺,主要原因是设备价格过高及DRAM架构即将向3D DRAM转变[1] - 3D DRAM将采用氟化氩(ArF)设备而非EUV设备,High NA EUV设备在DRAM领域的应用窗口期有限[1][2] - 三星电子计划将High NA EUV设备优先应用于晶圆代工领域,目标在2027年实现1.4nm工艺量产[3] DRAM技术路线图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DRAM架构演进路线:6F方形DRAM→4F方形DRAM→3D DRAM[1] - 3D DRAM开发完成时间从2030年推迟至2032-2033年,因技术难度大且生态系统未建立[3] - 4F方形DRAM(VCT/VG DRAM)仍将采用High NA EUV设备,预计2020年代末量产[2] High NA EUV设备应用现状 - 设备单价超过4亿美元,ASML预计2027年后才能投入量产[3] - 目前仅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电子获得设备,均用于研发而非量产[3] - 台积电计划从A14P工艺开始采用High NA EUV,而非原计划的A14(1.4nm)工艺[4] 公司战略差异 - 三星电子考虑将High NA EUV应用于10nm第7代DRAM或VCT DRAM[1] - SK海力士在设备引进上比三星电子更谨慎,仅限必须使用该设备的工艺[2] - 三星电子在NRD-K设置的EXE:5000设备主要用于1.4nm工艺研发[3]
Jim Cramer Prefers AutoZone Over Rival: 'Buy The One That's Not Going To Stock Split'
Benzinga· 2025-05-16 20:34
O'Reilly Automotive - 一季度每股收益为9.35美元 低于市场预期的9.94美元 [1] - 季度销售额为41.4亿美元 低于预期的41.7亿美元 [1] - 股价在周四上涨3.4%至1370.13美元 [6] AutoZone - 过去15年年化回报率为22.06% 跑赢市场10.81个百分点 [2] - 当前市值为628亿美元 [2] - 被推荐为优于O'Reilly Automotive的投资选择 [1] ASML Holding - 一季度收入环比下降16.75% 从93亿欧元降至较低水平 [3] - 4月16日公布的季度销售额未达预期 [3] - 股价周四下跌1.4%至758.36美元 [6] - 被建议选择Lam Research作为替代投资 [3] Onto Innovation - 二季度调整后EPS预期为1.21-1.35美元 低于市场预期的1.50美元 [4] - 二季度销售额预期为2.4-2.6亿美元 低于预期的2.691亿美元 [4] - 股价周四下跌5.8%至98.04美元 [6] - 被建议选择Agilent作为替代投资 [3] Fluor - 股价周四下跌0.5%至38.53美元 [6] - 被建议选择Jacobs作为工程建筑行业更好的投资标的 [4] - UBS分析师维持买入评级 但将目标价从49美元下调至48美元 [5]
芯片发展简史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4 09:47
半导体概述 - 半导体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汽车、笔记本电脑、医疗设备和智能手机等日常电子设备中 [1] - 半导体材料通常指硅,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特性,可以控制电流流动 [1] - 半导体通过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和组件,成为人工智能、电动汽车、5G网络等技术创新的基础 [1] 早期发展 - 1821年塞贝克发现温差产生电压的效应,间接促成半导体发明 [2] - 1833年法拉第发现硫化银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 - 1874年Braun发现首个半导体整流效应 [2] - 1901年Bose申请首个半导体整流器专利 [2] - 1906年De Forest发明三极真空管,为无线电和电话技术奠定基础 [3] - 1927年Lilienfeld申请场效应半导体器件专利 [4] - 1930年代量子力学发展为半导体提供理论基础 [4] - 1940年Ohl发现pn结和硅的光伏效应 [4] 晶体管发明 - 1947年贝尔实验室团队发明首个功能性点接触晶体管 [5] - 1956年该团队因晶体管发明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 - 晶体管由锗基座和金箔触点构成,功耗远低于真空管 [5] 硅材料应用 - 1954年Tanenbaum制造首个硅晶体管,Teal实现商业化 [6][7] - 硅相比锗具有热稳定性高、成本低、自然界丰富等优势 [7][8] - 德州仪器成为硅晶体管商业化先驱 [8] 集成电路发展 - 1958年Kilby和Noyce开发出首块集成电路 [7] - 集成电路将多个元件集成到单一半导体材料上 [7] - 1965年摩尔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数量每24个月翻倍 [8][10] 微处理器时代 - 1971年英特尔推出首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 [11] - 1978年推出8086处理器,开启x86处理器系列 [11] - 微处理器使个人电脑更强大实用,推动半导体需求增长 [11] 现代半导体产业 - 21世纪初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推动行业指数级增长 [12] - 云计算创造新市场,亚马逊微软等成为重要芯片买家 [12] - 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预计2025年达1500亿美元 [12] - 2030年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1万亿美元 [12] - 2025年4月最大半导体制造商包括英伟达、博通、台积电等 [13] 行业挑战 - 供应链脆弱性源于制造业集中在亚洲 [14]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市场动态 [14] - 半导体制造能耗高,一家工厂年用电量相当于5万户家庭 [14]
ASML (ASML) Just Overtook the 200-Day Moving Average
ZACKS· 2025-05-13 22:31
技术分析 - ASML股价触及重要支撑位 从技术角度看具备投资吸引力 [1] - 突破200日移动平均线 显示长期看涨趋势 [1] - 200日均线是判断股票长期趋势的有效工具 与价格表现联动形成支撑或阻力位 [2] - 过去四周股价累计上涨11.5% [2] 市场评级 - 当前获Zacks评级第二级(买入) 预示股价可能进一步上行 [2] 盈利预测 - 过去两个月当前财年盈利预测无下调 共6次上调 [3] - 市场共识盈利预测持续调升 [3]
美国芯片关税:如何应对?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0 10:53
欧洲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欧洲面临战略选择:在半导体领域与中国合作或与美国对抗 特朗普政府拟对半导体征收大范围关税 包括对设备内部外国制造芯片价值加总征税 可能损害欧洲利益[2] - 欧洲芯片产量仅占全球8% 主要销往本土汽车行业而非亚洲消费电子领域 其核心优势在于芯片制造设备(如ASML光刻机)和芯片设计能力(如Arm)[2][3] - ASML预计将大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美国客户 但贸易战不确定性已导致其预测订单放缓 主要客户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正推迟设备采购[2] 关税政策对产业链的影响 - Arm因美国关税不确定性无法提供年度营收预期 其客户英伟达和苹果供应链面临冲击[3] - 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投资吸引力上升 从而减少欧洲半导体投资 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亚洲产能过剩 为欧洲电子行业提供本地化生产机会[3] - 欧洲《芯片法案》原定2030年实现全球20%市场份额目标不现实 当前份额仅9.8% 预计2030年仅达11.7%[6] 欧洲潜在应对策略 - 建议欧洲与中国加强电子和AI创新领域合作 而非对抗 可通过对美国科技公司(Facebook/谷歌)征税实施非对称反击[4] - SEMI建议欧盟将半导体投资增加四倍 设立200亿欧元专项基金 预计可带动2600亿欧元公私投资 重点支持全供应链发展[5][6] - 欧盟芯片基金430亿欧元中仅45亿由欧盟委员会直接控制 需建立统一预算机制缩小成员国差距[6] 产业现状与目标差距 - 欧洲在全球微芯片市场占比2022年为9.8% 预计2030年达11.7% 远低于20%目标 严重依赖非欧供应商提供先进芯片[6] - 半导体对汽车、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和医疗设备等关键领域至关重要 但欧盟供应链自主性不足[6]
Is ASML Holding (ASML) Stock Outpacing Its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Peers This Year?
ZACKS· 2025-05-08 22:45
行业表现 - 计算机与科技行业包含608只个股 在Zacks行业排名中位列第8 [2] - 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子行业包含2只个股 年内平均涨幅1% 在Zacks子行业排名中位列第20 [5] - 计算机-IT服务子行业包含39只个股 年内平均跌幅9.1% 在Zacks子行业排名中位列第92 [6] ASML公司表现 - 当前Zacks评级为买入级(2) 反映盈利预期改善 [3] - 过去三个月全年盈利共识预期上调8.2% 显示分析师情绪转好 [3]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1% 跑赢行业平均跌幅9.1% [4] - 在所属半导体设备子行业中表现优于行业平均1%的涨幅 [5] Cognizant公司表现 - 当前Zacks评级同为买入级(2) [5] - 过去三个月全年EPS共识预期上调1.8% [5]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3% 跑赢行业平均跌幅9.1% [4][6]
ASML麻烦了?英国电子束光刻机,绕过EUV,制造5nm芯片
新浪财经· 2025-05-08 21:23
光刻技术市场格局 - ASML在光刻机领域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在最高端EUV光刻机市场处于垄断地位 [1] - EUV光刻机是7nm以下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 ASML的技术优势对全球先进芯片制造企业形成制约 [1] 替代技术研发进展 - 日本佳能推出NIL纳米压印技术设备 据称可应用于5nm芯片制造 [3] - 美国开发EBL电子束技术 欧洲研发DSA自生长技术 俄罗斯提出X射线方案 但多数仍处于传闻阶段 [5] -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建立全球第二个电子束光刻中心 分辨率达5nm以下 为欧洲首个此类设施 [5][7] 新兴技术应用限制 - 当前电子束光刻技术仅支持200mm(8英寸)晶圆 300mm(12英寸)晶圆需等待下一代技术突破 [7] - 替代技术若解决产能和分辨率问题 可能改变ASML的市场主导地位 引发行业格局重塑 [7] 技术自主化挑战 - 现有替代技术主要来自日本 美国和欧洲 中国仍需突破关键技术以避免受制于人 [7]
ASML: Outsized AI Growth Opportunity
Seeking Alpha· 2025-05-06 22:42
公司概况 - ASML是全球唯一一家极紫外光刻机(EUV)制造商 在半导体价值链中占据最关键环节 [1] - 公司在芯片制造技术领域近乎垄断 [1] 行业地位 - 半导体行业核心设备供应商 掌握产业链最尖端技术节点 [1] 商业模式 - 通过独家EUV技术构建极高竞争壁垒 形成技术护城河 [1] 注:原文中分析师个人投资背景及免责声明等内容已按要求过滤 仅保留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实质性信息